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提出并运用资源配置能力概念,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认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发展与持续增长主要源于对外开放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位优势所具有的地区资源集聚功能,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地区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地区经济发展应重视对外开放对提升区位优势,加快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条件,提高地区资源配置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增长中资源总配置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赣州 《求是学刊》2007,34(1):59-64
文章在对我国资本总量估算的基础上,利用赛尔奎因的资源总配置效应分析方法,对我国经济增长中资源总配置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资本配置失衡导致资源总配置效应低下,为了优化经济结构和加快经济发展,必须优化资本配置,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3.
《求是学刊》2018,(1):59-68
相比东部沿海地区伴随中国经济进入全球产业分工的过程,东北地区嵌入全球生产分工尚不充分,这种不平衡可能是东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相对滞后区域的重要原因。文章着眼于此,将关注点放在东北地区目前的产业间分工协作情况以及变动趋势上,基于产业关联和贸易流出视角,运用Antràs提出的行业上游度测算方法,对东北地区产业关联的动态结构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区域内产业关联尚未有效形成,制约了东北区域整体市场的深化;分产业来看,东北地区的第一产业没有充分实现在本地区内的价值创造,制造业在全国分工深化程度不足,同时缺乏内生技术创新型新动能新产业。  相似文献   

4.
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凭借其特殊的历史条件和优越的地理区位,率先发展知识经济,可以带动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而且东部地区在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知识化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及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等方面也初步具备了发展知识经济的基本条件.因此,东部地区应加大力度开发人力资源、加快建设区域知识技术创新系统、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加强科技法制建设,以率先发展知识经济.  相似文献   

5.
高帆 《求是学刊》2023,(5):1-13
城乡关系转变对我国共同富裕目标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强调,新征程上,我国正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事业,且经济发展实践已经呈现出若干新特征,这使得城乡收入差距缩减问题需要再审视。理解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程度不能仅从差距相对数出发,而应关注差距在多个维度的表现,特别是应将差距缩减的重心从相对数下降转为绝对数下降。当前我国农村居民具有人力资本、土地权益资本、生态资本、文化资本,但其资本-收入的转化程度受到制约,这是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理解城乡收入差距成因应从收入流量转向资本-收入转化这样的本源因素。基于此,缩减城乡收入差距的主线是依靠制度完善来扩展农民资本再配置的选择权,这样才能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更好地推进我国的共同富裕事业。  相似文献   

6.
市场分割问题仍严重影响着中国地区间资源配置效率乃至TFP.利用文中提出的测算模型及1992-2015年省级层面数据,测算结果显示:省际资源错配导致TFP年均损失9.71%,其中劳动错配导致TFP损失8.62%,资本错配导致TFP损失0.86%,劳动错配程度远高于资本错配;2003年以来劳动错配程度一直在逐年缓解,而2008年后中国资本错配程度却在逐年加重.对各省要素投入过度或不足程度的分析发现,中西部及东北地区要素投入相对过度,而东南及环渤海地区却相对不足,尤其是劳动投入;虽然省际劳动配置效率在逐年提高,但截至2015年中西部仍相对存在50%的过多劳动投入,而东南及环渤海地区却存在着40%的缺口.  相似文献   

7.
收入分配差距的最适度水平判定及其偏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入分配差距的不适度可以通过储蓄率、需求结构和人力资本投资等多条途径对经济效率产生影响.由此可知·在任何发展阶段,都存在着与该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最适度收入差距水平.收入差距对最适度差距水平的任何方向偏离,都会抑制经济效率的提高,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从实证结果来看,我国的收入差距已经大大高于最适度水平,政府应采取措施使我国的收入差距趋近于最适度水平,以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保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市场化改革作为重要的制度变迁,在推动我国地区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市场化进程可能对创新活动产生正面作用,也可能对创新活动产生不利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市场化进程能够推动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第二,资本要素市场配置扭曲程度是市场化进程影响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第三,市场化进程对地区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表现。为推动地区创新能力提升,加速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第一,推动资本要素市场改革,优化信贷资金配置。第二,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持续加强创新激励。第三,优化地区营商环境,构建公平竞争制度。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东北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支付了更高的改革成本,这包括改革的摩擦成本、实施成本,以及为保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而放慢改革失去的机会成本。通过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地方政府职能转换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可以降低东北地区的改革成本,为东北地区经济振兴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10.
赵宾福 《求是学刊》2004,31(4):117-120
文章将整个东北地区的新石器文化自早至晚区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和七个不同时期 ,逐一确定了各个文化所处的时间位置。从遗址分布、房址、墓葬、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原始艺术品、经济类型等方面 ,概括了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存在于东北地区经济中的非竞争性市场、低效率的产权结构和封闭的地域文化结构导致了经济运行的制度锁定.根据路径依赖理论,从正式制度层面和非正式制度层面来分析,从制度的非均衡层次来审视.东北地区经济运行制度退出闭锁最关键的就是政府的职能转变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区域人力资本配置方式优化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四大区域人力资本配置呈现出东高西低现象,主要表现为:2008年区域特殊型人力资本与一般型人力资本比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区域以每万从业人员中拥有科技活动人员数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区域人力资本配置方式优化是实现区域人力资本均衡配置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人力资本两种基本配置方式,即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计划配置是一种行政手段,行政审批手续繁琐,而市场配置忽视或淡化了宏观效益和社会效益,单独依靠每一种配置方式都难以保证人力资本的宏观最优配置.鉴于此,人力资本的计划和市场相结合配置方式是结合二者的优点克服其缺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人力资本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珠三角和东北地区是我国三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其装备制造业发展各具特点,存在着较大差异.从东北地区与珠三角、长三角装备制造业发展特点的看,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在外部环境、思维创新、生产效率、生产性服务业上与珠三角、长三角差异较大,并从借鉴珠三角、长三角经验的角度提出了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必须加强合作,明确分工.提高区域一体化水平;以沈阳经济区为增长极,做强做大;大力发展民营装备制造业,强化围绕主机制造厂进行配套协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资本分为建筑资本和设备资本两类,利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阐释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利用资本质量指数调整设备资本存量,考察资本即期服务效率调整后的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设备资本投资中的体现式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为4.7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6%,占资本贡献的14.8%。技术进步贡献呈阶段性变化,且不同类型技术进步贡献出现分化。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贡献呈下降趋势,而中性技术进步贡献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特征,但降幅大、升幅小。  相似文献   

15.
从财务会计视角,东北地区企业发展具有耕地、劳动力、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四大要素的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而且,劳动力要素的绝对优势效应可能成为东北地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东北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古文化与古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出土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文化遗物和动物化石材料十分丰富。研究结果表明,早在中更新世时期人类就已居住在中国东北的南部地区,到了晚更新世已基本遍布东北各地,中国东北很可能是古人类及其文化向东北亚地区分布和传播的必经之路。东北地区的旧石器文化分属于早、中、晚三个不同的时期,自身特点鲜明,依制作工艺可区分为大石器、小石器、细石器三个不同的工业类型。东北地区的旧石器时代环境几经变迁,古气候出现了温暖湿润、寒冷干燥、温凉湿润、寒冷干燥四个不同阶段,相应产生的森林植被景观是森林—森林草原、干旱或半干旱草原、疏林草原和森林草原。  相似文献   

17.
西方资本结构理论演进的述评及其研究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柳松 《学术交流》2003,(4):54-58
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分行业、分所有制和分时期实证研究企业资本结构 ;考虑公司治理效率的最优资本结构的定量决策模型 ;利用博弈论的方法 ,将非对称信息论引入资本结构的研究中 ;探讨竞争环境下企业融资决策与资本结构的管理准则和策略 ;从制度层面和产权角度挖掘企业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等是今后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刘胜会 《浙江学刊》2006,(2):178-184
阚超等(2004)分析了我国银行业的规模经济问题.此文数据全面、分析规范,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代表.然而,以阚文为代表的国内相关研究在变量选取和使用时没有考虑资本、风险和资产质量等相关问题,从而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有的甚至和现实状况不太符合.为了更好地解释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水平,本文在理论上、方法上对阚文加以完善,将风险、资本等变量作为解释规模经济水平的重要因素,把风险和资本两因素引入计量模型并利用实际数据作了实证分析,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对我国银行业规模经济的真实状况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9.
金沙  王水莲 《创新》2009,3(11):53-57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没有考虑到配置资源和协调经济活动的组织——产业集群,而产业集群的兴起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向传统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了挑战。在基于产业集群的新视角下,知识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并通过规模收益递增、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区域创新优势三种传导机制作用于经济增长。把基于产业集群的知识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作为无形资本,构建了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相似文献   

20.
李天义  张涛 《社科纵横》2008,23(12):54-57
地域文化的差异导致区域间经济的差距.处于中国西部河西走廊的张掖与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差异造成的.虽然张掖在科教、历史文化、旅游等方面有其特有的区位优势,但张掖并没有把这些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张掖要发展,就必须引进和学习先进文化,继承河西文化的"博大"风范,利用丰富的文化遗产搞好张掖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同时,依托丝绸之路,利用丝绸之路支撑点的地位,大手笔构建历史文化名城张掖,建设生态城市,把张掖纳入河西走廊城市群,从而推动张掖经济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