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天南地北     
经中央对外宣传小组和西北五省(区)党委批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将于今年5月至10月联合举办“中国丝绸之路2100年”活动. 丝绸之路横贯中国西北,长达4000余公里,举世闻名.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古道算起,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悠久历史.  相似文献   

2.
看大西北如何携手共进文/曲直大西北是一个尚待开发的宝地。中国下个世纪经济开发的热点地区,必将在西北地区。不久前召开的西北五省区党政主要领导联席会议表明,西北各族人民没有在等、靠、要的状态中迎接新时期的到来,而是相互支持,共同协作,创建区域经济开发的新...  相似文献   

3.
甘肃、青海、西藏、云南、四川五省区少数民族毗邻协作区成立大会最近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这五省有着共同的文化、宗教、生活和风俗习惯,同时也拥有一定的技术力量和相当的市场  相似文献   

4.
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为了促进西北地区的对外开放和经济振兴,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扩大西北地区在国内外的影响,联合举办的“中国丝绸之路2100年”活动,今年4月,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后,已经拉开序幕。活动主题为:古老、友好、交流,发展。采取国内国外相结合,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集旅游、文化、经贸、外事、宣传于一体,统一协调,分省组织。五省区联合开展的综合性项目有以下几项:1.摄制一部丝路旅游片。2.联合创作,排演一台反映丝路题材的歌舞节目。3.组织接待国家旅游局分流的西德、美国、法国丝绸之路记者采访团。4.联合参加国家旅游局在新加坡举办的以丝路为主题的国际旅游展。5.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国23年(1934年3月)从南方来了一位青衣名僧的消息在高原古城西宁迅速传播开来。这位青衣名僧起初在青海塔尔寺拜师学习藏传佛教密宗法,并用汉语讲经传法。后来声誉日隆,足迹遍履西北五省区。曾先后三次赴西北学法弘法、授戒,倡建林、寺,创立佛教会,兴办僧尼工厂等,他不仅在江南,在西北地区亦颇负盛名。社会影响较大。今天西北地区陆续开放的一批佛教居士林和法幢寺多属法师和他的亲传弟子所创建。  相似文献   

6.
我国460万藏族人口(1990年普查数)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五省区(共计144县)约223.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国藏族自治地方的土地面积约为全国国土总面积的23.3%,几乎囊括了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带,从一般意义上讲,在藏区如此广袤的土地上,自然资源蕴藏量是极其丰富的,但是,当我们讨论资源时加入人口、经济、  相似文献   

7.
西北五省区民建、工商联工作交流会于今年5月3目至9日在兰州召开.会议对今后更加深入有效地开展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咨询工作,提出许多重要建议:(一)加强调查研究工作.选准项目,订出切实可行的咨询计划并付诸实施.(二)建立和巩固工作基地.选定一个地区或一两个县,集中力量,发挥优势,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扩大影响.(三)推行签订合同或  相似文献   

8.
永恒的丝路     
以西北五省区联合举办的“中国丝绸之路2100年纪念活动”为契机,本刊从这期起至年底,将发表“永恒的丝路系列报道”,介绍丝绸古道的今昔及它的纪念活动。请读者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9月20日,西部五省区社会科学院院长联席会"民族走廊:互动、融合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西部五省区包括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和云南省。西部五省区社会科学院院长联席会议已经举办了五届,以前主要针对关于藏族的研究,与会代表多由研究藏族的学者构成,因为该五省区是传统上藏族人口分布集中的区域。从今年第六届开始,会议主办方将会议主题定为"民族走廊",会议论文不仅包括关于藏族及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青海蒙藏牧区畜疫防治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青海蒙藏牧区畜疫跌起,畜牧业生产遭到惨重破坏。抗战时期,西北开发达到高潮,畜牧业作为青海在内西北地区传统优势产业尤为受到国民政府的重视,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投资。为了防治青海牧区流行畜疫,保护畜牧业经济健康发展,国民党中央政府和青海地方政府设立防疫机构,制造血清、疫苗和培养兽医人才等。这些举措使青海畜疫防治步入了近代化历程,增强了抗战时期国家经济实力,但由于战时诸多不利因素致使畜疫防治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西北民族地区———宁夏、青海、新疆、甘肃四省(区)城市区域系统的人口流动、物质流动、技术流动、信息流动、资本流动的现状及其对西北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影响问题,以期通过对此五种要素的流动形态的分析研究,寻找民族地区顺利实现城市化及现代化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青海民族地区实际 ,对世界贸易组织情况及其与中国谈判所涉及的领域作了简要介绍 ,分析了加入世贸组织后给青海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带来契机与严峻考验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当下环境法治建设中颇为流行的“唯理论建构主义”倾向进行了反思 ,认为在目前西部环境法治建设中的“进化论理性主义”的维度是不可忽视的。在此理路下 ,通过阐释和梳理甘青特有民族的生态文化后得出结论 :甘青特有民族的生态文化是西部生态法治建设中可资借鉴的本土性制度资源。充分发掘和利用类似的本土性制度资源 ,将有利于西部开发中环境治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2002-2006年《青海民族研究》五年来各期所刊载的文章总量、作者基本情况、作者所在地区和单位、本刊五年来所发文章引用本刊历年载文情况等信息点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本刊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民族学科专业期刊,是在国内外、在民族学科研究领域、在专业读者群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  相似文献   

15.
马尚林  马良 《民族学刊》2016,7(4):79-85,127-128
The Hui and Tibetans, who are found in the Tibetan-Yi corridor, are the most nu-merous and widely distributed ethnic groups in China. They both have unique cultures and reli-gions, and are very influential ethnic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2010 demographic census, the pop-ulation of Tibetans in China is 6 ,282 ,187 . Most of them live in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while others live in ten other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s and counties, for example in Yushu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Qinghai, Tianzhu Tibet-an Autonomous County in Gansu and Muli Tibetan Autonomous County in Sichuan, etc. The popula-tion of the Hui is 10 ,586 ,087 , and they are dis-tributed in various provinces, prefectures, cities and countie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6.
近代青海由于地处内陆边陲,传教士基于近代青海多民族、多宗教状况,制定适合青海地区的传教方法,形成了近代青海地区基督教传播的特点,作为一种外来宗教文化,在传播发展过程中对近代青海社会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7.
“青海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海地处内地、西藏、蒙古、中亚(今新疆)之间,此间发生的诸多事件,是明清交际时期中国和内陆亚洲许多决定性历史进程的源头.从雍正朝开始,青海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行政区划单位,这里设立了理藩院新分支机构——驻西宁办事大臣,地位日益重要.在高度多样性的人类环境中,青海独特的历史在经济、社会和政治体系管理各方面都有着自我界定的中心,并牵涉毗邻的更大外部世界.青海学应该成为一项专门地域学科,其发展将促进整个中国和内陆亚洲各领域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青海省城乡居民收入状况的分析,对青海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进行了基尼系数的测度,并对青海居民收入差距发展趋势进行了回归预测。  相似文献   

19.
历代中央政府大都采取"安藏必先安青"的政策,所以加强公安工作,注重警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青海藏区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了解青海藏区的基本情况和重要地位,认识警察职业能力的内涵和价值取向,分析和探讨青海藏区警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充分发挥公安教育在维护青海藏区稳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青海花儿曲令风格与多民族文化关系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东部河湟流域是青海多民族文化交流、交融最为活跃的地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 ,产生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 ,青海“花儿”曲令风格的形成 ,是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