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数据驱动为计算社会科学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极大施展空间,提升了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有效契合科学研究的复杂性需求。探究计算社会科学发展演变、学科框架与学科结构的界定对于计算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收集、整理计算社会科学领域国内外文献,厘清计算社会科学的概念,进而梳理计算社会科学的学科演进趋势、研究范式、研究方法及研究应用;并从数字人文的学科结构入手,分析教育部学科门类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对计算社会科学的学科界定、学科结构进行研究,进一步分析其与方法、技术类学科的关系,进而从学科角度思考计算社会科学的学科框架与学科结构。研究结论:第一,计算社会科学国外论文数量领先于国内论文数量,我国计算社会科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第二,计算社会科学国内外研究侧重点不同。国内计算社会科学研究聚焦于人工智能、复杂系统、传播理论等新兴主题,更加重视数据驱动过程中数据质量的分析,强调通过建模仿真、社会网络分析、数据挖掘等方法论的使用。而国外计算社会科学以数据科学为核心,聚焦于社交媒体、社会网络与复杂系统,强调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基于Agent建模、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方法使用。第三...  相似文献   

2.
社会经济问题的复杂性源于人类行为及其结构的复杂性,通过社会科学理论与高性能计算结合的计算社会科学方法探索和认知人类社会特有的复杂性,是科学进步显著的时代特征和必然趋势,也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必由之路。因此,有必要在简述计算社会科学的主要特性与核心问题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真实世界中微观主体行为属性、行为分类器和一体化建模等关键性技术,并通过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计算实验方法解决复杂经济问题的实例,从主体行为视角回答社会科学研究中计算实验究竟能够做什么、应该如何计算等问题,由此探寻研究社会经济问题复杂性的可行途径与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虚拟方法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由于复杂性科学的研究对象——复杂系统的高度复杂性,使用传统的实物实验方法难于实现,因此更倚重于虚拟实验的方法,而计算机的出现为这种虚拟实验提供了实现的手段。在复杂性研究中,复杂适应系统、人工生命、涌现等复杂系统的研究都依赖于虚拟方法来进行实验。虚拟实验和虚拟方法已成为一种新的重要实验形式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 20世纪即将过去,百年社会科学岁月峥嵘;新的世纪就在眼前,展望社会科学任重道远。本刊现开辟一个专栏—“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科学”,以后每期连载。本世纪初,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有了观察社会、研究社会的科学方法论,由此开始了严格意义上的中国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换言之,对于社会各个层面、领域的研究第一次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可以说,中国社会科学的诸多学科是在20世纪从无到有、从幼稚到逐渐成熟而发展起来的,因而我们这次在世纪之交对中国社会科学的回顾与展望,就显得…  相似文献   

5.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00)具有下列意义、功能和特点:顺应国际趋势,适应我国社会科学评价的客观需要;设计思想先进,系统目标明确,数据结构合理;系统功能强,较好地实现了引文索引的两大基本功能;系统性能好,引得深度大,检索效率高,使用方便;认真吸取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提高;应用范围广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它是我国社会科学信息查询和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和绩效定量评价的一种必要的大型工具,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计算社会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科学的共同机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科学研究也迎来新的学术机遇.作为社会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计算社会科学主要采用信息科学技术及其工具获取和分析互联网络等媒介中蕴含的海量人类行为数据,探索社会科学范畴问题.计算社会心理学是计算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且已有一些优秀成果诞生.信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彼此融合、相互促进,必将是未来社会科学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但它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社会科学家,尤其是社会心理学家,应抓住机遇积极投身到计算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去.  相似文献   

7.
沃勒斯坦认为社会体系的历史演化正处于过渡时期,社会科学是对历史社会体系的解释。社会科学家的职责是讨论可能的东西,分析可能的东西及探索可能的东西。由于历史社会体系是复杂的,因而真理(知识)也是复杂的。社会科学对历史社会体系的解释应该立足于复杂性研究知识背景融合哲学和科学,并采取非线性的思维范式。社会科学应在这种新思维范式的导引下去构建可能的社会体系。  相似文献   

8.
建立在现代工业、科学技术发展基础上的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是人们处理自然及社会中各种大型复杂系统的科学理论和实践工具。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出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社会科学研究走实验科学之路的必要性,阐明了科学实验是社会科学理论创见之源的基本观点,认为毛泽东同志“以社会为工厂”的论断为社会科学进行科学实验指出了方向。本文又结合实践提出了科学实验是培养科研人才的优化之路的看法。最后,对建立我国社会科学实验系统提出了希望。  相似文献   

10.
为建设一流的文科而努力奋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社会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思想武器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肩负为其提供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的任务 ;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对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起着重大作用。清华大学重新确立了建设综合性大学与发展一流文科的目标 ,正是从适应国家科技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需要 ,满足现代社会与现代人精神文化需要出发 ,从适应学科综合化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人材的需要出发而做出的重大决策。只有适应了上述需求 ,清华大学才能在推进先进社会生产力与先…  相似文献   

11.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论译者的风格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的过程中,作家的风格是可译的, 为了得到最佳的译文效果,译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格意识.文章分析了在翻译实践中,特别是在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中,译者的翻译观点、目的以及采用的翻译手段对其译文效果所产生的影响,并且指出虽然受到原文的限制,译者也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文本,并以原文风格为基础,追求与之相适应的译文.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苏共亡党的原因很多 ,但最重要的是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的能力 ,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也葬送了党的自身。从党的先进性视角 ,解析苏共亡党的深刻教训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技术消费是技术品、技术服务进入消费领域的主体经济行为和个性创造过程。如果把工业遗产看作是工业文明的历史凝固物,那末工业遗产的技术消费遗存编码就构成了他的精神内核和遗存标志符号化系统。从技术消费角度解读工业文明的孑遗,从技术消费价值认知过程探索工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内涵将是一个有学术前景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当今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已成为构建现代宪政法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运行法治化将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核心,在革命中起到重大的作用,对革命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对于取得无产阶级革命胜利有着重大意义。本文试图以俄国十月革命、德国十一月革命和匈牙利革命的成败为例,并联系现实,阐述以上观点和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