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将高密度城市发展中常被忽视的边角地微型公园化,是提高城市品质的重要手段.在当今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发病率增高的时代,建设微型公园也是促进老年人参与体力活动,建设健康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以重庆市9个微型体育文化公园为研究对象,在对公园建成环境和老年人体力活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和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公园建成环境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显示,在环境要素上,座椅密度、器械密度和商业设施对老年人体力活动具有支持作用;从活动空间看,体力活动更多发生在硬质活动场地,其余依次为球类场地、健身器械场地、儿童活动场地和商业设施场地.在此基础上,为促进老年人参与体力活动,促使更多中高强度体力活动的发生,对微型体育文化公园的规划设计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建成环境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具有暴露时间长、影响因素多、证据和结果难以测度等特点。为了在两者之间建立较为直观的关联,研究引入了健康行为作为中介变量以评估社区建成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群健康的影响水平和调节方向。根据来自上海市115个社区的老年人(N=3431)的体质和心理健康状况,研究针对密度、设计、住房、绿地、公共设施与区位等建成环境要素的健康影响,构建了以体力活动和社会活动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分析模型。研究表明,体力活动和社会活动是观测建成环境健康影响的有效中介变量,通过健康行为的中介效应可以更加清晰地揭示建成环境要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基于不同建成环境的基底条件,健康行为的调节方向相似,但调节程度不同。对于以上海为代表的特大城市高密度人居环境而言,通过优化建成环境的品质促进社会活动对老年人的健康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活力出行与老年人移动能力、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息息相关.以厦门为案例,采用极端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探究建成环境和老年人活力出行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出行距离是影响老年人是否活力出行的最重要因素;建成环境要素的相对重要性远高于社会经济属性;全部建成环境变量与老年人活力出行之间均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和"阈值"效应;出发地和目的 地建成环境变量的影响模式存在异同.  相似文献   

4.
活力出行与老年人移动能力、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息息相关.以厦门为案例,采用极端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探究建成环境和老年人活力出行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出行距离是影响老年人是否活力出行的最重要因素;建成环境要素的相对重要性远高于社会经济属性;全部建成环境变量与老年人活力出行之间均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和"阈值"效应;出发地和目的 地建成环境变量的影响模式存在异同.  相似文献   

5.
以长江经济带上三生空间的单空间适宜性评价为基础,探索优化“三生空间”布局与实现“三生功能”协同发展的理论机制和实现途径.借助德尔菲法和GIS的空间分析法,由分类到综合,在多空间评价的基础上,遵循最适宜原则和生态-生活-生产优先递减原则,划定长江经济带上的“三生空间”功能分区.从单宜空间评价结果来看,生产、生活空间适宜度分布的空间相似性较强,生态空间与生产、生活空间的空间异质性显著;比选后的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分别占总面积的45.72%、46.98%、7.30%.生产空间所占比重最大,整体呈现出“东多西少,中心外围”空间分布特征;生态空间则主要集中分布在胡焕庸线以西的区域;生活空间所占比重最小,整体上呈现出“东密西疏、小集聚、大分散”的分布特征;从省域尺度来看,苏、皖、赣、鄂、湘、渝、黔7省的生产空间所占比重超过总面积的50%;川、滇两省生态空间占比超过总面积的70%;上海市则以生活空间为主,各省份主导空间优势突出,辅助空间的开发潜力大.  相似文献   

6.
 作为老年人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老年活动场所的建设须考虑老年人的活动特点和需求。以福州市中心城区的典型社区老年活动场所为例,采用OD调查法与相关分析法等确定了影响社区老年活动场所到访量的因子,并以SD法、德尔菲法等确定各影响因子的权重值,最终构建社区老年活动场所聚类层次分析评价模型,以评价各类型的社区老年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地方政府关于全民健身战略布局中注意力分配的环境要素,利用NVivo12软件对31个省级行政区发布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各地方政府在制定全民健身计划时,其注意力分配的环境要素选择具有明显的趋同性,即对三大环境要素的关注程度均呈现出“社会环境>制度环境>组织环境”的情况;2)对于全民健身战略布局中某一个环境要素中具体内容的注意力分配,各地方政府表现出差异性,即把更多的注意力分配到自身的薄弱环节;3)对于全民健身战略布局中同一个环境要素的注意力分配,各地方政府表现出地区上的聚集效应,也就是相邻的若干个省级行政区对于同一个环境要素都会表现出较高或者较低的注意力分配程度.基于此,各省级行政区需要提升组织环境要素的注意力分配,优化其要素供给;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动态注意力分配策略,推动三大要素的动态协同,打破地方政府注意力分配的壁垒,增强邻省之间政府注意力分配的协同性.  相似文献   

8.
RAN的全IP化是UMTS实现全IP架构过程的一部分。在RAN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移动性管理。在分析了全IP的RAN架构中对移动性管理的新要求基础上,提出了结合MPLS技术和移动IP技术来解决移动性管理的新的开放的应用架构,并且描述了在这种应用架构下移动IP的协议过程;简要分析了这种应用架构带来的好处,提出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实现的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9.
陈佳 《科技资讯》2010,(25):74-74
老年人口的数量迅速增加,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传统意义的家庭养老需要更新,单纯依靠家庭养老的时代已不复存在。老年福利院设计为老人们提供了方便、安全、平等的生活空间。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质量、对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起了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出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使人性化设计走进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上饶市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位上饶市的老年人采用简式大五人格量表和综合幸福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在中等以上;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老年人的适应性和社交性人格对主观幸福感有较大影响;具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不具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新型养老社区,通过2018年12月实施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以老龄化衍生出的全龄化社区为研究对象,将“养老”与“社区建设”结合,基于住宅配比法,构架建设全龄化社区适老生活圈,从规模控制、配套设施、道路设置、交往活动空间和住宅建筑方面提出建议,探索全龄化养老社区新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居住区分级标准,提出四种“适老生活圈”,以此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促进养老社区健康发展;探索适合城市发展的全龄养老、终生养老和老有所为的“全龄化”养老社区,帮助老人实现积极老龄化与就地养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养老模式以居家养老为主体,住区空间存在巨大的适老化需求。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为住区空间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撑,住区智慧化发展成为居住环境优化升级必然趋势。梳理了住区空间智慧化发展的研究脉络,分析了住区空间智慧化的趋势,从保障居民健康的智慧养护、改善居民居住体验的智慧交互、注重环境友好的智慧生态3个方面论证了建设策略,并结合案例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3.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引起了包括城乡规划领域在内诸多学者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深度思考。在梳理和辨析韧性城市和健康城市概念基础上,结合国际文献分析指出两者在环境、社会、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共性特征,尤其在应对环境污染方面更加明显,这也显示出未来韧性城市和健康城市的研究必将呈现一定的交集。从城市空间环境优化的角度,韧性城市的实施具有更加直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结合中国城市当前及今后的发展需求,从形态布局、自然环境、公共设施、社会生活4个维度提出中国韧性城市空间规划的策略和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4.
 结合当前养老建筑存在的自然景观配置不足、空间模式化且适老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在积极老龄化的政策背景下,提出了建设自然友好的亲生物型养老建筑的概念。根据亲生物活动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方面的积极效应,归纳了养老建筑空间中亲生物设计要素,结合相关案例重点研究了未来养老建筑空间设计的方法与策略。建议在养老建筑设计中,通过嵌入亲生物景观与微农业改造、打造贴近自然的室内空间设计以及结合适老设施与亲生物改造等设计策略,打造自然友好的亲生物型养老建筑,以推动积极老龄化建设,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积极老龄化、老年友好环境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介绍了当前老年友好环境建设在政策、个人生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不足;探讨了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诸多突出问题;提出了应从积极老龄化角度出发,加快完善老年政策体系、优化友好政策环境,全方面营造老年友好空间物质环境,加快老年群体的人文环境的建设,营造尊老敬老的文化氛围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校园边缘"的整合与再创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校园环境的整体性是高校校园规划设计的关键 ,“中心”和“边缘”理应并重 ,但在实际设计过程中 ,高校校园的“边缘”往往被忽视。文章运用城市设计学、环境行为学等相关建筑理论 ,解析大学边缘的概念和形态 ,重新认识和定位高校校园边缘。随着信息化校园的到来 ,整合和再创造高校校园边缘 ,使校园环境的整体性和网络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地下空间规划可持续性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实现城市整体空间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当代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以城市地下空间与环境容量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基础,初步构建了城市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理论体系,并对评价采用的技术方法、评价因子的选择、评价指标的确定等进行了综合研究,对可持续发展评价在实际规划设计中的运用做了深入的探索。将可持续性评价范围扩展到地下空间规划和设计层次的研究,为解决城市空间结构和决策性问题做出了前期工作。  相似文献   

18.
 将积极老龄化概念的发展历程作为研究老龄友好型社区的时间序列与理论分析框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与实践案例,总结不同阶段下老龄友好型社区的理念演进与实践特征。研究发现:老龄友好型社区的实践探索经历了从“机构化”的老年护理中心向“去机构化”养老社区的转变过程,至今发展为在地化养老社区。研究关注点从单一追求物质空间环境对老年人的工具性支持,到注重物质空间与社会环境相结合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社会价值实现与社会融合支持的转变,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展开学科交叉与跨部门合作。中国在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发展老龄友好社区应当注重老年人的价值与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19.
 空间站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环控生保)系统微重力条件下,空间站密闭狭小舱内的真菌和细菌等微生物主要来自航天员生理代谢产生的废物(尿液、粪便),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形成的废弃物,以及在密闭生态系统中进行食物、气和水反复净化和再生处理所应用的微生物。空间站环控生保系统中的水、冷凝水、废水等介质中极易滋生微生物,并通过微生物产生具有腐蚀性的代谢产物,如硫酸、有机酸、硫化物和氨等,恶化金属材料腐蚀的环境。本文综述了微重力条件下的微生物生物效应、空间站材料微生物腐蚀行为、材料微生物腐蚀防护技术等3个方面,讨论了太空特殊的微重力环境下微生物生理生化性状的变化及其与材料间的复杂相互作用,认为开展微重力条件下相关材料的微生物腐蚀实验研究,明确生物膜的形成及其腐蚀作用机制,开发新型抗微生物防护材料体系,对保障空间站环控生保系统材料安全服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20年来,生命周期评价(LCA)这一理念在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多种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LCA以环境科学为主要研究重点,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二者间的相互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LCA的定义、框架、起源及发展,重点介绍了生命周期的评价方法。对建筑材料、金属材料和节能装置等LCA应用领域进行了分别论述,所介绍方法均为近几年来在以上3个领域中得到研究并应用于相关材料的生命评价研究之中。文中所提到的方法均以所研究材料对环境的影响作用为主,部分方法同时考虑了经济因素的影响,即在生命周期评价之中引入了生命周期成本(LCC)评估概念,这一做法更符合企业对生命周期评价的要求,保证了企业利益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的影响。最后,全面分析了文中涉及的评价方法,发现其相同的缺陷,即忽略了材料寿命这一关键因素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动,提出使用环境寿命代替设计寿命的想法,进一步完善了生命周期评价过程,使得其成为更有力的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