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渝宜高速重庆段15km缓冲区为研究对象,选取1986年、2000年和2007年3期遥感影像资料和1∶5万地形图,基于景观结构中的景观干扰度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和空间统计学中的空间自相关和插值分析方法,进行路域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和梯度变化特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1986—2007年的21年中,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有所下降,生态风险指数较高的地区有所增加;2)研究区内的生态风险度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生态风险度较高的地区,其相邻区域的生态风险度也较高,反之亦然;3)研究区内的生态风险度呈现出时序上的差异性,1986年生态风险度的高值区分布主要在道路影响域西部地区,与非农建设用地分布集中的区域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2000年和2007年生态风险度的高值区聚集在东部,这主要与道路修建的时限性有关,此外研究区东部因水位抬升而引起的一系列建设也是导致路域生态环境空间变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是基于景观形态与生态过程耦合机理,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风险响应,可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提供了系统模式。本文以玛纳斯河流域绿洲为研究区,以2000、2005和2015年3期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计算景观格局指数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利用GIS和GS+软件对生态风险指数进行采样和空间插值,得到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布图,进一步分析景观生态风险效果及其表征。结果表明:2000-2015年玛纳斯河流域景观格局变化明显,耕地和建设用地破碎化程度降低,分离度减少,优势度不断增加;2000年流域以较低、中等生态风险区为主,高风险区分布于流域西北部的河流尾闾区,2005年较低和中等风险区范围扩大,生态环境整体呈现好转趋势,相较于2005年,2015年高风险区范围显著扩大,主要分布于河流中下游的下野地垦区,较高风险区有向东部延伸的趋势;2000-2015年,研究区生态风险等级呈降低趋势,高等级向低等级生态风险转移的面积远高于由低等级向高等级生态风险转移的面积。因此,应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方式,改善与治理退化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福州鼓岭避暑旅游区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5年Landsat_ETM+遥感影像,利用Arc GIS和Fragstats软件对福州鼓岭避暑旅游区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研究区景观以林地为基质,优势度最大,分离度最低;高程在500~750 m的平缓高地景观构成丰富,适宜避暑开发; 500 m以下的山坡地坡度陡,景观破碎度低,连接性好;研究区内景观稳定性较差,鹅鼻片区破碎度最高、优势度最低,东部旅游休闲区内斑块连接性最好;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高风险区分布在研究区北部和中部,低风险区分布在边缘区;鹅鼻片区、恩顶片区、鼓岭核心区生态风险等级较高,东部旅游休闲区和鼓山片区生态风险等级较低.  相似文献   

4.
以2000、2009、2013年遥感影像为基础,对海坛岛进行景观分类,计算出各类景观指数,结合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和地统计分析,对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3年研究区耕地、林地、灌丛、草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景观破碎化程度日趋严重,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逐渐增加;2000-2013年,研究区低风险等级面积大量减少,中、较高、高风险等级面积显著增加;研究区内风险等级的转移主要是由低风险等级向较高、高风险等级的转移,2009-2013年由较高向高风险等级的转移速率虽有所下降,但较高、高风险等级面积仍呈上升趋势,表明研究区内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5.
以遥感影像数据为来源,通过ENVI5.2对其进行预处理,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在FRAGSTATS4.2中基于土地利用分类图选取景观尺度和景观类型两个尺度的景观指数指标,旨在分析黔中城市群的景观破碎度程度、分离程度,从而得出人们对土地利用景观系统的干扰程度,而后同反映土地利用类型本身承受干扰能力的脆弱度指数和土地利用景观生态功能和生态过程方面的损失度一起构建土地利用景观的生态风险指数,利用ARCGIS10.2制作黔中城市群景观生态风险等级空间分布图,从时间和空间尺度研究黔中城市群的景观生态风险特征,为制定减少发展的景观生态风险、降低高风险区的规划和政策提供一些科学的理论依据。从景观风险评价来看: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水体类型的风险指数最小,风险指数最大的是草地和耕地,城镇用地的风险指数一直持续增长。贵州是依靠农业带动经济发展的省份,其工业化发展程度低,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对土地利用类型明显增加需求和加大利用程度的是草地和耕地,也就是说,城镇化的过程中,城镇用地扩张很大程度上是靠占用草地和耕地两种土地利用类型。从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看:黔中城市群的低生态风险区和较低生态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黔中城市群西以及西南部发达程度不高的地区,中生态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北部,东部地区。较高和高生态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黔中城市群中部,北部和东部经济水平、城镇化水平高的城市。说明人们对土地需求和利用程度的增加加剧了对城市土地利用景观生态系统的干扰破坏程度,加剧了城市发展的景观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6.
基于景观结构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006年和2009年两期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基于GIS和RS,对长乐市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风险研究,利用景观干扰度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构建生态风险指数.运用网格模型,采用普通克里格法对生态风险指数进行插值,编制长乐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图,对插值结果图进行归一化等级划分,揭示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并借助地统计学中的空间自相关方法对生态风险度进行粒度效应分析与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长乐市生态风险等级高的区域面积在增长,等级低的区域在不断减少,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具有层次性和区域性,且存在一定的空间正相关关系,随着空间粒度增大,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扬州市广陵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土地利用数据,结合ArcGIS和Fragstats4.2计算研究区各类景观指数,分析广陵区2010—2015年景观生态风险空间格局与过程特征,为研究区生态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奠定坚实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15年,广陵区景观格局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草地、林地、耕地和水域面积降幅明显,建设用地扩张明显,扩张面积主要来自耕地和水域面积的转化. 2010—2015年,广陵区景观破碎度整体呈降低趋势,分离度也明显的降低,分维数整体变化不大,耕地的分维数最高,最小的是其他土地.(2)景观生态风险等级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中度风险区面积明显减少,而轻度风险区面积有所增加,高度风险区面积减少也比较明显.(3)从空间分布上分析,整体上广陵区的风险类型从西部向东部风险等级有增加的趋势.较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施桥镇、沙头镇和头桥镇等农村地带,该区域主要的景观类型是耕地,极易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轻度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汤汪乡和杭集镇周边的农村地区;微度风险区大部分在广陵区市辖区,主要的景观类型是建设用地,抗干扰能力强,风险值最低.基于不同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风险评价,对建立研究区生态风险预警机制、降低生态环境风险、维护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摘 要 为揭示沿海地区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规律,通过GIS技术和半变异函数的分析方法,利用景观干扰度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从三生空间角度构建防城港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模型,深入研究了2000—2019年防城港市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异特性。结果表明:2000—2019年,防城港市景观格局变化显著,草地生态空间面积减少最多,为34 557.59 hm2,主要流向林地生态空间;林地生态空间作为其他地类的重要转入源,共减少32 962.59 hm2;19 a间,低生态风险区面积持续减少,且后10 a减少尤为显著;较低生态风险区面积前9 a增加,后10 a减少,总体呈增加之势;中、较高和高生态风险区面积不断增加,且后10 a增加的面积远多于前9 a;2000—2019年,防城港市各区域整体生态风险程度加深、环境质量有所退化,且后10 a表现明显。可见,研究防城港市景观生态风险变化对促进其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完善海湾城市景观生态风险的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5年安宁区SPOT 5遥感影像和正射航空影像数据,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分形维数指数、聚集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等指数,在确定出研究区的适宜研究粒度为10 m的基础上,从斑块格局、区域景观格局等方面进行景观生态分析,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现状进行研究.采用200 m×200 m的正方形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数据切分成规则格网,计算每个格网的多样性指数,通过半方差分析研究多样性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农业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较高,人工景观类型斑块形状规则,自然景观的分维数较高.各街道的景观指数分异特征明显.多样性分布具有较好的空间结构性,属于中等强度空间相关,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安宁区中部.  相似文献   

10.
以福清市江阴半岛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格局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得到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图,对生态风险指数分级,从而对研究区生态风险变化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6年~2009年研究区各生态风险级别在空间分布上发生明显变化,2006年高风险和较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南部靠近工业区区域及北部中心地区,2009年研究区高风险区域消失,较高风险区域较2006年向西偏移;研究期间较高生态风险面积基本维持不变,中风险和低风险面积均有所降低,弱风险区域面积有较大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创建省级文明路的4项基本要求,即统筹兼顾,确保各项创建工作全面协调推进;丰富内涵,突出特色;总体部署,整体推进;不断创新,全面加强职工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2.
陈光 《山西科技》2012,(4):52-52,56
从公路工程施工的几个主要工序阐述如何在公路工程施工中进行质量管理,对相关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规定,高速公路由于曲线极限最小半径Rmin,大于不设加宽的平曲线半径R。因而,高速公路一般不设加宽。本文讨论,由于高速公路平曲线最小极限半径Rmin对应的最大超高Imax,引起车辆倾斜而使得行驶车辆所占空间位置倾斜,使得所占路面宽度无形中增加,得出结论,高速公路也应根据最大超高计算平曲线上的平面加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公路工程有关计量原则及应注意的主要事项  相似文献   

15.
自助游的兴起引发了旅游公路的规划设计热潮,但目前大量旅游公路在设计中未考虑游客体验,致使建成的旅游公路设施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在公路体验机会谱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与访谈,分析了旅游公路的类型和特征,并结合案例研究,探讨了基于公路体验机会谱的旅游公路规划设计流程和要点。  相似文献   

16.
辽宁滨海公路对沿线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样线法对辽宁滨海公路沿线的4种湿地类型——临海草地、沼泽湿地、稻田湿地、盐田及水产养殖场进行实地调查,探讨其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梯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距公路由近及远的梯度上:1路肩、边沟、边沟外坡面上群落的建群种类变化明显,此外距离公路越远,越接近当地的植物种类;2 4种湿地类型中,临海草地和沼泽湿地的物种丰富度呈逐渐增加的格局,而稻田湿地和盐田的丰富度均呈现出先增加再减少的趋势;3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的变化格局基本一致,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形式;4群落的Sorenson指数与Cody指数的变化格局基本一致,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形式。研究认为:公路对植物物种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在临近道路的区域,多样性的变化主要与道路结构部位的生境有关,而随着与公路之间距离的增加,多样性的变化程度逐渐减弱;从公路的影响范围来看,边沟外坡面(距路缘约10m处)是多样性受影响最为强烈的区域。  相似文献   

17.
吕雪红 《山西科技》2007,(6):24-24,30
随着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日益完善,对路政执法队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文章对此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邹杰 《科技信息》2008,(10):110-111
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的今天,公路建设与环境的冲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此背景下生态公路的概念应运而生。在阐述生态公路基本含义及其功能与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公路建设过程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而从生态理念、生态选线、生态恢复、生态施工、生态运营和生态管理等六个方面分析了公路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为我国公路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高速公路建设日益增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通过分析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环境管理机构的现状,并对存在的"机构缺失、权责不明、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能重叠"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在借鉴国外环境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横向区域管理、纵向三级管理"环境管理机构建设思路和模式,明确高速公路建设中环境管理机构的职责,构建纵向三级管理机构,探索实现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统一管理和统一指挥,从而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效率,降低公路建设带来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0.
公路边坡冲刷机理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公路过坡冲刷防护研究之不足,首先阐述了研究公路过坡冲刷的必要性,然后在分析降雨溅击和径流形成过程的基础上,重点描述了坡面径流力的计算方法及影响边坡冲刷的主要因素,初步分析了公路过坡水蚀冲刷产生机理,为今后的研究建立了一个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