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提高光子学产生超宽带(UWB)信号系统的灵活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多参数调制UWB信号产生方法.该方法基于非线性电光强度调制原理在光域中产生符合要求的UWB Doublet信号波形,采用双平行支路的系统结构实现对输出UWB信号的多参数调制.通过理论推导和计算机仿真对所提方法进行分析与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光域...  相似文献   

2.
基于认知无线电的超宽带信号频谱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超宽带(UWB)系统会对窄带系统造成干扰,也会受到来自其他系统的强窄带干扰。将认知无线电频谱检测技术与UWB技术相结合,能使UWB和传统的窄带非认知无线设备实现共存并可提高UWB系统的性能。提出了超宽带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基本原理,对现有的TH_PPM_UWB,PAM_DS_UWB,OFDM 3种UWB信号形式进行频谱分析,特别是引入应用在认知无线电中的循环相关检测对后2种信号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有良好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3.
基于雪崩效应的UWB窄脉冲产生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宽带(Ultra Wideband,UWB)技术是一种利用纳秒(ns)级极窄脉冲发送信息的技术。在针对已有UWB窄脉冲产生方法缺陷的基础上,分析了一种基于雪崩效应理论的超宽带纳秒(ns)级窄脉冲的产生方法,并由此得到相应的实现逻辑框图和电路原理图,同时进行了相关信号分析并给出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4.
超宽带信号的快速同步捕获是UWB系统实现的一个重大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修正Hermite多项式脉冲的同步捕获方法,脉冲信号选用零阶和一阶修正Hermite多项式,2种脉冲信号按特殊顺序作为超宽带脉冲信号,同时与滑动相关结合.该算法不需要在本地生成模板,只需进行接收信号与其自身延迟之间的相关运算.其中低阶的修正Hermite多项式的正交性使算法得到更精确的同步参数.理论分析及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实现了预期的性能优化.  相似文献   

5.
超宽带通信中干扰抑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修改接收模板信号的方法(MRTW)在抑制随机窄带干扰上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超宽带通信系统(UWB)干扰抑制的新方法—自适应修改接收模板信号(AMRTW)方法,该方法通过增加的自适应频谱估计器和自适应接收模板信号分解单元,准确的将干扰信号分量从UWB接收模板信号中恰当的去除,从而提高了UWB接收机的抗干扰能力,仿真结果表明,在UWB系统处于随机用户干扰的条件下,AMRTW方法对UWB系统误码率的改善明显优于MRTW方法。  相似文献   

6.
带干扰回避能力的光子学超宽带信号产生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超宽带信号与其他窄带无线接入信号之间的频谱重叠和相互干扰问题,研究了具有干扰回避能力的光子学超宽带信号产生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干扰回避能力的光子学超宽带信号产生方法。基于相位调制-强度调制转换原理,实现了超宽带信号的光子学产生;同时结合对干扰回避的考虑,利用一个光学窄带陷波器结构,在系统输出的超宽带信号频谱中引入了一个频谱零点。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产生的超宽带信号中,频谱零点的深度可达到30dB,且频率位置可灵活调谐,能有效回避超宽带信号与现有窄带无线接入信号之间的干扰。  相似文献   

7.
针对在超宽带无线通信UWB(Ultra Wide Band)使用过程中对现有的其他通信系统产生干扰效应的问题,通过使用射线跟踪法研究UWB(Ultra Wide Band)室内传播环境的特性,建立射线跟踪模型.采用人射反弹射线跟踪算法分析UWB信号在室内环境中时域和频域的特性,主要包括均方根延迟,信号能量分布和信道响应等.研究了室内环境中UWB信号对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信号的干扰现象,提出通过凋整UWB信号的脉冲重复率和功率减少GPS接收系统受到干扰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超宽带室内多径信道成簇特性仿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超宽带(UWB)无线信道的成簇特性是UWB信号在室内多径信道中的重要传播特性。在对UWB室内多径信道成簇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UWB信道的成簇模型,对UWB信号的基本特征和成簇现象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分析;采用布朗桥方法对有金属网格玻璃门反射的走廊环境中UWB多径信道的成簇特性进行仿真和分析;将具有成簇现象的UWB信号功率时延谱仿真结果与已公布的测量数据结果进行了比较和验证。为UWB无线信道及其信号传播特性的研究打下较好的基础,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FHN模型检测UWB信号时需要已知UWB信号和调节噪声强度来产生随机共振的局限性,研究分析了FHN模型系统参数与发生随机共振现象的关系,推导了新的输入输出互相关函数,提出了基于新互相关函数的参数调节FHN模型检测新方法。采用新方法对强噪声中的UWB脉冲信号进行检测并对该方法的检测性能进行了仿真比较与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新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检测到淹没在强噪声中的未知UWB脉冲信号,是一种低信噪比非合作下检测UWB信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由于超宽带脉冲信号持续时间短、发射功率低,传统去噪方法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系统要求,而在超宽带系统中使用小波变换技术来抑制噪声时效果比较理想.通过对小波模极大值法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去噪声方法——比值门限加相似系数法,它既能有效抑制噪声,又能保留UWB信号的奇异性.仿真结果表明,与模极大值法比较,该算法更简便,去噪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高效的跳时超宽带无线电信号的同步捕获,主要研究了超宽带无线通信中跳时序列码的同步技术,对捕获过程中的两个主要性能指标,即平均捕获时间和捕获概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一种适于超宽带无线通信跳时码的同步捕获方法--二维空间下的菱形捕获法.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捕获方法工作原理简单、捕获速度快、硬件复杂度低,是超宽带冲激无线电的有效捕获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针对超宽带系统易受窄带信号干扰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双陷波平面超宽带(UWB)天线,地板采用新型的缺陷地结构(DGS)扩展带宽,通过在八边形天线的辐射贴片上加载2个U形槽实现了3.4~3.9 GHz和5.2~5.8 GHz频段内的双陷波特性,并在馈线上加载枝节改善天线的陷波特性.利用仿真软件研究了2个U形槽对陷波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天线的方向图和增益特性,并将其加工成实物.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形状新颖,结构简单,性能优良,易于集成,能够广泛应用于超宽带无线通信设备中.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带阻单元构成滤波器存在陷波深度不足和阻带抑制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加载开路枝节的多陷波超宽带滤波器。基于开路枝节线和阶跃阻抗谐振器理论,通过在超宽带滤波器多模谐振器上引入一对折叠开路枝节线产生2个陷波频段,这种特殊枝节实现的陷波抑制能力更强;在超宽带结构下方耦合阶跃阻抗谐振器产生第3个陷波频段,陷波深度更好。最终实现超宽带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为6.6 GHz,陷波频段相对带宽约为134%。仿真与实测结果表明,该滤波器工作带宽为2.2~11.2 GHz,实现了2.8~4.4 GHz,6.2~6.8 GHz和8.8~9.8 GHz 3个频段的陷波特性,可有效滤除C波段和WLAN频段信号对超宽带通信系统的干扰。满足超宽带系统对陷波滤波器插入损耗和带外抑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共面波导馈电的超宽带陷波天线.该天线采用康托集分形辐射单元,有效增加天线的阻抗带宽,使所设计的天线满足超宽带通信的需求.为了避免超宽带天线与传统的窄带系统之间的干扰,在共面波导接地面的顶部刻蚀一个U形槽,从而在5.1~5.9 GHz产生一个陷波特性,有效避免超宽带系统与窄带系统之间的干扰,实现超宽带系统与WLAN和WiMAX系统的协同工作.利用高频结构软件HFSS对设计的天线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3.1~10.6 GHz频带范围内所设计的超宽带天线的回波损耗小于10 dB,并在5.1~5.9 GHz范围内回波损耗大于10 dB,实现了超宽带系统与IEEE802.11 a(5.1~5.9 GHz)的协同通信.  相似文献   

15.
脉冲超宽带(impulse radio ultra-wideband, IR-UWB)是一种通过发射极窄脉冲进行信息传输的无线电技术. 由于脉冲超宽带技术的工作频带特别宽, 因此易混入其他无线系统的窄带干扰信号. 针对超宽带系统中物理层同步头 Kasami 序列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在 IEEE 802.15.6 协议下的同步算法. 一个 Kasami 序列可以被选为与接收信号进行积分相乘的同步模板. 仿真结果表明, 在存在强窄带信号干扰和码间干扰的情况下, 该同步算法比其他针对 IEEE 802.15.6 协议的算法有更高的同步成功率和更低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16.
针对应用于双载波正交频分复用(DC-OFDM)超宽带(UWB)系统高速、低成本和快速收敛的自动增益控制(AGC)的设计要求,提出了低复杂度的采用混合补偿增益的两步式快速AGC设计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在室内密集多径的无线环境中保证增益调整精度和稳定度,并能有效减少收敛时间.在AGC电路实现层次,基于对数函数性质提出了输入范围动态可调的低复杂度查找表实现方法;VLSI综合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减少46%的芯片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