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9年 一月 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第24条中规定:“必须坚决地继续努力实行计划生育,认真做好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纠正那些生硬不适宜的办法,保证医疗服务和药物供应,力争1980年前使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百分之一以下。” 同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会议上提出了“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的口号,还提出了“奖一罚三”的政策。 27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对只生一胎的给予表扬、奖励,对生三胎的进行经济限制。  相似文献   

2.
二百年前,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立者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说过这样的话: “贫困似乎对生殖反而有利,高原中部的饥饿妇女往往生育二十多个孩子”①; “贫困有利于生育”, “会促进繁殖”。这是亚当·斯密人口理论其中一点。稍后,又一学者赛·兰格在其《国家的贫困》中也说: “贫困在达到引起饥馑和瘟疫的极限以前,与其说会妨碍人口的增长,不如说会促进人口的增长。”批判地继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并集人类文化遗产之大成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  相似文献   

3.
《历史研究》1998年第1期发表了葛剑雄、曹树基撰写的题为“是学术创新,还是低水平的资料编纂?──评杨子慧主编《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的长篇书评。本篇书评在社会上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社会上的一些新闻媒体对此也作了大量报道。人们对这件事的关注已经远远超出了对书中某些问题和观点的评价,而是上升到了学术研究的客观性、规范性,以及对学术评价的公正性的高度来认识。为了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也为了对《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下称《研究》)一书以及社会上围绕该书进行的讨论有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口科学》连续刊登了马瀛通同志和乔晓春同志对“加速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讨论文章。读后颇受启发。现提出我自己对此问题的一些看法,并以此与马瀛通同志商榷。(商榷论文见《中国人口科学》1987年第2期所载《加速人口老龄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以下简称《加速》)  相似文献   

5.
宋应星(1587—166?),字长庚,江西省奉新县雅溪乡人。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八岁中举。此后,“数上公车竟不第”,连贡生都未考取。四十七岁任江西省分宜县教谕。传世著作,除举世闻名的《天工开物》一书外,尚有《野议》、《论气》、《谈天》和《思怜诗》等“四文”。其中,《天工开物》是我国十七世纪的生产工艺百科全书,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因此称他为“中国的狄德罗”①;《野  相似文献   

6.
《经济与管理研究》1985年第4期,刊载张秀玉的题为《试论新技术革命对劳动就业的影响》一文。文章说,技术革命引起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随之在劳动就业方面便出现了“八少”与“八多”的趋势。 1、在部门之间,某一产业部门就业减少,为该部门提供过去劳动的部门就业增多。当某一部门由于技术进步引起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后,该部门活劳  相似文献   

7.
为了引起社会、学校、家长对青少年性教育问题的重视和关注,上海市计生委与上海东方电视台,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和计划生育工作者,在4月9日电视台黄金时间,联合举行了一次要不要和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问题的直播讨论。通过这次讨论,对上述两个问题基本取得共识。大家认为,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这是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是青少年成长发育的自身要求,也是社会、学校、家庭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些专家指出,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是健全  相似文献   

8.
去年《人口研究》第4期发表了我与辜胜阻先生商榷的文章后,不久我就收到了辜胜阻先生惠赠的《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以及他所写的反商榷文章片段,但我已无意继续讨论同一主题。促使我改变主意的是辜胜阻先生的宏文《论中国人口城镇化的十大关系》(以下简称辜文)。他在文章中,除了回答我的商榷,还要“排除推进中国城镇化的认识障碍,唤起在城镇化问题上的思想解放(着重号是引者所加)。”我认真地研究了辜文的观点和依据,遗憾的是并未如辜胜阻先生所愿,“障碍”依然存在,“思想”并未“解放”。不仅如  相似文献   

9.
1981──1992年中国职业女性角色冲突观点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二十年代末期国内开展“娜拉出走以后怎么办”的讨论以来,这个问题一直是个悬案。八十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行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妇女的社会舞台,另一方面也使一些妇女问题进化。职业妇女的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家务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显得格外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讨论.中国关于职业女性角色冲突的研究,从1981至1992年掀起了三次高潮。第一次在1981——1984年,围绕家庭和事业的矛盾与否、矛盾原因及解决的办法等问题,小说、电影、剧本等相继反映了这一主题,《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  相似文献   

10.
《经济问题探索》1985年第7期上刊登蔡龙的文章《试论离土也离乡》。文章就学术界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的问题上盛行的一种观点,即“离土不离乡”就地消化剩余劳动力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 文章认为,部分农业人口与耕地脱离是一种历史性进步,“离土不离乡”只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  相似文献   

11.
1986年以来,我国年出生人数再次出现了增多的势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各种场合广泛议论作我国第三次出生高峰的到来。但在许多讲话、文件、文章表述形式上更多的人使用了“生育高峰”。这一提法模糊了当前的人口形势,若以此为出发点,将会导出不同的决策和措施。为了正确认识目前我国人口的发展势态,查瑞传老师在《人口研究》1991年第3期发表了“我国第三次出生高峰不是一次生育高峰”,肯定了这是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八十年代末期区域间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以往对迁移的研究多集中在对迁移原因的研究,而对迁移结果的研究则尚少(廖正宏:《人口迁移》)。本文试用空间均衡的理论讨论中国八十年代末期人口迁移对区域“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分布”的影响。本文第一部分说明了数据的来源及其局限;第二部分讨论了人口再分布对区域间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分布影响的四种可能性;第三部分  相似文献   

13.
当代西方人口经济学是由当代西方经济学和人口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与经济之间关系为研究对象,分析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或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也探讨经济条件的变动对人口演变的影响。早在30年代末,英国经济学家W·B·雷德韦就正式提出了人口经济学的命题。如他在1939年发表了《人口缩减经济学》一书,后又为1951年出版的《张伯伦百科全书》撰写了“人口经济学”词条。1944年美国《南方经济学》杂志第14期发表的美国人口经济学家J·J·斯彭格勒的《人口增长经济学概论》一文,也正式使用了“人口经济学”这个学科命题。从此往后,西方学术界研究人口与经济之间关系的论文和著作开始使用这一学科命题。  相似文献   

14.
英国议会最近以极少的票差,对“禁止妊娠18周以后终止妊娠”的法案给予了承认。此法案将英国终止妊娠的容许期限从原来的28周降为18周。这个法案是在经过两次表决后,以296票赞成,251票反对得到通过的。该法案在最后表决之前,经过了详细审议,首先由议会内阁委员会提出意见N,该委员会曾预想把终止妊娠的容许期限修正为24周,但没能得到大多数的同意。在今年1月22日讨论开始时,这个法案的提案者,自由党议员迪比茨托·奥尔顿先生就得到了广泛的  相似文献   

15.
读了《人口研究》(1990)第四期《论优死的社会经济意义和道德价值》一文(以下简称《价值》),对作者大胆涉猎“优死”这一充满激烈争论的全球性的时代课题,深表敬佩。但掩卷思索,仍有几个问题费解,不妨冒昧揣出,以期与原华荣同志商榷,并为“优死”课题的研讨呐喊几声。 一、优死的对象问题 优死对象的确定,是研究这一课题的前  相似文献   

16.
<正> 笔者于1984年开始对城市老年人再婚问题作了社会调查,并已在《城市老年人再婚心理试析》一文(《新华文摘》85年第三期)中进行了分析研究。最近,《中国老年》杂志社就这个问题,开展了全国性的讨论,许多观点发人深思。我想借此机会再次谈谈对老年再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正> 十年来,我国人口学界关于“人口质量”问题的研究,大多是围绕以下问题而展开的。一、关于建立一门“质量人口学”几乎所有学者在探讨、研究关于人口数量以及非系统性的研究人口质量的有关问题时,越来越感到应当立即着手建立一门研究人口质量问题的独立学科。1984年,吴忠观同志在《人口与经济》第5期《试论人口质量》一文中指出:“独立出‘质量人口学’,一方面是人口学内部各部分分工趋于精细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也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留守儿童问题近几年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内研究者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1994年上官子木《“留守儿童”问题应引起重视》率先提出了“留守儿童”这一问题。此后,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逐渐展开。研究内容涉及道德品质、学习、心理健康、情感、安全问题等方面。本文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以加深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搭伴养老"现象与老年人再婚难问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姜向群 《人口研究》2004,28(3):94-96
“搭伴养老”是指老年男女双方不进行结婚登记而生活在一起,实现晚年相互照料的一种老年“再婚”生活方式(应属于同居的范畴) ,同时包含养老的内涵。近年来,这种现象在我国很多地方不断出现,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本文就搭伴养老反映出的老年人再婚难的问题、老年人再婚需求、老年人再婚的特殊性以及社会帮助等方面展开分析和论述。1 搭伴养老现象反映出老年人再婚难的严重问题搭伴养老现象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它得到了很多人的接受和认同。《承德晚报》2 0 0 2年2月4日有一篇报道,题为:“老年人再婚‘走婚式’受欢迎”。《羊城晚报》2 0 0 2…  相似文献   

20.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在中国:回顾与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讨论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但真正引起全球社会的普遍关注是在90年代初。1981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率先发表了《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一书。但当初只有提法,对“可持续发展”还没有定义上的讨论。直至1987年,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领导的由21个国家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专家组成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著名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才被作为关键概念得到使用,并被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但在该报告中,涉及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性解说有多处,且各定义之间并不一致。这种现象既说明了一个新概念的不成熟性,也说明了其内涵的丰富与复杂。但不管怎样,“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范畴和命题已被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等跨学科领域所共同接受,虽然在理论上依然是众说纷纭。特别是在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性的发展战略得到了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