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纵观中国历史,由干旱带来的饥荒进而引发的社会动荡不胜枚举。旱灾堪称所有自然灾害中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最深重的灾害。中国是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国家,尤其华北地区是干旱灾害暴发的一个主要地区。正确认识干旱的成因和影响,增强人们防旱抗旱的意识至关重要。认识干旱,评估干旱为我们减少灾害的发生、切断由灾而荒的链条提供了必须的前提和可能的条件,而将这种条件转化为直接可行的抗灾救灾能力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继续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干旱缺水是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现已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西部地区灾情,探讨了干旱出现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经济损失重的四大特点,并根据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的目标,针对西北地区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天气指数保险是以气象指数为基础的新型风险转移产品,相比传统农业保险具有降低道德风险、抑制逆选择、降低管理成本等明显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基差风险等明显缺陷.本文以降低基差风险为目标,选取安徽省冬小麦为考察对象,综合运用滑动平均法、降水距平百分率法、多元回归分析法考察安徽省各市旱涝灾害和冬小麦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部分地区干旱P值和洪涝P值均较高,且多数小麦主产区洪涝P值低于干旱P值.说明干旱/洪涝指数保险并非在所有地区适用,且多数地区冬小麦产量受洪涝影响较旱灾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4.
制约西部大开发的瓶颈--干旱缺水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 ,首先不得不面对水资源的匮乏问题 ,西北地区的干旱缺水是人人皆知的事实 ,而西南地区尽管水能资源丰富 ,但却常出现季节性的、甚至是较严重的春旱、夏旱及伏旱。缺水问题已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只有科学地解决西部大开发的制约因素———干旱缺水 ,实现西部大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才能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喜马拉雅山区的气候干旱是学术界讨论气候变化的热点,该区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适应气候干旱时采取了不同的适应方式。地处东喜马拉雅山区的云南梅里藏区经历了持续多年的干旱,藏族妇女在浇水灌溉劳作中积累的水传统知识为当地藏民种植葡萄适应气候干旱提供了新动力,加速了藏民的生计和社会转型。文章在对德钦县斯农、明永、布村等藏族村落田野研究基础上,讨论当地藏民水传统知识在适应气候干旱及其对葡萄种植新产业发展的作用,指出葡萄种植建立在藏民性别化的水传统知识基础上并带来了新的性别分工。梅里藏区藏民的研究案例强调气候变化作为一种环境力量,重塑了藏民的新生计经济作物种植及其性别关系。  相似文献   

6.
干旱对农户生计造成重大影响。从3个方面人手对我国南方干旱问题进行了分析:南方降雨量与作物产量关系;干旱的定义及其影响;农户的应对策略。结果发现:局部干旱和区域性干旱是南方干旱的重要特征;干旱造成农户生产损失,生活消费也受到严重影响,农户更加依赖社区公共资源,农户生产多样化策略和村集体公共资源统一利用是处理干旱的重要手段。提出了6个方面的建议来缓解南方干旱对农业生产和农户生计的影响:培育耐旱品种,减少对水的依赖;加强组织建设,提高村集体应对干旱能力;建设农户储水设施;理解农户处理干旱风险策略,制定科学的农业风险管理政策;建立干旱和洪涝灾害分开的政府管理体制;加强西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危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点在我国干旱缺水地区表现尤为突出.实践证明,单纯依靠主干水利工程难于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历史上的缺水地区长期以来依靠"雨水集蓄"的方式来解决用水问题,近年来该种方式得到技术部门的重视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此,法学界并没有提供法律层面上的支持,这一点急需改变.法学界需要从现实调查中获得一手资料并结合理论对该问题给出法学上的解释,并为相关立法提供必要建议.本文主要介绍干旱缺水地区雨水集蓄利用的基本问题,对"缺水地区"、"雨水集蓄"等概念作了界定,对人类利用雨水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对雨水集蓄的优点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和世界各国雨水利用的实践作了说明,最后介绍了我国理论研究现状及本文的主要论述范围进行了定位,为后面的论述作了全面的准备.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片云     
当听说有的地区闹干旱,庄稼长不了时。我就想,假如我是一片雨云,那该多好哇!假如我是一片云,我会飘到干旱的地方,以我温情的泪水去滋润庄稼。让干渴的禾苗喝个够,茁壮成长。让农民们能收获到金黄的秋天,能够喜气洋  相似文献   

9.
长期持续的西南干旱,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了严重影响,同时也为身在他处的水利工作者们敲响了警钟。如何科学应对干旱,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不可避免的议题。探讨了旱灾的成因并结合邯郸漳滏河灌区的现状探讨了农业抗旱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0.
根据绵阳市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与生态条件,分析了干旱形成的原因,并从近期着眼提出了抗御干旱的五条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农业干旱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是干旱发生频率高、旱区面积大。本文分析了目前主要农业干旱现状 ,探讨了开源、节流和减少水分消耗等三个方面的局限性 ,并根据天然降雨资源储存技术的发展状况 ,提出了解决农业干旱问题的根本对策在于发展集水农业  相似文献   

12.
干旱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灾害遍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损失大,且近一二十年呈逐渐加剧趋势。干旱也是湖南省最主要的自然灾害,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南农业干旱更是频繁发生。在对灾害研究领域中容易混淆的农业干旱与农业干旱灾害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辨析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分析了湖南农业干旱灾害的时空分布,阐释了农业干旱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探寻了其内在的和外在的形成机制,旨在从自然和人类自身两方面较为全面地探究干旱灾害根源,以期能为灾害预防和政府决策提供较为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绵阳市近500年来气候分析,发现气候干湿变迁有200年、20年等周期性。并用灰色系统的原理与方法,对本市干旱年景进行了预测,指出1992年前后,可能是本市解放以来第七个干旱年。  相似文献   

14.
信息两条     
章小兵 《小康生活》2000,(11):58-58
(一)皖南遇旱吴芋减产收价攀升由高渐低。吴芋性味辛、苦、热、有小毒。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等,主要采摘期为8——11月份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杂质便可入药。皖南地区是吴芋籽主产地之一,今年该地区遇到百年不遇的干旱,使之产量大减。收购起步价为25元/kg,后飙升  相似文献   

15.
对皂角在土壤盐分、干旱及其交叉胁迫下生长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皂角的存活率、苗高、生物量以及根系比重在干旱、轻度盐分和中度干旱与盐分的交叉胁迫处理下均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叶保水力在各个胁迫条件下均高于对照;盐旱交叉胁迫下水分含量越高,越有利于皂角在盐分下的生长;皂角在轻度干旱胁迫、中度干旱胁迫、轻度盐分胁迫、轻度干旱轻度盐分交叉胁迫、轻度干旱中度盐分交叉胁迫、轻度盐分重度干旱胁迫、中度干旱轻度盐分胁迫、中度干旱中度盐分胁迫胁迫下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6.
财大气粗     
一个国内的房地产代表团以客户的身份到欧洲考察。陪同客人的德国总建筑师以专业的身份,婉转地提示中方客户,在干旱的地区,过多地采用水景设计,会导致后期的运转与维护费用过高,并会白白地耗费宝贵的水资源。  相似文献   

17.
采用替代法、收入法、支出法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法对兰州农业多能价值进行了实证分析,测算得出2008年兰州农业多功能价值为189.97×108元,其非经济功能价值是经济功能价值的2.87倍,表明当地农业系统不仅仅提供农产品和原材料,还具有生态、社会、文化等多种功能。指出干旱半干旱地区应建立健全多功能农业运行、激励和补偿机制,推动农业经济、生态、社会等多种功能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摘要]人们面对干旱的反应能力是人类学界值得关注的问题。肯尼亚西北部的图尔卡纳牧民对干旱极为熟悉。 麦凯布认为,在图尔卡纳人的观念中,干旱是他们参与的生态系统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图尔卡纳人对干旱爆发的反应深嵌于他们的生活和生态系统中,并且涉及一系列他们在经济和社会组织方面深思熟虑和久经考验的对应策略。灾害的地方应对是灾难研究与人类学地方性知识建构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中华魂》2011,(10):57-57
榆林地处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398mm,人均水资源量910m^3,是陕西省降水量最少的地区:属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已不能满足建设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用水的需求,同时面临着“南治土,北治沙”的巨大生态治理任务。农业灌溉用水是榆林的用水大户,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海河流域~((1))降水量的丰枯变化较大。其中,1965—1979年属丰、枯交错波动期,1980—1989年属于连续枯水期。从气象角度看,1965—1979年属于平水期,但从农业用水要求看,基本属于干旱;在经历了大部分年份干旱的15年之后,又遇到20世纪80年代整整10年的连续干旱。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干旱缺水不仅对人类生存、生产形成制约,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压力。文章梳理此阶段(1965—1989年)海河流域干旱缺水的成因,分析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总结出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相关策略,旨在为实现流域内水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