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离子强度与温度对大孔树脂吸附红霉素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间歇实验,研究了温度与离子强度(NaCl)对大孔树脂吸附红霉素A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SP825大孔树脂对红霉素A的平衡吸附量最大,符合Langmiur等温吸附方程。升高温度和提高离子强度有利于红霉素A的吸附。同时,计算了红霉素A在SP825上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吸附焓变与吸附熵变,表明吸附过程为吸热的物理吸附。此外,采用液膜与粒内扩散模型较好地拟合了吸附动力学数据,并计算得到了液膜扩散系数kf和孔内扩散系数Dp。结合这些动力学与热力学参数,初步解释了离子强度与温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超声场条件下两种扩散系数估算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进行了常规条件和超声场条件下苯酚在NAKII树脂上的吸附相平衡实验和吸附动力学实验,结合吸附相平衡和吸附动力学,提出了一种估算超声场强度下NKAII树脂吸附苯酚的液固扩散系数的计算模型-相平衡-动力学模型(PEKM),分别采用PEKM模型和典型的球形颗粒大孔扩散模型估算了常规条件和超声场条件下的扩散系数,前者估算值大于后者2~3个数量级,使用估算出的扩散系数,借助于数学软件Matlab求解实际脱附过程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使用PEKM模型比典型模型计算出的浓度更接近于实验结果,从而进一步证实了PEKM模型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实验结果还表明,超声场条件下的扩散系数比常规条件下要大,而且随超声波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D-380大孔弱碱树脂吸附铼的传质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D-380大孔弱碱树脂从含铼的硫酸铵溶液中吸附铼的传质动力学.探讨了溶液铼浓度、树脂颗粒半径及温度对铼交换速度的影响;计算了有效扩散系数、表观活化能及活化熵等某些动力学及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G.E.Boyd粒内扩散方程也适用于大孔树脂,粒内扩散是铼交换过程的唯一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载铜13X的制备以及吸附噻吩的动力学性能.实验考察了负载溶液、还原时间、还原温度以及预处理等方面对吸附剂制备的影响,得到了制备载铜13X吸附剂所需要的最优化条件.采用Crank单孔模型对测定的吸附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确定了不同温度下的噻吩在载铜13X上的扩散系数.实验结果表明,Crank单孔模型可很好地描述噻吩在载铜13X分子筛上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种类粉末活性炭(PAC)对2种偶氮类染料(直接耐晒桃红BK和活性橙X-GN)的吸附特性和影响因素,表征3种不同材质PAC的理化特性,分析PAC对典型偶氮类染料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对偶氮染料吸附效果最佳的PAC具有比表面积最大、烧结现象少、以中孔和大孔结构为主、表面氧元素含量高并以C=O,—OH和—COOH等酸性官能团为主等特点。偶氮染料的吸附是不均匀吸附,包括表面吸附、外部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偶氮染料分子主要吸附于PAC的中孔(大孔)中,初始阶段为快速吸附,后期以扩散作用为主导,吸附动力学均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修正的Freundlich方程。偶氮染料在PAC上的吸附机制主要以化学吸附作用为主,表现为PAC表面官能团与染料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范德华力和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HYA-602大孔吸附树脂对红枣汁吸附脱色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以期为大孔吸附树脂在红枣汁脱色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文中采用静态吸附法分别在298,313,328K下对红枣汁进行吸附脱色,并使用不同动力学模型和吸附等温模型分别对动力学实验曲线和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根据决定系数r~2和误差分析值判断模型的适用性,计算热力学参数。结果显示,Elovich动力学方程对吸附动力学曲线的拟合度最高(r~2=0.990 8),其次分别是Pseudo二级速率方程(r~2=0.985 4)和Pseudo一级速率方程(r~2=0.969 9);Langmuir模型、Temkin模型、Redlich-Peterson(R-P)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对于等温吸附线的拟合度依次降低;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参数为ΔG0,ΔH0,ΔS0。因此,红枣汁中褐变物质在HYA-602树脂上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且吸附反应是吸热且自发的;吸附速率受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的共同控制,且液膜扩散对反应速率的控制更显著;该吸附反应并非理想的均匀表面吸附。  相似文献   

7.
用浅床法研究了 Dowex- MSA- 1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对 [HPd Cl4] -的吸附、解吸行为以及诸动力学参数如扩散常数 B ,内扩散系数 D ,半交换期 t1 / 2 ,滞留时间τd 和死时间τd′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用HNO3,HCl,NaOH及NH3分别对颗粒活性炭进行表面改性,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水中BrO-3在颗粒活性炭上的吸附特性,考察了活性炭孔径分布及官能团变化对BrO-3吸附的影响,测定了活性炭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BrO-3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符合伪二级速率方程及内颗粒扩散模型,吸附中存在孔扩散过程,且孔扩散为活性炭吸附的主要速率控制步骤.活性炭的中孔体积是其吸附能力的主要控制因素,同时活性炭表面较高的碱性官能团和零电荷点法(pHpzc)有利于BrO-3的去除.  相似文献   

9.
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复合材料对甲烯蓝的吸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复合材料(graphene oxide-chitosan composite, GO-CS) 可用于清除阳离子染料, 具有吸附量大、易于分离等优点. 对GO-CS吸附阳离子染料甲烯蓝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 GO-CS对甲烯蓝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 颗粒内扩散模型分析表明, GO-CS 吸附甲烯蓝的扩散机制包括颗粒内扩散和表面扩散.此外, 还发现GO-CS 对甲烯蓝的吸附量受pH 值和离子强度的影响, 较高的pH 值和离子强度有利于提高吸附量.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测定氧化铝吸附氮气的平衡和动力学过程的基础上,由平衡数据得到分形维数,对动力学结果分别用欧氏几何和分形几何的动力学模型进行处理,比较两种方法得到的扩散系数之间的判别。结果表明:粉状氧化铝的分形维数为2.12;采用分形动力学模型得到的扩散系数同欧氏几何扩散模型的结果不同一样,扩散系数不随浓度的变化而改变;而欧氏几何扩散模型中的扩散系数随浓度变化发生改变,且变化符合Darken关系。  相似文献   

11.
孔径和比表面积调控对SBA-15上溶菌酶吸附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具有不同孔径和比表面积的介孔二氧化硅SBA-15对溶菌酶的吸附行为,并分析了材料孔径和比表面积对吸附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对溶菌酶的最大吸附量受控于材料的比表面积,关系式为q=0.602 53SBET-130.58;用3种吸附动力学模型分析溶菌酶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发现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用外部扩散...  相似文献   

12.
树脂D301M吸附草甘膦的热力学及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树脂D301M对草甘膦水溶液的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特性.测定了303.15~318.15K的等温吸附线和吸附动力学数据,并分别用Langmuir,Freundlich,Temkin模型拟合了树脂D301M吸附草甘膦水溶液的实验数据.结果表明,树脂D301M对水溶液中草甘膦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并根据热力学原理,计算出吸附热力学参数,其吸附焓值ΔH=58.42kJ.mol-1,ΔG0,ΔS0.树脂D301M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方程;采用Arrhenius方程计算出吸附的表观活化能Ea=165.22kJ.mol-1.  相似文献   

13.
ELENIMOL JS-2水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及吸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最大泡压法测定了反应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烯丙基琥珀酸酯磺酸钠(ELENIMOLJS-2)水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DST),考察了浓度、温度和电解质对DST的影响,计算了反映动态表面张力的各种参数.结合Word-Tordai方程,对ELENIMOL JS-2水溶液的吸附动力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发现吸附初期为纯扩散控制模式,吸附后期为拟扩散控制模式,吸附中期为混合动力学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14.
铁-镧复合氧化物颗粒吸附剂除氟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型铁-镧复合氧化物颗粒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和物相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该吸附剂的除氟吸附速率和吸附等温线,分析了pH和共存离子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铁-镧复合氧化物颗粒是无定型态体相的微孔材料,比表面积为103.3m2/g;吸附速率遵从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受内扩散和表面吸附的影响;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当氟离子平衡质量浓度为35mg/L时,吸附容量达到30mg/g;吸附的最佳pH为4,共存离子中HPO4 2-对吸附效果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的质扩散系数(Dm)是混凝土材料的一种湿物性,它反映混凝土内部的湿份在空间上趋于均匀的能力。在混凝土温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混凝土质扩散系数取决于材料的微观孔隙结构、初始含湿量的大小及其在空间上分布的均匀性。对同一种混凝土材料而言,混凝土质扩散系数强烈地依赖于混凝土内部的初始含湿率。本首先从湿度扩散矩的概念上论证了混凝土的质扩散系统与其平均值(Dm)的关系;接着研究平均质扩散系数代替质扩散系数以后,混凝土湿度场的变化趋势;最后讨论了两种不同质扩散系数下混凝土干缩速度、干缩应变、非均匀干缩引起的约束应力等。以北方地区拆模后的大体积混凝土为例,计算了混凝土表面最大干燥应力与干燥深度,其成果可以为混凝土表面保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制备了碳纤维束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表征,具有微电极束性质.以电化学交流阻抗方法研究了牛血红蛋白在碳纤维束电极上吸附.牛血红蛋白在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形成了具有较大的阻抗的蛋白质吸附膜,吸附过程符合一级吸附动力学,在较短时间内吸附受电场和扩散控制;在较长时间内,吸附受扩散控制.此结果进一步表明,电化学交流阻抗...  相似文献   

17.
以酚醛纤维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酚醛基活性炭纤维(PACF),并以亚甲基蓝(MB)染料溶液作为吸附对象,对其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进行研究,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对其微观形貌和比表面积及孔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ACF得率高达47.01%,比表面积为1 378.48 m2/g,总孔容为0.60 cm3/g,平均孔径为1.52 nm,微孔率为90.62%,是一种以微孔为主的多孔性高吸附材料。当MB染料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为300 mg/L、pH为5时,最有利于PACF对其吸附,此时吸附量高达468.52 mg/g。吸附平衡和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PACF对MB染料溶液的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此外,颗粒内扩散模型分析表明:外扩散和粒子内扩散都是PACF对MB染料分子吸附过程速率的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18.
有机改性凹凸棒石对活性艳红的吸附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研究了用溴代十六烷基吡啶改性的凹凸棒石对水中活性艳红的吸附动力学,在初始质量浓度为16.7~33.3 mg/L,转速为100~200 r/min,温度298~328 K时,有机改性的凹凸棒石对艳红的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结果表明:改性凹凸棒石对活性艳红的吸附仅在外表面吸附,吸附表观活化能为12.72 kJ/mol,说明此吸附并不是由单一的化学吸附为速率控制步骤,是由化学吸附液膜扩散共同控制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浅层地温剖面曲线拟合法估算热扩散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浅层岩土热传导和热扩散理论出发,推导出一种半无限均匀岩土地温变化的数学模型,通过利用该模型拟合实测地温剖面曲线,可以求取浅层岩土整体的热扩散系数以及地表年平均温度、温度变幅、初相等大地温度特性参数.两个实例的计算结果表明,所采用的理论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地温实测剖面曲线,通过该方法所求得的浅层岩土热扩散系数与参考文献给出的值很接近,说明该方法是可行的.该方法建立在可靠的理论和清楚物理机制之上,简单有效,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