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长期以来,双关语一直被视作一种修辞手段或文字游戏,学者们以往多从结构、语用、美学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但几乎很少有人关注其认知加工的神经机制。随着对非字面语言如隐喻、幽默、习语、反语等加工机制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对双关语这个“古老”的话题产生了新的研究兴趣。他们利用事件相关电位、功能磁共振成像、眼动追踪等技术,开创了双关语认知的脑机制研究先河。尽管当前双关语认知加工的神经机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还远远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然而从当前有限的研究中仍可看出,成功理解双关语并体会其幽默效果的关键在于双关语两种词义的成功通达和维持,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是语境和词义使用频率;在此过程中,左脑的语言加工优势在前期起到了语言加工的主导作用,但在后期的语义—语境整合以及幽默体会等环节中,右脑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幽默言语是人类日常话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交际形式,对幽默语言研究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了解幽默言语的认知心理过程可以帮助读者正确、完整并且深刻地理解幽默话语的内涵。本研究在认知语言学的大框架里,以幽默语义脚本理论为基础,结合关联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对幽默言语的生成及解读过程中的心理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歇后语作为汉语熟语中大量存在的一种独特语言形式,长期以来引起了国内不少学者对它的兴趣。歇后语的研究是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对歇后语的界定、分类和主要特征作了说明,论述了前人对汉语歇后语的认知研究,探讨了歇后语理解中的认知机制和认知过程,为熟语表征和理解的认知研究之四。认为,复杂的认知机制和心理策略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作用可以作为ERP实验设计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幽默是一种常见普遍的语言现象,充分体现了人类语言的表现力。幽默效果产生的前提是接受者理解了话语的深层意义。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Fauconnier&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层面解释语言意义的理解过程。阐释该理论的运作机制的同时,结合英语言语幽默的特点,概括出四种网络模型分析英语幽默话语。  相似文献   

5.
集中于幽默言语本质研究的诸多理论在阐释幽默产生和消解的底层认知运作机制时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而两大认知理论——关联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给言语幽默解读的心理过程提供了较好的认知模型。关联理论认为对幽默言语理解的心理认知机制来自于寻求幽默的认知语境的最佳关联及最大关联性与最佳关联性之间的反差。概念整合理论从心理空间映射的角度解释了幽默言语的解读过程还牵涉到概念合成和层创结构。研究表明,两大理论具有互补性,二者的理论整合可以更好地揭示幽默效应的认知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运用"认知语言学"研究各种语言现象如隐喻、转喻等炙手可热。歇后语作为一种自然语言现象也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在"内涵外延传承"这一新兴认知理论框架指导下,将汉语歇后语分为隐喻式歇后语和转喻式歇后语,通过分析这两种不同种类的歇后语,对汉语歇后语的内在机制和认知过程进行研究,试图为汉语歇后语的认知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汉语非字面语言认知神经心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字面语言的理解是高级认知活动,是语言与思维更抽象层级的表现。非字面语言的理解受到语言内外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语言形式本质属性、规约度等,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很难找出一个能解释非字面语言加工所有方面的普遍模型,或提出一个能解释非字面语言所有形式的“万能理论”。非字面语言的大脑加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我们不应仅停留在某一孤立的理论模型或假说上片面地概括和归纳汉语非字面语言认知的神经心理机制,而应对各种理论和假说加以整合和优化,在大脑统一认知的框架下根据不同语言形式、不同理解阶段,构建一个汉语非字面语言大脑加工的动态认知总模型。  相似文献   

8.
幽默是经常出现在日常话语中的一种言语交际形式。它是由于交际双方对相互的认知环境的理解存在差异或说话人为达到特定目的故意诱导受话人理解偏离其语意要旨而产生的。探讨语言认知偏差模式对产生幽默语用效力的作用及概念整合理论对其理解的作用。为此,提出反差效应是产生幽默语用效力的根本,而概念整合则是理解幽默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幽默是经常出现在日常话语中的一种言语交际形式.它是由于交际双方对相互的认知环境的理解存在差异或说话人为达到特定目的故意诱导受话人理解偏离其语意要旨而产生的.探讨语言认知偏差模式对产生幽默语用效力的作用及概念整合理论对其理解的作用.为此,提出反差效应是产生幽默语用效力的根本,而概念整合则是理解幽默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进化心理学是用进化的观点来研究人类心理机制的一种新思潮,是生物科学和认知科学的交叉学科。其从认知心理学吸取了知识加工的心理机制学说,用自然选择的原则来解释人类信息加工心理机制形成及其发展过程,将系统整体论的思想贯穿于心理学研究,建构了不同于传统心理学的理论范式,为心理科学提供了新的世界观图景和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1.
幽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古往今来,许多专家和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和学科对幽默进行了研究。本论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入手,首先讨论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及其在言语幽默中的应用,然后以关联理论为依据,从认知的层面解释言语幽默现象,揭示幽默的制笑机制。  相似文献   

12.
幽默语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交际形式。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很多人认为英语幽默晦涩难懂。论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运用关联理论,选取英语中一些会话幽默的例子,分析幽默产生的原因,帮助人们真正理解英语幽默的实质及趣味,增强对英语幽默的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13.
幽默是由语言的各种要素的变异使用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审美情趣的言语行为。从语用学角度看,幽默的产生有其一定的规律,语用原则与英语幽默垢产生有着内在的联系。本文运用语用学理论中的合作原则来分析俄语幽默的特点,以探求语用规律与幽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幽默作为言语交际的一种形式,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运用合作原则,对收集的美国总统言语幽默实例进行分析,探讨了其生成机制和语用功能。本研究将有助于英语学习者从理论层面赏析美国总统的言语幽默,加深对言语幽默的理论认知。  相似文献   

15.
“幽默 (Humor)”引入中国文论 70年 ,翻译者当年辞不达意的无奈被忘却 ,成了典型的理论误区。幽默的发生有重要的人类学机制 ,健全的人类族群都有幽默 ,但有民族文化差异 ,在那些由于同样原因使之无法发挥作用的地方是不能生搬硬套的。中国传统幽默及其理论自成体系 ,博大精深 ,亟待发掘整理。幽默在中国本土共名应是“雅谑” ,其形态包括达生、幽雅、雅谑、绝倒、诞妄等。  相似文献   

16.
钱钟书与王蒙是 2 0世纪中国文坛上的两位幽默大师 ,而幽默风格各异 ;前者表现为“呤嘲” ,后者呈现为“热讽” ;这是缘于他们对生活的不同感悟、对笔下人物的不同情感、制造幽默效果的不同技巧。从两人的幽默文学所获得的成功里可得出一些关于文学创作的有益启示 :确立幽默的生活观 ,可以调整作家的认知心态 ,从而增强作品的思想深度 ;确立幽默的艺术观 ,可以调整作家的创作心态 ,从而增强作品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7.
幽默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默是一个相当热门的话题 ,幽默到底是什么 ?找不到明确一致的解释。幽默来源于生活 ,是学来的。幽默是一种经过艺术加工的语言形式 ,是艺术化的语言。幽默是一种艺术方法 ,用这种方法造成以笑为艺术手段的文学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8.
幽默解读是关联原则导向下认知语境与新信息互动、整合,进而攫取交际意图的过程。探讨了该模式下整合空间的运作及其审美机制,认为受话者在具备相关突显认知语境的前提下通过初次组合、完善及扩展消解了幽默中的不一致,其中的张力使受话者的心理状态由抑制转为兴奋,使其审美体验与说话者的言语美选择达成互明。  相似文献   

19.
林语堂是第一个将英语中的Humor译成中文“幽默”的人,他是中国幽默文学的倡导者,他也是沟通中西方幽默观念的桥梁之一。“幽默”是林语堂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幽默观在林语堂的艺术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本文分三章解读林语堂的“幽默”。第一章论述了林语堂幽默观的内涵:自由独立的思想,宽容超脱的胸怀,闲适自然的情愫。第二章论述了其幽默作为一种文学实践。第三章论述其幽默作为一种人生姿态。结语部分简要总结了林语堂幽默观的意义,林语堂的幽默达到了艺术境界、学术境界和人生境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