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大众文本价值结构分为金融经济层面和文化经济层面。在文化经济层面 ,大众文本价值的流通物是意义、快感和社会身份 ;大众文本价值的内涵是被施与的自由劳动 ;大众文本价值的尺度是人类心理时空  相似文献   

2.
治理主体多元化是当今乡村社会治理的主要特征之一.传统治理主体在功能定位、职责权限、治理能力等方面存在诸多现实困境.宗族组织、民营组织以及乡村草根组织等社会力量、组织的兴起与参与,又因价值取向、文化水平、自身利益等催化了乡村治理失衡.乡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核心,以其显著的乡土性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为多元主体提供了主体认同;以其文化意识形态功用,内化民众的思想,促进乡村社会有序发展和自治调控;以其独特的秩序意义助推乡村社会矛盾整合、多元主体价值观趋同以及各阶层利益归一,维护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以乡土文化提升乡民的文化自信和公德意识,通过"文化+产业"模式推动经济、文化双赢,实现乡土社会的良性共治.  相似文献   

3.
社会公共治理强调公共权力部门、营利组织、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之间建立合作导向的协商机制,这要求它们在化解城市拆迁冲突的文化价值方面达成观念上的共识,这也是民间力量推动城市拆迁制度变革的努力方向。制度建构与维持的精神根源是文化信念,因此,尽管拆迁冲突的直接诱因是制度不善导致利益分配不公,但其社会心理因素却是城市拆迁缺乏从政治、经济和社会层面对民生的文化价值伦理的关注;当前,城市拆迁冲突的制度化治理也同样存在文化价值障碍。如此,拆迁冲突情境介入者(拆迁人、被拆迁人和地方公共权力部门)的文化价值更新和社会的文化价值重建对于拆迁冲突的公共治理是至关重要的;当然,也只有建立在深刻认识中国现实文化价值的特质及其与现代民主文化价值差别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对于中国合作治理城市拆迁冲突的根本性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诗人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在盛唐的诗苑里诗作颇多,独树一帜。历来学者探讨其精妙之处,对其翻译的文化价值却乏人问津。通过对比原诗与其翻译文本,分析译本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以期引起更多有关诗词翻译的探讨,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消费文化的伦理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文化的伦理话语是消费社会的生活观念与社会关系在文化审美上的表现.作为消费社会的价值立法文本与阐释系统,其伦理内容主要表现为:文化经验的感觉主义表情;文化审美的享乐主义崇拜;生活实践的功利主义诉求.具体来说,感觉主义表现了消费文化文本的客体伦理构成;享乐主义言说着消费文化的主体伦理反应;功利主义则揭示了消费文化的伦理实体与基本价值范式.  相似文献   

6.
现代文化消费内涵着巨大的善,它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价值,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使社会的精神、文化事业生机勃勃,产业得以发展,社会的文化、知识水平大幅提高,也带来了社会的康宁。其不利于社会发展、不利于社会价值实现的方面包括娱乐功能的过度化,精神追求的相对弱化,审美意识的淡化,与自然的隔绝等。建议以更开放的伦理理念看待文化消费,促进文化消费的发展,保障文化娱乐功能的正常发挥,增加快乐总量,但要控制过度的娱乐化,特别要注意对青少年的影响,注重培养文化精神,提升文化消费中的审美品位,让更多的文化消费活动回归自然,享受更多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形态,它强调了用全新的思维逻辑方式去融入现有的产业实现价值创造.文化创意产业在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源自文化创意产业价值的创造、开发和实现的机制.通过对比传统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创造,归纳文化创意产业独特的价值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去探讨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创造机制.  相似文献   

8.
"文化转向"翻译激发了对林纾翻译的社会文化视角研究,然而此方面研究还比较薄弱。费尔克拉夫话语分析框架在文本与社会文化关系中研究话语,对林纾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在此框架关照下,从文本向度、话语实践向度、社会实践向度对林纾翻译进行分析。研究显示,林纾的翻译在文本向度上具有传统与现代双重特性,这是译者在话语实践向度上对西方文学进行创造性改写和社会实践向度上顺应主流意识形态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智慧治理.基于数字技术的智慧治理驱动人类迈向以"智慧治理"为支撑的智慧社会,并对社会治理中的社会文化主题,如身份、社区和归属感产生了深远影响.数字文化视域下,智慧治理呈现出从追寻"数字化"治理的有效性到注重"数智化"治理的合法化、从"虚拟社区"到相互依赖的"社会关系网络"的治理、从"信息互联"到"价值互联"的互信社会的治理三方面的变革与发展.在智慧治理变革和发展中,衍生出"离群文化"风险、"匿名文化"风险与"开放文化"风险.但是,智慧治理存在的风险或将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共识性、安全性和互信度等技术与文化特征实现有效规约.在此基础上,提出智慧治理助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即倡导有温度的智慧治理理念,推动数字文化价值内核的嵌入;完善多元主体与技术互构的协同关系结构,建设数字文化视野下的角色互动机制;搭建智慧治理平台,提升智慧治理的数字文化风险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0.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智慧治理.基于数字技术的智慧治理驱动人类迈向以"智慧治理"为支撑的智慧社会,并对社会治理中的社会文化主题,如身份、社区和归属感产生了深远影响.数字文化视域下,智慧治理呈现出从追寻"数字化"治理的有效性到注重"数智化"治理的合法化、从"虚拟社区"到相互依赖的"社会关系网络"的治理、从"信息互联"到"价值互联"的互信社会的治理三方面的变革与发展.在智慧治理变革和发展中,衍生出"离群文化"风险、"匿名文化"风险与"开放文化"风险.但是,智慧治理存在的风险或将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共识性、安全性和互信度等技术与文化特征实现有效规约.在此基础上,提出智慧治理助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即倡导有温度的智慧治理理念,推动数字文化价值内核的嵌入;完善多元主体与技术互构的协同关系结构,建设数字文化视野下的角色互动机制;搭建智慧治理平台,提升智慧治理的数字文化风险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1.
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其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尚处起步阶段,与世界文化强国差距明显.发展文化产业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维护民族文化安全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我们必须从文化发展观念、发展动力、发展机制、发展战略、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创新,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廓清道路.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已日趋重要,高校在服务地方文化产业中扮演重要角色。从高校服务地 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出发,结合泉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概况,以泉州师范学院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为例,提出高校服务 地方文化产业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3.
解析文化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化产业是当代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分析它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文化生产是社会生产的组成部分,在商品生产条件下,人类从事文化生产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文化产业。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文化产业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主要体现在它不仅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涉及国家的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阐述了文化产业在促进社会经济结构优化与升级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用发展的观点剖析了内容产业和创意产业两种较有代表性的现代文化产业形式。  相似文献   

14.
民族村寨是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农业文化的基础载体。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文旅业成为民族村寨发展经济、带动乡村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的主要路径,重要性日益凸显。从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入手,以湘西部分民族村寨为样本,结合场域分析,构建了包括场域、文化、经济和社会资本在内的资本分化行动逻辑框架,从文化资源、文旅业发展及其社会组织关系、村落精英能力、社会网络等方面,对两种不同类型的民族村寨文旅业分化场域作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策略。研究引入文化资本理论,拓展了民族地区村寨研究的路径与视角,深化了对民族村寨文旅业分化问题的理解和阐释。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社会,文化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功能。文化产业对当代社会具有文化性的功能,它是现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经济利润的增长点,是一种有利于实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同时,文化产业也有利于扩大城市就业,对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综合的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逐步形成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分野,文化的地域格局也相应发生变化,出版业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对地域格局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结合文化传播学以及媒介地理学,旨在对中国城市内部的出版业空间布局研究。在介绍出版业与城市发展的基础上对城市内部历史形成的出版产业特色街和通过行政力量推动的出版产业园区进行研究,并对出版产品与城市特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市场因素的渗入,现代性的社会图景突破了传统村落社区的边界,乡村地域的社会结构、文化观念、价值准则均发生了巨大转型,解构了原本传统的乡土文化,亦间接地削弱了村民对乡村社会的文化理解力和价值认同感,乡村文化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由此凸显。在乡村社会的现代性转型进程中,村民个体与村落社区的社会关联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村民个体参与社会互动的公共空间萎缩,私人生活领域扩展,社会成员对村落公共事件的关注大大削减。正确把握乡土文化对村落地域变迁的意义,重新整合乡土公共精神,对进一步深化乡村治理尤其是文化治理研究极富重大意蕴。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于我国整体社会发展模式转型的大背景下讨论"两型社会"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关系.提出"两型社会"和文化创意产业都是建设和谐社会这一时代大课题中的应有之意,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内生型产业和"无烟工业".构成了"两型社会"理念在技术操作层面的实现和延展.同时,"两型社会"建设理念的完善又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构建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综合性社会平台.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时代的大趋势,一定时代的社会文化心理可以推动那个时代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创新。首先,社会文化心理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是文化产业发展与繁荣的动力;其次,一定时代的社会文化心理决定那个时代的文化产品的创作内容;第三,党的文艺路线永远是文化产业发展与繁荣的指路明灯;第四,传统的社会文化心理可以激发当代文化产业的创意火花;第五,动态的健康的社会文化心理是文化产业创新的不竭动力。本文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分析。探讨社会文化心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过去产业政策实践看,产业政策绩效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策的价值取向不明确。价值取向不明确,就会造成政策目标不清晰,政策措施不协调。对于发展文化产业来说,政策的价值取向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政策的成败。从我国实际来看,传统的产业政策价值取向仍然需要关注,但应当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其在新形势下更好地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