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化     
《纠缠的大国--中美关系的未来》
  作者:【美】沈大伟主编译者:丁超黄富慧洪漫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2月定价:68.00元
  【内容简介】
  作为美国最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之一,沈大伟(David Shambaugh)组织了15位中美关系领域的知名学者撰写专题文章,精心汇编成此书。本书从历史、外交、经济、文化、双边、区域、全球等多角度,全面评估了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书中认为中美关系是“深度依存”“有限合作”与“日益竞争”的独特结合,其演变将对国际政治、亚洲地区以及许多国家民众的未来产生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薛理泰 《领导文萃》2011,(18):23-23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倾向于认为,从外交准则到国际焦点,由地区性扩充到全球性,中国均需承担“大国责任”,以符合国际主流社会的预期。与此直接有关的仅就国际事务而言.可能就牵连到在财政上要承担更多,为国际救灾、联合国维和行动、若干国际组织的财政支持等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是在所难免的。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正在和欧洲等地区和国家构建的稠密的双边、多边机制网络,可以最有效地帮助中国成为这样一个专注本地,但在全球范围积极活动的大国已过去的2013年是中国外交成果非常丰硕的一年。单就欧洲来讲,李克强总理在这一年内两访欧洲,积极推进中欧之间的经贸合作。事实上,欧洲正在成为中国外交大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中欧之间在国际政治中不存在结构性的矛盾,双方不视对方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是一个贫弱之国。弱国无外交,但弱国更需要外交。在以实力为后盾、弱肉强食的国际外交舞台上,弱势的一方更需要切实可行的外交国策,以灵活的外交运行机制,出色的外交队伍,为国家民族折冲筹划。在遭遇重大外交突发事件时,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5.
新的全球性问题对既有的治理体系构成巨大挑战,构建国际治理新格局,探索新的治理规则、机制和方式已迫在眉睫.结合全球治理的发展态势与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十四五”发展战略优先领域“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的科学规律”专家会议的研讨,研究指出全球治理的核心范畴与战略需求,系统梳理了国际新格局下全球治理的研究框架与典型科学问题,总结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全球治理体系的转型,2)关键领域全球治理范式的形成和演变规律,3)全球治理参与机制的基础理论,4)全球治理的规则、技术与工具体系,5)中国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的互动这五大重要研究方向,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提供方向性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的全球性问题对既有的治理体系构成巨大挑战,构建国际治理新格局,探索新的治理规则、机制和方式已迫在眉睫.结合全球治理的发展态势与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十四五"发展战略优先领域"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的科学规律"专家会议的研讨,研究指出全球治理的核心范畴与战略需求,系统梳理了国际新格局下全球治理的研究框架与典型科学问题,总结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全球治理体系的转型,2)关键领域全球治理范式的形成和演变规律,3)全球治理参与机制的基础理论,4)全球治理的规则、技术与工具体系,5)中国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的互动这五大重要研究方向,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提供方向性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外交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主管外交事物的组成部门,负责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世界其他国家政府及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外交事务。外交部办公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2号。建国初期,中国实行"一边倒"策略,加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在冷战中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  相似文献   

8.
<正>为提高外交决策和行动的效率、速度,需要考虑建立外交大数据系统,并结合外交实际善加利用,使外交向精准、迅捷、科学化方向迈进。大数据时代中国外交的四大挑战一是外交事务呈几何级增长。中国与国际社会联系密切,几乎与世界上所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贸易投资遍及全球。中国加入了300多个国际条约、数千个政府间和非政府国际组织。近几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与全球化进程几乎同步。  相似文献   

9.
刘毅 《领导文萃》2014,(13):7-22
<正>新世纪初期,全球形势悄然发生剧烈而实质化的变动。新的世界"权力生态"构成要素持续更新,对世界各国特别是新兴大国的顺利崛起提出更精致、更严格的要求。如何看待20世纪全球历史遗产?20世纪后50年,中国的国家战略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记取?新世纪以来,国际关系领域出现哪些新动向、新趋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如何顺应形势、在一些有特殊意义的关键领域(比如高边疆)如何体现创造性、取得先动优势?中国新外交具体可以有哪些进取思路?针  相似文献   

10.
《领导文萃》2010,(20):9-10
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强调“核心利益”的潜台词,就是希望国际社会能理解和接受中国的正式崛起。“核心利益”外交是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外交的一次主动出击。外交是原则,但也是艺术。中国“核心利益”外交成功的关键。在于中国是否能有效地向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11.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成为全球多数国家或地区的共识。本文介绍了我国、欧盟、美国和印度四个全球主要经济体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最新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2.
今日的世界是个危机四伏和难以驾御的世界吗?我们正在进入的新世纪是一个越来越危险的世纪吗?也许,许多人并不这样认为,但世界的一个现实与趋势却越来越肯定地在回答这样的大问题。过去的10多年历史告诉我们,冷战的终结并没有终结国际政治的基本规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争权夺利,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得意忘形,非政府跨国系统的不断扩大与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上升,全球化的加速却日益引起全球的不满,全球贫富差距不是缩小而是继续扩大,至于全球的国际关系并没有基本的、充分的民主可言,发展中国家期待的国际新秩序更未象预期中那样成型。  相似文献   

13.
于文轩 《领导文萃》2014,(19):117-119
正从积贫积弱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国际政治、军事、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软实力的培育和展示非常重要。近年来,中国在与国际社会打交道时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哲学、价值观、制度和文化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冲突。近年中国大力发展公共外交,希望通过更柔性的非正式手段,加强中国和世界的沟通,增进相互的理解和信任,化解外界对中国崛起的忧虑。如何达成这个目的,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严峻  相似文献   

14.
外交     
《领导文萃》2010,(2):9-10
<正>中国须确立独立外交话语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努力学习西方的经验。但学习西方并不是要把中国变成另外一个西方国家。无论对中国自身还是对国际社会来说,中国崛起的意义并不在于中国成为另一个西方国家,而在于成为一个和西  相似文献   

15.
钟宁桦 《领导文萃》2010,(18):125-128
<正>中国在国际经济和政治事务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然而,从全球来看,中国经济的总量究竟有多大?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总产出的比重是多少?  相似文献   

16.
关健 《管理科学文摘》2014,(11):112-115
国际友好城市(也称为姐妹城市)早已是国际城市间建立联系与合作的普遍方式。中国的国际友城交流活动已经开展了40年,是国家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政府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主要渠道,也是我国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的重要载体。西宁市开展友城活动起步晚、时间短,从质量和数量上都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首先概述我国友城工作的起源、发展历程。其次,介绍西宁市友城发展的过程,从中总结其特点与成果。最后,就西宁市国际友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更好地推动和促进西宁市国际友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徐九仙 《领导科学》2021,(6):119-124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国家体系将更加矛盾、复杂和多元。一方面,中国积极抗疫积极开展抗疫对外援助,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对全球做出了牺牲和贡献;另一方面,中国抗疫对外援助面临各种国际压力。从外交伦理的视角来分析,中国抗疫对外援助是一种“强实力、强道义”的外交实践,道义目标与国家实力相匹配,既追求一定的道义目标同时也符合中国国家利益。后疫情时代,我们要理顺和创新中国外交中的道义、利益与实力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一种更平衡、稳健和进取的外交理念。  相似文献   

18.
《管理学报》2012,(5):636-636
30多年以来,中国为了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一直坚定地进行大胆的改革,以满足人民的需要。虽然仍被视为"新兴经济体",但自全球经济危机以来,中国却作为"中美G-2"成员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此背景下,此次在中国的中心位置——武汉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将聚焦于中国及其他新兴经济体中政府和跨国公司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中国迅速融入世界经济给全球所有利益相关方都带来了巨大的新机遇,而这些却还未被完全认识到,甚至有些被曲解。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会计准则日益呈现全球趋同。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既要考虑这一趋势的要求,也必须充分考虑会计准则所处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环境。中国会计准则应采取多种措施来满足国际协调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人权外交自进人国际社会,就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它既是一些国家双边关系中的重要议题,也在多边关系中表现为国际人权领域的斗争。长期以来,西方国家进行人权外交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