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大庆落实中央和省委要求,争当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排头兵,要着眼经济发展新常态大背景下的新形势、新特征、新变化,总结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成功经验,关键要在"加快"上下功夫,重点要在"转变"上做文章,使大庆成为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成为老工业基地体制机制创新的突破口,成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示范区.  相似文献   

2.
大庆精神是推进大庆城市发展的文化根基,大庆城市的转型离不开大庆精神的文化引领,大庆城市的发展集中体现了大庆精神的脉络。弘扬大庆精神,加快大庆发展,重点在规划城市定位时,要高扬大庆精神旗帜;在推进城市转型中,要努力践行大庆精神;在完善城市功能上,要推广普及大庆精神。  相似文献   

3.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大庆银行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大庆已成为黑龙江省银行业较为发达的城市之一。"十二五"(2011-2015年)是大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制定《大庆市"十二五"银行业发展规划》,回顾总结大庆市银行业发展现状,正确把握大庆银行业发展定位,明确大庆银行业发展战略目标,理清大庆银行业发展思路与工作重点,对于指导大庆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全面提升大庆银行业的整体实力与综合竞争力,进而发挥大庆银行业在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大庆推进科学和谐跨越发展、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重视生态文明,聚力绿色发展,是党从十八大到十九大不忘初心一直秉持坚持、凝心聚力的重要方面.区域一体化是加快大庆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推进大庆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是推动大庆区域一体化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大庆在面临石油资源逐渐枯竭以及传统经济增长动力减速的情况下,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是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必需,也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分析了大庆第三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大庆第三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潘泓君 《南方论刊》2010,(11):22-23,31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给高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工业经济是高州的支柱产业经济,工业税收是高州的主要经济来源,最根本的思路就要按科学发展规律,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增强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才能为新一轮发展抢占先机。本文拟从如何推进高州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问题谈谈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正进入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阶段,但仍存在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偏低、实体企业经营尚存困难、技术创新能力亟待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推进有差距等不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问题.有色金属工业是我国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双碳"目标的提出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新机遇主要有"双碳"目标将催生出一批新需求、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倒逼有色金属工业转型升级;新挑战主要是对传统能源使用技术路线的颠覆、生产过程减排问题更加凸显、因用能和碳排放而产生的企业成本上升.为适应"双碳"目标新要求、推进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应夯实矿产资源供应基础,提高矿产资源供应和全产业链安全水平;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供需结构;多措并举,降低实体企业发展成本;创新发展,提升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发展;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  相似文献   

8.
最近,省委、省政府决定以哈大齐为重点,在我省中西部重度盐碱地上安排建设用地870平方公里,用15年时间建成"哈大齐工业走廊",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工业走廊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客观上要求相关地区、城市和企业发挥各自优势,遵循互补、协调的经济发展规律,整合要素和资源,形成发展合力。处于走廊区位中心的大庆,是发展的一个关键点。 大庆最大的优势是石油,最具成长性的产业是石化,而这些要素和资源几乎全部为中直大企业所拥有。要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经济规律,大庆必须突破分割化的经济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经济发展强势;必须以生产要素为纽带,以石化原料为依托,整合地企发展优势,释放石化发展潜能,实现跨越式大发展。这不仅是工业走廊开发建设、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大庆发展接续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笔者建议,我市应以工业走廊启动和建设为重要契机,推进地企经济合作,发挥大庆特殊的经济优势。全力打造石化产业发展新高地,推动大庆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庆正处于转型发展、全面振兴时期.面对转型困难,强大的自信是保证大庆转型发展、全面振兴的决定性精神力量.大庆的自信并非凭空而来,大庆发展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生成着大庆自信,大庆精神的文化底蕴蕴含着大庆自信,大庆发展的科学指导思想充实着大庆自信,带着这份自信,精神振奋,充满干劲,必然可以实现大庆的顺利转型振兴.  相似文献   

10.
大庆精神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石油大会战,长期以来给大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庆市转型发展也进入关键时期.我们要继续弘扬大庆精神,通过持续完善大庆精神教育体系,发展大庆精神文化产业,打造大庆精神新型城市名片,多方位共融共通推进大庆精神新发展,继而为大庆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11.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史表明,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引擎,也是一国或地区实力的支柱。大庆制造业不仅企业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没有自己的名牌产品,而且制造业占GDP和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低,对地方经济的辐射与拉动作用有限。因此,发展大庆制造业是对大庆经济发展规律的再认识、再深化,是大庆经济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完善,是大庆工业发展思路的重大创新,是全市思  相似文献   

12.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大庆建设百年油田、打造工业强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之年.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大庆市需要结合资源优势和企业结构,进一步推进大庆工业企业的改革创新,实现企业结构优化、效能提升,使企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重点通过实施"二三二"人才工程、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完善扩增产业链供应链、打造"庆字号"高端产业品牌,全面促进大庆工业经济发展,实现大庆工业经济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助力大庆"三个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3.
大庆市第九次党代会的召开,为新形势下大庆城市未来五年的继续转型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发展理念.大庆市在城市转型发展中应把握转型是关键、发展是主线、小康是目标的具体要求,为建设幸福宜居大庆而努力.  相似文献   

14.
大庆精神具有永恒的先进性.在大庆推动经济转型实现全面振兴的新形势下,大庆精神仍然是推动大庆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宝贵思想源、重要人文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庆的经济转型全面振兴必须继续以大庆精神为动力,从大庆精神中寻求先进的思想,以大庆精神为核心、为灵魂来夯实大庆的人文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大庆提出的发展"四重奏",即重构产业、重组要素、重聚动能、重塑环境,是积极探索转型之路,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实现龙江全面发展振兴的必由之路."四重奏"是为大庆转型发展从思想上凝聚共识,从实践上凝聚智慧,从路径上凝聚力量.  相似文献   

16.
在大庆推动城市转型、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客观需求下,基于长期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产业结构特征而形成的独特的城市文化形态和文化支撑力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应该以科学发展观方法论为依据,在厘清大庆城市文化基因脉络的基础上,以制度、途径、人才、传统发扬等方面为切入点着力改善城市文化生态,提升城市文化支撑作用,为大庆城市持续健康发展打造内在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发展绿色产业体系是推动大庆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是突破大庆转型困境的重要保障,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关键环节,也是发展生态文明战略的关键,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发展绿色产业的过程中,要厚植绿色发展的理念,在观念上形成共识;要加大政策扶持,筑牢绿色产业体系的保障基础;要打造"生态"品牌,建立"全绿色"绿色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8.
要深刻理解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巨大作用;充分认识创建"百年油田"、大庆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新形势下传承弘扬大庆精神的战略意义;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增强传承弘扬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精心组织,创新驱动,加强政工队伍建设,发挥各级领导表率作用;既要大张旗鼓轰轰烈烈地开展宣传,更要扎扎实实地推进,奋力开创传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智慧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智慧大庆"是大庆城市发展的新形态,在推进"云载物联、智慧大庆"的建设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风险.分析大庆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基本情况,提出从立法实施、项目推进力度、预警机制以及各项配套政策等方面提出举措,为"智慧大庆"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大庆社会科学》2009,(4):159-160
作为第二届中国(大庆)湿地文化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由市政府与中国经济50人论坛联合主办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大庆)研讨会,今天在市政府阳光报告厅隆重拉开帷幕。应邀出席本次研讨会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大庆城市发展定位与产业方向”主题,从宏观和实践层面,对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