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个人征信系统数据仓库与信用评估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健全个人征信体系有助于降低信贷风险、稳定金融秩序和促进经济增长。随着个人信用信息数据量的增多以及对数据分析需求的加大,构建个人信用信息数据仓库,利用多维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开发信用评估等增值产品将会是个人征信体系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
熊丹 《经营管理者》2009,(21):203-203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从2006年正式运行以来,个人征信系统社会利用率不断提高,在规范个人信贷行为、防范信贷风险、提高社会诚信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个人征信系统中个人信息不完善,系统建设和运行存在不足,暴露出个人信息采集、查询利用中的一些问题,难以适应社会需要。2009年10月12日下午,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本文引入这个热点问题,讨论了个人征信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S市的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起步早,于1999年进行个人征信的试点,市政府批准成立了"S市资信有限公司",人民银行总行授予业务资质,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于2000年7月建成开通。S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号召政府带头诚信,带头使用信用产品,公务员诚信体系建设于2004年在H区率先开展,随后,松江区、金山区也加入了公务员诚信体系建设的行列。  相似文献   

4.
张毓倩 《经营管理者》2013,(16):206-206
良好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是建立社会信用征信的基础,分析我国当前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的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有利于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充分发挥信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在这一轮信息化浪潮中企业该如何推进?信息化离中小企业还有多远? 今年2月底,中行一位官员宣布,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作用,在年中实现企业数据库和全国商业银行联网。截至2005年11月底,该库已收录自然人数4.86亿,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个人征信数据库。去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国家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在这一轮信息化浪潮中企业该如何推进? 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处于什么水平?有什么难题需要破解?信息化离中小企业还有多远?这块“蛋糕”有多大?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契约经济,也是法制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法制是信用的保障。健全的法律体系可以创造一个信用开放和公平享有、使用信息的环境,合理的法律框架,对于征信业未来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国外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大多建立了完善的个人信用法律体系,因此,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对于我国的征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国外征信法律制度和我国征信法律制度的建设基础,提出了构建我国征信法律框架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要防范和化解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必须以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为前提,个人征信系统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降低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的重要举措,构建个人征信系统:一要逐步完善个人征信系统,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二要加强个人征信系统的立法,促成学生的法律意识;三要普及个人征信系统的使用,提升学生自觉履行责任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使得征信体系的建设日益重要,而征信平台体系的建设是征信体系的基础和核心。人民银行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行贷款证制度至今,一直在探索我国信贷体系中征信平台的建设模式。目前已经形成了全国集中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这为我国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我国征信体系仍然存在和很多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 经营者个人信用是指经营者个人在生产经营中或在生活中产生的个人信用历史记录经过评估而形成的个人信用状况,在个人信用档案中往往用简单的标准的符号表示个人信用的意愿和能力。个人信用可分为个人消费信用和个人经营信用两大块,我们所指经营者信用是个人经营信用。对经营者的个人经营信用进行研究,分析经营者信用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并探索改善经营者信用的对策,对于整顿规范我国市场秩序和信用关系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举措     
正上海市:个人信用系统负面信息5年后不提供查询上海市信息管理部门透露,上海已逐步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基础的个人信用代码制度。市民从水电费缴纳、手机欠费,到学历、公文造假等没有诚信的行为都将储存在个人信用账户中。负面信息自行为产生之日起5年后不再提供查询,而信用记录良好的市民可享受更多便利,如在上海图书馆没有负面记录的读者现场能免去100元押金。(《瞭望东方周刊》)广东省:首晒省直部门权力清单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中诚信是各种行为的基石,而在现代金融体系中,诚信这个基石就是征信体系,有了征信体系才能保障现代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也标志着市场经济在逐步走向成熟。在我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征信业务就在上海这片金融热土上生根发芽——1999年上海资信有限公司成立。自2003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立了征信管理局开始,我国的征信体系正式步入正轨;但由于起步晚、技术处理等问题,我国的征信平台还未做到完全的全民化、标准化、信息全面化、完全共享。由此可见,国内的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任然任重而道远。本文从完善国内个人征信建设的意义说开去,浅析了中国国内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中标准、监管、法规等问题,对具体问题提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11,(2):12-12
2006年2月.黑龙江省政府印发了《“诚信龙江”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全省诚信体系建设的八大主要任务和需要重点抓好的15个行业(部门)诚信建设。同时,2010年底要建成联合征信平台及查询发布系统.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政府、个人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13.
简讯     
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联盟成立近日,阿里巴巴公司与天津大田集团和宅急送两大国内物流巨头结盟,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联盟。据介绍,这一联盟提供的“安全、简易、快速”物流服务,将有助于突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瓶颈,终结电子商务物流的混乱局面。第三方物流联盟,一方面能够较好地杜绝网络欺诈的发生,另一方面能够降低物流成本。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将全面联网近日,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目前正逐步向全国推广,并计划于2005年底实行全国联网运行。据悉,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于2004年12月中旬在…  相似文献   

14.
首先对我国企业征信数据库建设模型进行了探讨,提出我国企业征信数据库系统建设应实现目前人民银行、商务部和发改委三个数据库系统的联合,实现数据共享。随后对我国企业征信数据库建设完成后提供的信息服务作了进一步研究,认为系统在提供信用报告和资信评级等传统信息服务产品的同时,应借鉴国外成熟技术,逐渐实行基于企业征信数据库的信用风险管理战略。  相似文献   

15.
陈然 《领导广角》2002,(6):37-38
古人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现代经济交往中,人们常会问:此人可信吗?但这个问题谁来回答?谁又能准确地答复呢?于是,一个对国人而言非常新鲜的词语——“信用联合征信”出现了。  相似文献   

16.
《决策探索》2010,(4):51-52
去年,招商银行发布了中国城市居民财富“亚健康”报告。该报告显示,国内许多居民的个人及家庭财务存在“亚健康”现象,三成家庭负债度高达40%。在房贷、车贷、装修贷款、旅游贷款、信用卡等银行信贷产品的冲击下,许多人已经沦为“房奴”、“车奴”、“卡奴”。  相似文献   

17.
李柯勇 《领导广角》2002,(12):13-14
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什么是“虚拟经济”?现状如何?它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有什么特点?记者就此专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恩危。  相似文献   

18.
美国纽约一市民办理购房贷款时,银行告知他12岁的儿子因闯红灯被记录于家庭信用档案,按照规定要缓贷一年作为处罚。连闯红灯这样的“小事”都被记录于信用污点,可见美国社会对信用的高度重视,也让我们看到了发达国家信用信息系统的细致、完善和运作的有效性。目前北京已有800万人进入个人信用信息系统,记载的内容包括房贷、车贷等,今后物业费、水电费、采暖费缴纳也将列入其中。“十一五”期间,北京将初步建成由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组成的社会信用体系。个人在贷款、纳税、缴费等方面的不诚信行为,企业的偷税、骗贷、拒缴社保基金…  相似文献   

19.
秦燕  邹慧芳 《经营管理者》2011,(8X):239-239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建立征信体系对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国内征信的起源、发展与不足进行分析,较为详实地介绍了"征信"这一概念与我国征信发展的现状,并提出征信系统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徐渝 《科学咨询》2007,(21):28-28
汪洋书记在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中提.出,未来五年要围绕建设城乡统筹发展这条主线,通过构建“一圈两翼”,实现“三个领先”、“五大突破”、“三大战略”,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将是我市农村经济特别是农村城镇经济超速发展的特定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