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曾旭  何柏才 《职业》2012,(29):152-153
以“综合生存能力”为导向的农民工培训课程体系,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按照教育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中“要改革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管理模式”等要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借鉴“整合能力本位教育观”的课程思想,以综合生存能力为导向,以提升农民工城市生存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构建动态化的“模块式”课程体系,以规范农民工职业培训,全面提高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2.
钟霞 《职业》2011,(25):63-63
一、仪征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特点 1.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帮助更多农民走出去 培训券制度是国家对农村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一种补助方式,也是各地开展农民培训的主要方式。目前,仪征市19家定点培训机构以实施培训券制度为抓手,不断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全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培训日常管理中,重点抓好第一堂课的督查,  相似文献   

3.
王景霞 《职业》2012,(32):82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要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逐步推进,要在现代化新型农民队伍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农村劳动力 人口大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存在。要开发 农村劳动力资源,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 稳定转移,必须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以提高劳 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培养大批生 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实用人才,促使农村劳 动力的数量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促进农村 经济健康稳步发展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汪名才 《职业》2012,(8):131
近年来,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广泛就业于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领域。然而,在农民工为城市发展做出很大贡献的同时,也在生产中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其中原因几乎都是由于农民工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常识。  相似文献   

6.
论农民工“回流”现象的原因及其消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的实施,使农民获得了自由流动的机会,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移向城市。长期的异地工作,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之下,很多的农民工无法融入当地城市,他们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知识、管理经验后选择回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和城市的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但其负面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农村劳动力的"回流"顺应了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加速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因此应该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政策,鼓励农村劳动力积极、合理和有序地回流,以减少或降低其产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如何融入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政府对人口流动和迁移政策的逐步放宽,我国出现了规模越来越大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大潮。据统计,2003年我国实际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已达到9900万人,且主要集中于城市地区,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尽管大量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居住及生活,却由于种种原因不仅没有融入到城市中去,反而成为城市的“边缘群体”。近1亿的农民工不能融入城市,这不利于城市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正处于二元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在转移过程中具有数量大、文化和技能素质低、稳定性差和分布不合理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村人力资源利用和经济的发展。消除二元经济的影响向一元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农村劳动力资源向城市转移。研究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状况有利于我们在教育、经济等各方面合理构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王海波  赵兵 《职业》2011,(26):118-118
最近,江苏省出台了《全省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获证奖补办法(试行)》(苏人社发[2011]147号、苏财农[2011]51号),决定从2011年起,针对农村劳动力实行普惠制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获证奖补政策,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作为发放补贴的主要依据,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从"重数量"向"重质量"、从"补过程"向"补结果"转变。笔者认为此项惠农政策为推动我市农村劳动力进一步转移工作,提升培训质量和层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保障。  相似文献   

10.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就业工作,把转移农村劳动力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之一。虽然,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拆除了门槛,取消了种种不合理的限制,但与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相比,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在享受政策待遇上仍有不少差别。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逐步转变为城市居民,不是简单地让农民工到城市打工,而是要让农民工融入整个城市,在劳动就业、工资待遇、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  相似文献   

11.
赵西亮 《城市观察》2015,(6):161-167
伴随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工业化的加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到城市劳动力市场寻找就业机会,对城市劳动力市场必然造成影响.本文利用2005年广东省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对城市工资的影响,发现总体上农民工对城市工资没有显著影响,但农民工对城市低技能工资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对城市高技能工资有正面影响,而对城市中等技能工资没有显著影响.背后的影响机制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会诱导企业资本调整,通过资本扩张或新创企业的形式利用便宜的低技能劳动力,从而在农民工流入不断推动城市劳动力供给增加的同时增加了劳动力需求,抵消了农民工对城市工资可能的负面影响.另外,农民工与城市高技能工人具有一定的互补作用,从而促进城市高技能工资的上升.如果考虑到农民工收入与消费的分离,可以推断"市民化"政策的作用可能使农民工对城市工资的影响变成正值,因而,本文的结果对"市民化"政策的实施也提供了一定的支持证据.  相似文献   

12.
青年农民工的社会归属与行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农业中转移出来,进入城市从事其它产业成为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来持续不断进行着的一个过程。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年龄上的特点是以青年为主,近年来35岁以下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比例持续上升。青年农民工的社会归属和行为选择问题具有其特殊性,此问题的解决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秧虹 《职业》2012,(6):53-54
目前,国家正在加大力度实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雨露计划",力争在2020年基本解决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通过技能培训,能让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实现快速转移就业,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由于培训时间只有一至三个月,为达到培训学员"能力为本,就业导向"的培养目标,学校积极尝试新的培训模式与培训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煜玲  张军涛 《城市》2009,(1):17-20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人均耕地的日益减少.出现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全国农村有劳动力5亿多.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得到拓展.近年来已有2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向非农领域的转移。但不可否认的是.进城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多处于城市边缘.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因此,研究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是题中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当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一个重要缩影便是快速城市化。然而城市化所带来的不仅是飞速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伴随着大量的人口涌入和高度的资源聚集。农村劳动力不断进入城市,在2050年之前,中国城市化规模将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这就意味着每年由农村进入城市的人口规模在一千万到一千二百万区间内,与之伴随的是农村劳动力的飞速流逝,同时由于资金、政策等种种原因,农村劳动力在进入城市时往往会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农村,这就造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群体"留守儿童"。根据社会学概念,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且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教育部2012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仅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达两千两百万。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问题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必须解决的公共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杨淼昶 《职业》2014,(9):157-157
女性劳动力是农村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她们加强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需要充分考虑其自身的条件以及现实困难,从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与经费等方面综合考虑,才能有效提升培训实效。  相似文献   

17.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化,事实上,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已经涌入城市,而目前大多数城市因种种原因同样存在失业半失业人口。这一严峻局面在湖南省具体表现为3个数据。即:目前城镇有40余万人待业,60余万职工所在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同时在农村里存在着1000万剩余劳动力。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劳动力转化与人口流动的历史回顾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的研究,结合对劳动力转化与人口流动近期发展趋势的展望,提出扩大劳动力转化与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8.
大机械集约化的生产方式代替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必然产生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是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保障平稳和顺利地实现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9.
流动人口问题是我国大城市建设、管理中面临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对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沈阳、西安、重庆八大城市的流动人口情况作了综合考察和分析,指出大城市流动人口急剧增长,给城市生活带来多方面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文中还指出:在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的情况下,大城市基本建设投资激增和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的劳动力需求,是导致农村劳动力向大城市流动和集中的主要诱因,并提出了缓解大城市流动人口问题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20.
潘景霞  朱景丽 《职业》2011,(26):114-114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优化专业结构,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为服务地方经济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几年来,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2190人,考核鉴定合格率100%,安置就业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