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技术应用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基于数字经济发展和双元创新理论,文章以2011—2020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了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探讨双元创新和制度环境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信息效应、增值效应和创新效应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生促进作用;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能够发挥有效的中介作用,即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高双元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此外,制度环境可以起到有效调节作用,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在制度环境好的地区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提升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且在东部地区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中国正处于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数字化是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现实需求。同时,中国城市众多,城市之间经济增长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城市从数字经济获得的经济增长效应也可能不相同。区域协调发展需要保持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可控,因此,数字经济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怎样的城市异质性还关系到城市发展的协调问题。从集聚经济和“涓滴极化”理论出发,在理论上探讨了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存在城市异质性的逻辑。基于2013—2018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研究发现信息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和数字金融对城市生产率的均值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在基准模型上施加分位数约束和引入空间滞后项,构建面板分位数模型和分位数空间杜宾模型估算数字经济不同维度对城市经济增长在不同分位点处的回归系数,研究发现,宽带互联网、数字产业化和数字金融更偏向提升中小城市本地经济水平,移动通信更偏向提升大城市本地经济水平;数字产业化对经济水平的空间溢出表现为涓滴效应;信息基础设施只对大城市经济水平具有正向空间溢出,并未对中小城市经济水平产生积极的空间溢出,甚至构成阻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是控制城市经...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战略是构建以双循环为重要内容的新发展格局。为了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双循环质量的影响,采用综合评价方法构建指数并建立面板模型进行赋能效应分析。首先,创新性地从新发展格局下经济循环的关键环节出发构建双循环质量指数评价体系,采用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运用CRITIC评价方法得到各地区经济双循环质量水平,结果表明十年间经济双循环质量水平呈波动上升,并且七大地理分区之内的变化趋势较为相似。通过分层聚类将各省级行政区划分为四类并分别进行分析。运用CRITIC评价方法构建数字经济指数,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双循环质量水平的影响,选取1998年每万人移动电话用户数构造的交互项作为工具变量以解决内生性,结果显示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双循环质量有正向影响,且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此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在东、中部地区十分显著,在东北与西部地区并不显著,存在一定的门槛性质。此外,数字经济对双循环的赋能效应在互联网普及度高的地区和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更显著,具有普惠性质。结合以上分析结果,对数字经济促进各地区提升经济...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0—201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应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效应。结果表明,总体上数字经济可有效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分区域看,数字经济对我国东部、中西部省份的产业结构升级均起到显著促进作用,但在产业结构升级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优化方面,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正成为经济复苏的新动能,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探究数字经济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基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构建293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集,验证数字经济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并探讨盗窃犯罪的中介作用。实证结果证明,数字经济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中介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降低区域盗窃犯罪率进而实现区域旅游经济增长,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升消费者的出行安全进而影响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基于数字经济对旅游发展的地区差异和旅游发展基础设施差异展开讨论,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旅游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表明在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建设能弥补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地理位置和市场劣势,提升旅游吸引力。此外,旅游资源禀赋越高的地区,其数字经济的发展越能提升区域旅游发展水平,表明旅游资源禀赋是决定区域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为其带来“锦上添花”的作用;而旅游接待能力越弱的地区,其数字经济的发展越能提升区域旅游发展水平,数字经济与旅游接待能力之间存在互补效应。  相似文献   

6.
数字经济作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其数字化、平台化等特性打破了传统经济发展的区域和空间障碍,对区域创业活跃度产生了深远影响。选取2011—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从数字经济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基础建设、数字化人才培养、数字化产业发展及数字普惠金融五个维度测度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创业活跃度的影响。研究的主要结论有:数字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中部与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较缓;数字经济对创业活跃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主要表现在正向的直接效应和总效应两个方面;数字经济五个维度变量对创业活跃度影响的空间效应性质存在差异,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及数字化产业发展对创业活跃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对创业活跃度存在空间虹吸效应,数字化人才培养及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活跃度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研究认为应加大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力度,平衡各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加快数字化产业转型,释放数字红利;推进数字新基建的建设力度,合理配置各地区数字经济资源;推进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搭建新型就业平台,促进创业活跃度。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中介视角,以2015—2019年中国31个省份为样本考察了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效应来看,数字经济能够显著地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表现出规律性的区域异质性,促进作用强度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从中介效应来看,在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中,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为25.17%,即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作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最强,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弱。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投入产出表测算我国30个省份的服务业数字经济规模,并结合核密度函数和Dagum基尼系数分析服务业数字经济规模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地区差异,最后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随机效应模型和纵向数据系数参数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服务业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增长,东部地区发展规模最大,其次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服务业数字经济规模总体差异呈现缩小态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技术创新投入、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度、外贸依存度、市场化程度和人力资本均是导致不同地区服务业经济规模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双重视角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基于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城乡工资性收入差距的影响均为“倒U”型;在区域异质性方面,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对城乡工资性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为负,但是对于中部地区而言,这种作用效果却恰好相反;门槛效应显示,城镇化、受教育程度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城乡经营性收入差距的影响中存在不同效果的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0.
发展数字金融是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EBM-GML指数测度经济包容性全要素生产率,实证考察长江经济带数字金融对经济包容性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经济包容性增长,且促进作用主要来自数字金融使用深度与数字化程度的扩张;数字金融对经济包容性增长存在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率的双重门槛效应,存在基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单一门槛效应,跨过门槛值后,数字金融对经济包容性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机会获得和经济成果共享三个维度构建了测度经济包容性增长指数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11—2021年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水平进行了度量,进一步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包容性增长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和经济包容性增长水平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但空间分布不均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邻近地区会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从短期和长期效应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包容性增长都具有直接和间接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政府数据开放对数字经济影响的理论分析,利用我国2013—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政府数据开放对数字经济的政策效应及其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政府数据开放能够显著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区域创新能力、人力资源禀赋、信息技术水平在两者之间发挥着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的政府数据开放对数字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部和西部地区则不显著。据此,应从加速数据开放进程、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打造区域创新环境三个方面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把握各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其禀赋差异,对于推动中国经济结构提质转型,实现数字中国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依据数字经济的内涵特征以及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实践,从数字基础、数字产业、数字融合和数字环境四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使用改进的指数法测度并评估中国各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而采用聚类分析法揭示其空间发展格局。研究发现,2015—2020年,中国各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呈现增长趋势。广东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最高,青海暂居末位,并且落后型省份在数字经济测度的各项维度指标中均不具备优势。从整体来看,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基本形成了东部省份集体领先、中部群体次之、东北和西部区域相对落后的俱乐部式阶梯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但在发展速度上,省域数字经济的年均增速高达10%以上,并且中西部地区的增速已经明显快于东部地区,形成集体追赶趋势。使用空间面板误差模型对省域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做进一步分析显示,长期内,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通过省际之间的经济交流及空间溢出效应而形成收敛趋同现象,这一结论在条件收敛和绝对收敛模型以及变换空间权重矩阵的设定后均成立。研究结果表明,为构建区域数字经济动态互促的良性发...  相似文献   

14.
杨慧梅  江璐 《统计研究》2021,38(4):3-15
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本文从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 两个维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利用2004-2017年我国省际面板 数据,在克服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 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较之高生产率地区和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低生产率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大。就机制而言,人力资本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是数 字经济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两个渠道。进一步的空间计量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仅会提升本地区 的全要素生产率,还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提升邻近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的研究为评估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分析视角,也为探寻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路径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2011—2019年我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显示,不论是用差分GMM还是系统GMM估计方法,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均显著为正。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高于东部地区;对中小城市的影响高于大城市和超特大城市。中介效应分析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促进创新绩效提升来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2010—2020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研究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河南省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临界值为2.3311,在临界值左侧,金融结构会产生正向经济增长效应,而越过临界值后,金融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转为负向;产业结构高级化对两者关系具有调节效应,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推进,临界点将左移,且曲线变得更陡;分组回归结果显示,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仍满足“倒U”型非线性关系,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较低的地区,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正向相关。  相似文献   

17.
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强国的建设离不开平台经济的蓬勃发展,平台经济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典型业态,将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从3个维度构建平台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并测算出平台经济发展水平,选取2013—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来检验平台经济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平台经济发展能够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平台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空间异质性,平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间接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包容性增长是经济发展追求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举措。数字普惠金融能否利用科技创新优势促进包容性增长,对中国社会更平衡、更充分发展至关重要。基于熵权法构建了中国30个省份的包容性增长总指数及经济可持续增长、收入分配和机会公平分指数,分析了中国不同地区的包容性增长现状,并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支持服务程度角度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包容性增长水平呈现“东—中—西”依次递减趋势,东部地区水平高、增速慢,中西部地区水平低但增速快,各地区包容性增长之间虽存在较大差异,但这一差异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呈现缩小趋势。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有明显的正向影响,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促进中国收入分配和机会公平。相比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在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主要是通过提高创新水平来促进包容性增长,在中西部地区主要通过提高创新水平和提高人力资本来促进包容性增长。研究有助于正确把握中国包容性增长的内在变化规律,科学认识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机制和传导路径,对制定高质量的国家发展战略,促进经济高质量...  相似文献   

19.
文章测算了我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和基于碳排放效率的绿色经济增长指数,并从技术进步角度分析和探究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经济增长的机制,从相对差距的视角论证数字化程度较低的城市发展数字经济的驱动因素及后发优势。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能够显著地促进绿色经济增长,是提升碳排放效率、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2)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促进技术进步赋能绿色经济增长;(3)数字经济在相对落后的城市存在后发优势,发展数字经济是缩小城市差距、实现区域协调的重要手段;(4)在数字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城市中存在隧道效应,该效应是相对落后城市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目标,共同富裕关系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而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尚待论证。为此,从理论视角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并基于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研究期内,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升了共同富裕发展水平,且对共同富裕的推进作用具有正向“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并通过了稳健性检验。中介机制分析显示,数字经济通过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和缩小“数字鸿沟”推动了共同富裕的发展。此外,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积极影响存在空间溢出特性。研究有助于阐释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共同富裕发展的动因、机制与效应,为中国共同富裕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