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桥梁桥头跳车的危害,从结构设计、施工控制和经济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介绍了桥头跳车常用的防治措施,提出了防治跳车的新技术和跳车台阶的修复手段。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路事业发展迅速,在公路运营过程中,桥头跳车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本文针对二座桥的跳车情况,对桥头跳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桥头跳车的处理方案。伴随着高速公路的普及和修筑,大众越来越看重高速公路行驶的安全性以及舒适与否。在众多的桥梁问题中,桥头跳车问题比比皆是,这个问题是高速公路修筑质量上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章天明 《科技资讯》2010,(20):127-127
桥头跳车严重影响了行车的舒适性、安全性,是公路中常见病害之一。笔者所在绍兴地区软土地基较多,桥头跳车病害时有发生。本文从分析桥头跳车的原因入手,对桥头软基的处理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乔勒番 《科技信息》2009,(17):289-289,329
通过分析软基路段桥头跳车的原因,提出防止跳车的措施,介绍实际工程中防止跳车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邵长青 《科技信息》2009,(27):250-250
针对当前道路建设中普遍存在的桥头跳车问题,结合近几年新建、改建的几条道路干线的桥头、涵洞不同程度的跳车现象,进行粗浅的探讨。提出了解决桥头跳车的方法,望这些措施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赵荣 《科技信息》2010,(30):333-335
桥头跳车是道路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现象,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能够完全消除这一公路病害的方法。文章试从分析高等级公路桥头跳车病害的成因机理出发,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桥头软基处理方法并加以比较,同时提出了一些施工工艺及结构设计上的建议,得出了处理桥头跳车问题的有效防治和处理桥头跳车问题的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7.
谢小山  陈彦恒  梁斐 《科技资讯》2013,(14):36-36,38
在铁路工程运营的过程中,会经常存在桥梁台后搭板断裂以及桥台跳车发生的现象,这种现象在高速铁路的路桥过渡区段都有可能出现。本文针对跳车原因进行了系统地探讨,结合国家某重点铁路的施工和运营情况系统地探讨和分析路桥过渡段跳车原因以及其设计与施工的相关措施。分析铁路路桥连接段产生跳车的原因及其对行车安全和舒适度的影响,并提出设计、施工和养护维修中解决桥头跳车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吴徽 《科技咨询导报》2007,(8):75-75,77
在高等级公路建设过程中,桥头跳车问题是普遍和复杂的问题,其解决措施是设计与施工中的难点之一。本文简要分析了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探讨了通过注浆技术,提高台背填土的整体性,降低由于台背填土沉降造成桥头跳车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分析了该技术解决桥头跳车问题的机理,同时对应用该技术过程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高等级公路桥头跳车的危害,从结构设计、施工控制和经济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介绍了桥头跳车常用的防治措施,提出了防治跳车的新技术和跳车台阶的修复手段。  相似文献   

10.
王慧敏 《科技信息》2012,(17):381-381
桥头跳车涉及路堤沉降,引道填筑材料,桥台及其基础类型,桥梁的结构型式,桥梁与路基工程接缝段的处理,桥头搭板,路面以及施工方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首先总结了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然后重点阐述了如何在施工中防治桥头跳车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常规道路减速带在降低车速保证交通安全的同时,也存在设置不规范、易造成车辆损害、乘客舒适性差等缺点,为减少减速带设置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理论的可升降减速带。该减速带可根据车速信息及对驾驶员行车意向的识别,反馈调节减速带的升降状态。采用双翼型液压升降结构,可将软态减速带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实现能源存储利用。该减速带奖"慢"罚"快"的工作原则,可在保障通行安全的前提下,将车辆损害、噪声污染降至最低,提高交通稳静化水平,体现了智慧交通的公平性。结果表明,该减速带在提高交通安全、改善驾驶行为、改善交通环境等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桥隧过渡段的沉降差异对车辆行驶的舒适性以及对路面的冲击作用有显著的影响.考虑车辆的纵向转动与倾覆,将车辆通过桥隧过渡段不平整路面的过程视为一定初始条件下的受迫振动,建立了车-路动力计算模型并给出了振动方程.利用拉普拉斯变换,给出了经过变换后的人的加速度以及车辆对路面作用力的表达式.并研究了两者在不同沉降差异、车辆速度以及载重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沉降差异对司机的舒适度影响较大,而车辆荷载以及沉降差异对路面所受冲击作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戴振泳  李涛  宋廷伦  提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2):13425-13430
为研究减速带路面工况下悬架最优阻尼比,搭建了二自由度汽车悬架线性及非线性模型,并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正弦截面减速带路面时域模型以通过仿真验证路面模型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根据ISO标准中频率加权系数设计频率加权滤波网格;探讨脉冲输入下悬架线性模型的局限性,提出考虑车轮离地、撞击限位块场景下的二自由度悬架非线性模型;最后采用振动剂量值VDV和轮荷冲击系数k作为减速带路面工况下平顺性评价指标,仿真比较线性和非线性模型在考虑车轮离地、不同悬架限位块刚度以及不同行驶速度情况下的悬架最优阻尼比。研究表明仅考虑车轮离地非线性情况不会影响最优阻尼比,考虑撞击限位块时,不同限位块刚度以及不同车速均影响最优阻尼比. 该项研究结果为车辆悬架阻尼优化及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考虑鲁棒性的超临界翼型激波控制鼓包减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采用CFD方法研究超临界翼型的激波控制鼓包减阻技术,分析了鼓包形状参数对减阻效果和鲁棒性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显示,鼓包的减阻效果受位置影响较大,当鼓包最高点与干净翼型的激波位置相同时减阻效果较好,鼓包高度过高对减阻效果不利,而较长的鼓包可在更大的高度范围内实现减阻.鼓包还可以通过弱化激波,抑制附面层分离,延缓超临界翼型抖振现象的发生.计算结果显示,鼓包减阻技术整体而言工作范围较窄.但经过设计,较长且较低的鼓包可以在较大的升力范围内具有减阻效果,并且减阻效果对形状变化及雷诺数变化不敏感,还能有效提高阻力发散马赫数,鲁棒性要明显优于较短较高的鼓包,具有工程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型军用轮式车辆在越野起伏砂石路面上高速行驶时振动与冲击较大的问题,在实测路面不平度的基础上,建立了半车行驶动力学模型,在时域内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分析表明,振动较大是由车辆在恶劣越野路面上高速行驶时,悬架击穿频率较高造成的。在频域内采用基于悬架动挠度为限值的匹配方法对悬架参数进行了优化与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匹配结果基本满足战车平顺性与操稳性的设计要求,说明基于实测路面谱与悬架动挠度为限值的参数匹配方法对军用车辆悬架设计具有适用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解释了冲击地压的概念和发生条件,介绍了冲击地压预测的内容、方法,并对如何预防冲击地压的产生,提出了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7.
Robles-De-La-Torre G  Hayward V 《Nature》2001,412(6845):445-448
Haptic (touch) perception normally entails an active exploration of object surfaces over time. This is called active touch. When exploring the shape of an object, we experience both geometrical and force cues. For example, when sliding a finger across a surface with a rigid bump on it, the finger moves over the bump while being opposed by a force whose direction and magnitude are related to the slope of the bump. The steeper the bump, the stronger the resistance. Geometrical and force cues are correlated, but it has been commonly assumed that shape perception relies on object geometry alone. Here we show that regardless of surface geometry, subjects identified and located shape features on the basis of force cues or their correlates. Using paradoxical stimuli, for example combining the force cues of a bump with the geometry of a hole, we found that subjects perceived a bump. Conversely, when combining the force cues of a hole with the geometry of a bump, subjects typically perceived a hole.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汽车变速器换挡的二次冲击强度分布规律,在自行研制的换挡性能试验台上,对某款变速器各挡位以不同换挡速度分别进行了各50次换挡试验,实时测得换挡力、换挡位移、同步转矩、变速器输入/输出转速,得到了各挡位换挡特性曲线;并对不同换挡速度下各挡位二次冲击强度进行了频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换挡速度增加,同一挡位的二次冲击强度呈现减弱趋势;同时该变速器只有Ⅰ挡未出现二次冲击,Ⅱ~Ⅵ挡均存在二次冲击现象;并且Ⅱ挡的二次冲击强度最大,Ⅵ挡仅在低换挡速度时存在二次冲击。  相似文献   

19.
采场应力和煤结构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讨论了采场应力对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煤的物理性质对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研究表明:煤的灰分、挥发分含量直接影响着煤体瓦斯压力、含量及煤与瓦斯的突出。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当前常见限(减)速设施在城市道路的实际应用效果,通过断面雷达仪测速法采集车辆在通过限(减)速设施前后的车速数据,研究了实际行驶过程中限(减)速设施对自由流状态下车辆的减速效果。结果表明:电子执法型限(减)速设施效果明显,超速通过率约为3.2%;振动减速标线有一定减速效果,超速通过比例约为7.8%;限速标志减速效果最差,超速通过率约为29%。可见城市道路上电子执法型限(减)速设施限速效果最好,振动减速标线限速效果受设置区域长度和振动程度影响,限速标志减速效果不佳。通过给出的当前城市道路限速值与车辆通过限(减)速设施时车速关系模型表明:随着道路限速值的增加,车辆正常通过限(减)速设施的第85位车速越高,超速比例随之增加。且限(减)速设施类型不同,第85位车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限速标志型变化最大。研究结论可为城市道路车速管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