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资本论》第二卷是一部从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角度研究单个资本再生产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内容极为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济著作。它所阐明的再生产理论,对于我国当前的社会义经济建设无疑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深入研究这一卷的创作史,不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现行《资本论》第二卷的理论,而且也可以使我们从这一卷众多的手稿中获得未曾收入现行《资本论》第二卷的许多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面对当代诸多西方学者尝试回归政治经济学批判并重构《资本论》的潮流,如何理解《资本论》三卷本之间的关系又再一次成为重要的解读对象。大卫·哈维从三大资本积累模型的角度解读《资本论》三卷本,并将第二卷、第三卷作为研究的重心。我们认为,对于三卷本之间关系的理论定位,既要结合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来研究第一卷所聚焦的资本生产逻辑及其在当代的表现形式,又要回到《资本论》的原初语境,依据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完整地理解三卷本所涵盖的资本主义生产与再生产过程。惟有如此,才能推进《资本论》在当代的理论效应。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恩格斯逝世九十周年,也是《资本论》第二卷发表一百周年;《资本论》第二卷是恩格斯编辑出版的。为纪念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的逝世,纪念马克思主义的光辉著作——《资本论》第二卷的发表,笔者特意探讨恩格斯对《资本论》第二卷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4.
《资本论》第二卷在总体结构上分为三篇:第一篇“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第二篇“资本周转”,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这三篇都是考察资本的流通过程,但研究范围却有重大差别,前两篇是分析单个资本的运动,后一篇则是分析社会资本的  相似文献   

5.
《资本论》第二卷在总体结构上分为三篇:第一篇“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第二篇“资本周转”,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这三篇都是考察资本的流通过程,但研究范围却有重大差别,前两篇是分析单个资本的运动,后一篇则是分析社会资本的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五年是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出版一百周年和恩格斯逝世九十周年。一百年前,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公开出版了。如果说,《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无疑是向资产者(包括士地所有者在内)脑袋发射的最厉害的炮弹。”那末,《资本论》第二卷的出版肯定又是向资产者(包括土地所有者在内)胸膛刺戳的最锐利的匕首。它向人们严肃地宣告,资产阶级丧钟再次敲响,资本主义的整个大厦将要倾倒。同时,《资本论》第二卷的出版也给资产阶级学者的庸俗理论予以致命的打击,因而它同样遭到资产阶级学者的无耻诋毁。但不论资产阶级及其御用学者采取何种伎俩,《资本论》的光辉将永远照耀着人们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7.
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中,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阐明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赖以实现的条件和形式,创立了科学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相似文献   

8.
一、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对社会主义财政的指导意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在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性质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与灭亡的规律时,也阐述了社会化大生产与商品货币运动的一般规律。其中《资本论》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中阐述的资本的循环、资本的周转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的理论,对于我国有计划地运用客观规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资本论》的教学与研究是一个相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术争鸣的过程。在《资本论》第一卷教学与研究中进行学术争鸣较多的几个问题是:学习《资本论》的原因、《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深化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关于资本与剩余价值的问题、资本积累的规律及历史趋势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于1867年9月14日在汉堡出版,后两卷是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准备付印和出版的,第二卷于1885年出版,第三卷于1894年出版。马克思的《资本论》先后被翻译成许多外国文字出版。1872年4月8日,《资本论》第一卷俄译本在彼得堡出版,它是《资本论》的第一个俄文版本,也是《资本论》的第一个外文版本。  相似文献   

11.
或许《资本论》第二、三卷及《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手稿的缘故,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六篇之前,抽象土地(第二类客观生产条件)考察工业品价值、市场价值、社会生产价格的决定条件,以及在《资本论》第三卷第六篇、《剩余价值理论》中,抽象资本(第一类客观生产条件)考察农产品(矿产品)价值、市场价值、社会生产价格的决定条件后,没有按其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进行理论分析所必要的综合.马克思在其具有手稿性质的著作中出现的理论表述上的某些不周全,被人们极度地放大了.  相似文献   

12.
任维忠 《中华魂》2011,(5):37-41
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与资本拜物教的观点是其剩余价值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资本论》全书,在第一卷第一章第四节专门讲《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接着在第二卷、第三卷逐步展开,重点在揭示资本拜物教的性质及其秘密,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以此掩盖资本主义剥削本质,宣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永恒性。  相似文献   

13.
政治经济学最先是在资本主义部分的“资本积累”章讲到再生产。但该章是研究生产过程,再生产在那里只是作为研究资本积累的背景来观察的。再生产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它是资本从生产过程到流通过程、又从流通过程回到生产过程,不断重复和更新的资本循环运动过程。政治经济学中的“资本循环与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两章就是专门研究再生产的。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的主要内容。第二卷的总标题是“资本的流通过程”。有两种涵义的流通:一种是商品的卖和买的运动,一种是资本不断通过三个连续阶段的循环运动。所以,再生产的研究对象是流通:既包含第一涵义的流通,也包含第二涵义的流通。研究再生产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经济学界开始重视了对《资本论》第二卷的学习、研究,这是十分必要的。它对于指导我们实行进一步的认真的调整,加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资本论》第二卷,是继第一卷研究资本生产过程之后,专门研究资本流通过程的。所谓资本的流通过程,如果作狭义的理解,是指资本运动处于生产过程之外的前后两个流通阶段,即G—w<和w'—G'这两个阶段。但如果作广义的理解,资本流通的过程,就是包括了生产过程在内的资本的整个运动过程,即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资本在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不同形式,它在反复循环中时而采取时而抛弃的不同形式”的整个运动过程。总的说来,我们应从广义上来理解资本流通,即把生产过程与前后两个流通过程统一起来,紧密地联系起未,把握住整个资本的运动过程。但是,为了对资本的三种形态和循环的三个阶段分别作深入的研究,或者要探讨  相似文献   

15.
对《资本论》的讲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资本论》的《资本论》卷二,可统称为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卷二通篇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理论,两个再生产,一个实现”。 1.1 三个理论: 1) 资本循环论。主要说明资本循环的形态、条件、耗费(时间和费用)。  相似文献   

16.
论市场价值     
市场价值范畴,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提出并加以理论展开的。它是马克思商品价值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资本论》第一卷中研究的劳动价值理论的直接延续和深化。因此,对市场价值范畴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同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使用的各种劳动范畴多达数十个。从劳动的最一般规定出发,马克思给劳动以质的层层限定,由此形成一个劳动范畴序列。这一范畴序列与《资本论》的逻辑: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相对应,构建了《资本论》第一卷的逻辑结构。 抽象劳动与《资本论》的逻辑起点 《资本论》逻辑的起点与劳动范畴质的最一般最普遍的规定是同一的。《资本论》逻辑的起点,也就是各种劳动范畴序列的起点.  相似文献   

18.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恩格斯逝世已经90周年了。在这个纪念的日子里,我们自然会想到他对《资本论》所作的巨大贡献。恩格斯对《资本论》的贡献表现在:一是马克思逝世以后,整理和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二是通过为《资本论》写序言、插入语、加脚注,亲自写第三卷第四章和为第三卷写增补等,补充、丰富、发展和捍卫了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本文仅就后一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以此作为对恩格斯的怀念。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涉及《资本论》及其准备工作的《马恩全集》新国际版第二部分第三卷第六分册问世了。自1976年出版第二部分第三卷以来,到目前,该卷的六个分册已全部出齐,从而结束了1861—1863年《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的编纂工作,并且第一次按原文完整发表。在此之前,读者所看到的只是这部手稿中构成《资本论》第四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资本论》创作史研究曾经是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热点学术问题,取得了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2012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MEGA2)中的第II部分"《资本论》及其准备材料"已经全部出齐,为对《资本论》创作史的再研究提供全新的文献学基础,"市场经济语境中的劳动价值分析范式"开启了这一《资本论》研究新视野。文献和视野的翻新,使得对《资本论》创作史的再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