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国有企业效率的高低问题,从财务效率、技术效率层面,通过文献计量的统计视角,对不同所有制企业效率进行过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指标分类统计和对比分析。利用球状图的直观效果,发现各项指标变化的历史发展趋势,进而得出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代的变迁认为国有企业效率转好的文献数量在增多,而不看较好国企效率的文献在减少。  相似文献   

2.
邹倩 《经营管理者》2013,(28):217-217
本文以电子与通讯行业内71家企业为样本,采用数据包络法对2010-2012年,电子与通讯行业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应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研发强度、研发技术人员比、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总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市场占有率和销售费用增长率7个指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尽管电子与通讯行业技术效率逐年递增;但是总体值不是太高,并且7个解释变量中,研发强度、研发技术人员比、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总资产周转率和市场占有率与技术效率显著正相关;净资产收益率相关性不明显,而销售费用与技术效率负相关。企业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增强自身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实力,国家应该进一步鼓励业内企业并购重组,减少行业内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3.
基于超效率DEA的能源效率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下,结合能源系统的特点,构建了以能源消费总量、从业人员数和固定资产折旧为投入指标、经济产值为产出指标的能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超效率 DEA方法建立了能源效率评价模型,并对2006年我国30个区域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通过规模收益分析和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探讨了我国区域能源效率的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4.
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效率评价是衡量科技投入后的产出水平、资源利用效率并寻找影响科技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为优化资源投入结构打下基础。以企业作为科技投入和产出的主体,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中CCR模型和BCC模型测算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科技创新的总体投入产出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通过DEA-t检验的方法萃取出显著影响效率的关键指标,找到不同副省级城市各自效率偏低的关键问题。创新与特色一是将保留所有指标的DEA效率测算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将逐一剔除单个指标后的DEA效率测算模型作为对比模型。通过t检验,依次检验基础模型与每个对比模型的总体投入效率TE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若差异显著,则对比模型中剔除的指标为显著影响效率的关键指标,由此确定了影响科技创新效率的五个关键指标。改变现有研究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仅仅能测算效率、无法萃取影响效率的关键因素的弊端。二是实证结果表明:显著影响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效率的关键指标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财政科技经费投入、科技从业人员数、技术市场成交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三是实证结果表明:不同副省级城市导致效率偏低的关键问题大相径庭。如杭州的关键问题是“财政科技经费投入”的冗余率过大,而哈尔滨的关键问题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的产出不足超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7~2011年中国低碳上市企业的数据为基础,运用规模效率可变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研究了五年间我国低碳企业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总体水平,并从微观角度分析了企业间技术效率水平的差异。研究发现:中国低碳企业平均技术效率为0.81,且企业间技术效率存在较大差异;纯技术效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技术效率的进一步提高,相反,规模效率始终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上;多数低碳企业研究期间的技术效率波动较大。基于以上结论,建议低碳企业应重视技术的创新和高端人才的培养,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合理选择企业规模,以促进技术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康梅 《中国管理科学》2007,15(6):118-124
目前国内外企业层次上综合投资效率评价的研究还是一个未探索的领域,现有企业业绩评价方法没有将投资效率列为评价的内容,对企业发展能力的评价呈现出明显的不合理。本文在相关领域投资效率评价方法以及对投资效率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总结投资效率评价基本出发点,利用技术效率评价在(k,y)空间的投影来建立企业层次上综合投资效率的评价方法。在(k,y)空间内,可以识别并分解企业资产技术和运营效率,能够有效跟踪企业资产及相应运营效率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投资效率评价指标融合了目前宏观经济和微观具体项目投资效率评价方法,反映的是企业投资活动对其经营效率的带动作用,能够准确评价企业投资效率的真实业绩。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上海建筑业不同所有制建筑企业的生产技术效率进行评价,在对决策单元的DEA有效、规模效益、纯技术效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增减决策单元得以提高总体效率,为横向比较衡量建筑行业内不同所有制建筑企业的生产技术效率表现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法(BCC、CCR模型),对2016—2020年20家上市的人工智能企业融资效率进行研究,计算出企业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且绘出了相应的折线图,以此来评价企业的融资效率是否有效及发展趋势。人工智能企业的融资综合效率整体处于上升的趋势,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数值接近有效水平。但是,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有一定的波动性,发展不稳定,说明企业正在努力改进融资规模和结构,加强技术创新,以谋求更高质量和更有效率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科技创业企业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鉴于创业企业的低存活率以及高科技企业的高投入和高风险等特征,对高科技创业企业的运营效率进行测度和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综合基本DEA效率评价模型及改进竞争型DEA交叉效率模型,以企业的技术创新、广告投入、品牌价值等若干高科技企业的重要运营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对中国不同地区的高科技创业企业的运营效率进行评价,并对各地区非DEA有效的高科技创业企业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科技创业企业整体运营效率偏低,不同地区的运营效率存在一定差异;绝大多数高科技创业企业呈规模收益递增,符合创业企业高成长性的特征;各地区高科技创业企业均存在显著的科研投入冗余,且对企业品牌资产重视不足;投入产出结构不合理是造成企业规模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超效率CCR-DEA的中国港口上市公司成本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在选取固定资产净值、员工人数等为投入指标,每股收益等产出指标构建港口上市公司成本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超效率CCR-DEA(SUP-CCR-DEA)的港口上市公司成本效率评价模型.本研究特点一是构建了一套包含固定资产净值等投入、每股收益等产出的中国港口上市公司成本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解决了现有文献缺乏对港口上市公司的成本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不足,也为合理评价成本效率奠定基础.特点二是借助超效率CCR-DEA思想,对有效率(效率值1)的港口上市公司进一步评价,解决了以往在港口上市公司成本效率的评价研究中无法对有效率的单元进一步排序的弊端.特点三是采用国内13家港口上市公司2004年和2005年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计算得出我国港口上市企业的连续2年成本效率评价结果与相对排序,对比分析了港口上市公司的成本效率的随时间变化趋势,得出了如下结论:1)2004年和2005年的国内港口上市公司成本效率高的企业都约占整个样本数量的50%,而G上港在效率值1的港口中则位居首位.2)2004年和2005年的国内港口上市公司成本效率整体上比较稳定,但G盐田港大幅上升以及北海港和G天津港则下跌较深,其成本效率变化远高于其他港口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1.
基于DEA分析的房地产企业效率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孟川瑾  邢斐  陈禹 《管理评论》2008,20(7):57-62
本文选取进入2006年中国企业500强中的房地产企业为决策单元,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方法,对其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了相对有效性评价的研究,并且指出:由于规模不同,企业的相对效率值与企业经营收入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高的经营效率带来高的销售增长率才是企业发展的源泉。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离不开能源的巨大消耗,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迅速增长,对能源的消耗量也变得越来越大,能源问题已经变成中国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既要保证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又要减轻由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的压力,提高能源效率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以能源效率为中心,通过对能源经济效率指标、能源利用效率指标和能源生态环境效率指标进行研究,把能源、经济和环境三者很好的结合,并针对能源效率的现状,提出提高我国能源效率的一些建议。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是结合了对能源效率指标的分析,建立了发电厂的能源效率评价模型,并构建了发电厂能源效率的系统图。希望通过本文对能源效率评价指标的分析,为中国的能源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实证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冯梅  王之泉 《管理学报》2012,(3):371-375,395
运用规模报酬可变的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方法,从产能和产出的角度对27家上市公司2000~2009年产出效率进行了分析,综合考察了这一时期中国钢铁产业的产能效率状况。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中国钢铁产业技术效率和动态效率都较低,存在大量的生产能力闲置。其中,较大规模企业技术进步明显,但存在较为严重的劳动力松弛;较小规模企业动态效率较高,但技术变动能力相对较差。由此,中国钢铁产业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能力,以有利于技术效率的提升;保持产业政策的平稳以及增强企业的适应性,以有利于动态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企业所有制与技术创新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华  王昀 《管理学报》2013,(7):1041-1047
利用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2004~2009年的面板数据,从所有制差异角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算和比较。基于CCR模型的年度分析表明,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企业技术创新的综合效率高于内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国有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存在较为严重的研发人员和研发经费投入冗余。通过Malmquist指数的跨期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的纯技术效率变动指数和技术进步变动指数均大于1,体现了较强的追赶效应和增长效应,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变动指数相对较低,说明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速度有所减缓。  相似文献   

15.
基于DEA方法的中国商业银行综合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数据包络方法(DEA)的非阿基米德模无穷小C2R模型,结合中国大陆商业银行的投入和产出的特点,建立了综合考虑银行盈利能力与风险控制能力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和中国商业银行综合效率的评价模型.基于4家国有独资银行样本、14家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混合样本两种情况,分别评测出了各家银行综合效率值.给出了低效率银行的人员数、固定资产净值、营业支出,所有者权益、机构个数等投入的冗余率和营业收入、新增存款总额、新增贷款总额、资本收益率、不良贷款率等指标的产出不足率.论文的创新和特色一是运用不良贷款率反映银行产出的质量,改变了现有研究忽略贷款质量差异的弊端.二是通过定量分析找出具体银行效率不高的真正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银行效率的宏观对策和具体对策.三把14家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合并起来进行评价和比较,又显示出了两种银行组织方式下银行间的真实差距.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以山西省为例,借鉴全要素生产率(TFP)评价效率的基本思想,创新性地以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研发投资和劳动投入为投入指标,同时设置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两类产出指标,对山西省2002~2011年低碳发展进行了超效率DEA评价。  相似文献   

17.
后发企业通过学习和模仿前沿企业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来实现技术赶超,是提升整体经济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制度环境角度入手,分析支持交易的合约执行效率对企业技术赶超效果的影响。本文认为,企业在技术赶超过程中需要购买要素和中间产品,由于合约不完全,事后机会主义会影响事前的关系专用性投资,合约执行效率会影响这种关系专用性投资事后遭受机会主义的风险大小,从而影响交易的实现,最终会对企业的技术赶超产生影响。运用1998~2007年中国的企业数据,本文的实证结果发现,合约执行效率对企业的技术赶超有正向影响,且对于不同技术水平的企业这种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越靠近技术前沿的企业,其技术赶超受到合约执行效率的影响越大;合约执行效率对企业技术赶超的这种异质性作用大小还受到行业资本密集度的影响,这种影响在资本密集型的行业更大,在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更小。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希望通过改革来提升经济效率水平提供了微观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8.
基于DEA和SFA模型,本文首先分析了2001-2005年间中日两国家电上市企业的市场势力效率和盈利效率这两类技术效率;其次,在构造DEA-TOBIT和Battese & Coelli(1995)SFA这两个计量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企业R&D与广告宣传这两种市场竞争策略对这两类技术效率的当期和累计影响效果.结果显示,非参数估计DEA和参数估计SFA这两个方法在中日家电企业技术效率评价方面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果;同时,所构造的DEA-TOBIT和SFA这两个计量模型也显示了在竞争性家电制造业中,R&D对企业市场势力效率和盈利效率的累积影响效果均为积极显著,但却未能证实长期内广告宣传对这两类技术效率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刘欧  付跃龙 《经营管理者》2014,(33):167-168
本文采用湖南省2001-2012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其创新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我省的工业企业创新效率水平参差不齐,平均效率不高;创新效率水平不高的原因在一开始源于技术效率低,目前在于规模效率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之间存在关系,找到两者的平衡是提高创新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考虑到能源与资本、劳动力等投入要素间普遍存在的替代效应,本文通过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标考察我国能源利用水平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计量模型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各分解部分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我国总体及区域内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自2001年起出现了退化现象,区域间能源效率的差异性较为显著,且有扩大趋势;全要素能源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密切,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能源效率的改善均具有促进作用,软技术的贡献甚至已超越了传统科技进步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