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Malmquist指数法将中国301个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修正以往对空间溢出效应的参数释义,基于空间Durbin模型的检验显示:中国对外贸易在区域内和区域间的溢出仅提升了所在区域和毗邻区域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无助于技术进步率提升;外贸空间辐射能力有限,仅提升一阶邻域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2.
虽然关于行业维度的研究大都认为FDI在发展中国家产生了显著技术溢出效应,但却忽略了FDI 在空间维度所产生的溢出效应.因此,引入样本截面区位信息,构建空间Durbin模型,实证检验FDI对中国Malmquist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FDI在区域内产生了正向溢出、在区域间产生了负向溢出,FDI空间溢出总效应弱化了全要素生产率;FDI溢出的空间辐射能力有限,仅对距离非常近的一阶邻域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应用索洛余值法,基于2000—2018年的面板数据测度了京津冀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构建反距离权重矩阵的空间滞后模型(SLM)与空间误差模型(SEM),运用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对国际产业转移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进行解析。实证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全要素生产率较高的地区对邻近地区有负向影响;国际产业转移与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呈负相关关系,其对相邻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尚未形成;从直接效应看,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基础设施与经济密度指标均对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对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从间接效应看,仅人力资本指标对邻近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呈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杨慧梅  江璐 《统计研究》2021,38(4):3-15
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本文从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 两个维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利用2004-2017年我国省际面板 数据,在克服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 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较之高生产率地区和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低生产率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大。就机制而言,人力资本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是数 字经济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两个渠道。进一步的空间计量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仅会提升本地区 的全要素生产率,还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提升邻近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的研究为评估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分析视角,也为探寻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路径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人民健康是经济发展与繁荣的前提条件。本文以我国资本市场2003—2019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手工整理上市公司所在城市颁布以及进一步修订禁烟法令的具体时间,利用我国城市禁烟法令颁布对员工工作环境产生的外生变化来考察其如何影响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借助我国城市禁烟法令颁布在时间和空间上错列发生的特征构建准自然实验情境,本文使用双重差分方法的检验结果表明禁烟法令的颁布能够促使公司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研究发现,工作环境改善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人力资本以及公司创新能力的提升是禁烟法令颁布提高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劳动密集程度较高、融资约束较大以及非产业政策重点支持的公司,禁烟法令的颁布使得公司全要素生产率有较大提升。本文研究不仅为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问题提供了新的解释视角,还对理解我国城市禁烟法令颁布的经济效应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技术进步偏向、要素配置偏向与我国TFP的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的假定下,分析了技术进步偏向、要素投入偏向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978-2012年期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每年增加约2.10%,技术进步总体上呈现偏向资本的趋势,要素配置总体上也同样呈现出偏向资本的趋势,两者的方向基本一致。技术进步偏向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由期初的促进转变为抑制,要素配置偏向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在2004年以前为正值,2004年以后变为负值,即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是技术进步偏向与要素投入偏向两者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交互效应却由抑制逐渐转变为促进,表明我国技术进步与要素配置慢慢由不匹配转为匹配,我国的技术进步正朝着适宜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避免空间变量的内生性问题,文章构建了空间联立方程,采用多种空间面板模型,构建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基于中国区域数据,考察了R&D空间溢出对R&D投入的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区域的R&D空间溢出对R&D投入产生了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无论是其他地区的创新投入还是创新产出都对本地区产生了积极互补效应.制度距离是影响空间知识溢出的重要影响因素,知识产权保护积极促进了企业的R&D投入.  相似文献   

8.
在知识生产函数模型框架下,选取2001—2014年中国28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信息化对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化水平对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影响,且受到市场化程度的制约而存在双重门限效应;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信息化水平对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进一步增强;人均研发资本投入、出口交货值和政府研发投入对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技术引进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产业区域差异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2004年与2008年文化产业国家标准统计数据,分别利用Theil指数与Moran’s I指数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区域差异与空间自相关性进行了衡量,并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要素禀赋、集聚经济与产业政策因素对文化产业区域差异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文化产业区域差异明显,呈现东高西低的梯度分布格局,但区域间文化产业发展呈收敛趋势;中国文化产业区域间存在不断增强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与空间集聚性;要素禀赋、集聚经济与产业政策均能解释文化产业的区域差异;文化产业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利于缩小区域间的文化产业差异。  相似文献   

10.
R&D空间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了R&;D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同时考虑自身吸收能力的影响,研究了R&;D、R&;D溢出以及人力资本等因素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R&;D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R&;D投入的作用不显著;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的提高都具有推动作用,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的作用都不显著;R&;D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区域差异;中国各地区还没有达到吸收能力的门槛,不能充分吸收R&;D国际溢出。  相似文献   

11.
网上调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正在把 我们带入一个激动人心的网络世界。适应网络时代的调查方式──网上调查随之产生。网上调查是利用网络作为信息收集渠道,获得即时有针对性的各种信息的一种调查方式,具有很高的时效性和效率,可以节省大量调查费用和人力,是二十一世纪调查研究收集数据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国内上网用户数量有限,网上调查也刚刚起步,网上调查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样本的代表性网上调查的调查对象仅限于网民,网民的构成决定着预定的被调查者是否构成群体规模。如果被调查规模不够大,样本往往缺…  相似文献   

12.
Using majorization theory, upper and lower bounds are derived for different measures of variation as progressively more items of information are available about the sample data. As a convenient starting point, bounds are first established for a one-parameter family of variation measures, which is a generalized mean difference measure of which Gini's mean difference, the standard deviation, and the range are particular cases. While, as pointed out, some of the derived bounds are well known, others do not appear to have been published and are tighter than established bounds. Some 40 different bounds are derived, besides any number of bounds given for the generalized family of variation measures. A number of interesting inequalities are also derived on the basis of some of the bounds. While the bound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terms of real-valued sample data generally,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brief discussion of the bounds for categorical data when the sample data consists of frequencies (counts).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外的理论研究及应用的经验,预计连续性抽样估计方法在中国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因此,将连续性抽样估计方法作为研究对象,对国外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化、系统化的研究综述,并比较分析各类连续性抽样估计方法,归纳出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的趋势,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为该方法顺利地应用到中国实际调查工作中奠定理论基础,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ARCH类模型在风险价值测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ARCH类模型用于计算风险价值,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风险价值测度的精度。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都表明,利用ARCH类模型计算金融资产的风险价值,可以体现其收益率的分布状态和波动性的影响作用,适应风险价值计算的需要,能够提高风险价值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5.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single observations on the parameter estimates, case-deletion diagnostics are commonly used in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one example is Cook's distance. For nested parametric models we consider a deletion diagnostic for evaluating the influence of a single observation on the likelihood ratio (LR) test. In order to have a common scale as reference, the asymptotic distribution of the diagnostic is derived and the values of the diagnostic are converted to percentiles. We focus on linear models and general linear models, and in these cases explicit results are deriv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iagnostic is explored in two small bench mark examples from linear regression and in a larger linear mixed model example.  相似文献   

16.
风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风险本身并不可怕,金融机构就是通过承担风险、管理风险来获得收益的。真正可怕的是极值风险,即稀少或极端事件的发生给经济主体带来巨额损失的风险。因此对极值风险的建模就成为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极值理论为极端事件的统计建模和极值风险测度的计算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故有必要通过介绍和比较传统极值事件的建模,基于点过程构建极值风险的一般模型,并利用外汇市场的日数据和VaR的估计与检验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内容提要:通胀环境下成本传导能力将是决定国际间和行业间利润流向的关键因素,本文提出并创建了成本传导能力模型,设计了成本传导能力指数及其变动指数,并实证测算了包含32个行业部门的成本传导能力指数及其变动指数。通过与行业利润对照发现,成本传导能力指数及其变动指数能够较好地反应各行业转嫁成本上涨的能力及其变动情况,是定量研究通胀环境下行业景气的基础性指标。成本传导能力模型的研究结论对我国控制通胀、战略性调整经济结构以及提高我国国际间成本传导能力具有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CPI指数讨论的回顾与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奇渊 《统计研究》2010,27(12):35-38
2010年11月9日,笔者发布的《统计数据和主观感受:CPI是风动还是幡动?》一文,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和争论。其焦点集中在该文第三部分对CPI数据编制情况还原性估计的准确性上面。本文对主要争论意见进行了回顾和评述,对原文的估计方法进行了反思。这场讨论有助于研究者理解CPI编制的原理和具体细节,也将有助于推动CPI指数编制与研究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9.
多时间尺度的变点问题一直是质量控制中的热点研究对象。基于移动和统计量(MOSUM),提出了一种多重过滤检验方法(MFT),以检验均值不变的零假设或存在均值变点的备择假设。首先,为使方法具有实用性和一般性,构建均值变点模型,并假定分布假设较弱。其次,由于单一窗宽对变点检测的局限性,构造了一个弱收敛到一个布朗运动相关的函数的MOSUM统计量,进而应用多个窗宽下MOSUM过程进行多变点检测。最后,为使得MFT方法不受其它分布参数变化影响,对模型均值外的参数变化作了鲁棒性检验。经模拟研究和实证分析表明,MFT方法的估计精度和准确度比一般方法更具优势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Object functions other than the likelihood displacement, such as a parameter estimate or a test statistic, can also be used in local influence analysis. The normal curvatures of these object functions have been studied in situations where the slopes were non-zero. In these situations, we show that the normal curvature is not scale invariant and thus ambiguous conclusions will be drawn. Comment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general normal curvature formula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