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3年以来,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逐步深入,治吏之网日渐收紧,监督越来越严格、问责越来越严厉、反"四风"越来越深入,一些官员产生了憋屈心理、埋怨心态,对"为官不易"的感叹也随之产生。如何理解"为官不易"?从现实来看,"为官不易"的感叹,恐怕对应的是一些领导干部曾经"为官太易"的情形。正是由于在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工作作风上缺乏足够束缚,让这些领导干部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抛到脑后,怀揣"千里来做官,只为吃和穿"的信条,奉行办事就得吃拿卡要的潜规则,对不正之风习以为常,甚至将其看成"当官"的应有状态。现在,他们整天长吁短叹"为官不易",其实是舍不下"为官不正"带来  相似文献   

2.
<正>时下,官场中弥漫着"当官真难""公务员太累""为官担惊受怕"等"为官不易"的消极心态。这是一些干部在当前政治生态下的真实心理写照,必须加以正视和解决。否则,部分干部"怨风盛行",容易形成一种泛滥的负面情绪,直接影响干部的成长和事业发展。辩证分析"为官不易",需要厘清真、伪两个层面的不同意蕴。所谓"真不易",即"为官不易为",是干部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3.
王怀忠在阜阳为官时就已声名狼藉,但为何在发案前仍一路“高歌猛进”,平均两三年上一个台阶,最后竟官至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升官轨迹确实令人匪夷所思。该案披露后,有论者把板子打在组织部门身上,问怎么用这种人,怎么考察的?笔者作为一名组织人事工作者,认为此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4.
张佩铭 《领导之友》2013,(10):30-31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是指人们对自己个性心理与社会角色进行的一种积极评价的结果。它是一种有能力或采用某种有效手段完成某项任务、解决某个问题的信念,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一个人取得成功所具备的一项心理特质。  相似文献   

5.
官场潜规则是政治运行中的一个痼疾,它贯彻的是“以我为本”的思想,长期形成,日臻成风,约定俗成,具有很强的潜行性和隐蔽性。正如有人将它形容的那样:无形无踪,却又无所不在;无名无分,却又无可摇撼;逆情悖理,却又通行无阻。它能够被人遵循并且发挥效能,导致了形形色色背离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问题发生:遇事不是找组织而是寻关系,大至升官晋级,小到办个手续,都得找人并行进贡之事,于是春节、中秋节“两节”和领导干部生日、住院治病期间都成了进贡的最佳契机;奉行“朝廷无人莫为官”的信条,为官立身都得找个靠山,先天不足的只好凭借后天钻营,…  相似文献   

6.
做新主管,尤其是那些升迁快速的主管,难免会自命不凡而盛气凌人。其实,他的升官很可能只是由于运气特别好,然而,他本人却以为完全是自己才能及努力所赐,因而,难免造成一种自大之心理。这种人时常以其头衔自豪。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网上购物已经成为时下颇为流行的消费模式,更成为现代女性的重要生活内容。基于女性成为"网购主力军"的原因探讨,本文尝试突破常规的女性冲动消费、感性消费、求美求廉的心理分析,以社会角色转变为背景,对现代女性"网购"心理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心理解析。  相似文献   

8.
<正>"为官不为"是政府公务人员对待职责、对待工作的一种心态和状态。"为官不为"现象与个人素质、政党性质等因素密切相关,自政府产生之后就不同程度存在。当前,随着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不断推行和深化,我国对政府公务人员的管理和约束越来越严,群众对政府公务人员的要求和期待越来越高,在一些党员干部中出现了"为官不易""为官不为"等认识和行为,值得高度关注,亟待进行破解。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的过程。在社会转型期,人们大都面临一个角色意识问题,对于领导者来说,角色意识问题尤为重要。作为一个领导者,应当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这个角色所需要的心理品质,自觉地使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与所扮演的角色相符合。只有这样,才能担负时代重托,胜任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所谓"钟摆怪圈",是指人的心理行为像钟摆一样在两种极端状态间左右交替摆动的现象。当前,基层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跳出干部激励的"钟摆怪圈":当用常规的利益和待遇激励基层干部时,他们容易"为官乱为"——虽然拼命工作,但要么对企业吃拿卡要,要么热衷于用项目来搭天线、走关系;当用理想信念激励和纪律约束时,他们又容易滑向另一极端,"为官不为"——以怕踩红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领导干部群体中存在一些懒政怠政、敷衍塞责的心态和行为,即"为官不为"问题。"为官不为"不仅会造成政策执行不力,影响政策落实,而且会引发人民群众的不信任感,损害党的执政基础,降低政府公信力。"为官不为"是一种顽疾和疑难杂症,不能等同于一种单纯的工作作风和工作表现问题。治理"为官不为"要取得切实成效,必须综合施治。一、把规范权力作为基础"为官不为"实质上是公共权力的不当为、不作为、乱作为,扭曲了  相似文献   

12.
回脉 《决策探索》2005,(2):25-26
近读史书,搜集了不少古人先贤们做人、为官、治国、倡廉之道,本着“以史为鉴”的目的予以整理。  相似文献   

13.
正官,是众多职业中的一种。作为个体,选择"为官",就是运用合法的职位公权来服务公众、服务社会。从职业角度讲,"为官"必须尽官职所赋予的责任,如同当教师必须尽教书育人责任、当医生必须尽救死扶伤责任一样。"为官必为"就是必须安于自己的官职,勤守自己的官责;反之就是"为官不为",就是放弃做官应尽的责任,这是渎职。这种行为一旦泛滥,就有可能使整个社会沦为"无责的社会"。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官业群体看成是"无私奉献"的特殊群体,以至于忽视了官业群体本身是一个"俸禄"群体,即当什么级别的官,就有对应标  相似文献   

14.
<正>官德是固政之本,为官者以德为先,官无德则无为、乱为。我国的官德有着完整的历史传承,不同的时代和社会制度均有对为官者职业伦理、职业操守的阐述和规范者,因此也就出现了忠实践行古代官德的典范。这些典范的为官人格、为官思想、为官经历,对当代社会的官德建设具有很大的启示与借鉴作用。苏轼为官以积学深、见理明、议事切为当时和后世所称颂,其丰富的治国思想、坎坷的为官经历和显著的为官业绩系统地体现了苏轼的为官之德,堪称古代官德的典范,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懒政怠政、为官不为是当前领导实践中一个比较典型和普遍的问题,影响很坏,群众意见很大,是当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懒政怠政、为官不为的主要表现形式懒政怠政、为官不为有种种表现形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安闲度日不干事。当下有人调侃,当官有风险,用权需谨慎,不如图清闲。一些人认为,当"清官"太辛苦,不求造福一方,但求远离风险,没有组织授权,尽量不找事、少用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满足于混日子、注  相似文献   

16.
正一方面,树立权责相统一的政治认知,避免权责脱节。公共行政人员作为一种代理人角色,包括复杂的责任内容,即对多种委托人负责,包括组织的上级、政府官员、职业性协会和公民。党委成员、纪检监察干部、人大代表及审计干部等权力监督者在行使权力的同时,必须严格履行相应责任,将特权思想与等级思想等文化糟粕与自身认知结构相剥离,按照党规国法中的实体性与程序性要求,杜绝"为官不  相似文献   

17.
王佳伟 《领导文萃》2012,(16):78-80
众所周知,古人升官的途径很多,比如经过举孝廉、科举考试、战场上被临时提拔,等等。但在历史上,也有很多人靠斗鸡、耍猴一类的伎俩升官,甚至还有人因为被蝎子咬了而升高官。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曾在1998年黑龙江省委《奋斗》杂志第八期发表过一篇题为《官腔与民味》的杂文。18年后,退休赋闲,近读鲁迅杂文,有两句话挺刺眼球,一句是"升官不过是一种发财的途径",一句是"一阔脸就变"。细品这两句的话意,关联性很强;再咀嚼这两句的话味,寓意实在深远。那个"阔"字若指向的是升官发财,则"阔变"的过程亦即"官变"的过程。于是,就有了这篇杂文的题目。在古代封建社会,有"指腹为官"的典记,而当今的官者大抵  相似文献   

19.
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干部摒弃传统公共行政范式诸多弊端导致的"为官不为"不良作风,主动应对新公共管理范式挑战,在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社会治理实践和扶贫攻坚等方面有"新作为"。结合PEST模型分析方法和协同治理视角,总结出当前干部为官不为八种典型表现形式,并从政治、经济、社会和科技等宏观环境角度揭示为官不为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为官不为协同治理体系政策建议,以期打造风清气正的为官有为优良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20.
《领导广角》2001,(2):34-34
据《光明日报》1月9日报道,山西交口县部分干部会同新闻记者和数百名群众,近日挖出县领导数年前埋在县委大院的“镇邪物”和“升官符”,包括腐朽不堪的桃木弓箭、锈迹斑斑的铜镜、若干画有预示“升官”符号的砖瓦等。近日,山西省委领导就此作出指示要求严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