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当前中国模式的崛起,不仅挑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经验,而且引起全球的极大关注.然而中国模式也面临着问题与挑战,尚待成熟.其关键在于如何使纵向民主与现代社会中坚力量--中产阶层的发育、发展相互适应、相辅相成.当下中国中产阶层发展已出现"亚健康"状况,高校问题丛生、中介组织腐败日益严重、"体制内阶层"腐败泛滥等,已成为社会秩序"亚稳定"的动因.同时,中产阶层作为社会舞台中矛盾与冲突的主角,如果没有执政党与政府正确的引导、扶持与培育,没有健全的制度生态环境,其社会功能将呈现负面作用.为此,执政党与政府必须采用"制度优先"模式,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扶持社会团体与组织,发挥其作用;建设制度化渠道,促进中产阶层政治参与以及构建"一元主导,多元共生"的社会价值观体系.  相似文献   

2.
吴建华 《理论界》2006,(7):230-232
俄罗斯政治、经济的转轨,社会结构的分化导致一部分“新的群体”和“阶层”的出现。中产阶层的浮出成为俄罗斯社会分层中的鲜明现象。但是俄罗斯中产阶层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中产阶层不同,无论在数量上和地位上都难以和西方发达国家的中产阶层相提并论。“上小,中间不大,底面最大”的锥形体的社会结构模式,难以起到协调社会矛盾的作用。因此,发展培养壮大一个中产阶层成为俄罗斯社会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各国中产阶层对于社会稳定的影响是多元可变的,既能起积极的维护作用,又能起消极的破坏作用.实践中,中产阶层会起何种作用,关键要看国家如何引导.以政治学最高法则为基点,结合对张翼先生<当前中国中产阶层的政治态度>的商榷,认为应当从战略高度,树立科学的动态稳定观,全面准确地把握中产阶层的社会政治态度及其功能,立足于使绝大多数人逐步进入中产阶层,妥善加强对中产阶层的引导,一手抓扩大中产阶层,一手抓整合中产阶层,积极主动地引导中产阶层健康发展壮大,务求使我国中产阶层始终成为力量越来越强大的"稳定器".  相似文献   

4.
中产阶层的发育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它是现代社会维系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社会力量。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现代化的过程中,山东省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和谐因素就在于中产阶层发育孱弱,而且其进一步发展还受到区域发展不平衡、社会分化加剧、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的限制。为了不断壮大中产阶层,使其成为我省"两个提前"战略目标的实现及和谐山东建设的强力支撑,必须形成一个包括收入分配、产业、教育、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有机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5.
赵效萍 《理论界》2006,(7):46-47
扩大中产阶层比重,形成橄榄型的社会阶层结构,是建构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本文重点从经济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上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文化上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三个方面,探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扩大中产阶层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与社会转型,中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中产阶层作为新兴阶层开始崛起.然而在社会现实中,新兴中产阶层由于种种因素与背景,其成长发育并不符合西方"稳定器"的理论特点,而出现了"亚健康"状态."后发型"国家中产阶层的健康发育和成长,必须有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与互构,必须匹配政治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必须受到执政党和政府的引导、扶持与培育.中产阶层能否在社会和谐中发挥功能与作用,不仅是在考验执政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而且也是在考验其政治智慧以及制度想象力.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产阶层的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中产阶层比较弱小仍然是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如何培育和扩大中产阶层已经成为中产阶层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学者们认为中国中产阶层的扩大主要有三条渠道,即教育渠道、专业技术渠道和市场渠道。在这三条渠道的基础上,运用北京、上海、广州开展的"特大城市居民生活状况调查"的数据,从市场化与市场能力的视角分析我国中产阶层的生成机制,结果显示:1)教育渠道仍然是中产阶层最为主要的生成渠道;2)在市场化部门方面,单位类型和行业类型对中产阶层的生成发挥着不同的作用;3)在市场化地区方面,所在城市的市场化程度越高,个人越容易成为中产阶层。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理论界和实际工作中已经出现了一股人为"造"中产阶层的主张,并且正在将这种主张化为具体实践.中产阶层的形成有其内在的演化规律,中产阶层的成长以及所谓"橄榄型"社会结构的形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人为制造一个特定社会阶层以及用行政推动的办法去造就某种形态的社会结构的做法在方法论上是错误的,对实际工作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9.
亚企业家是中产阶层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私人品的主要提供者。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增加主要依赖于亚企业家群体的壮大。在企业家制度安排下,亚企业家生成机制引致亚企业家群体的形成并促进中产阶层的形成和壮大,由此推动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以来中国中产阶层的消费文化变迁与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郁方 《学术研究》2005,(7):13-19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中产阶层的成长壮大与现代化的发展共同演进,并由此形成现代社会相对稳定的三级社会阶层构架,这已经成为世界现代化过程中的共同现象。中产阶层在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稳定因素的同时,也担当着形成社会消费动力与消费文化的主流角色。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推进,中产群体正在中国社会浮现。同时,在市场化的取向中,消费社会的特征与消费主义文化影响在中国也越来越明显。把握当代中国的演进及基于经济、社会分层、文化的综合考虑,从百年历史跨度考察中国中产阶层以及他们的消费文化特征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中产阶层的“冷漠”已成为一种带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其存在是我们民族(社会)凝聚力的一种缺 损,是国民精神支柱的一种剥离。“冷漠”现象的形成与社会转型时期道德价值观的变迁、社会心理变化、人的 精神追求等许多方面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消除中产阶层的!冷漠"应从如何理顺社会关系的失调入手&具体 措施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道德法律化促进道德发展等。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中产阶层的社会整合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正东 《学术论坛》2001,(1):144-146
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分化,旧有的社会结构整合机制变得相对滞后.本文分析了中国中产阶层在中国社会结构整合中的重要作关键时期,社会阶层大分化与新组合带来了社会结构的急剧用、中国中产阶层的特征以及中国中产阶层的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中产阶层可分为以个体户为主的老中产阶层和由知识分子、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组成的以领取薪酬为主的新中产阶层两类,后者又包括以传统体制内职工为主的内源型中产阶层和以私企、外企白领为主的市场化中产阶层.利用CGSS2006全国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中产阶层明显反对非制度化的集体政治行动,其中内源型中产阶层更为保守,市场化中产阶层稍显激进,但这种差异尚不显著.中产阶层有总体上较强的民主意识,但市场化中产阶层更为重视经济发展,内源型中产阶层的政治权利意识偏强,老中产阶层的民主意识最弱.中产阶层都有较强的政府服从,并有一定的政治参与意愿,但老中产阶层相对冷漠.总的来看,中产阶层的政治心理较为健康和理性,与中国渐进式民主的政治发展道路是适应的.  相似文献   

14.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上出现了一个新的阶层——中产阶层。中产阶层是保持社会稳定、拉动消费、平衡两极分化的重要力量,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示范力量。为此,我们必须在充分认识中产阶层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找准对策,坚定不移地培育和发展中国的中产阶层。  相似文献   

15.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近年来学术界争论得比较激烈的一个话题,但是避开论争的锋芒,双方对这一现象的论述实际上隐含着某种共识,即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在当代中国其实有一个适用范围--它是中产阶层大众文化表述自身意识形态属性和实现自身社会政治功能的一种方式.具体来说,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和对日常生活进行符号化消费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带给中产阶层大众文化的两个重要特征,相应地,在社会政治功能层面,它既改善了、美化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叶中强 《社会科学》2012,(9):175-184
张爱玲是一位最难将其置于"国家政治地图"上来加以辨识的作家,她的历史经纬只在一座城市。借助上海中产阶层的"社会地利",张氏在这座市声喧哗的城市里,为自己营构了一种"于其中但隔其外"的生活形态和心理位置。她将一种最富象征意义的"都市人"——身心俱在城市化过程的中产阶层作为凝眸对象,并经其心理轨迹,触及了中国"现代性"的两个核心问题:社会"合理化"过程中的人性归宿和中西文化调适,并描绘出传统中国在都会上海的一种变易图式——从"家族"走向城市中产阶层。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普遍认为,中产阶层具有强大的社会整合功能,要实现社会稳定、有效促进社会整合,大力培养中产阶层,形成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是其必由之路。事实上,尽管中产阶层在社会急剧转型的历史时期确实能够有效发挥其社会整合的功能,但这种整合功能的发挥由于受到自然的、人文的以及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具有边际效应递减的倾向性,是极为有限度的。  相似文献   

18.
论中产阶层的培育和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中产阶层正处于孕育之中 ,尚未发育成熟。中产阶层的兴起 ,不仅是自然的发育 ,更需要积极的培育。必须在社会功能性培育的基础上 ,调整社会结构性空间 ,才能发展壮大中产阶层。  相似文献   

19.
台湾社会形态由传统农业社会转变到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台湾广告的内涵也在随之发生变化,主要体现为由过去以资讯告知、文字表现为主转变为具有浓厚象征意义与认同形式的广告为主.台湾消费时代早已到来,财富的积累、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以及职业结构更趋专业化等因素都使得台湾"中产阶层"范围扩大,越来越多的人们对身份认同产生强烈需求.台湾广告发展到现在,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有着浓厚的台湾特色,并运用各种认同凸显这种特色,影响台湾民众的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20.
论中产阶层对消费时尚的引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家满  田雪妍 《理论界》2006,(7):115-116
在现代社会,消费越来越成为一种身份认同的标志,在这个过程中,中产阶层形成了自己的消费时尚。由于中产阶层特殊的社会地位,他们的消费时尚演化成这个社会的消费时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