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章益 《中华魂》2011,(1):65-66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十分重视反面教材的作用。毛泽东在决定扩大发行《参考消息》时曾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这是共产党替帝国主义出版报纸,连那些骂我们的反动言论也登。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目的就是把毒草,把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群众概念,但是通过马克思及相关经典作家的论述,仍然可以概括提升总结出马克思主义的群众概念,而马克思主义群众概念,是马克思群众观的重要基石。在马克思之前,中西方传统群众思想中,都未能发现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主体地位。马克思通过深入实际,为马克思主义群众概念的形成提供了哲学依据,并明确了其3大特点:实践性、人民性和政治性。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群众概念,可以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扩大群众基础、增强执政基础、践行好群众路线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两个先锋队"表述的重大意义, 指出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是对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客观评价, 对于我们党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 调动全民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论断.本文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论证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并且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人为核心的社会发展观、深化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吸收新社会阶层优秀分子入党等几个方面,论证了"七一"讲话本身就是科学理论与时俱进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主体"和"实践主体"不可同一而论。一般意义上,学术界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党的经典作家,而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过程中是重要的参与者。从实践意义上讲,人民群众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过程中的主体,即实践主体。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实践主体主要有两部分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研究者、组织者和倡导者,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广大理论工作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先行者、接受者和检验者,即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及广大理论工作者的实践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理论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替人民群众代言,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作为科学的价值理论的根本。对比"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的三民主义价值观基点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价值立场,不难看出二者之间具有相当程度的内在契合性。透过孙中山由"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基点上的"联俄、容纳共产党、扶助农工"的三民主义价值观转向,更能判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中国化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在于它是一种"朝向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本身"的生活叙事,日常生活领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领域。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由于忽视了日常生活本身这一基本要素,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推进得不够理想,存在部分人在思想上远离和排斥马克思主义、偏离和违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怀疑和动摇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倾向和问题。要推进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在理论研究层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注重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重视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化研究,在实践操作层面切实关注民生发展、完善并规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运行制度、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6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中国60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胜利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60年.60年的艰辛探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形成了宝贵的经验.其中主要经验是:把时代要求和中国实际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和创造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搞清楚"什么是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如何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进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蕴含着深刻的价值观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和时代发展的统一,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和社会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标准和共产党人价值标准的统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价值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规律与历史创造主体的统一,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与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的应用和发展,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生产力"理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原理的应用与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历史主体原理应用和发展."三个代表"作为一个理论整体,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全面丰富和发展,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工作提供了实践的指南.  相似文献   

11.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空前扩大了大众话语权、瞬间诱发了信息爆炸、极大促进了信息透明、强力突出了草根性。微博的上述传播特征,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微博视域下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策略应包括: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夯实群众基础;整合新媒体信息资源,创建微博理论传播的新模式;加强网络道德和法律宣教,优化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微博生态;强化高校的育人和文化传播功能,服务马克思主义的微博传播。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5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通过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概念的深入解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大众"的层次性要求,并以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三个层面的"大众"为对象,分析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生产力的理论、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研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研究,应当充分吸收20世纪以来的最新自然科学成果,开辟新的哲学研究领域;应当吸收人类一切先进文化成果;应当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们党的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信仰问题。然而,当前民间信仰的纷繁复杂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构成了严峻挑战。因此,执政党应回应民众关切,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对民间信仰进行规范管理与引导,发挥民间信仰的积极功能,促进民间信仰合理转化与利用,逐步扩大马克思主义在民众中的影响力。这些举措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大而长期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6.
《南都学坛》2016,(6):96-101
党的群众路线是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处于精髓、灵魂、核心的位置。列宁群众观是列宁主义的核心理念,毛泽东群众观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保持信仰纯洁的现实需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进行了创造性发展,"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成为他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信仰马克思主义,保持信仰的纯洁性,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当前"群众"主体多元的现实以及"群众"群体分层中呈现的多样化和知识性等特征加强的趋势,表明"群众"群体已趋向于与统一战线工作的对象主体特征相一致。过去统战工作作为特殊的群众工作,是就其对象的特殊性而言的,即其所做的群众工作是针对与普通群众相对应的精英和各界代表人士的。可当下"群众"群体新出现的一系列特征,逐渐弥合了过去普通群众与特殊"群众"的区分,其实质是"特殊"群众的数量越来越扩大,统战工作的面空前地拓宽。统一战线在历史上已经表现出了卓越的做群众工作的优势和有效性,因此把群众工作纳入统一战线工作在当今不仅必要而且可能。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使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并加以运用、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建党90年来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中,致力于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人民群众的理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可集中概括为“为了大众、依靠大众、服务大众、提高大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坚持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有机统一和相互促进,在向政策举措的及时转化中体现理论的本质要求,促进政治认同;在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中巩固扩大社会基础,凝聚思想认同;在向大众文化的融入渗透中增强传播有效性,增进价值认同;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合一中提高话语感染力,构建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坚持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十分注重的问题 ,阐明了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建设的成功经验 ,分析了新时期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 ,提出了新世纪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应该注意把握的两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全面而深刻的论述,既以唯物史观作为重要哲学基础和思想基石,又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在无产阶级政党学说中的新运用,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新发展,也体现了新的时代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