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协商民主理论是20世纪末期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到20世纪90年代晚期,协商民主已经成为大多数民主理论的核心.选举制度是建立在以投票为中心的选举民主的基础上的,由于选举民主存在自身局限性,协商民主的导入,有助于选举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以选举为特征和标志的西方民主政治,不仅是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也是西方国家输出给发展中国家的一种重要的政治价值、政治理念和民主模式。西方国家以实行了这种选举民主制度而标榜为自由国家、民主国家、法治国家、福利国家,甚至将选举民主模式作为干涉他国政治发展的重要手段,搞政治输出。然而,只要深入分析近些年来西方国家债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就会发现,西方国家债务危机正是这种选举民主制度缺陷的集中反映和体现,表明了西方国家的选举民主制度已陷入困境和面临变革的巨大压力,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要么继续推行这种选举民主,要么明确承认这种选举民主的制度缺陷,积极推行变革。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和美国的一个债权国,须不断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及选举制度,强化社会建设以健全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完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中国民主模式"。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乡村协商民主是探索、建立和发展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现实产物,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质属性,与西方协商民主具有根本差异。社会主义乡村协商民主经历了从肯定乡村协商是一种民主形式到确立乡村协商为一项民主制度的过程,是与相关政治制度既紧密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社会主义乡村协商民主以马克思主义协商民主理论为灵魂,以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为底蕴,以协商为核心价值,其在乡村社会生活中功能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乡村协商质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4.
试论健全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命题。协商民主的概念与理论本身源自西方,是西方学者在反思代议民主不足的基础上于20世纪80、9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强调的是普通公民及其代表对于公共政策形成过程的普遍而平等的参与。尽管协商民主在西方还只是一种民主理想,但以公民普遍参与决策过程的充分讨论、努力寻求最大限度的共识、以促进决策的合法性为主旨的协商民主在中国则不仅早已制度化,而且还有了多种表现形式。充分发挥协商民主在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必须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协商政治的共识观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文化基因,其主要内容包括"和而不同"的整体观与"感而遂通"的协商观。中国传统共识观揭示出古代政治哲学中十分重要的协商传统,凸显了中国政治哲学"去同取和""议政以德""行重于言"的思想特质。它既不同于西方选举民主"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原则,亦不同于西方协商民主注重制度规约的利益博弈,而是将政治共识建基于天道体证与工夫践履之上。传统协商政治的实践智慧对建构中国现代协商民主制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梁漱溟在肯定民主理念之普遍价值的同时,更为强调民主制度与中国特殊文化传统的适应性,对"中国式民主"进行了理论思考和制度设计。在其乡村建设理论中,他继承了儒家的政治传统,提出"人治的多数政治",对西方代议制民主的两大基础"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和"法治原则"予以颠覆,凸显了中国社会和文化传统的特质,表现出鲜明的协商民主的色彩。儒家思想与协商民主具有很强的亲和性,能够成为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积极资源。  相似文献   

7.
试论1948年的行宪国大选举对民主理念的背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票是现代民主制度的体现,选举可以透视社会动员(mobilization)、社会化(social-ization)及权力合法化(legitimation)等的变迁。从中国近代选举制度及选举的实施中,我们可以观察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步伐,有利于探索中国民主政治成长的内在规律和发展缓慢的原因。以法律化、普遍化、民主化为特征的西方近现代选举制度,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后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作为效仿西方议会民主制度而产生的中国近代选举制度,选票对于政府间的权力转移从未发生过决定性的作用或影响。本文仅选取民国时期最后一次选举,即1947~1948年行宪…  相似文献   

8.
《文史哲》2014,(3)
协商民主理论是在对选举民主反思的基础上产生的。其理论内涵在于恢复古雅典民主历史中的公民身份,重视沟通与共识,强调公民参与到协商和讨论公共利益的过程中,并且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实践。与选举民主强调票决不同,协商民主是一种以对话为中心的民主形式。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都是以不同的形式落实人民主权为目标。虽然协商民主提供了一个对选举民主进行检验和批判的标准,但两者的地位是不同的,协商民主不能取代选举民主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民主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在当今世界的民主化进程中,面对西方在民主话语权上的强势和霸权地位,我们既不能照抄照搬、急于求成,也不要妄自菲薄、封闭僵化,必须在始终坚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全面理解民主的涵义,深刻认识民主话语权争论的实质,努力把握民主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立足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国情,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健全具有中国特色和独特优势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从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0.
参与式民主理念在我国意识形态层面和政治生活实践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体现,揭示了参与式民主与我国民主制度结构的耦合关系,具体表现为参与式民主是我国宏观民主制度的价值呼唤和逻辑补充、中观民主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突破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运行的逻辑前提和行政民主运行和成长的现实力量源泉.从内在价值与逻辑视角去解析这种耦合关系,有利于为参与式民主在我国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并培育民主政治建设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1.
熊彼特否定了以“人民的统治”为基础的古典民主理论,提出了竞争性选举的民主理论.以竞争性选举的民主替换了“人民的统治”的民主,实际上标志着西方民主理论的重大转折,即从规范性的民主理论转换为实证性的民主理论。熊彼特将民主定义为竞争性选举的政治方法、制度安排,并且分析了竞争性选举的民主制度及其运行条件和弊端。熊彼特将竞争性选举作为中性的政治方法、政治程序,并且认为社会主义与竞争性选举的民主是可以结合的。熊彼特的竞争性选举的民主理论对现当代西方民主理论发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以选举来界定民主是现当代民主理论的主流方法。熊彼特的竞争性选举的民主理论既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社会主义民主不能照搬资本主义民主的竞争性选举的制度。而要建构一种超越资本主义民主的竞争性选举的更加公平公正的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12.
协商民主中的公共治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复兴之后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与现代公共治理的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逻辑关联性。协商民主的研究视角使我们看到公民社会的思想意识、精神状态以及公共利益、美德等价值观对于现代公共治理的重大意义。引入协商民主理论,倡导公共治理中的对话与协商、积极的公民参与意识与公共精神,可以促进政府与公民、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在公共治理中的良性互动,由此也将促进协商民主与善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发展参与式民主与完善我国民主制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参与式民主对完善我国民主制度结构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是完善我国民主制度结构的必然选择.参与式民主作为一种重要的价值和理念,已上升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层面的价值追求,能够为我国宏观民主制度提供价值担当和逻辑补充,也能够充当我国中观民主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突破口.参与式民主提供了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得以运行的逻辑前提,为我国政治民主向行政民主的拓展提供了价值支撑点.  相似文献   

14.
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质上是民主治理。作为一种治理型民主,协商民主制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具有内在契合性。这就要求:深刻认识积极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从政党协商民主、政府协商民主、基层协商民主以及网络协商民主等方面着手,积极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体系构建,努力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民主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普遍追求,是我国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目标指向,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从民主道路探索到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新路,从政治协商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确立,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法制化"到"法治化"的演进,展现了螺旋式上升的理论逻辑。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法治化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路向。  相似文献   

16.
协商民主是对传统代议制民主的超越,它代表了西方民主理论的最新发展。协商民主的产生与多元文化背景有关,它有着自己的内在价值,对当今学校教育有诸多启示:(1)克服学校管理中的威权主义,鼓励教育主体积极参与民主决策;(2)通过学校民主教育,培养民主公民;(3)通过协商对话,形成民主共同体的课堂生态文化;(4)构建协商课程。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采用"协商民主"的理念,并进一步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进行规划和部署,这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制度选择上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民主形式认识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本质外在制度体现的又一次科学概括。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提出及其制度实践,必将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探索中国特色的、覆盖全部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民主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协商民主在生成属性、价值目标和政治实践等方面内在契合中国非竞争性政治形态.基于中国民主发展的需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协商民主进行价值定位:一是体现为一种非竞争性的民主形式,二是弥补选举民主之“赤字”,三是具有与选举民主同等重要的地位,四是超越选举民主之内在价值.从政治体制改革、经济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文化资源以及民主实践等途径和条件来看,中国协商民主发展具有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协商民主的发展,既是一个协商民主理论自洽的实践检验过程,也是一个协商民主模式与既有治理格局调适的过程.通过从内在的理性基础和外在的权威关系两个层面考察表明,中国协商民主的发展逻辑在于如何以组织化治理模式去拓展理性的包容性基础与整合化程度、提供精英与大众的理性互动的结构载体,具体的制度变迁则可以通过"吸纳-整合-重构"的路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二者以公共利益为共同目标,以多元平等为共同原则,以协商合作为共同方式,存在内在的紧密关联.同时,国家治理的完善是发展协商民主的重要保障,发展协商民主是实现国家治理的关键路径.推动国家治理进程与发展协商民主制度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