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哲学教科书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生产力发展是否也有内在动力?唯物史观理论如果不能对生产力发展这一“动力的动力”做出回答,就没有彻底回答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实质上是人类利益关系的运动规律。实现自身利益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最终动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的共同实质是社会利益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变革的根源是社会各阶层、集团或阶级对社会利益格局调整的要求。离开马克思主义利益思想,离开了利益分析的方法,就无法说明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以在历史观上的重大突破为前提的,对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从唯物史观的全息背景和多维视角解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发展.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论的再深化;社会经济结构理论的重大突破;社会文明理论的重大创新;对历史发展精神动力的再升华;社会价值理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跨越式发展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全面论证当代中国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保障、条件、动力、途径及根本;深刻揭示当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及特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理论.我国民族地区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以理论创新为先导,开创了中国特色跨越式发展的伟大实践;坚持改革开放,大胆地吸收和借鉴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类文明成果,努力探索和构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并总结出保持社会长期稳定是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前提;不断采借、吸收先进生产力因素是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改革创新是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不竭动力;科学发展是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是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的直接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了两方面的创新一是"三个代表"把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从人类社会的一般发展规律引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际;二是"三个代表"把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从人类社会一般发展规律的高度,具体落实到党的建设之中."三个代表"的内涵是历史的、具体的,其实现方式和手段也将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探究人类社会演变规律和制度变迁动因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简言之,它是一种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而马克思是借助生产力、阶级和国家这三个相互衔接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脉络,揭示人类社会制度变迁的内在机理的.其中,生产力是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力,阶级是制度变迁的直接动力,国家是制度变迁的核心内容.正是这三者较为完整地解释了马克思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制度变迁的逻辑链条.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者创立、丰富和发展了社会发展动力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毛泽东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状况;邓小平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又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主体,也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根本动力,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取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智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显现的客观性和价值内涵的辩证性特征,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群众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整和了人类活动的基本规律,把历史创造主体与历史发展规律创造性的统一起来,辩证展现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统一,从多维视野揭示了自己的全面价值,体现了人类社会系统的、动态的和辩证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生产力的物质性等5个方面,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就是不断以先进生产力代替落后生产力;从克服5个不利因素入手,论证了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从先进文化的内涵及其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的过程和作用入手,论证了创新的本质规律就是不断将人类先进文化转化为先进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全面而深刻的论述,既以唯物史观作为重要哲学基础和思想基石,又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在无产阶级政党学说中的新运用,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新发展,也体现了新的时代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础上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回答了什么是发展,如何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它的重大意义就在于深化了对三个重要规律的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一种创新型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最重要的发展观,它是在对人类以往发展观进行批判、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发展观的创新和革命.创新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和必然要求,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观的演进的三个阶段: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探讨了对社会发展的主要度量手段———指标体系,以及中国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度量的探索。提出从以经济增长为核心到社会发展,再到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的演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我们要深入学习、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促进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阐述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涵义的基础上 ,分析了我国人力资源能力的现状 ,提出加快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论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内容和实现途径,理论界一般都只是从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社会关系的完善等方面进行论述,忽视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地位、价值与作用.然而,可持续发展是针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出现危机而提出来的发展战略,其深刻内涵就是关于人的发展,人怎样才能实现全面自由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根本问题.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途径和重要手段,人的全面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6.
发展理论经历了从传统经济发展观到生态伦理发展观再到当代科学发展观依次递进的三个发展阶段, 相应地,遵循的是“人”-“非人”-“人”的人学演变逻辑。科学发展观既克服了传统经济发展观对人的片面理解,又克服了生态伦理发展观对人的“非人”理解,是真正的人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源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人力资源开发决定着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程度和水平.本文针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特点,提出相应的人力资源开发对策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中的发展伦理,其核心应当是注重和强调发展的市场经济伦理,同时它要根据中国西部的实际吸收中西发展伦理的一般研究成果,并对西部传统伦理进行优化改造,从而达到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的召开为西部大开发、西部城市社区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此 ,剖析了社区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西部城市社区建设的状况 ,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从传统发展观、新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观的演进相继经历了三个阶段:传统发展观、新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对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完善,科学发展观是迄今最新、最高理论成果.省察当代发展观的演进过程,有助于我们把握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也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