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油田在长期的勘探开发过程中,所有井的测井曲线很难保证是用相同类型的仪器、相同的标准刻度器以及统一的操作方式进行测量和刻度。即使是使用相同的仪器,由于仪器设计、运  相似文献   

2.
设计制作了一种应用在油田测井、试井工作的可泄压式快速连接防喷盒,该装置对传统结构的防喷盒进行了改造设计,采用高密闭性、快速连接的结构设计.该设计能有效控制溢流,避免老式防喷盒测调操作中由于井内高压造成的防喷盒抱死,保证仪器下井通畅,节省劳动时间,施工过程中可避免人工攀爬,排除高空攀爬引起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3.
在油田勘探开发中,利用测井资料迅速准确的划分沉积微相至关重要。商河油田三区沙三上亚段内发育浊流沉积,由于浊积微相在划分上具有复杂性,因而易受到工作者主观性及工作繁琐性的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测井资料、提高沉积微相划分工作效率,可利用支持向量机对商三区沙三上浊积环境的沉积微相进行定量精细自动识别,为后期油田精细开发打下地质基础。研究中优选测井曲线,对其进行预处理并提取特征参数,用作支持向量机的输入集,以沉积微相解释结论作为输出;选取区内取芯井段齐全且具有微相划分结果的3口取芯井、总计1 209组数据对支持向量机进行训练,将其中908组数据作为训练集、301组数据作为测试集。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的训练结果和测试结果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7.7%、88.9%,表明支持向量机方法在商三区沙三上亚段浊积扇沉积微相识别上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自然电位测井项目是在油井测井过程中必须进行的测井项目。正常情况下,通过井下电极、测井车和地面数控仪器可以测得合格的自然电位曲线。但有时候,会因为滚筒磁化等原因造成自然电位干扰或曲线形态异常,而且磁场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种现象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全国各测井队伍,给用户的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本文,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分析,找到自  相似文献   

5.
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判别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测井曲线进行自动分层。首先对所有井进行数据预处理,通过程序比较字符串的方式提取出其中的公共曲线,然后对处理过的数据用R编程实现主成分分析,选择主成分代替原来的数据,达到降维的目的。最后以标准井提供的分层结果作为样本进行距离判别分析,对剩下井进行自动分层,并与手工分层的结果比对,给出最终处理的分层结果。  相似文献   

6.
以柴达木盆地西部油田为例,在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及测井曲线标准化的基础上,结合岩心、录井、生产动静态等地质资料,利用交会图法、储层产能级别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制定油水层测井解释标准,分析其异同及优劣。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单一的方法虽有其先进性,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和局限性,综合多种方法制定测井解释标准能更为客观和准确地识别油水层。综合方法经实际验证,应用效果较好,为新油田开发的早期介入以及实现经济、有效地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自然电位测井项目是在油井测井过程中必须进行的测井项目、正常情况下.通过井下电极、测井车和地面数控仪器可以测得合格的自然电位曲线。  相似文献   

8.
林佳林 《河南科技》2013,(12):43+46
大庆油田是已探知的最大的一个油田,位于我国黑龙江省大庆市,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已进行开发。油田的开发必然涉及到底层记录问题,即测井。本文在介绍主要测井曲线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大庆油田开采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异常状况的原因,并详细介绍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得到更准确的测井曲线。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通过RBF神经网络方法利用常规测井曲线评价泥页岩TOC和S1的可行性.利用RBF神经网络法和ΔlgR法对L69井TOC做测井评价并进行对比,二者建模结果中实测值与计算值R2分别为0.73和0.7,前者略优于后者,当声波或电阻曲线与TOC为非线性关系时表现尤为突出;利用RBF神经网络法对L69井S1进行测井评价,其建模结果中实测值与计算值R2为0.73,精度较高,成功实现了对泥页岩中S1的预测.研究结果表明,RBF神经网络法对泥页岩有机非均质性(包括含油非均质性)的测井评价可行性和模型精度均较高,具有较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三门峡市2013年5月1日至8月31日的08、14、20时对比观测资料,对能见度仪器测量与人工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对观测数据的相关性、同步性、一致性、误差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能见度仪与人工观测测得的能见度趋势是相同的,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人工观测的能见度在15分钟的时间,而从两个时间可视数据,时间并不完全一致,可能会导致错误;人工观测能见度会受观测员目测能力的影响,也会受到如夜间光线不足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能见度仪也会因雨、雪、风沙等的附着,造成一定的误差。  相似文献   

11.
功图量油技术由于其具有其他量油技术无法比拟的优点,在计算油田产量方面得到大规模的应用。但伴随着我国油田生产的持续开发,目前我国有些油田已经进入油田开发的中后期,产量在逐年下降,低产液油井数量增加。由于其间歇出油、气油比高等特殊井况,功图量油法在测量低产液油井产量方面具有一定的误差,如何缩小计量误差成为抽油井生产现场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2009年,江汉油田引进英国Geolink无线随钻测量仪并进行地质导向研究工作,目前已在广华区块6口井中使用,效果良好,其中尤以广2平7井效果最好。广2平7井是江汉油田针对广华区块潜43砂组进行精细调整的一口水平井,根据地质资料及邻井测井资料对比,广2平7井设计井位处于潜江凹  相似文献   

13.
单盘天平由于具有衡量速度快、性能稳定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在正常情况下,天平投影屏应显示明亮的绿斑且充满整个投影屏,天平开启后在整个摆动范围字和线均应清楚,清晰度一致且刻度线无歪斜现象,但由于称量精度高且易受环境、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单盘天平刻度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无刻度、有刻度不清晰、刻度偏斜等.  相似文献   

14.
针对饶阳凹陷留西油田馆陶组上段沉积微相研究程度不够深入的问题,通过对岩心录井、测井曲线特征等分析,对留西油田东部馆陶组上段地层进行精细划分,将馆陶组一段和二段的4个砂层组划分为16个小层,研究其地层发育特征,并以单井沉积相分析为基础,结合测井相、平面相等分析,对研究区馆陶组上段沉积微相类型、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以曲流河和辫状河沉积为主,受基准面升降与沉积物供应等因素的影响,该区河流相砂体自下而上大致经历了曲流河发育期、辫状河-曲流河共存发育期、辫状河发育期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在各大油田,无论是集输工程还是注水工程中,由于原油特有的性质,都需要根据输油和注水量的大小对输油管或者注水管进行加药。国内各大油田主要加入的是破乳剂、杀菌剂、缓蚀剂、阻垢剂、清蚀剂和聚合物等。合理的加药是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关键。现有的加药操作是通过人工辅助机械装置来进行加药并控制加  相似文献   

16.
测井解释就是将测井信息加工解释成地质信息,以往大多通过数学方法建立解释模型或者使用最基本的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网络来完成这项工作.针对BP网络存在学习训练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将深度置信网络应用于测井曲线解释.针对测井解释的特点,选择4条测井曲线数据作为输入进行泥砂分层以及孔隙度的预测实验,并与BP网络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表明,深度置信网络可用于测井曲线解释,其分类精度较一般BP算法有所提高并且训练时间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的系统误差进行消除或减弱,分析了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的系统误差主要来源。通过研究仪器相关误差和外部误差(目标相关误差、环境相关误差、配准相关误差)对地理参考的影响,将系统参数分为随机性和非随机性参数2类加入到平差模型中参与平差。在11个参数自检校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附加系统参数的点云数据平差函数模型,实现了对所有系统参数的统一解算和显著性检验,经过模型对系统误差改正后,可以提高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数据精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油田固井技术的发展也突飞猛进,油田固井质量也不断提高。本文分析了固井液技术、泡沫固井技术、防窜固井技术、水平固井技术以及欠平衡固井技术等目前常用的固井技术,并对油田固井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从而为油田固井技术的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沙四上亚段的砂砾岩发育演化规律,寻找有利储层发育区,应用测井、录井、分层、岩心资料对区内标准井进行单井相划分,随后根据标志层对全区可用井进行纵向地层划分和对比,再统计各层砂岩厚度与砂岩百分比数据,做砂岩百分比等值线图,对砂体横向发育和展布特征进行描述。结果表明: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沙四上亚段可划分为4个砂层组,主要发育有近岸水下扇相、半深湖-深湖相、砂岩滩坝相、盐湖相等多种沉积相类型,该区域主要发育有3个以Y109-2井、Y159井、Y161井为中心的近岸水下扇扇体,且纵向上自下而上扇体分布范围逐渐缩小。近岸水下扇相发育有厚层砂砾岩,是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20.
东营组油藏属于文中油田次生油藏,目前在文中油田文10、文15、文276块等区块多井录井显示较好,且部分井电测结果显示为油层,多年来陆续对该油藏进行了试油试采试验。部分井见到了工业油气流。但是由于对对东营组油藏成藏规律认识不清,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开发。需要对东营组油藏展布规律、成藏规模及潜力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