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从文化的角度解读美国犹太作家马拉默德的小说<店员>,探讨美国文化与犹太文化的大碰撞,以及处于碰撞中心的两位主人公--犹太人莫里斯和非犹太人弗兰克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们文化归属的抉择.  相似文献   

2.
战后美国犹太小说几乎感应了整个社会的脉搏。题材的多样性和深刻性涉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作家群,无论他们对自己的犹太身份持何种态度,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或多或少会流露出双重文化对自己的影响。犹太文化根深蒂固的向心力与西方(美国)传统潜移默化的渲染,在他们身上迸出巨大的生命力量,这种文化的骚动与融合,造成了兼收并蓄、缤纷多彩的文学奇观。索尔·贝娄如何由开始时对犹太文化的背离最终又走向回归;辛格强调犹太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冲突;罗斯的小说关注犹太人在美国社会世俗化过程中的种种困惑。所有这些都从细枝末节中揭示了美国犹太人如何在各个方面与西方传统痛苦而又成功的嫁接。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介绍了犹太人的独特历史地位和文化特征,然后从宗教和语言两个因素入手,论述了面对现代冲击的美国犹太文化的内涵,而这种文化正好为犹太小说的发展提供了背景和素材,从而使犹太小说在美国文学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4.
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文学世界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美国犹太小说几乎感应了整个社会的脉搏。题材的多样性和深刻性涉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作家群,无论他们对自己的犹太身份持何种态度,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或多或少会流露出双重文化对自己的影响。犹太文化根深蒂固的向心力与西方(美国)传统潜移默化的渲染,在他们身上迸出巨大的生命力量,这种文化的骚动与融合,造成了兼收并蓄、缤纷多彩的文学奇观。索尔·贝娄如何由开始时对犹太文化的背离最终又走向回归;辛格强调犹太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冲突;罗斯的小说关注犹太人在美国社会世俗化过程中的种种困惑。所有这些都从细枝末节中揭示了美国犹太人如何在各个方面与西方传统痛苦而又成功的嫁接。  相似文献   

5.
战后美国犹太小说几乎感应了整个社会的脉搏。题材的多样性和深刻性涉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作家群,无论他们对自己的犹太身份持何种态度,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或多或少会流露出双重文化对自己的影响。犹太文化根深蒂固的向心力与西方(美国)传统潜移默化的渲染,在他们身上迸出巨大的生命力量,这种文化的骚动与融合,造成了兼收并蓄、缤纷多彩的文学奇观。索尔·贝娄如何由开始时对犹太文化的背离最终又走向回归;辛格强调犹太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冲突;罗斯的小说关注犹太人在美国社会世俗化过程中的种种困惑。所有这些都从细枝末节中揭示了美国犹太人如何在各个方面与西方传统痛苦而又成功的嫁接。  相似文献   

6.
菲利普·罗斯在其创作中体现了犹太人在美国社会的疏离感."外人"感、反犹、社会动荡等都会导致犹太人与美国主流社会的疏离;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在犹太人中的欣然接受与泛滥,最终导致了他们的文化疏离感;美国梦的破灭集中体现了犹太人的价值疏离感;带有欺骗性的美国式爱国主义、连绵不断的对外侵略战争、政治正确性以及麦卡锡式的政治恐怖等导致了犹太人的政治疏离感.罗斯创作中的疏离感既源于犹太人在美国遭受疏离的历史事实,也源于其犹太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与居安思危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与热情.  相似文献   

7.
《姐妹山》是美国当代著名犹太作家内森·英格兰德的短篇小说。作者以第四次中东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姐妹山的起源与发展。小说中涉及到形形色色的犹太人物,他们有的为保卫国家而牺牲,有的被美国文化同化,有的则选择默默坚守犹太传统。笔者通过分析其中主要人物,揭示作者对美国当代犹太移民犹太性的忧虑。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犹太人是一个特殊族群,最早踏上澳大利亚这片土地的是一批被流放的英国囚犯。此后,不同时期的犹太移民潮共同构成了现今澳大利亚的犹太族群。澳大利亚犹太族群在历史变迁中的不断壮大、在澳大利亚社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彰显出在澳犹太人顽强拼搏和与不幸命运抗争的精神。同时,此现象也昭示了兼容并蓄与相互融通是不同文化和文明交往的真谛。  相似文献   

9.
论犹太家庭与社会观念的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家庭与社团观念从圣经时代以来一直是正统犹太教信徒乃至全体犹太人心目中最重要的社会观念,成为犹太宗教和犹太意识的基础.从社会、历史、宗教、文化等方面来研究犹太家庭和社团作为犹太社会两大柱石的意义,反思斯宾诺莎、马克思、马丁·布伯、卡普兰等现当代学者对犹太家庭与社会观念传统的研究和批评,有助于认识犹太宗教的本质意义和犹太人身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祛魅是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创作上的一个重要特征。罗斯通过描写犹太青年的反叛行为,揭示了犹太人心理层面上的祛魅,表达了犹太人对犹太传统的复杂情感。罗斯采用揭示、嘲讽、戏谑、颠覆、解构等作为其文学祛魅的方式;既祛犹太传统与犹太主流话语之魅,又祛美国主流文化价值之魅,是罗斯文学祛魅之特点;而还原人真实、本来的面目,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与自由,是罗斯文学祛魅之目的。罗斯的创作彰显了其人道主义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犹太裔的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在他的辞世之作《拉维尔斯坦》中第一次公开、直接地讨论犹太问题及身份认同问题。小说主人公拉维尔斯坦融入主流社会之后,思想层面上却仍然徘徊于美国文化与犹太文化之间,不断地寻找自我的真实身份。文章运用文化研究中关于散居者多样性,甚至流动性身份的可能性理论探讨美国犹太人的身份/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当代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的大屠杀书写揭示了大屠杀事件从边缘逐步进入到美国犹太人身份认知核心的过程。文章从罗斯大屠杀书写的美国语境、大屠杀书写的悖谬性和大屠杀书写的空间化三个方面,探讨罗斯大屠杀书写的外围语境和内在特征,旨在说明罗斯的大屠杀书写一方面拓展了当代美国犹太作家大屠杀书写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展现了当代犹太人身份的复杂化和多元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谁是犹太人”最初并不成其为一个问题。但是由于犹太人长期散居世界各地,在此过程中,犹太人与各民族文化相融合,使得“谁是犹太人”这一问题呈现出内涵复杂化的现象。通过梳理“谁是犹太人’’复杂化的演变,进而探究犹太人的民族特性、犹太人的界定标准,既能够增强对犹太民族性的认知,又有助于对犹太身份的界定。  相似文献   

14.
欧茨小说《掘墓人的女儿》讲述了主人公丽贝卡在美国隐藏犹太身份、追寻美国身份、回归犹太身份的故事,为我们揭示了犹太移民终其一生在反犹环境下寻求文化身份的心路历程。本文从文化身份的视角,探讨了导致丽贝卡身份变迁的主要原因:第一,丽贝卡从隐藏犹太身份到追寻美国身份并不是美国文化简单地消解、同化犹太文化的结果,而是犹太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历史汇合;第二,丽贝卡回归犹太身份也不意味着犹太移民对美国文化的否定,而是其在理解自己的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的自我抉择,即犹太文化始终以各种方式制约、规范和影响着美国犹太移民。  相似文献   

15.
辛格是从东欧移民到美国的犹太人 ,无论他自己还是他笔下的人物都在犹太文化和美国文化的束缚下 ,生活游移不定 ,精神压力沉重 ,在夹缝中求生存  相似文献   

16.
乔纳森·萨纳的<美国犹太教史>是美国犹太教和犹太人生活研究的权威著作.萨纳认为,犹太教在美国的发展不仅是一幅可能而生动的图景,更是一种积极的文化适应和文化创造的过程.犹太教与美国文化的碰撞和融合、犹太教的美国化大大增强了犹太文明的活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7.
在古犹太文化中,“约”主要是用于指上帝与犹太人的立约关系。犹太文化对“约”观念的这一独特界定与理解,不仅与古近东的“约”在内涵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与基督教文化对“约”的看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约”观念是犹太文化及希伯来圣经中的核心观念和重要范畴,在犹太文化和希伯来圣经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对犹太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犹太思想文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关于犹太文明与中国文明交汇的起点,国内外学者说法不一。但是,在新疆和敦煌发现的两件文物表明早在公元6—8世纪犹太人已经来到中国,与中国具有商业和文化往来。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学者便对丝绸之路上的犹太商人问题加以探讨。新世纪,尤其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犹太人与丝绸之路的关联引发了从事犹太研究学者的多方关注。  相似文献   

19.
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中的异化主题及其世界化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异化是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中的一个核心主题,这与犹太民族独特的民族历史和文化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以索尔@贝娄为代表的犹太裔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对当代美国犹太人的各种各样的异化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表述,他们作品中的异化主题不仅发掘了犹太人一贯的困惑和难题,同时也表现了形而上、世界性的人类境遇,显示了超越种族、国界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对历史上开封犹太人的来历与定居时间、宗教生活与历史现状、被自然同化的原因及开封犹太人与西方传教士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推进了对这一历史问题研究的新进展。但对历史上开封犹太社团的历史全貌及主体民族相融合的内在演变过程及与少数民族尤其是穆斯林的关系等问题研究较少。目前的研究缺乏从犹太历史的客观视野并以犹太人自身的思维方式和流放心态来考察历史上的开封犹太社团。因此,此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应建立在中外学者相互交流和共同提高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