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CMS模型,对中国2002-2010年进口贸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首先,中国农产品进口增长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国内进口引力的增加.其次,世界农产品整体需求的增长也带来中国农产品进口的大幅增加.然后,中国农产品进口引力随世界经济波动起伏,进口引力的变化方向和农产品世界总体进口需求变化的方向保持一致.最后,在进口结构上,中国农产品进口更加集中于增长较快的市场和增长较快的产品.当国际经济形势良好、国内没有影响进口需求的因素时,进口就会大幅增长;但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如果发生变化,则进口就会出现较大波动.  相似文献   

2.
董枫林 《山西统计》2000,(8):19-19,23
为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 ,就必须在保证经济运行质量的前提下 ,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我们知道 ,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 :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笔者认为 ,扩大消费需求才是当前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一、从当前经济运行的情况分析 ,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仍然是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 ,除了因经济结构失调而导致的工业品结构性供过于求和由农业连年丰收引发的农产品阶段性相对过剩外 ,主要原因就是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占社会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阶层收入增长缓慢 ,导致…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但目前由于我国外汇储备已相当高,所以,有一种观点认为出口对我国经济的意义已不如以前重要,在有关鼓励出口的政策及其力度上可以有所调整。而笔者认为出口对中国经济的作用不仅在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对国际收支平衡和外汇储备的贡献,更重要的还在于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4.
消费需求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呈现的“买方”市场特征越来越明显,消费需求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从影响GDP增长因素来看。主要有三个:即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而现实的情况是,由于世界经济增长缓慢,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环境的变化,出口将面临着由于贸易摩擦和汇率变化带来的成本上升,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出口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未来经济增长应以内需拉动为主。  相似文献   

5.
陈立敏 《统计研究》2011,28(5):33-40
 内容提要:截止201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正好达到十年,本文对1990-2009年中国制造业整体及七个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突变点分析,来检验入世的影响,结果发现:入世使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发生向更强增长趋势的突变,而国际竞争力的趋势突变为增长减缓;中国制造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在入世后发生了趋势突变,但七个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都没有因入世而发生趋势突变,仅有部分子产业的出口竞争力发生了趋势突变;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增长来源,只有一部分来自于国际市场份额的增加,而另一部分来源于国内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恒定市场份额(CMS)三层次两极均化模型将微观层面的商品价格、数量、种类,中观层面的国别、产业结构,与宏观层面的市场份额和需求规模有机结合起来,系统刻画出口波动的直接因素。基于该模型,本文从总体、动态、区域、产业4个维度逐层解析2002—2021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增长的驱动因素及其贡献率。结果表明,进口需求效应占据主导地位,需求数量和价格水平增长均有显著贡献,虽然出口竞争力效应总体表现不佳,但是品类竞争力和质量竞争力均小幅改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出口竞争力效应显著增长,特别是数量竞争力效应大幅改善。研究还表明,上述效应在不同产业和区域既存在共性特征,也具有一定程度差异性。相对于CMS两层次分解框架,CMS三层次两极均化模型的研究内容更加丰富,经济学含义更加清晰,政策启示更加明确,具有更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启动国内消费的实现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而消费需求又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近年来,我国消费持续偏低已引起国家、社会的高度重视,“十一五”规划中将拉动国内消费与合理调节分配问题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在当前我国出口需求频繁遭遇国际社会压制和狙击  相似文献   

8.
拉动经济增长(GDP)的主要因素是消费、投资和出口.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一个地区只有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出口对GDP增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湖北九十年代以来,出口是先增后减,从1990年至1998年出现较快增长,而从1999年至2001年则大大下降.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UNComtrade数据为基础,利用改进的CMS模型考察金融危机前后2003-2008年和2009-2014年两个时期内进口需求、竞争效应、结构效应对中、英两国工业制成品贸易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进口国进口需求的增加以及出口国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导致中英工业制成品双边贸易增长,但进口需求结构与出口产品结构的互补性是减弱的.对于不同的工业制成品来说,推动中英贸易增长的因素略有差异,主要集中在进口需求扩大的规模效应和出口竞争效应上.  相似文献   

10.
农产品贸易是中美贸易关系中的敏感话题,了解推动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改进的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解了中国对美国出口农产品的增长率,结果表明: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竞争力的提高.同时,中国农产品对美国农产品进口市场的适应能力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为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虽然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至关重要.尤其是近几年来我省投资连年保持了较快增长,已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动力。但随着投资的快速增长和投资规模的扩大.这种发展方式的不可持续性也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对资源、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必须正确处理好投、资、消费、净出口三者的比例关系,逐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2.
王珏 《统计研究》2024,(2):29-39
本文利用基于普适引力模型得出的贸易增长4因素分解方程,识别了我国对太平洋沿岸18个国家1998—2019年间进出口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及其动态变化。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增长是我国对亚太地区进出口的主要驱动因素,在进、出口方向的贡献均超过60%;贸易成本下降对区域贸易增长的贡献有待提升;我国对太平洋沿岸地区的贸易分解结构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内同质性。此外,多边阻力项在我国对亚太地区进口增长中起到阻碍作用,表明我国同期还从世界其他地区大量进口产品;而多边阻力项在我国出口增长中的影响相对较小。贸易壁垒对中美贸易的阻碍在2013年之后持续增强,尤其是在我国对美国的出口方向。本文在贸易效应识别和测算领域提供了新的统计分解模型,研究结论为我国未来区域合作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应用投入产出方法并结合我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国民经济其它产业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链长、影响范围广,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农业有较强的要素需求拉动作用和产品分配支持作用;农产品加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能够带动就业.结果同时表明,尽管消费及出口是农产品加工业的最终去向,但我国农村居民对农产品加工业产品的消费总量低,仅相当于城镇居民和出口消费总量的二成.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近年来,西安市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城乡消费等政策措施显成效,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消费市场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对社会经济贡献不断增加,充分发挥了积极的拉动作用。从中长期分析,西安市消费需求具有可持续性,消费市场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区域投入产出表嵌入全球投入产出表并构建相应的碳排放账户,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和结构分解分析方法,试图从价值链渠道、区域(国别)流向、部门结构和影响因素等角度解释中国各区域国内-外贸易的增加值排放转移效应。结果表明,国内贸易的增加值排放转入主要通过国内价值链实现并且以中间品贸易为主,而国际价值链对于对外贸易增加值排放转入的贡献程度更大;国内增加值排放转入主要流向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国外增加值排放转入主要流向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入世后,碳排放强度和增加值系数的下降有助于降低国内-外贸易增加值排放转入,而需求结构和需求规模的变动效应则相反。本文结论对于如何协调国内-国际分工、调整国内产业和减排布局,有效促进区域间平衡发展和外贸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GDP增长的频率较高、峰谷差较大,影响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当前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已由供给转为需求,而在我区GDP增长的需求贡献中,投资需求的平均波动幅度最大,是造成经济周期波动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一、我区投资需求变化的主要特征1、1991年以来,我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由上图可见,1991年以来我区GDP增长经历了两次周期波动,第一次是1991年到1995年,第二次是1996年至今。投资需求(90年不变价)对GDP的拉动作用在两个周期有着极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促进内需、扩大消费、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直是一项基本经济政策。2007年我国消费首次超过投资,成为消费、投资、出口中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一项。后金融危机时代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扩大内需”成为我国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缓解国际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与投资需求相比,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量。  相似文献   

18.
刘天义  郭亮 《山西统计》1999,(7):21-21,29
我们知道,支撑一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主要包括投资、消费和净出口。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下比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所面临的市场约束日益增强。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为了扩大国内需求,国家就要增加投资,但资金从何而来?靠税收?税收是我国财政的主要来源,约占财政收入80%以上。但是在出口下降,内需不足的情况下,提高税率增加税收是与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宗旨相悻。因而,靠税收提高财政收入的可能性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用积极的财…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今后几年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首次把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对经济托动的作用放在了首位.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之路。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第一阶段.按照局党组和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  相似文献   

20.
齐玮 《统计与决策》2016,(16):125-128
文章通过“三元分解”框架,利用1992-2012年HS编码(92版)中六分位下汽车制成品的出口数据,将中国汽车制成品的出口增长分解为广度、价格和数量三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核密度估计和非参数检验对中国汽车制成品出口增长的源泉及其动态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中国汽车制成品的出口增长仍属于粗放型增长,出口数量的增多为主要因素;其次为出口产品种类和市场的不断扩大;价格因素对出口增长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