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虚拟财产是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型财产形式,它存在于虚拟的网络空间,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和精神价值。但是目前我国的《继承法》并未将其纳入继承范围内,而因虚拟财产引发的争议日益频繁,因此加大对网络虚拟财产继承的法律保护是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网络虚拟财产的内涵、法律属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将网络虚拟财产纳入继承法范围的构想,旨在为网络虚拟财产的继承问题研究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的同时,网络中的虚拟财产随之进入我们的生活中。网络虚拟财产依存于网络空间,它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而虚拟财产所具有价值性能为人所支配,在现实中不仅存在着大量的虚拟财产的交易,同时也出现很多种虚拟财产的纠纷,需要我们予以解决,对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有其现实性和必要性。我国虽然对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对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不能够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相适应。本文将立足于现状且结合我国国情,阐述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切实维护广大民众的网络权益。  相似文献   

3.
一、虚拟财产概念之界定 “虚拟”概念是研究虚拟财产法律问题的逻辑起点。从文字意义上讲,“虚拟”一词包含有“模拟真实且如同真实”的意思。20世纪90年代以来,“虚拟”一词被用来描述几乎所有与计算机、因特网技术有关的东西。事实上,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和学科范式出发,可能形成一系列对“虚拟”一词的不同理解和应用,因此,有必要厘清“虚拟”的概念。一般意义的虚拟财产与各种类型的虚拟财产之间是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从认识论角度看,人们认识事物总是先认识个别、特殊的事物的具体詹『生,而后才逐步扩大到认识事物的一般的、普遍的本质。基于这一认识规律,本文将以一类常见的、权利义务内容极其丰富的虚拟财产——虚拟有形财产即虚拟物为研究中心,分析研究虚拟财产的本质属性与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网络的侧重和依赖不断加深,主要体现在于网络花费的时间和金钱的数量逐年递增,随之产生的是虚拟财产的纠纷不断增多,现实中已出现大量关于虚拟财产的诉讼,在虚拟财产方面我国法律仍存在许多空白。而本文旨在以虚拟财产的继承为视角来探析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虚拟财产继承与用户协议的冲突,并通过对目前虚拟财产继承保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谈笑 《现代妇女》2014,(6):175-175
网络虚拟财产是现实财产在网络空间的延伸。我国的立法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各学说百家争鸣。我国理论界主要存在物权说,即网络用户对虚拟财产享有物权。知识产权说,虚拟财产是用户的智力成果。债权说,网络用户对虚拟财产的权利来源于与营运商签订的服务合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网络经济向着产业化的发展,随之网络虚拟物品也走向了商品化。存在于网络世界的网络虚拟财产呈现成千上万的形态,不是单一固定的。但是大体可以分为二种:一是广义的虚拟财产,即一切存在于特定网络虚拟空间内的专属性的虚拟财产:二是狭义的网络虚拟财产,特指具备现实交易价值的网络虚拟财产,只包括那些网络玩家通过支付费用取得、并具有在离线交易市场内通过交易获取现实利益的可能性的虚拟品。本文仅对狭义的虚拟财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时代,财产内涵与范围已发生变化,财产不再限于有形物体,也逐渐包括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网络虚拟物品,因此,对其所有者权利予以法律上的保护已经势在必行。通过对虚拟财产提出的背景、概念、定性以及保护的必要性的分析,肯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对虚拟财产突破性的规定,认为当下对虚拟财产所有者权利的保护应当更加充分具体,即应当进一步明确立法规定,只有这样才能在保护所有者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为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指引,同时也能促进和规范新兴事物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网络游戏中的装备、QQ号等“虚拟财产”,在法律上能被承认为财产而获得保护吗?●网络商家是否有权发行“虚拟货币”?怎样应对虚拟货币现实化带来的金融风险?●当一个自然人隐身于网络,仅是一个ID时,他还有名誉权吗?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和计算机得到了很大的普及,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便利,同时也引发了很多的纠纷和矛盾,尤其是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纠纷.网络虚拟财产已经在学术界和司法界引起了广泛争议.  相似文献   

10.
当虚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当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除了房子车子和银行存款,人们越来越多地拥有一样新的财产:数字财产:与其他“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财产一样,人们不得不为这些数据--比如电邮或社交网络的账户密码做长久的规划。英国媒体日前报道,英国最新一项研究显示,  相似文献   

11.
《政府论》是洛克的主要政治著作,对财产权的论述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多数研究认为其宣扬的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对资产阶级财产观的经典论述。但是为殖民地行为辩护是洛克财产观的另一重要国外语境。本文结合洛克的殖民活动,分析洛克为殖民行为辩护的历史背景,进而论述洛克的财产观如何为殖民行为辩护,以求对洛克的财产观有一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张丽 《公关世界》2024,(5):59-61
本文以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为例,探讨了职业院校虚拟仿真资源建设的实践研究。研究表明,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对接岗位规范、资源整合、校企合作融入等方面的建设是推进职业院校虚拟仿真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优化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建议,旨在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实效。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拉丹提出了人格财产的概念,这引起了人们对人格与财产的思考。在人格财产的概念中,主要有五种表现形式,这五种表现形式对法律的影响极大,它关乎物权法、继承法、刑法、民事法等法律。在起初的中国法律中,将人格与财产划分开来,但在实际生活中,人格与财产却是联系在一起的,这引起国内法学人士注意,并开展起对人格财产的法律意义的相关研究。本文探讨了从人格财产的概念,然后对人格财产的法律意义进行针对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制下,财产继承是以男性为中心,女子只有对被继承财产的财产监管权、财产承受权和处分同意权,甚少有财产继承权.延至民国,随着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女权运动的兴起,女子财产继承权最终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5.
离婚时,虚拟财产如何分割编辑同志:我和胡某在玩网络游戏时相识,因玩网络游戏而相恋相爱并结为夫妻。婚后,我和胡某共用一个游戏账号,共同花费了几千个小时,上万元费用来经营这个账号,终于成为了该款游戏中的顶尖高手。最近,我和胡某因性格不合决定离婚,其他方面都达成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商业应用的普及,网络虚拟社会逐渐形成,进而网络虚拟产品应运而生。本文将从消费者行为学角度、从网络虚拟商品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消费者购买网络虚拟商品的消费心理来等方面来研究虚拟产品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以及消费行为,并在文章最后给网络虚拟商品开发者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徐双艳 《现代妇女》2014,(3):267-267
夫妻财产制度是规定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制度,它是婚姻家庭制度中极为重要的法律制度,是婚姻家庭生活正常运转的物质保证。夫妻财产制度不仅是衡量夫妻家庭地位是否平等的指标之一,还明确了婚姻当事人各方对婚姻和家庭的法律责任,保障幼、老、病、残者的生活,促进家庭生活的稳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民的私有财产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将掌握和控制在私人手中,夫妻财产占社会财产的比例不断提高,夫妻财产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无论是从公民个人,婚姻家庭利益出发,还是从司法审判和国家社会利益考虑,都应重视夫妻财产制的研究与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18.
郑广华 《职业时空》2008,4(8):139-139
面对动态、快速、多变的市场环境,一种超越传统意义的全新企业研发组织——虚拟团队应运而生。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特别是计算机支持的协同技术将给虚拟研发团队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国外对虚拟团队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Hertel和Geister等认为虚拟团队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合作;至少有一个成员位于不同的地点、时区或组织通过电子媒体(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视频会议等)来沟通和协调。在1995年以后虚拟团队的研究得到蓬勃发展,其研究范围已经从虚拟团队的概念和定义探讨、虚拟团队的探索性研究发展到对虚拟团队的影响因素、团队过程和团队结果的研究,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而且研究方法也从理论探讨、定性研究转向定量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王绪睿 《现代交际》2014,(3):135-135,134
随着中国网络用户的扩大和虚拟经济的发展,网络游戏产业迅猛发展,网络虚拟物品的种类和数量也持续增长。在众多的网络消费品中,网络虚拟物品的消费也变得日益普遍。本文将从网络虚拟商品传统交易方式以及对玩家交易方式的选择的调查研究,来探究网络游戏虚拟商品多种交易平台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盛行于西方国家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素有"阳光法案"之称,是各国政府反腐和廉洁政府建设的利器。公务员财产申报制不仅有利于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更有利于保障公民知情权和监督权,以至达到政府良好行政的目标。本文试图对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行政法价值的挖掘,从而为我国的公务员财产申报立法提供相关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