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当代人文精神是对现今社会人文精神发展现状的真实反映。人文精神作为人类精神的外在表现,其实质就是发展中人的自我认定和主体价值性。作为哲学思潮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者在内涵上对人文精神的发展产生了指引作用,其现代化发展路径更是在实质思想层面与中国当今人文精神的构建原则具有极强的关联性。自觉运用两种主义的现代化路径建构中国人文精神原则,会促使中国社会发展进入理性阶段,切实引导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2.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的责任和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的保障。具有责任心的人员,会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在组织中的重要性,把现实的组织目标当做自己的目标完成,通过全方位培养责任心弥补工作中的差错。  相似文献   

3.
人文精神是指一种对人、人生真谛的一种态度。人文精神关注人生价值,人的自由、平等,以及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高中语文教学中要体现人文精神的渗透。本文以人文精神的内涵作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当代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现状,并提出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李素妹 《职业时空》2009,5(8):81-82
人文精神以对人的关注为自己根本的规定性,它掣肘着高等教育的育人方向和社会文明旨趣,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唯科学主义的专制,致使大学在其自我发展中失落了人文精神。必须将人文精神融入我国高等教育.才能使大学在关注人类和世界的同时也遵循对真理和实践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5.
任为 《现代交际》2014,(7):242-24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西方文明的碰撞,给古老的教育模式,特别是艺术教育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阵痛,个性的牺牲与个性的张扬成为碰撞的焦点。本文从"缘起",即"人文精神危机"的讨论开始,谈到了究竟什么是"人文精神",并将中西方人文传统与现状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借鉴吸取东西方民主性精华。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人格,尊重个性,扬长避短的综合素质教育,使艺术院校的大学生自觉地培养人文精神,提高社会责任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6.
大学校园里,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自觉锻炼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希望通过担任班或校、系学生干部来全面提高自己,展示自己,于是,各班各系一年一度的千部竞选总是吸引着大多数同学的注意力。短短几分钟的竞选演说是竞选者综合素质的瞬间的集中展现,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7.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与教育价值 人文精神,是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一种思想态度.人文精神是一种"终极关怀",即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等内容,关注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  相似文献   

8.
道德与法制教育贯穿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传统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一直是一个教学重点,尊师重道、尊老爱幼、孝敬父母、遵纪守法等观念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国公民。随着社会高速的发展,社会的环境不断的发生变化,对孩子的身心影响日渐严重,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再次吸引了教育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熊全高 《职业》2011,(26):74-75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别让中国现在的孩子成为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某政协委员在"两会"上倡议:中国应设立自己的感恩节,"感恩教育"应势而生。而中职感恩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人是最高级的动物,每个人在脱离父母的抚养、保护,独立踏上社会以前都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教育、培养,完成社会化过程。从当前的状况看,社会越发展,社会对文化和技能的要求越高,人的社会化过程就越长。可是,如果我们追溯历史,就会产生一个问题:我们的远古祖先,他们怎样完成一代一代的衍接更替?他们是如何培养、教育下一代,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社会合格一员的?我们的远古祖先已远远超越了动物,他们与自己的部族、社会血肉相关,因而对于部族、社会的衍续是十分关心的,自然也很关心下一代的教育接班问题。以宗教形式出现的成年礼就是原始民族教育未成年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一、当前技术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技校毕业生必须具备三种能力:一是具备直接从事某个技术工种的职业能力;二是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不断完善自我的发展能力;三是具备社会认同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自觉合乎社会的行为规范,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交往、协调、合作能力等等.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育过程中的人文性是一种客观存在,要实现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需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共同去探索、积极实践.具体应从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入手,通过挖掘教材内涵,唤醒人文精神光辉;开展校本教研,创建人文精神体系;创造展示平台,促进人文精神内化等,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孙彩燕 《现代妇女》2014,(4):311-312
儒家孝悌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宗法农业社会造就的解决封建家庭内部关系,树立封建家长绝对权威的家庭伦理范式;作为由家庭伦理扩充到社会关系,服务于封建政治统治的社会公共伦理范式,其在中国社会存在已经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这种社会存在已经自觉、不自觉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而如今,中国社会正面临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转型,面对扑面而来的现代化困惑,中国人的现代化精神家园是什么?成为人们自觉、不自觉的追问。自然,儒家孝悌思想现代化反思研究也成为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要研究这一课题就必须研究儒家"孝悌"思想在清末民初现代化转化的困境,才能更好的继承儒家思想的精髓,才能让现代人真正自己去追寻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4.
人为什么会感到疲劳慢性疲劳,是现代社会所有人群都具备的自觉症状之一。那么,人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地感到疲劳呢?人做剧烈运动,肌肉中会有一种叫做“乳酸”的物质沉积下来。大多数人认为:乳酸是导致人体产生疲劳感的直接原因。现在虽然有一些人对此持否定意见,但是仍然没有找到其他导致疲劳的物质。  相似文献   

15.
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一代又一代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出来的口头文学,是历史、宗教、风俗习惯、思想意识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和心理素质,都要受宗教信仰、审美情趣以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就使民间故事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浓厚的地方色彩。  相似文献   

16.
“集体意识”又叫“群众意识”.它是青年战士把自己的言行与集体利益自觉地联系起来,对自己所在的集体负有的责任感,光荣感和自豪感的一种心理体验. 一、“集体意识”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个人都是属于一定的社会;任何一个社会的人又总是生活在一定的集体之中,都是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青年战士也同样如此.他们入伍后,从原有的集  相似文献   

17.
养成教育的人文向度与美学精神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西教育文化传统中都有着丰富而深厚的人文资源,重塑教育理性的重要路径之一即是呼唤传统人文精神的回归.同时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构筑新的理性原则和制度设计,从而使教育克服现代性的种种负面影响,形成关于教育的一种新的人文向度、理性自觉和美学精神,使教育真正属于人本身.养成教育是教育回归人性和人本原则的一种有益尝试和探索,是中国传统教化的升华,是教育现代性走向未来的伟大乌托邦和崇高社会理想,它有可能真正克服教育现代性问题而实现现代性教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人文精神是人本教育的核心。人本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视人格完善为教育的终极目标。突出人文科学的价值,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部过程中,使整个教育人性化、人格化、个性化。强调学生自己去思考、感受和发现,自己体会人生哲理和文化价值;强调人的自由、尊严和人格,重视学习者的自发性和主动性及发展潜能。  相似文献   

19.
“人文”一词,源于周易“观于人文以化成天下”句,引入现代汉语,即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华民族的伟大在于其深厚的文化积淀,这种文化积淀奠定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品位,从而折射出国民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有如煌煌火炬,烛照着国民的心灵,为社会提供正确的导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而如果没有优秀的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中科院院士杨叔之先生的这段话,极精当地说明了人文精神对国家、民族的至关紧要。完全可以这样说,高尚的人文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灵魂软件”。  相似文献   

20.
笑然 《现代交际》2006,(5):32-32
人们常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在不被重视和激励、甚至充满负面评价的环境中,人们会对自己做比较低的评价。而在充满信任和赞赏的环境中,人则容易受到启发和鼓励,往更好的方向努力,随着心态的改变,行动也越来越积极,最终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