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单位核心圈层是指在单位中处于核心地位,并能主导单位发展状况和趋势的人所组成的群体。就其人员构成而言,单位的核心圈层通常被认为是单位的领导班子,但现实中,并非所有的班子成员都处于核心圈层。核心圈层成员主要包括拥有重要话语权的班子成员、重要部门中层领导、业务技术骨干以及主要领导较为看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一线员工等。他们凭借自身的实力、威望或影响力,在涉及单位发展的诸多决策问题上具有发言  相似文献   

2.
单位核心圈层由于掌握单位重要的资源、信息、权力,相较于圈层外成员,更有条件将自利倾向变为实际得利,这种自利倾向及行为具有负外部性,会引发单位小团体主义、矛盾激化、凝聚力降低等不良后果。因此,单位核心圈层成员应成为单位中重点防范、抑制、监管的对象。对此,应通过完善制度约束自利行为,通过打造优秀文化营造良好氛围,通过选人用人实现队伍净化,通过优化权力结构实现权力制衡,通过加强自律实现道德提升,切实防止单位核心圈层的自利倾向。  相似文献   

3.
单位核心圈层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其成员无论是领导班子还是其他人员,都对单位事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学习和掌握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神,确保核心圈层成员引领单位事业向上发展。西汉思想家扬雄《法言》一书具有极强的政论性,其思想精神中蕴含的"德、智、革、中和"等人君修养思想为单位核心圈层在积淀品行、涵养才能、观念常新、掌握法度等方面提供了思想借鉴,值得挖掘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利益扩张心理、权力投机心理、法不责众心理的影响下,单位核心圈层易形成"权力联盟",钻制度的空子,进行权力与利益置换,不仅破坏了单位政治行为规范,更恶化了单位政治生态。应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观,建立健全多元立体的制度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有效抑制单位核心圈层的权力自肥行为。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改革不仅是国家行动,也是每个单位运行的必然选项。改革涉及利益调整,改革的过程充满矛盾和冲突。单位中存在不同的层级和圈层,如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核心圈层下属、中间型下属、边缘型下属等,每个层级和圈层的目标与利益诉求各不相同,只有求同存异,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才能达成共识,推进改革,实现良性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组织中,非圈层结构与圈层结构在话语权博弈过程中取得主导地位,导致组织话语权掌控外溢,对"领导力精神"实现形成悖逆,而"领导力精神"失去的结果就是形式主义统领一切。组织话语权掌控外溢的篡夺机理是利用话语权传递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通过群体裹挟压力与从众心理操纵组织话语权传递路线图的设计。话语权掌控外溢过程的另一个突出标志就是非圈层结构体系设计者谋求"魅力型领导"光环的隐蔽涂层,使"魅力型领导"成为非圈层结构"影子组织"的幕后操控者。实现"领导力精神",应实施分权牵制策略,创新性地设计真正能将权力关进笼中的民主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7.
从差序格局的视角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外部环境、组织现实需要和个体动机是形成核心圈层的驱动因素,职务层次、分管领域、部门职能以及关系、忠诚、才能是核心圈层的准入条件。以单位一把手为中心的核心圈层遵循非正式规则,其边界具有封闭性和流动性双重特征。为避免事业单位核心圈层的消极影响,应明确组织职能,规范事业单位权力运行;树立公平意识,增加核心圈层的弹性;淡化差序氛围,调适领导与员工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领导班子成员"顶牛",会消耗组织资源,降低认同感;导致领导集体分裂与对抗;破坏组织生态和人际环境;阻碍和减缓组织发展。领导班子成员发生"顶牛"行为主要受权力、资源和名利三种动力的驱动。消解领导班子成员"顶牛"现象,应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规范组织资源使用、建构多重监管体系、做好思想上的宣传教育工作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辛勤 《领导科学》2021,(2):91-93
在单位治理中,领导班子成员之间、领导者与中层干部之间、不同部门之间都会产生争端。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为了妥善解决不同群体间产生的争端,一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尊重每位班子成员的意见,平衡好正副职干部的利益诉求;二是单位领导者不宜越过中层干部直接给其下属分派任务,在资源分配上必须考虑每个部门的需求,切实保障每个部门的核心利益;三是明确每个部门的权责界限,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强调部门间竞争的"鲇鱼效应";四是完善单位的规章制度并切实执行,善于倾听员工的心声,切实维护普通员工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核心圈层成员在组织中不仅仅是事件处理的重要力量,更是左右事态发展的隐形"领导",必须杜绝其对权力的滥用、私用。严防"核心"变"山头",要做到端正认知、准确定位、明晰界限、完善制度、强化法治和独立监管。  相似文献   

11.
《领导科学》2012,(36):56
领导班子是各个单位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领导班子的团结状况决定着领导班子的凝聚力、领导力,直接影响着单位事业发展的成效和单位的精神风貌、工作作风、思想氛围。搞好领导班子的团结,是党委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的核心要求,是单位同志和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也是领导班子成员的真诚追求。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领导班子的团结往往会受到方方面面风险因素的影  相似文献   

12.
单位核心圈层聚集优秀管理人才,在单位处于核心地位。主要领导要重视对核心圈层的优化,应明确目标指向,制定长远发展战略,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建立持续学习提升机制,加强投入和引导,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在具体做法上,主要领导应认真厘清和正确对待管多与管少的关系、有序与无序的关系、复杂与简单的关系、技术与人文的关系,重点抓住单位核心价值观建设、利益关系协调、管理机制建设和激励考核体系建设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安云 《管理科学文摘》2010,(25):225-226
现阶段我国农民处于弱势地位、利益表达受阻、话语权缺失,对关乎切身利益的事表达意见、参与决策的权利被剥夺,这些致使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出来,严重影响了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新农村的建设.保障农民的话语权,给予更多他们表达利益诉求的机会,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农民组织化对于团结农民,保障农民话语权方面的独特功能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单位转型期,岗位职责和权力格局的重新划分会导致单位中出现一系列人际冲突现象,如在职责归属划分上推诿扯皮、在岗位业务协作上疏于配合、在职业利益追求上只顾私利等,其原因在于职位变动带来利益格局调整,认知不同激发群体负向情绪,个性差异加大冲突爆发概率等。有效化解组织成员间的冲突,单位领导者应在转型过程中坚持公正分配利益原则,在岗位配置上恪守人岗匹配的基本规律,科学开展组织职位赋权与考核工作,积极推进单位和谐职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在强势领导者的管理模式中,对于领导权威的维护和坚守是贯穿其管理工作的一条主线。强势领导者的权威心态主要有在话语权层面追求一元主导、在管理方式上强调唯上是从、在人员选任上突出个人意旨、在常规管理中直接插手干预的显性表征,会阻碍组织民主氛围的培育养成,抑制单位成员创新能力的正常发挥,诱发投机下属产生寻求捷径心理。针对强势领导者的权威心态,可以通过科学重构领导权威认知、积极探索民主管理方式、健全管理制度并依规运转加以破局。  相似文献   

16.
正在组织的成长发展中,我们可以发现明显的群体分化现象。其中,一小部分人长久占有组织的管理权力,在组织的各项事务发展中都具有较大的话语权和决定权。这一群体往往被视为组织的主流群体或核心群体。而另外一部分人在组织内部未被重视甚至被忽略,对组织发展的影响较弱。相对于主流群体而言,这一群体明显被边缘化了。边缘化是指员工个体被组织或团队其他成员孤立、排斥,感到自身虽是该组织的法定成员但又游离于  相似文献   

17.
多数单位都存在由核心层、中间层和边缘层构成的圈层结构。单位圈层新陈代谢是组织的系统适应性过程,圈层新陈代谢不适会阻碍组织的发展和创新。所以,单位领导者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优化圈层体系发展模式,改变单位圈层认知思维模式,建立单位圈层游戏新规则,确保单位圈层新陈代谢进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正单位是由不同性质和特点的个体及群体组成的共同体。在单位发展过程中,面对共同的方向、目标和利益,不同群体之间会形成相对一致的看法和行动,结成利益共同体;但由于年龄差异、性别差异、性格差异、岗位差异、阅历差异、身份差异、需求差异、权力差异、观念差异等各种差异的客观存在,不同群体之间又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鸿沟。比如,身处不同岗位的组织成员,由于眼光和视野的不同,会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看法,这种看法上的差异会造成不同岗位群体的心理对立;由于权力大小、轻重不同,分属不同权力群体的组织成员会不自觉地拉开现实的交际距离,进而产生心理上的距离,这种距离感会给单位管理带来非常复杂的影响。在具体工作中,由不同群体间的各种差异带来的心理鸿沟现象,不仅直接影响到群体间的沟通和交流,造成单位管理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而且可能撕裂既有的利益共同体,严重阻碍单位整体目标和利益的实现。这就要求单位领导者高度重视这一问题,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解决单位不同群体心理鸿沟问题,不能仅靠领导者的单一视野和一己之力,而应发动单位全体成员,运用多元力量,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找准根源、化解难题,使问题的解决方案得到绝大多数组织成员的认可和支持,将全体成员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上来。对此,本刊特以"单位不同群体心理鸿沟的管理难题与对策"为题组织专题讨论,暂拟题目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道德是社会的重要规范,内在地制约着人们行为的方向、力度和抉择标准。道德风险是指因内在和外在因素引发的违背道德准则而危害公共利益行为的可能性。随着社会转型的推进,风险社会已经到来。从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看,人性自利及制度漏洞是它产生的重要根源。单位作为社会组织,其领导层、群体成员以及个体成员都有产生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20.
组织中的流言蜚语和谣言无所不在、无处不在。国外学者对其概念、异同、主要研究领域进行了相对而言有深度的研究,揭示了其产生的原因和过程,与其他组织议题如信任、认同、情感、诉求表达、纪律、权力、控制、阻力等之间的关系,不同性别的组织成员对其的理解,其在组织社会化、协作或者竞争关系中的作用,其与组织伦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应的研究方法挑战。这些研究对我国的组织治理研究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