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试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主体地位是指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等各项活动中突出大学生的主体性,并赋予其相应的地位。确立大学生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人本观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要真正确立大学生主体地位,高等学校必须更新办学理念,增强两种意识,实现三个转变,从培养和完善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等方面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高校德育双主体观与大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高校德育中缺少一种以人为本的主体意识,权威主义的灌输式德育沿袭至今,德育的社会功能片面强化,育德功能相应弱化,把原本应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德育推向"无人"之境.要培养适应现代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主体性道德人格的青年大学生,践行主体性德育是关键,确立双主体观念是前提.只有"有德之人"施行的"有德之教"才是真正的德育.  相似文献   

3.
<正>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高教改革不断深入,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改进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极为迫切的问题。 一、坚持科学的价值观导向。由于现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新旧体制之交引发了观念的碰撞,原有的价值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和挑战。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崇尚自尊  相似文献   

4.
定向拓展课程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新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并对大学生的体育观念产生了明显影响。文章从六个方面对定向拓展课程对大学生体育观念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毕业后放缓求职进程,处于暂时未就业(已升学或出国深造除外)状态的“慢就业”现象,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且部分演变成为不就业。调查发现造成“慢就业”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大学生就业心理和就业观念不成熟、就业教育主体的协同能力不足、就业教育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等。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教育机制、形成连续系统的教育模式是高校毕业生“慢就业”问题的破解之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出发,阐述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正确把握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几个关系,即可持续发展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社会需求与个性发展;主体与主导;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7.
在人作为主体作用于客体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主体与主体之间作用的社会活动中,及主体自身的精神观照中,作为以观念表现为核心的建筑艺术,经历了实用、文化到艺术的发展历程。定居的开始是建筑艺术之雏形,文字的产生是观念艺术之滥觞,教化的时代是建筑艺术之成熟。  相似文献   

8.
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将成为未来赡养老人的主体,他们的赡养观念势必影响养老事业的发展与走向。以203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比较和分析东西部大学生在赡养意识和老年社会福利认知方面的差异。认为政府应针对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条件和文化理念差异,以及未来赡养主体对赡养方式的不同选择,制定相应的措施,以应对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危机。  相似文献   

9.
网络的发展迅速引起了人们交往、存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深刻变革 ,大学生成为这场变革中主体 ,也就是说大学生是从事网络交往活动的主体 ;主体在网络交往中虚拟化 ,成为虚拟主体 ;虚拟主体背后联系着一个现实的大学生 ;虚拟主体的活动必然会对与之相联系的现实大学生产生影响。本文正是针对给思想道德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其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90后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成为高校新兴学生主体,有着鲜明群体特征的90后大学生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切实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此集中探讨肩负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班主任应如何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使德育工作纳入正常轨道,针对90后大学生的特点和教育诉求加强德育效果和影响等问题。新时期班主任应在明确90后大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充分整合并有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拓展班主任德育影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大学体育的使命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文章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理论基础 ,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在评价大学体育现状、追踪大学体育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讨论了 2 1世纪大学体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需要关注的大学体育理论体系构建 ,大学体育学科建设 ,大学高水平竞技体育 ,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形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和谐校园构建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发展和升华,这一理念落实到大学校园,必然要求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对与和谐社会构建相适应的和谐校园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构建大学和谐校园应着重把握的几个"和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诗、赋、词、曲、小说、散文等各种文学体裁,以及绘画、音乐等艺术种类都可以创造出意境。注重意境的创造,是中国文学艺术共同的特点。诗歌鉴赏需要运用想象和联想,才能进入它的意境。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大量毕业生在社会转型期遇到就业结构性矛盾,这是社会进步和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深化体制改革;高等学校要大力推进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学生要积极转变就业观念,使人才供应和人才需求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对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高校后勤企业来说,观念、思想、文化必须适应时代要求,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人为本,服务至上,求真务实,师生第一”的经营管理理念,来统一思想,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后勤企业文化要坚持“三服务、三育人”,应结合后勤工作的实际,边学习、边研究、边探索、边实践、边完善,很好地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来。后勤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事业。因此,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应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以引导高校后勤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态幸福观的提出具有理论合理性与实践合理性。当前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差,以往的幸福观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使得生态幸福观教育有其必要性;大学的共同体性质与理想"试验田"状态,使得生态幸福观教育有其可能性。大学生生态幸福观教育最终目的,则是实现"生态人"的培育。  相似文献   

17.
公共利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一概念的内涵却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这种不确定状态主要在于"公共"的范围与"利益"内涵的不确定。公共利益可以分为主观公益与客观公益,主观公益是公共利益量的层面,而客观公益是公共利益质的层面,公共利益是质与量的融合,公共利益的标准也就包括数量标准与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8.
大学的未来必将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探索新知并以科研立校,坚持造福社会的办学方向,锐意创新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论述了其所具有的地位、价值、资产等五方面特征,从横、纵 两个方向分析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构成,指出构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策略,及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培育高校档案馆长的战略思维,对于高校档案馆建设与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档案馆长的战略眼光、思维能力、思想观念和决策与执行能力则是关键要素.文中紧紧围绕高校档案馆长战略思维这一命题,阐述了培育高校档案馆长战略思维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提出了培育高校档案馆长战略思维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