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危机时代中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全球主要经济体均不同程度受到冲击.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格局复杂多变,但比较优势依然是国际分工的基础.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调整中如何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比较优势变化进行详细考察,对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进行分析,遵循比较优势原理发展制造业,在比较优势的变化中寻找实现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等级结构与分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表述了城市群的一般涵义 ,概括了城市群的基本功能 ,分析了关中城市群等级结构的基本特征和城市分工的现状特点 ,提出了关中城市群等级结构调整与城市分工合理化的思路 ,即把西安建设成为关中城市群的产业、产品与技术的原创性开发基地、填补关中城市群的大城市空白、增加中等城市数量、大力发展小城市和城镇 ,形成关中城市群内的经济发达极、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增长带  相似文献   

3.
受限于传统经济理论分工水平假定、生产与消费分离的分析思路,从分工视角研究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影响深入不足.在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下,基于信息技术经济性质的分析,构建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内生的分工模型,分析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深层次影响,结论表明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核心影响来源于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网络效应,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促进技术进步产生,并进入到有效率的迂回分工结构中促使分工扩展和深化,工业化和信息化交织构成新型分工网络和经济组织结构,产生报酬递增的良性机制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4.
城市群与产业集聚在本质上都属于集聚经济,在空间发展上两者具有高度的耦合性.本文在理论上拓展了Fujita&Thisse模型,得出了城市群内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一种共生关系,呈非线性关系的结论性命题;在实证分析上,选择了长三角25个设区市1998-2010年的制造业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对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动态面板GMM回归,检验了上述命题,并得出城市群内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表现为一种倒U型曲线关系的结论.这一结论对我国城市群内的产业集聚区规划具有重要政策启示:产业集聚具有正、负外部性,政府对城市群内集聚区的规划应合理把握集聚的度,应加强集聚区间分工和基础设施建设以降低集聚增加带来的负外部性.  相似文献   

5.
农业经营形式的效率及演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工为视角来分析农业现阶段的不同经营形式,可以把这些形式上看似差异很大的经营形式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下,并且把分工分为经济主体内分工和经济主体间的联合分工更有利于抓住这些经营形式的实质.本文以此思路分析了几种典型经营形式的分工程度及对农业发展影响的作用机制,并结合具体条件对比分析了各经营形式的效率,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它们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印度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总体而言并不具有比较优势。但是印度在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按照现有的比较优势,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国际分工格局,而是通过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积极地向国际分工的更高层次发展,并且取得了国际公认的巨大成就。这对同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浙中城市群"作为浙江省三大主体城市群之一,在浙江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义乌凭借小商品市场的先发优势,逐步成为"浙中城市群"的集聚核心和经济增长极.本文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明确义乌在"浙中城市群"中的定位,并对其区域经济功能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原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动力 1.产业差异与互补动力城市群的一体化源于经济的一体化,而经济的一体化源于各城市的产业差异与互补.中原城市群构建产业差异与互补总的指导原则是,参照城市群区域城市产业的等级层次框架,从城市群总体发展格局出发,协调好城市间产业联系,因地制宜,突出城市的优势产业,强调城市产业的趋异和互补;高等级城市向综合性产业结构发展,积极培育职能性大城市,促进城市群地区首位城市产业的升级;加快城市产业职能的综合与专业化,完善城市整体功能,发挥各个城市的优势和特色,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低效益的结构趋同.  相似文献   

9.
比较优势与产业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尽管在理论分析中,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存在着重要区别,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它们之间又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由此得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是在承认各国产业间存在比较优势,且承认比较优势对国际产业分工的基本格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前提下,着重研究和分析各国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以及影响各国特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正是由于比较优势同产业国际竞争力密切相关,我们可以用比较优势的评价指标与方法作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产品内分工格局下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的经济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化,传统国际分工格局逐步深化为以产品内分工为主的新型国际分工格局.在产品内分工格局下,国际产业转移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承接国际经济转移既有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优化出口结构、促进技术进步等正面积极效应;也有价值增值低、技术依赖严重、加剧国际贸易摩擦等负面消极效应.我们应采取措施积极发挥正面效应,规避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1.
以同一产品价值链上不同环节在优势发展空间或区域分布为特征的产品内贸易分工已成为现代国际贸易分工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此背景下,产品内贸易分工中"中国制造"的产业创新与升级问题也日益引起各界的关注.我们从劳动价值论的视角出发,通过比较三次产业间与产业内劳动转移与发展的规律,解析了产业内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移与发展的现象及其原因,厘清了产业内劳动的转移、发展与横向产业理论的逻辑关系,阐释了产品内贸易分工格局下全球利益分配不均衡的根源,提出"中国制造"的产业升级本质上是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的升级,是知识带动下技术与创新的升级.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外贸顺差不断加大,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与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对我国的巨额贸易顺差国内外有不同的解读.本文认为,我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是由产品内分工引起的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果.建立在产品内分工和我国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贸易顺差不仅是可持续的,而且对我国先进要素的集聚、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就业增加、创新能力的提高等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际贸易现实类型大概经历了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和产品内分工三个阶段,概括而言,比较优势的传统力量可以对一组产品发挥作用,新贸易理论则适用于解释由于规模经济和产品异质性所导致的产业内分工贸易模式;而当分工深入到产品内之后,贸易的技术结构和垂直专业化水平成为新的分工形式下衡量贸易结构的主要基准.  相似文献   

14.
胡艳  唐磊  蔡弘 《西部论坛》2018,(1):76-83
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城市间的竞争与合作是并行的,城市间的关系对城市自身和城市群整体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基于空间溢出效应构建空间计量模型,选取长三角城市群扩容后的26个城市为样本,分析城市间竞争关系和合作关系对城市及其他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竞争对本地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对其他城市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为负,合作对本地和其他城市经济发展均产生正向影响.在以经济绩效为核心的地方政府考核机制下,竞争的负溢出效应与合作的正溢出效应导致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意愿大于合作意愿.要更好地发挥上级政府的作用,在从整体上规划好城市群发展的同时,将"城市间合作"作为对各城市政府及官员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要建立有效的常态化的城市间经济合作机制,通过产业分工强化城市间的经济合作关系和行为.  相似文献   

15.
朱洁西  李俊江 《浙江社会科学》2023,(12):31-42+156-157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激发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升级的赋能效果,已成为中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构建数字经济影响制造业出口技术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2011—2020年中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出口技术升级的具体效应及中介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推动了制造业出口技术升级,其作用机制包括人力资本机制和技术溢出机制。(2)相对于成渝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升级的推动作用更显著。(3)在三种空间权重矩阵下,数字经济对周边城市的制造业出口技术升级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本文的研究对推动中国制造业高水平“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充分释放数字经济潜能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CEPA框架下大珠三角都市区域的整合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正 《学术研究》2004,(2):52-55
本文认为珠三角城市群要与港澳协调发展 ,需要重新认识珠三角城市化发展的两大特点 ,从而在CEPA的框架下把珠三角城市群与港澳整合为三大都市区 ,协调好各自的城市功能与分工 ,并提出了搞好整合的两大举措。  相似文献   

17.
比较优势与超比较优势--论我国经济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翀 《学术研究》2006,(3):49-54
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有短期和长期、静态和动态之分。从短期和静态来看,我国应该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参与国际分工。但是,从长期和动态来看,我国则应该发展某些目前没有比较优势但对我国经济具有主导意义的产业,以创建新的比较优势格局。特别需要关注的是,除了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以外,在国际贸易中还存在超绝对优势和超比较优势。我国政府应该推动自主的技术创新,培育某些具有超比较优势的产业。  相似文献   

18.
经济流反映了城市间相互联系的密切程度,体现出城市群内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经济辐射力和周边城市对核心城市辐射力的接收状况,是城市群协同程度的重要量化指标之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已成为引领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和重要增长极,通过构建引力模型,对京津冀和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经济流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三大城市群的经济流呈现"分殊性"的区域空间结构特征,京津冀城市群的整体发展水平落后于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基于三大城市群在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交通运输量、信息强度四方面影响经济流的发展差异,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亟须借鉴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成熟的发展经验,在发挥核心城市辐射作用、聚集创新资源要素、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构建交通网络体系、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注入新鲜活力,以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向更加均衡、更高质量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19.
以杨小凯、罗森、贝克尔、博兰、黄有光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运用非线性规划(超边际分析)将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思想变成决策和均衡模型,掀起了一股用现代分析工具复活古典经济学的思潮,形成了一个以超边际分析为基础工具,以专业化经济、分工和经济组织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分析框架。新兴古典经济学产生以来已经对贸易理论、企业理论、产权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增长和发展理论及城市经济学等都进行了重新思考,并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文献,本文是对这一分析框架及其进展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世界性经济危机:理论和现实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主流经济学对于解释和解决经济危机具有有限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早就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危机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问题,这对于我们今天深刻认识和理解美国当前这场金融和经济危机仍然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下,一国无法始终保持稳定的出口份额,仅仅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并不足以保证国外对本国产品需求的稳定性.而密切的国际经济联系,特别是与美国经济的重要联系,使我国深受这次外来经济危机的影响.鉴于自身的教训,在全力抵御危机造成的影响的同时,必须有应对类似影响的长远考虑,探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应对外来经济危机冲击的思路和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