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相辰李凯 《管理学报》2021,(10):1553-1561
针对双边平台的独占交易行为可能引发的反竞争效应,从平台与商家谈判博弈的角度出发,将独占交易行为按独家战略合作协议与强制性独占交易合约进行分类,探究平台实施独占交易行为的前提条件及产生的效应影响。研究发现:(1)在一定均衡条件下,平台提供非独占交易合约是对双方均有利的决策;(2)不同类型独占交易合约的签订取决于平台之间谈判能力的差异以及专有内容量的差异;(3)独家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不会对市场竞争造成负面影响,而强制性独占交易合约的签订会弱化横向平台间的市场竞争,限制纵向商家的归属并降低商家的利润。  相似文献   

2.
平台盈利模式对平台竞争至关重要。本文在双边市场竞争模型中引入消费者配送时间敏感度,构建基于单边和双边收费策略下的接入费模式和两部制收费模式形成的四种盈利模式下的外卖平台、外卖商家和消费者博弈框架,揭示外卖平台最优盈利模式选择及临界条件。结果表明:外卖平台选择单边还是双边收费策略,取决于平台对商家的收费模式以及消费者市场竞争强度;外卖平台最优盈利模式取决于平台匹配能力、市场竞争强度、消费者配送时间敏感度、商家对消费者的网络外部性以及平台抽成比例。在平台匹配能力较弱且抽成比例较低时,单边收费策略下的接入费模式最优。在平台匹配能力较强或较弱但抽成比例较高时,若消费者市场竞争强度较高,单边收费策略下的两部制模式最优;若消费者市场竞争强度较低,双边收费策略下的两部制模式最优。  相似文献   

3.
严建援  郭海玲  戢妍 《管理评论》2012,(11):28-36,59
本文以B2C电子商务平台为依托,着重针对商家营销策略对消费者选择商品时所表现出的折中效应的影响进行研究。在对消费者网络购物中选择不同类型商品时是否存在折中效应进行检验的基础上,分类探讨了不同类型营销策略对不同类型商品折中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消费者在购买便利品或购物品时都表现出折中效应;且价格策略和促销策略都会弱化消费者选择便利品或购物品时所表现出的折中效应;相对购物品,消费者在购买便利品时,两类营销策略对折中效应的影响程度更大;当消费者购买便利品时,与促销策略相比,价格策略会在更大程度上影响折中效应。基于以上分析,B2C商家应加大对便利品销售采取价格策略的频率和力度;提高提示性、比较性信息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4.
本土B2C网站营销道德的量化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阎俊  陈丽瑞 《管理学报》2008,5(6):871-875,886
网络商家的营销道德是影响虚拟市场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此,通过问卷调查,构建了一个中国本土文化环境下的B2C网站营销道德评价模型。数据分析发现,交易结果的可靠性、交易过程的安全性、促销的诚信性、竞争的公平性和广告的适度性5个因子显著影响着在线消费者对B2C网站营销道德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对卖家竞争的管理是影响其能否实现从粗放扩张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难题。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是独立于交易双方主体的第三方,本文从平台第三方的角度切入研究客户管理问题,拓展了客户关系管理研究的二元分析范式。借助双边市场理论、动态能力理论与组织生态理论,在VA R模型基础上分析了卖家竞争的广度和深度对平台企业绩效的动态影响,并探讨了平台企业对双边客户的营销策略如何影响卖家竞争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卖家竞争广度能有效拉动平台企业收入,卖家竞争深度的增加短期内有效但长期却起到抵消效应。此外,针对新买(卖)家的营销策略有独特的效果。本文指出平台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对商家竞争进行有效控制,均衡自身和商家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魏则西事件”将网络搜索引擎平台的主要商业模式——竞价排名的经济效率问题推向风口浪尖.本文以搜索引擎平台企业为例,构造包括搜索引擎平台、销售商、消费者三方主体的博弈模型,考察在互联网信息非对称条件的市场环境下,搜索引擎平台竞价排名机制的消费者福利效应,进而探究销售商真实地报告产品质量的激励机制,解析市场信号提升竞价排名机制经济效率的作用机理;并结合产业实践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环境下,竞价排名机制引致的销售商竞价均衡,完全不能协助消费者识别销售商产品质量,致使消费者福利因销售商逆向选择而遭受损失;在植入由销售商构建的市场信号后,竞价排名机制引致的销售商竞价均衡,可协助消费者识别最高付费位置的销售商产品质量,进而局部地改善竞价排名机制的消费者福利效应,从而将竞价排名机制经济效率提升至中等水平;但搜索引擎平台没有激励主动为销售商设计市场信号.据此建议,相关规制部门应当约束搜索引擎平台行为,使之完善市场信号识别机制;激励高质量销售商提高产品质量,竞争更优付费位置,进而提高市场信号向消费者传递产品质量信息的效果;同时,搜索引擎平台还应持续评估并优化自身的信誉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7.
张华  李莉  朱星圳  何向 《中国管理科学》2022,30(10):130-141
平台价格促销已成为平台营销中的重要问题,不同于传统模式下商家决定商品的价格促销,平台价格促销是以平台作为价格促销的决策者。本文建立了平台价格折扣和现金券两种由平台作为决策者的价格促销模型,探讨平台的最优价格促销策略,并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商家广告投资决策并构建了扩展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只有当商品的基本需求、消费者价格敏感度和商品价格满足一定条件时,平台价格促销才能提升平台利润。(2)在两种价格促销都能提升平台利润情况下,平台的交易费率较高且商品价格较低则平台实施现金券策略的利润高于价格折扣策略;其他情况下平台实施价格折扣策略的利润高于现金券策略。(3)在平台交易费率较低的情况下,价格折扣策略下消费者能得到更多优惠;否则现金券策略下消费者得到更多优惠。(4)增加商家广告投资能够提高平台促销活动的利润,但是平台的价格优惠降低,且平台实施价格促销活动的条件区间减小。  相似文献   

8.
策略消费者持币观望的行为对零售商和生产商的盈利都会产品负面影响,本文在二级供应链中同时考虑策略消费者的行为和产品质量设计,研究批发价格契约下策略消费者行为对供应链不同渠道利润的影响。分析表明,当生产商决定产品质量时,分散供应链下的产品质量与供应链上下游的议价能力相关,生产商议价能力越强,产品质量越高;当生产商完全掌握确定产品质量和批发价格的权利时,策略消费者的行为加剧了生产商和零售商之间利润分配的不公平,生产商能获得更大比例的利润;面对策略消费者时,厂商承诺产品数量有限能够实现比集中供应链下更高的利润,存在合适的产品质量和批发价格,使得分散供应链能实现数量承诺下的最优利润,并实现提升质量和增加供应链整体利润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在线消费者评论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构建两阶段销售模型(预售期、正常销售期),通过刻画预售期消费者评论对正常销售期需求的影响,探究消费者评论如何影响商家定价策略以及商家如何利用消费者评论调节竞争。结果表明,无论在垄断或竞争市场情形下,若忠实消费者选择等待至正常销售期购买产品,商家均会采取折价预售策略,即通过降低预售期价格提升消费者评论,刺激正常销售期的产品需求。在竞争市场情形下,若普通消费者的产品偏好成本非常低且预售期购买量较小,商家的折价预售策略能通过提升消费者评论以阻止竞争者进入市场;随着普通消费者产品偏好成本增大,商家会将重心转向忠实消费者,进而缓解商家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来自互联网接入和信用卡服务行业的447个消费者样本进行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数据分析,考察服务使用程度、转换成本与顾客保留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服务交易关系类型对服务使用程度→转换成本→顾客保留路径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独占型和非独占型交易关系的服务,转换成本对顾客保留均具有显著的正影响效应.当顾客与服务企业的交易关系为独占型时,现供应商服务的使用程度和竞争者服务的使用程度两个变量对转换成本的影响都不显著,它们对转换成本的相对影响力也无差异;竞争者服务的使用程度对顾客保留具有显著影响,但现供应商服务的使用程度对顾客保留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当顾客与服务企业的交易关系为非独占型时,现供应商服务的使用程度和竞争者服务的使用程度两个变量在影响转换成本和顾客保留中发挥的作用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C2C商家的交易记录,发现单个商家的顾客重复购买次数呈幂律分布,这与重复购买理论以往得到的购买次数为负二项分布的结论不同.基于C2C交易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具有购买强化效应的购买概率模型,模型很好的解释了顾客重复购买率呈幂律分布的现象.实证和模型表明,C2C环境中,顾客购买次数的分布具有很长的尾部,大量顾客有低的购买次数,而少数顾客有很高的重复购买次数;模型还揭示了巨大的潜在顾客数量和顾客多次购买的强化效应是造成重复购买分布呈幂律形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C2C 商家的交易记录, 发现单个商家的顾客重复购买次数呈幂律分布, 这与重复购买理论以往得到的购买次数为负二项分布的结论不同. 基于C2C 交易的实际情况, 建立了具有购买强化效应的购买概率模型, 模型很好的解释了顾客重复购买率呈幂律分布的现象.实证和模型表明, C2C 环境中, 顾客购买次数的分布具有很长的尾部, 大量顾客有低的购买次数, 而少数顾客有很高的重复购买次数;模型还揭示了巨大的潜在顾客数量和顾客多次购买的强化效应是造成重复购买分布呈幂律形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为刻画软件平台商的软件知识产权保护行为对软件平台商双边价格策略的影响,本文在综合考虑消费者和应用软件开发者不同平台接入行为以及软件平台商寡头竞争市场结构的基础上,构建了软件平台商寡头竞争的Hotelling模型,比较分析了在消费者与应用软件开发者不同平台接入行为下,软件平台商的软件保护行为对其双边用户的定价策略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在双边用户单平台接入下,消费者接入费和应用软件开发者授权费都取决于自身的交叉网络效应强度;而软件平台商软件保护力度越大,消费者接入费将越低,应用软件开发者授权费将越高。在消费者单平台接入、应用软件开发者多平台接入条件下,消费者的接入费与双边用户的交叉网络效应强度都呈负相关关系,而应用软件开发者的授权费与消费者的交叉网络效应强度呈正相关关系,而与自身的交叉网络效应强度呈负相关关系;软件平台商软件保护力度越大,应用软件开发者授权费也将越高,而对消费者接入费的影响取决于两边用户所产生的交叉网络边际效应的对比。这些结论对软件平台商的软件保护、平台定价等行为有着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二手资料分析方法,对全聚德烤鸭当下的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在行业内部,波特的"五力模型"从现有竞争者的竞争、顾客议价能力、供应商议价能力、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产品的威胁等五个方面分析烤鸭行业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李平  曾勇 《管理学报》2005,2(5):606-608
用金融市场微观结构模型的序贯交易框架分析了证券市场上羊群效应的发生机制.结论表明即便在一维不确定性下,交易者之间存货的变化可能引起羊群效应.当交易者的存货较低时,容易发生买的羊群行为;反之,当交易者的存货较高时,容易发生卖的羊群行为.  相似文献   

16.
运用双边市场理论方法,研究传统零售企业的平台化转型及其双边定价模式选择,发现:1)在生产成本和消费者估价均匀分布的条件下,赚差价的传统垄断零售商收取进场费并不能增加利润,转型为会员费制双边零售平台反而降低利润.2)随着供应商单位分销成本的增加,传统零售商可先选择转型为佣金制双边零售平台作为过渡;随着单位分销成本的进一步提高,零售企业可以进一步提高佣金率,并对供应商进行适当补贴,但对消费者免收会员费,转型为二部收费制平台.3)会员费制双边零售平台的倾斜性双边定价策略与产品价格及其分销成本有关,当供应商的零售价格适中时,平台应向消费者与供应商收取会员费;而当供应商零售价格较高时,平台应向供应商收取会员费并补贴消费者.此外,本文结合我国 B2C 零售平台的收费模式进行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7.
标准竞争的主导性预期与联盟及福利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网络标准竞争策略及其有效性已引起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重视.在直接网络外部性的研究框架中,消费者预期对标准竞争均衡具有重要影响,而在间接网络外部性下,标准供应商的预期对均衡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构建了具有间接网络外部性的标准竞争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主导性预期及标准联盟对标准竞争均衡的影响及其福利效应.研究发现:哪种预期成为主导性预期取决于消费者是否存在策略性延迟购买;标准供应商可以通过组建标准联盟来影响强制性标准的选择,进而影响消费者预期;消费者预期越准确,策略性延迟的福利损失越小;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标准联盟将导致更多的消费者延迟购买,导致福利损失.研究结果可用于解释我国数字电视领域标准竞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
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其经典著作《竞争战略》中,提出了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模型,即著名的"五力模型",明确指出竞争不仅仅发生在当前的直接竞争者之间,事实上参与利润争夺的还包括其他四种力量——买方议价能力、供方议价能力、潜在的进入者和替代产品。这五大力量扩大了竞争范围,一起决定了行业竞争结构,影响整个行业的潜在获利能力。本文根据迈克尔·波特教授提供的"五力模型"的基本框架,对国内葡萄酒行业的竞争结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基于网络视频的消费行为特征,在正负试看效应下建立了考虑消费者学习成本和预期认知的网络视频平台收益模型,分析不同情况下的平台收益和策略选择。研究发现:当平台不提供免费试看时,若消费者学习成本较小,付费策略的收益大于免费策略的收益。当平台提供试看时,若学习成本较大,正负试看效应下平台提供试看的收益均大于不提供试看的收益。试看效应为正向时,若学习成本较小,平台应该选择付费策略;若学习成本较大,平台应选择试看策略;若学习成本适中且预期认知较高,平台应选择免费策略。试看效应为负向时,无论消费者预期认知和学习成本如何变化,平台均不会选择试看策略,但提供试看不一定为最劣选择。此外,当消费者预期认知较低且学习成本较小时,负向试看效应下的平台收益大于正向试看效应下的平台收益。  相似文献   

20.
在很多双边市场中,经常出现平台一边的用户与平台之间产生利益纠纷的现象,例如顺丰速运与菜鸟网络之间的纠纷等,本文从理论模型的角度研究了这种经济现象。文章通过将双边市场的用户分为视平台有差异和无差异两种类型,研究了平台如何掠夺视平台无差异的用户所有剩余的问题。研究发现,平台厂商有与视平台无差异的用户签订排他性协议的激励;无论签订排他性协议与否,这类用户都将被掠夺所有剩余,产生了所谓的"竞争瓶颈";排他性协议带来的福利效应并不明确,当平台的边际成本和交叉外部性参数较大时,排他性协议的签订能够提升社会总福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