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道德感悟教育就是建立在以尊重学生生命,尊重学生需求的基础上的一种道德教育模式.感悟教育中,教育情景的设置,教育过程的感悟,道德价值的构建,道德行为的养成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过程,是受教育者自我感知、自我反省,自我修正,自我行为的自觉过程,克服了压制,填鸭式的道德教育.道德感悟教育中,受教育者一旦形成了某种道德信念,道德品质,就会养成道德习惯,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2.
赵旭  于涛 《经营管理者》2012,(8X):298-298
面对网络文化的冲击,大学生道德品质出现"滑坡"现象,表明社会的道德教育乏力。目前,社会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宣传和说教等方式进行理论的灌输,但这些积极的应对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道德滑坡问题。因此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切实可行的网络道德教育成为了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对策,从而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为我国各大高校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推动作用。学生的管理工作是高校运行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道德建设在我们国家备受重视,因此如何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予以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对此,文章通过下文对道德激励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运用上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有关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教育在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方面责无旁贷。当代大学生道德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道德失范现象。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的现状及原因,从"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动人"、"以行树人"四位一体的视野开展大学道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道德爬坡论与道德滑坡论解读的意义对于我国现阶段道德总体水平,存在道德爬坡论和道德滑坡论两种观点,笔者首先谈谈解读这两个论调的必要性。1.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两者在本质上是相互联系的国家之所以制定法律,就是为了保障最低限度的道德。如果一个法律与道德严重对立,也就是自然法学派所说的"坏法",即"恶法非法"。但衡量恶法的标准在于何处,就成为了讨论的焦点。是大众好恶,还是媒体导向;是公序良俗,还是文  相似文献   

6.
徐本华 《领导科学》2012,(14):53-56
一、道德领导1.道德领导的含义"道德"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曲礼》:"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其中,道,即路,指我们应走正路,可引申为行为的法则;德,即得。道德合在一起,指走正路,才能把握正确的方向,才不至于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7.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行政人员行政行为的现状从总体上看主流是好的.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法制也不完善,社会上仍然存在种种行政道德失范的行为.公共行政的道德问题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反思.这些问题的出现既与行政主体自身素质、思想观念有关,也与公共行政的法规,制度不完善有关.公共行政的道德建设,不仅包括公共行政人员的道德建设,也包括公共行政体系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转型时期我国行政领域道德失范现象的研究、探讨,揭示了在道德失范的状态中,原有的行为范式、价值观念被普遍怀疑和否定,逐渐失去了对行政人的影响与约束,而新的伦理范式、价值理念又尚未成熟。得出了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抑制行政道德失范,并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规范化、制度化的行政规则,把某些道德准则具体化为若干细则和条款,指导和规范行政人的行政行为,进而推进行政道德规范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学校践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初中生由于社会阅历较浅,对道德和法治领域的认识不足,因此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十分重要。初中生正是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可塑极强,一方面学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诱惑,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教育教学上正确地引导,快速使其树立正确的道德和法治观念。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篇文章将浅析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道德从实际应用角度可分为五个层次,每个道德层次上都存在不同的风险和效率,作为理性人的道德当事人在作出道德行为选择时,势必是追求效率最大,风险最小.以此原则在某些道德层次上应作出相应的策略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韩和平  潘红 《决策探索》2002,(11):48-49
社会关系的核心是人与人的关系,社会道德的好坏就是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社会关系是否和谐.而市场经济秩序则是建立在市场原则与道德原则的统一基础之上的.所以,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有赖于社会各行业、各部门遵循职业道德和商业道德.  相似文献   

12.
一位英国教育学者曾这样说:"纵观英国历史,品德比知识重要,信仰比信息重要。"可见,道德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教育方式的成败。英国是一个非常注重教育的国家,尤其是针对未满16岁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更加凸显出渗透式与生活化的特征。所谓渗透式、生活化的道德教育,就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设置道德教育的课程、编写道德教育的教材,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和社会教育之中,实行情景化的道德教育,在日常学习、游戏和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  相似文献   

13.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是指一定阶段内学校德育工作的成功率,或者说是预期目标任务的完成率,它是一种动态质量观的反映.以往的道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无视德育对象的主体要求,对人的独特性和独立性缺乏应有的尊重,把学生单纯视为道德规范的被动接受者,常常采用说教、灌输的方法,片面强调学生对于道德义务、责任的认同,忽视学生的道德生活和需要.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往往把“禁止”、“防堵”作为立足点与基本手段,学生受到来自各方面不应该有的限制与束缚,个性差异、独立人格得不到尊重.如何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的德育作业也就因运而生.  相似文献   

14.
道德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思想关系,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和主体意识的道德自觉。新时期的中国面临道德评价标准的失衡,导致道德水准的下降和群体道德的缺失,解决道德缺失问题,应加强对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淡化行为主体的功利性思想。  相似文献   

15.
正把道德与制度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保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断取得实效和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即经济制度决定的,同时又受到上层建筑其他部分的影响,特别是受到政治法律制度的强烈影响。因此,一个社会的道德状况如何、道德建设的成效怎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建设的状况。制度是对一定社会关系、行为模式的规范化、系统化,是强制一定范围的社会主体(机构、组织、群体、个体)遵循的社会规范或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中道德失范的现象屡有发生,而以法制道德、诚信道德、网络道德、社会公德、性道德等五个方面的缺陷为主要表现的道德失范,其成因既有周围环境的消极影响,也有自身素质不健全的原因。因此,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以及加强自身的修养是当代大学生健全道德规范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德治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推进以德治国,最根本、最关键的是要加快道德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步伐,通过道德立法适当赋予道德强制性的特征,从而全面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水平,保证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机智的广泛引进,使得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许多新问题也随之出现.面对新问题,传统德育还是过死地依托课本教材,过多注重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知识的教育.课堂上教师还是围绕着教学目的"讲道德",学生静坐"听道德","德"与"行"分离.这无疑是让学生在岸上练习游泳,一旦下水,结果可想而知.如果说德育生活化代表一种新的德育观的话,那么过去实施的学校德育则代表着传统的德育观.  相似文献   

19.
道德赏罚是社会组织根据一定的道德价值标准,对其成员履行道德义务的不同表现所施行的社会性报偿。在领导干部道德建设中,道德赏罚是领导干部道德规范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是领导干部道德选择趋于理性的硬性约束,是领导干部个人品德发生、发展的强劲动力。我们在设计和实施道德赏罚时,必须让德行与明智紧密相连、德行与利益保持一致、私利与公益达于统一,坚持人道原则、公正原则、教化原则和得当原则。  相似文献   

20.
官员道德失范问题是近些年来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官员道德失范现象已经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针对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官员道德失范问题,经过修订重新颁布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进行了积极回应,制定了严格的官员道德规制条款.这些规制条款分别对官员的政治道德、公务道德和社会生活道德进行了详细规定.这既是党中央选人用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的体现,也是加强官德建设、促进全社会道德进步的一剂良药,更是实现依法治国理念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