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个(個,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育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1979年版)中主要有五个义项(见《词典》)。但是,“个”在吉安方言口语中的用法却更丰富,更复杂,除了有《词典》中的第一,二种用法外,还可以用作代词、助词。当它用作代词时,其作用相当于指示代词、程度副词、疑问代词、处所名词等。当它用作助词时,其作用相当于语气助词、结构助诃等。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2.
庙塘话指示词系统繁复,可分为基本指示词和派生指示词两类。派生指示词由基本指示词通过声韵调的变化、添加其他语素或两种手段并用而形成。两种指示词都有近指、远指、更远指的区别。基本指示词不能单用,需接后加成分才能指示名词。各类派生指示词主要有限制、指代等句法功能。指代人或物的指示词有数的语法范畴。与其他湘语相比,庙塘话指示词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在和顺方言中,助词"哩"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相当高.结构助词"哩"兼具普通话中三个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作用;动态助词"哩"与普通话表示动作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的"着"用法相同,同时动态助词"哩"还具有指明动作或事件在过去发生的作用,这一作用与普通话中的动态助词"的"相同;另外"哩"还可以作为语气助词来使用,可分别表达陈述、疑问、感叹等各种不同的语气.  相似文献   

4.
<孟子>中的"之"字可以记录不同的语法单位:1、能够独立运用的词;2、用于人名的结构单位."之"记录的词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实词"之"包括名词和动词;虚词"之"包括连词、代词和助词,其中以助词的用法较为复杂.用于人名中的"之"可以作为构成语素的音节、语素、名词和助词;不用于人名中的"之"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本文着重于对<孟子>中"之"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试图展示出<孟子>中"之"的语法体系及其语法功能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5.
壮语的名量词极为丰富,按其用法不同,可分为性别量词,类别量词,级别量词三大类。类别和用法的多样性,决定了壮语名量词意义的复杂性,不同类别的名量词、甚至同一类别的某一名量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义都不一样。因此,由名量词与名词构成的“量名”结构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时表示数词“一”的意义,即表示“量名数‘一’”★,有时则不表示“一”的意义。下面我们以壮语来宾话的“量名”结构的情况为  相似文献   

6.
为了弥补罗素和斯特劳森的限定摹状词的理论的缺陷,唐奈兰提出限定摹状词同时具有两种用法:指称性用法和归属性用法,并根据是否考虑语境,说话人的意图等语用因素对这两种用法做了区分,为语用学的出现作了铺垫。  相似文献   

7.
判定一个成分是名量词而非名词主要看量词所由产生的句法环境,在和数词组合的情况下作名词的谓语,并具计量单位的陈述功能,能在"名+数+X"结构中承担计量功能的,是名量词,不能,则不是.判定"数+X(+之/的)+名"中的X是不是名量词,可以运用"转换+替换"法.  相似文献   

8.
英、汉两种语言的单位词的使用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一般说来,英语的单位词远比汉语量词丰富,其与名词的搭配亦复杂于汉语单位词,尤其是一些固定短语的使用习惯.本文初步比较了英、汉单位词使用的一些特点,并着重就英语群体量词以及英语单位词的词汇意义等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格助词是表示名词与其他词关系的助词,是理解词与词关系的关键。教材中格助词的讲解比较分散不成体系,引不起学生重视,从而导致误用格助词现象丛生。教师循序渐进地总结说明格助词的用法、分析不同格助词的不同含义、引导学生学习格助词与其他词之间的使用规律后学以致用,能够提高日语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0.
河南沁阳话的人称代词系统比北京话的人称代词系统复杂,有着独特的语法特征.沁阳话中的复数标记"个"相对于北京话中的"们",它不仅可以用作人称代词的后缀表示复数,也可以用作疑问代词的后缀表示复数,沁阳话"数词+个"两个音节同化融合,发生跨音节音变产生合音词,有着明显的地方方言特征.  相似文献   

11.
《孟子》中的“之”字可以记录不同的语法单位:1、能够独立运用的词;2、用于人名的结构单位。“之”记录的词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实词“之”包括名词和动词;虚词“之”包括连词、代词和助词,其中以助词的用法较为复杂。用于人名中的“之”可以作为构成语素的音节、语素、名词和助词;不用于人名中的“之”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本文着重于对《孟子》中“之”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试图展示出《孟子》中“之”的语法体系及其语法功能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科技英语翻译时常用的增词省词翻译技巧,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阐述了增补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和量词等的增词翻译技巧;阐述了省译冠词、代词、介词、连词和动词等的省词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3.
日语表示条件关系的接续助词,具有代表性的便是「ば」「たち」「なち」「と」.这四个接续助词,笼统地说,都可以译为汉语"如果~的话~",所以对于中国的日语初学者而言,一般很难区分出这四个词在用法以及意义上的不同.对这四个词用法的分析与比较有助于学习者区别其用法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曾引起许多人的论争,唐奈兰的<指称与限定摹状词>就是其中最著名的篇章之一.在此文中,唐奈兰以罗素和斯特劳森的理论为背景,提出了限定摹状词的两种功能:即归属性用法和指称性用法.他认为罗素和斯特劳森都只注意到限定摹状词的一种用法,而忽视了另一种用法.但唐奈兰的理论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他将限定摹状词的两种用法截然分开,并完全对立,也是不妥的.事实上,限定摹状词的两种用法应该是对立统一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梳理近代汉语助词"着""了"用法和意义的历史演变研究,尤其是元代汉语助词"着""了"的研究,指出元代汉语存在助词"着""了"混用的现象,而不是语法分工不清,这种现象可能与语言接触有关。  相似文献   

16.
尝试体态标记词"看"作助词经常出现在重叠动词后,但有时也可用在"VO看""VC看"等 形式中,这是因为动作的尝试性经常表现在动作的重复进行,但尝试也有一次成功的情况。尝试体态标 记词"看"来源于连谓结构中充当连谓后项的实义动词"看"句子中心地位的丧失。  相似文献   

17.
《银雀山汉墓竹简〔贰〕》的用字习惯可以从"字与词的对应关系""词与字的对应关系"以及"字形与词的交叉对应使用现象"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字与词的对应关系"包括"一字表示一个词""一字表示多个词"。"词与字的对应关系"包括"某词使用多个异体本字来表示""某词除使用本字外,也使用假借字,个别使用异体本字""某词用不同的假借字来表示"三种情况。"字形与词的交叉对应使用现象"包括"两个词之间形体互用""词与字形交叉使用"两种情况。另外,用字习惯研究还涉及少量的讹误字。  相似文献   

18.
凉山彝语(北部方言什乍话)的类别量词很丰富。量词主要来源于名词、动词和描摹词(有人将其归为形容词);抽象的量词由具体的量词引申而来。凉山彝语量词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语义分类标准,名词所指事物都有不同的属性,从量词归类时所依据的属性可以看到该语言所侧重的事物属性。除了这些最显著的语义特点外,量词还有一些变调特点和句法特点。拷贝型量词也是凉山彝语类别量词的一个重要类型,正如其他的藏缅语族语言一样,它是量词发展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9.
拥有量词是汉藏语系的特点之一,英语没有量词却有表量结构,量词问题是汉英翻译中的难点之一。汉译"动量(名)结构"是还原源语生命气息的重要手段。英语多用名词,静态性强;汉语多用动词,动态性强。汉译"动量(名)结构"译源研究有助于英译汉时静动转换的理论指导。汉译"动量(名)结构"译源包括动词译源、名词译源和介词译源。  相似文献   

20.
在汉语的发展史上,助词"等"有两种用法,一是表示列举,二是表示复数。表示列举的"等"可以附着于单项或多项的专有名词、普通名词之后,表示择类举例、列举未尽、列举已尽三种关系,多作中心语,少作修饰语。表示复数的"等"只能附着于单项的代词、表示尊称与谦称的名词、普通名词之后,表示具有内在联系的群体间的同类聚合关系或者相互之间彼此对等的同类聚合关系,多作中心语,少作修饰语。助词"等"表示列举的用法早于表示复数的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