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代社会的虚无主义产生着两种极端的文化后果:一种是绝望之余的狂欢与游戏;另一种是生命因无意义而产生的自我否定.道德关怀、宗教救赎和审美超越构成了当代思想文化超越虚无主义的三种代表性思想路向.超越当代精神生活的虚无化困境,需要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与生命态度.  相似文献   

2.
道德虚无主义对道德生活的破坏不仅仅表现在其本身对一切道德原则的拒斥,更重要的是其依托某些哲学观念将道德虚无化的逻辑合理化,从而使这种逻辑渗透于生活各个领域,并支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其中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道德虚无主义依托现代价值哲学的价值逻辑,将道德、人生等问题价值化,从而否定道德具有自在的普遍意义,致使道德陷入极端相对主义直至虚无。  相似文献   

3.
《南都学坛》2019,(6):121-124
长期以来,我们都在深入持久地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进行批判。但历史虚无主义不时变换门庭,以"反思、重评"的方式虚无历史,以"解构"马克思主义经典的方式虚无历史,以文艺"创新"的方式虚无历史,以"戏说、调侃"的方式虚无历史。其实质是通过所谓的"反思、重评""创新"虚无历史;通过"调侃、戏说"历史,颠倒黑白,混淆是非;通过否定革命英雄、解构马克思主义经典,进而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编辑工作中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提高自身的历史思维能力,以强大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抵御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4.
虚无主义是尼采哲学的核心观念之一.学术界大多从消极的、单-的角度理解这一概念,实际上,虚无主义被尼采赋予了众多的复杂内涵:它既指旧价值本身的无价值,又指价值消解后意义的真空;它可指思想武器,又是思想目标.虚无主义是尼采观察世界的最深刻的心理背景.尼采以虚无主义作为批判武器,对欧洲传统价值 ——基督教、道德及其科学理性文明进行批判,对自己的核心观念——权力意志也进行批判.尼采哲学思想发轫于虚无主义,超越了虚无主义而最终不能摆脱虚无主义.虚无主义对尼采具有本体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青年毛泽东继承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又接受了近代启蒙思想和西方伦理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以道德改造社会的思想.这一思想是以他的"大本大源"理论为基础,并以重视教育、组织团体、利用报刊进行文化宣传等为具体的方式.为达到通过道德改造社会的目的,他又提出了以"三达德"为主要内容的国民素质理想模式.青年毛泽东以道德改造社会的思想是他早期思想中最有光彩的部分之一,同时也体现了他早期思想中道德主义和唯意志论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被称为第二代新儒学家代表之一的唐君毅,运用圆融的形式把西方国家多位哲学家的理念援入中国传统儒道佛学之道德思想文化体系内.他的道德思想理念认为"中国儒家道德思想是以完成人格为最后目的,而不以之为任何事物之手段."他依据儒家之"天人合德"思想,透过人的道德主体观点去认识和理解"天"之超越性,使人的道德主体因此而获得"超越"的意义.唐君毅的哲思逻辑是以"天人合德"精神为基础作出"人极、皇极、太极"三极并建之理想道德文化世界的推论.当他不遗余力阐扬本土传统文化之际,亦为中国及西方文化之道德文化、文化价值、宗教信仰等作出评论与分析.唐先生能够奉献毕生精力于促进文化事业之原动力,乃是他希望能"为中国及西方之文化理想之融通建立一理论基础,并提出一文化哲学之系统".唐先生之愿望是提倡全世界人民得以分享多元文化的智慧宝库.他所希望的世界能够得享真、善、美的生活,这也是中国的儒学家、道学家和佛学家之学者们的祝愿.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价值虚无主义课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对现代人价值虚无主义命运的批判性分析.通过揭示现代性的核心理念"理性"及其解放承诺的虚幻性,马克思在哲学史上最早阐明了价值虚无主义的思想根源,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资本虚无力量的剖析,马克思深刻揭示了价值虚无主义的现实根源.深入探讨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价值虚无主义课题之间的深层关系,将为理解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理论背景、理论性质、当代意义等重大问题,提供一个十分重要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尽管庄子于在著述中对社会现实的论述很少,又在以人间世篇为立论基点的哲学思想中回避和否定道德价值,但作为道德虚无主义的重要代表,庄子仍然树立了很多伦理学方面的论题。庄子采取以自然与游世姿态为道德内容的策略,否认了纯粹的道德之善,在一阶道德与二阶道德上极显虚无这种过于深刻的价值规律,从而使人轻易地从非道德转向反道德,在道德思维和道德心理的实践中让人往往自以为是。  相似文献   

9.
从存在论和虚无主义层面和对王小波与贾平凹(《废都》)进行审视不失为一种新的“问题”视角。虚无主义和存在主义都构建于非理性主义思想根基,虚无主义的本质表现为存在之为存在的悬缺。王小波和贾平凹关于虚无主义的“诗之思”执著于“存在”的虚无之境和“虚无”的自由之意,或通过对个体存在"虚妄"境况的省视和对“沉默的大多数”生存困惑的体察,把文学从剥离了人之存在的叙述语境中带到了关注现代人的存在困境上;或在荒诞乃至虚无的生存状态中掘发某种世纪末症候,重新打量、追询存在的意义,流露出一种对本体性存在的怀疑意识。不同的是,王小波的写作更多地表现为积极虚无主义之旨,贾平凹的《废都》则明显披露出消极虚无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虚无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无主义的本质是:不再信仰;其内容是对价值的虚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是既有前现代,又有现代和后现代,因此当代中国虚无主义内容既包括对传统价值的虚无,也包含对现代和后现代价值的虚无.因此,必须立足于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认识和对待当代中国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