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包含着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体现在历史科学领域的一般世界观内容,一部分是同历史科学联系着的科学内容。这就是说,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和历史科学的统一,属于历史哲学范畴。因此,把历史唯物主义简单地等同或直接划入马克思哲学是不妥的;简单地等同或划入具体的历史科学也是错误的。它是社会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科学”和关于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的统一;是科学的历史观、历史认识论和历史方法论的统一。从历史主客体关系的视角认识历史唯物主义,就能真正完成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真正贯彻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基本原则;真正使历史唯物主义与具体的历史科学区别开来;真正适应人类的认识发展和知识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哲学内在地蕴含着人学维度,但又不能把它等同或归结为人本主义.长期以来,马克思哲学中人的维度之所以被遮蔽,是因为传统教科书所奉行的哲学解释框架的固有缺陷.只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才能对人的问题求得合理的解答.马克思在《巴黎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早期著述中,分别从实践和社会关系两种视角对人的本质做了规定.这是两个不同而又互相关联的视角,如果说实践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类本质”或一级本质,那么由实践活动所形成和派生的社会关系就是人的二级本质或次生本质.实践作为人的“类本质”有两种基本含义:一是指人的现实的实践活动,即历史地发展着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二是指作为历史运动最高目的的、符合人的自由本性的活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或“自由王国”.它们都是马克思意义上的“人类学”概念,前者可称为“历史人类学”,后者可称为“哲学人类学”.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必须涵盖这两种意义的“人类学”概念,否则就难以避免“经济决定论”的指控.而按照“经济决定论”的解释,马克思哲学中人的维度将始终处于被遮蔽之中,不可能获得内在肯定和确认.  相似文献   

3.
陈正群 《社科纵横》2009,24(1):16-18
对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创新之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史上存在着种种不同的理解。马克思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贡献在于:他实现了哲学出发点的根本转换。旧唯物主义是从自然存在出发解释问题的直观唯物主义或自然唯物主义,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从实践即人们的历史存在出发解释问题的实践唯物主义或广义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近年来理论界某些贬低、否定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论点,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论原则。认为马恩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出发提出“真实地描绘现实关系”是区别于已往一切现实主义理论的主要标志。同时,马恩又结合文学艺术的特点,提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著名论断,这正是艺术真实的核心,从而达到历史和美学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贺来 《求是学刊》2012,39(4):5-11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认为,马克思哲学的思想来源在于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这种观点同时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推广.俞吾金教授的《实践与自由》一书则揭示了马克思哲学的真正来源——作为现代哲学典范的康德哲学.马克思从康德那里继承并推进了“实践”和“自由”两大主题,其哲学体系的本质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我们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历史任务作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新概括。“三个代表”首先是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和时代特征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角度,探讨了新闻实践中的价值取向,分析了新闻本质真实论和新闻价值决定论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本质真实上的价值决定”这一观点,较准确地反映了新闻的实质,解释了日常的新闻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历史进化论是孙中山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据,是他阐述人类历史发展的一种进步的观点。文章从四个方面,展开了作者对孙中山的历史进化观的见解。文章认为:孙中山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进化是“后来居上”的思想,是他的历史进化论的核心。孙中山用“民生”来解释社会发展的契因,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基本一致的。孙中山关于物质文明和心性文明“相待”社会才能进步的观点,反映出孙中山历史进化观的辩证思想。孙中山把“先知先觉”、“后知后觉”和“不知不觉”看成是一个统一体的三个部分,他对工农群众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在生产与革命中的作用问题的评价,是与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吻合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从解释学历史的鸟瞰和观点的评述中引伸出对解释学解释的新视野。认为,解释学由“解释的技巧”向“理解的艺术”的转换,对本世纪西方哲学中心由“知识何以可能”向“理解何以可能”的转换,影响是十分深远的;马克思的社会实践观科学地重建了理解和解释的辩证统一,对引导人们走出“解释的循环”之怪圈具有决定意义;重视作为理解中介的语言研究是解释学又一有意义的方面,但对客观主义的解蔽必须同时伴以对主观主义的纠偏才是正确进行理解的关键;中国的现代化面临着许多“本文”(Text)——不论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是理论的还是实践的——亟待人们作出创造性的解读。因此,建构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学的设想无疑是颇具吸引力的。  相似文献   

10.
唯物辩证法的内在本质——关于“实践逻辑”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列宁、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唯物辩证法理论本质科学确证的历史性探究,展现了以历史的社会实践为核心的唯物辩证法理论系统框架。从中指出了传统哲学解释框架对唯物辩证法理论误释之要害,也批判了那种试图以人本主义逻辑使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人道主义化的错误倾向,以及那种所谓“新马克思主义”的“超越”的真实本质。  相似文献   

11.
历史唯物主义不只是马克思的历史观,而且是马克思的新世界观和历史科学。马克思的新世界观包含以下三重内涵:其一,世界是“打上人的烙印”的,因而马克思的世界观是“属人的”的世界观,而不是自然的世界观;其二,“属人的世界”不是“物质”的,而是“历史”的;其三,历史的规律不只是“必然”的,而且是“自由”的。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整个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它的一般理论基础。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工作,在中国革命的长期艰苦斗争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这些立场、观点、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了自觉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哲学思想来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我们应该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确立和基本特征有个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吴宏政 《学习与探索》2006,3(1):117-119
实践唯物主义在“拒斥形而上学”的同时,排除了马克思哲学所特有的对人的“超验性生存”的关照,因而具有非合理性。从整个现代性开启的生存论境遇出发,马克思哲学应该被理解为直接性生存与超验性生存相统一的“历史生存论”。  相似文献   

14.
侯小慧 《社科纵横》2009,(7):111-112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是以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中心内容,以实践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为逻辑起点的科学体系。它揭示了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自然与历史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解决人类生态问题的重要哲学依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推进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思维。  相似文献   

15.
论中共“八大”的历史性贡献章修明阎曼丽中共“八大”召开至今已过去整整四十年了,四十年来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但是也留下了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教训。今天我们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重新审视这次会议,客观地评价其历史地位和...  相似文献   

16.
全球发展公正性是权利伦理与责任伦理、现代伦理与历史伦理、主体伦理与生态伦理、个体伦理与整体伦理的具体统一。全球发展公正性建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对现代性、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发展总体逻辑”进行更加全面的把握,需要观念、制度、行为等方面的全面蒯整。在权利与责任的具体历史统‘中,“有限全球权利与有限全球责任相统一”是建构全球发展公正性的重要原则。“中国新殖民沦”与西方中心论有内在相关性,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和平发展、共同发展、全面发展,及其对全球发展公正性的历史推进,是对“中国新殖民沦”的实践批驳.  相似文献   

17.
张奎良 《求是学刊》2012,39(3):5-12
“历史唯物主义”与“唯物史观”这两个概念既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又具有重要的差异.文章首先梳理了这两个概念的历史起源,指出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加以系统阐释的,而历史唯物主义则是恩格斯为了与经济唯物主义进行理论斗争采用的;随后,文章详尽地分析了历史唯物主义与唯物史观的在理论外延、理论性质、思想来源、理论侧重点等方面存在的区别.文章对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8.
解释学不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统一流派。它源于狄尔泰的生活哲学,主要成型于二十世纪的德国存在哲学。在解释学中,历史认识退化为全面的相对主义,既不能表述客观规律的存在,更不能用客观真实的映象表述对这类规律的认识。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本身最终将成为自我解释者,而且由于“存在”具有进行解释的性质,解释学便将成为无所不包的世界观。在具体解释成段文字方面,人们自古以来就特别注重解释学,从而形成了许多解释原理和规则,促使人们缜密地对待各门科学的文字资料。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把解释学变  相似文献   

19.
论历史唯物主义的本体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学说的本体论立场与基础问题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用辩证法与物质本体论的结合来阐释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遮蔽了马克思所完成的本体论革命。新唯物主义乃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不能被理解为物质本体论在历史领域中的贯彻,而应当被理解为马克思的新本体论的基本立场与视域,是马克思的哲学变革的实现。应当根据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本体论思想的把握来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方方面面。核心的问题是要把握马克思对历史与自然的统一所作的本体论论证,而这一论证的基本内容,是阐释作为实践活动的感性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历史性存在之间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吴小莲 《社科纵横》2010,25(10):97-100
恩格斯主张:"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相互联结是衡量艺术精品的最高标准,审美本质与历史本质的辩证统一是艺术的本质。然而,历史是人的历史,人是历史的人,由此马克思主义从宏观的视角,运用美学观点、史学观点和人学观点相结合对艺术作品进行审美的、人文的和社会历史的解读,实现了美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历史精神的和谐统一,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艺术研究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