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要发挥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就必须进行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使教育达到一种和谐的、理想的状态。转型期教育的价值取向就是实现教育的和谐与现代化的统一。具体来说,转型期教育现代化所追求教育的和谐、理想状态即实现教育实然与应然的统一、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以及教育“人为”和“为人”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本质上是教育政策主体的一种利益表达与整合过程。无论是政治模式、渗透模式还是互动模式,它们在利益表达与整合过程中各有优劣,因而不管选择哪种模式,重要的是教育政策主体都必须确立合理的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最主要的规定性是坚持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合目的性要求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做到为国家发展与为教育发展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合规律性要求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在统一性原则基础上坚持偏移性原则,相对突出“为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3.
教育公平,是原则,是理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取向,是科学发展观的最佳实践。教育公平作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相对的、具体的、发展的。主要应从三个方面入手,落实教育的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4.
转变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师本”教育以获取知识为价值取向 ,以单向灌输为有效途径的教育理念 ,在教育资源日益丰富的今天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人们已经认识到 ,在充满挑战和机遇、开拓与创新的知识经济社会 ,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教育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位 ,构建“生本”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美国“纽约市教学伙伴”项目缘于纽约市对优质师资的需求以及选择性教师教育改革运动的推动。该项目自2000年推出以来发展迅速,并取得重要成效。项目体现了教育公平、实践主义以及教师解制的价值取向,主要通过招募选拔、职前培训、岗位实践、职后研修等环节实施,呈现出重视教育公平、强调候选人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强调候选人的学历水平和学业成就、注重培训的实践性和高效性等特点,对我国的教师教育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外促进教育公平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追求教育质量的同时追求教育公平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义务教育一直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的现象,因此促进教育公平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合理地借鉴国外的经验对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面对素质教育老大难问题和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问题,我们需要从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主体的学校、学生和教师身上寻找新的动力和获取新的能量.一是通过现代教育分工,落实现代学校的教育质量的主体责任;二是通过体现教育公平的“学好上”的政策措施,落实“上好学”的学生的质量主体目标;三是把办师生满意的学校作为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工作策略,落实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美著名教育杂志《教育研究》和《哈佛教育评论》关于教育公平问题论文(1994-2010)的比较研究表明,教育公平问题在中美两国都受到高度重视。但由于发展水平和文化背景不同,对教育公平的关注重点存在明显差异。中国聚焦于农村教育和高考制度,研究取向上注重政策评论和宏观研究;美国聚焦于种族教育、女性教育和特殊人群教育,研究取向上注重政策调查和微观教学研究。我们从中可获取推进我国教育公平的若干思考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教育公平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主题和基本价值取向。我国对教育公平问题研究的普遍关注和理论探究已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现有资料对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归因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源配置、政策制度及实施、阶层文化差异、课程与教学几个方面。本文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教育公平研究大胆作了阶段划分,并总结了研究的特点、不足以及对今后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教育公平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的动态概念 ,具有多层次性、相对性和区域性特征 ,是一种价值取向和制度规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地区间、城乡间教育上的差异。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应结合各类教育发展实际 ,将其置于社会发展过程和教育体系中。实现教育公平有赖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并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提升高师教育教学质量,针对目前我国现行教师专业化课程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依据优化教师专业化课程结构的价值取向,建立新课程背景下高师教师专业化的四大平台课程结构体系。这种课程结构体系同时兼有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课程功能的统一性、课程形态的互补性、课程类型的动态平衡性、课程范畴的协调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从新中国高考变革历史与国际比较两个维度看,我国40年的高考改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验,也存在值得记取与突破的教训。在功能定位上,重视发挥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以考试内容与录取方式的选择变化推动教育教学变化。在目标定位上,重视筛选胜任高等教育的关键能力,以考试立意改革促进合格人才培养,以考试科目改革助力综合发展,以考试内容改革服务人才发展需求,以录取原则改革配合人才选拔;但是,需要克服高考操作技术的“知识中心”倾向和全面发展的能力化取向,解决多元化综合评价的社会接受性低问题。在价值定位上,努力平衡效率与公平,既重视高考的效率,也追求高考的社会公平性;但是,高考改革需要避免考出个性的陷阱,重视追求效率的国际趋势,降低教学改革的难度,保障选考的社会意义,克服多次考试的博弈复杂性。在技术定位上,系统性分离考试与招生录取,既稳步推进考招分离,又逐步扩大高校选拔新生的权能;但是,考招分离改革需要变革现代性的高校组织,注意我国人文环境的约束,加大招生环节的改革力度,提高招生面试技术与社会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在教育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经管类 专业也应加强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 分析了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的课程思政改革路径,以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课为例,介 绍了课程思政理论、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思路,政治教育元素、价值观元素、中华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的融入,提出“全员”参与 课程思政、“全过程”融入课程思政、“全方位”渗透课程思政等提升教学效果的措施。 以此实现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知识教育和 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大学生,为其他高校相关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 借鉴。  相似文献   

14.
公平与效率是高等教育制度设计所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发展在公平与效率的战略选择方面,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所侧重,相应地影响到高等教育制度设计的价值取向。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调以人为本,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和谐,应是高等教育制度创新设计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教育公平问题源于教育政策,要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应从教育政策人手.由于教育政策主体的多元性,导致了教育决策价值标准的多元性.而多元化的教育决策价值标准客观地影响了教育政策的公平性.要解决教育政策公平性问题,就应该将"公平"作为教育决策的首要价值标准,进而化解多重利益冲突,实现义务教育的公平.  相似文献   

16.
具体论述了我国改革开放坚持市场取向的过程:农村改革是市场取向的起点;企业改革是市场取向的中心环节;实施对外开放是市场取向的路径;经济改革的方向是发展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由于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及演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处于不断发展和急速转型的过程中,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须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如何使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顺应时代潮流显得尤为突出。本文着力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到生态系统的视野中,以此为突破口去洞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深刻挖掘该系统发展过程中积极的具有建设意义的演化规律,从而对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与改革做出科学、合理的论断,以期为高校德育工作践行科学发展观产生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就业为导向,为就业服务"是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把这个目标落到实处,除了转变教育观念、面向经济发展、加强与企业的联合之外,应该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现有教学模式,构建新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有机结合的高职院校交叉互动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分层化就是要改变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相对平坦、层次不清晰的状况,形成一个带有明显层次等级的金字塔式的高等教育体系。让高等教育机构在市场中发挥主动性,让市场力量在高等教育体系分层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分层化道路的现实选择。高等教育机构作为能动性的个体,也要有明确的定位和发展战略,努力提高自己在分层化体系中的地位和等级。  相似文献   

20.
我国知识产权审判应当在技术化改革基础上进行商事化改革,体现知识产权实体法的商事性质,凸显当事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活动及知识产权诉讼行为的营利属性。知识产权司法审判理念要相对区隔于普通民事审判,并在保障营利与兼顾公平、市场导向与利益平衡、尊重意思自治与减少交易成本、保障交易安全和促进价值实现等方面进行商事化转型。在审判机制方面,要以商事法官或商事调查官为重点推进组织机构建设,引入法庭之友,并解决举证责任、诉讼利益分配及过错行为加重责任等问题,体现知识产权审判商事化改革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