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85岁高龄的袁隆平在水稻田边,给外国学生们讲解最新的科研进展;93岁高龄的吴孟超走下手术台,讲述刚结束的一台肝癌手术;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张彦仲回忆几代航空人的中国梦……过去一年中,这些画面在朋友圈、视频网站广为传播,光明网承接的“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项目催生了一件件在网络空间“爆红”的微视频,广大网友追捧著名科学家不凡的人生故事,科普节目主持人成为新“网红”……光明+网络科普,产生了“化学反应”,成为媒体在科普领域“三贴近”的一次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在生产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的新常态下,大数据为解决中国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不平衡和供给效率不高的难题,实现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现代化提供了良好契机。中国科协与百度公司开展“科普中国+百度”战略合作,摸索出大数据时代科普公共服务的智慧化供给模式,实现了公共部门、企业与社会力量的合作供给,在公共服务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向公众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均等化的科普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3.
 2015年两会,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明确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腾讯作为“互联网+”最早的探索和实践者,在多个领域进行了尝试。2015年4月,在中国科协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腾讯又在科普与互联网的结合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并与科协签署了“互联网+科普”框架协议,双方在热点新闻事件科普解读、净化网络“伪科学”、科普精准化推送以及大数据分析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推动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2020年,中国科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聚力“合作发展”,在思想政治引领、疫情科学防控、科技经济融合、科普惠民服务、决战脱贫攻坚、一流期刊建设、拓展开放合作空间等领域持续发力,扎实推进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经社会公众投票和专家评审,评选出“2020年度科协十大事件”(排名不分先后)。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国科协九大”)以来,中国的科普事业稳步发展,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和科普生态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创新发展的科普之翼更加强劲有力。面向未来,“十四五”期间,中国应该致力建设高质量科普体系,发挥科普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努力建设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形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  相似文献   

6.
 2014年7月,新华网与中国科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于同年11月共建“科普中国研发与传播基地”,以此为新的起点,新华网积极投身科普事业,成为推进科普信息化、打造“科普中国”品牌的先行者(图1)。  相似文献   

7.
《广东科技》2009,(15):F0003-F0003
由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科技》杂志社与广东科学中心共同主办的“环保·健康·生活”主题科普汇启动仪式6月30日在广东科学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应急科普的建设情况,探析了各国面向公务人员、救援人员、志愿者、消费者、社会公众等不同人群分别开展了相应的应急科普技能训练与防护培训的差异性,阐明了新时期中国的应急科普建设应着力向应急文化科普、应急救援人员科普、应急产品科普这3个方向发展的观点,并进一步提出中国未来应急科普发展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科普理论在中国科普实践中历经磨练,科学发展,尤其在《科学技术普及法》和《科学素质纲要》的出台与实施中,取得丰硕成果,赢得辉煌佳绩,跨进国际科普理论研究主流行列,构建出引人注目的颇具中国特色科普理论体系。在新常态下,科普理论如何适应创新驱动发展,引领科学素质建设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科普支撑。文章提出动力转换的4项原则举措,助力中国特色科普理论的建构:一是树立科普理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理念,冲破科普创新的"孤岛现象";二是推动科普理论走下神坛覆盖基层,消除科普创新的"马太效应";三是强化科技普及和科技创新相长原则,集约抱团引领科普创新新常态;四是借助互联网思维,运用市场机制挑战跨越期,创新科普理论公共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0.
媒体纵览     
<正>人民网2014年中国十大科普事件揭晓1月22日下午,中国科协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揭晓2014年度中国十大科普事件。这十大事件是:《知识就是力量》全新改版;@月球车"玉兔"微博卖萌;清华学子维护PX低毒科学常识;首届夏季科学展亮相北京;首届城市科学节成功举办;埃博拉侵袭西非国家引发国内高度关注,科学家及时解惑;"科普与中国梦高层论坛"成功举办;以"科普中国"上线为标志,科普信息化再出发;《星际穿越》热映掀起"科幻风","虫洞"等前沿科学话题引热议;APEC蓝深入人心.增强公众绿色环保责任和意识。(来源:人民网2015年1月22日)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 年)》的各项任务,自2011 年,中国科协科学普及部连续2 年设立了“科普发展对策研究类项目”,采取公开招标方式,面向社会进行项目资助,以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资源的标准与对策研究,增强科普工作的科学决策水平;支持、激励社会各界关注投入科普,培育科普研究专家团队和后备人才。“科普发展对策研究类项目”为1 年期验收项目,由中国科普研究所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2.
 利用文献计量和文本分析方法,考察了1949-2017年中国大陆地区核科普图书出版的总体趋势和不同阶段的历史特征。分析表明,期间出现的3次出版热潮对于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功不可没,图书数量和内容的变化基本客观反映了同期中国核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与核能政策;核科普图书出版的起落折射出中国核科普工作的不稳定性,因而未能产生持续的科普效应。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中国核科普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中国科普人才建设现状发现,中国科普人才队伍的总量与结构仍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科普人才管理的体制机制已不能适应形势需要。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需求,必须正确认识科普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从组织建设基础着手,加快发展科普人才教育,抢占世界高端科普发展制高点,创新区域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建设,构筑协同创新人才共同体建设,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4.
2021年1月10日,在"科普中国——2020年度揭晓盛典"活动中,中国科协正式宣布聘请新一批"科普中国形象大使"为:"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李兰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为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戴伟(David G.Ev-ans);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总工程师姜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科普工委秘书长叶盛和青年演员张译.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为新任科普中国形象大使颁发聘书.  相似文献   

15.
 高士其是中国著名的科普作家,一生致力于科普创作和科普事业,是第1位到达延安的“红色科学家”,被周恩来总理赞誉“高士其代表科普”。回顾了高士其的科普创作生涯,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文艺理论体系的内涵:科学和文艺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相结合,科学文艺作品应兼顾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要尽力扩大与科学相结合的文艺体裁范围,不同体裁科学文艺作品的创作应遵循不同的规律。高士其科普创作思想对当前的科普创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郭剑峰 《科技潮》2007,(3):54-54
北京气象科普馆位于昆玉河畔北京市气象局院内,科普展示面积300平方米。自2001年5月15日正式开馆以来,先后被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及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联系会议办公室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被中国气象局和中国气象学会联合命名为“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被北京市海淀区旅游行业协会指定为“中关村科技旅游定点单位”。  相似文献   

17.
 2016年是中国科普工作不平凡的一年,科普的重要作用被历史性地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6年5月30日召开的“科技三会”上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与此同时,科普工作也取得了亮眼的成绩:一批新的优秀科普作品和人物涌现,一批新的科普场馆建成、科普机构设立,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举办,还有新媒体科普的成长。  相似文献   

18.
 根据科普期刊的自身特点和当代社会的巨大变化,阐述了应从4个方面把握我国当代科普期刊的时代性特点:社会历史大环境的变迁带来了科普期刊的时代大节奏;大众状况的变化带来对科普期刊的多样性和高品质的需求;传媒技术革命对科普期刊既带来冲击也带来机遇;开放时代中国科普期刊所呈现的与国外的版权合作动向.  相似文献   

19.
《2008中国科普报告》11月上旬发布。该报告是中国科普研究所编撰出版的第7部科普报告。从2008年开始,《中国科普报告》的科普经费年度报告采用中国科技部的统计数据。由于统计是每两年进行一次,相应的,当年的科普经费报告反映的是两年前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20.
正一、芜湖科普园区建设概况2010年11月,全国首个科普产业园中国(芜湖)科普产业园在国家级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诞生,标志着中国科普资源集散中心在安徽芜湖正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