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季曼-伯朝拉盆地是俄罗斯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经历了前裂谷、裂谷、被动陆缘和前陆4期演化阶段,形成现今古被动边缘-前陆叠合的构造格局。盆地不同期次的构造演化及叠合效应控制着盆地的烃源岩、储层发育和分布,进而控制了油气分布规律。盆地的主要烃源岩和储盖组合多发育于中晚古生界,上泥盆统多马尼克组烃源岩是盆地的主力烃源岩;主力储层为中上泥盆统、石炭系-下二叠统的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储层物性整体较好;圈闭类型多为岩性-构造型圈闭;盆地油气主要沿着早期裂谷的反转隆起分布。盆地勘探程度分布不均,其中东部前渊区以及海域勘探程度较低,油气地质综合分析表明,前渊地区是最有潜力的含气区,海域仍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是未来勘探的两个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2.
利用盆地模拟方法对鄂尔多斯地区古生界的生烃史和排烃史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上古生界烃源岩处于高成熟阶段,下古生界烃源岩已进入过成熟阶段,这两套烃源岩在地史上都出现过两次生、排烃高峰,上古生界的生、排烃量远大于下古生界.这些结果可用于评价该区的油气远景和认识油气藏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3.
中、上扬子区寒武-志留系发育两套主力烃源岩: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为主的烃源岩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连同上奥陶统五峰组笔石页岩为主的烃源岩.研究区曾遭受多期复杂的构造变动,烃源岩经历了不均一的抬升、变形、埋藏作用,导致烃源岩生烃演化的不连续性和分阶段性.基于详细的构造-埋藏史研究,烃源岩现今热演化程度分析,运用BasinMod盆地模拟技术,烃源岩生烃热模拟方法,深入研究了寒武-志留系烃源岩的埋藏史、受热史和生烃史,揭示出研究区寒武-志留系有机质生烃演化的阶段性和区域演化规律性,阐明了寒武-志留系烃源岩生烃作用发生的构造期次、时空分异特征等.认为鄂西-渝东区为下寒武统烃源岩主力生烃区,而川东南-黔中区为下志留统烃源岩主力生烃区.生烃热模拟实验再现了烃源岩生烃历程,借此探讨了高过成熟海相烃源岩剩余产烃潜力.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东濮坳陷上古生界烃源岩生烃演化历史,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矿物包裹体分析以及EASY%Ro数值模拟技术深入研究了研究区烃源岩的埋藏史、受热史和生烃史,认为东濮坳陷上古生界烃源岩经历了多期构造-热事件,导致其有机质生烃作用呈阶段性演进.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地区古生界生烃史和排烃史的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盆地模拟方法对鄂尔多斯地区古生界的生烃史和排烃史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上古生界烃源岩处于高成熟阶段,下古生界烃源岩已进入过成熟阶段,这两套烃源岩地地史上都再现过两次生、排烃高峰,上古生界的生、排烃量远大于下古生界,这些结果可用于评价该区的油气远景和认识油气藏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6.
研究措勤盆地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和圈闭的特征 ,剖析各油气系统的发展演化历史 ,对该盆地的油气远景进行预测 .本区下白垩统川巴组的泥质岩 ,多巴组和郎山组的碳酸盐岩是有效烃源岩 ;川巴组的砂岩 ,多巴组的砂岩和碳酸盐岩以及郎山组的碳酸盐岩是主要的储集层 ;川巴组的泥质岩为局部盖层 ,多巴组和郎山组的碳酸盐岩是区域盖层 .燕山晚期运动为本区的油气聚集提供了有效的圈闭 .本区共划分了 7个油气系统 .根据盆地模拟结果综合分析表明 :措勤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区是洞错 -阿苏地区 ,该区的 K1ch- K1ch(!)油气系统是最有利的系统 ;其次是马窖 -门当日阿次地区 ,该区以 K1ch- K1ch(?)油气系统最有利 ;油气远景最差的地区是色卡错—麻米错地区  相似文献   

7.
基于板块构造演化与岩相古地理特征,确定了巴西东海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经历了早白垩世巴雷姆期陆内裂谷、阿普特期陆间裂谷、阿尔比期以来的被动大陆边缘3 个原型阶段,分别充填了湖相及河流三角洲、过渡相碳酸盐岩与蒸发岩、海相碎屑岩为主的沉积体系。其中,陆内裂谷阶段湖相烃源岩为大油气田形成奠定了丰富的资源基础;陆间裂谷期碳酸盐岩及被动陆缘阶段海相浊积砂体形成两类优质储集层;陆间裂谷期蒸发岩及被动陆缘阶段海相页岩分别为碳酸盐岩及浊积砂体形成高效区域盖层。裂谷期湖相烃源岩始新世—中新世开始生排烃,油气首先沿裂谷期断层及砂砾岩体进入盐下储集层中,如果不发育盐窗,油气直接被盐岩高效封盖在下伏的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中,形成盐下碳酸盐岩成藏组合;否则油气则会沿盐运动形成的断层运移至盐上被海相页岩“包裹”的浊积砂体之中富集,形成了“双保险”型大油气田成藏模式。搞清该盆地群大油气田的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不但深化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富集规律,而且能为中国石油公司制定南美油气发展战略奠定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准噶尔盆地东南部博格达山构造演化过程及其控制下的有效烃源岩的分布问题,应用平衡剖面恢复技术恢复演化过程;利用生烃模拟技术分析烃源岩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博格达山经历了多期隆升-沉降的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以下4个构造演化阶段:早中二叠世博格达地区处于拉张裂陷阶段、晚二叠世—三叠纪为弱挤压挠曲阶段、早中侏罗世为弱伸展演化阶段、侏罗纪末期至今为持续挤压隆升演化阶段。明确了构造对烃源岩生烃的控制作用,建立了博山山前带一次生烃型、持续生烃型和二次生烃型三种生烃演化模式,落实了有效烃源岩分布。  相似文献   

9.
三塘湖盆地的发展演化受不同时期板块构造背景的制约,形成碰撞前陆盆地、周缘前陆盆地及类周缘前陆盆地等原型盆地,相互叠加和改造,形成多种含油气系统。基于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和烃源岩、储集岩和盖层特征,划分出三类含油气系统,即C2+3-P1(*)含油气系统、P2-P2(*)含油气系统、J1+2-J2+3(!)含油气系统,并分析了每类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0.
措勤盆地油气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措勤盆地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和圈闭的特征,剖析各油气系统的发展演化历史,对该盆地的油气远景进行预测。本区下白垩统川巴组的泥质岩,多巴组和郎山组的碳酸盐岩是有效烃源岩;川巴组的砂岩,多巴组的砂岩和碳酸盐岩以及郎山组的碳酸盐岩是主要的储集层;川巴组的泥质岩为局部盖局,多巴组和郎山组的碳酸盐岩是区域盖层。燕山晚期运动为本区的油气聚集提供了有效的圈闭。本区共划分了7个油气系统。根据盆地模拟结果综合分析表明:措勤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区是洞错-阿苏地区,该区的K1ch-K1ch(!)油气系统是最有利的系统;其次是马窖-门当日阿次地区,该区以K1ch-k1ch(?)油气系统最有利;油气远景最差的地区是色卡错-麻米错地区。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古生界气源岩热演化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盆地模拟系统,用镜质体反射率反演法进行了热史的恢复,计算了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下奥陶统、中上奥陶统、石炭系等古生界气源岩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镜质体反射率.建立了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满加尔凹陷、阿瓦提凹陷和塔中地区古生界气源岩的热演化史,着重分析了各地区古生界气源岩的成气贡献,并从热演化的角度分析了气源岩的生气高峰.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天然气的主要来源是下古生界烃源岩.  相似文献   

12.
盆地古地温场的演化史是盆地有机质向烃类转化以及烃类保存或变迁的决定性控制因素之一。本文从演化史的角度分析了控制盆地地温场分布的多种因素,给出了以镜质体反射率为依据的古热流反演方法原理和以热传导热对流方程为基础的古地温场的正演模拟方法及数值解法。最后给出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广西十万大山盆地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3.
川中地区震旦系油气成藏过程的相态演化与勘探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川中地区震旦系油气成藏过程中相态变化的角度分析勘探前景.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和Easy Ro化学动力学模型联合计算了寒武系烃源层、震旦系储层所经历的热史和寒武系烃源岩的生烃史.寒武系烃源岩具有明显的二次生烃的特征,从而导致震旦系储层多期次的油气充注.震旦系储层的烃类流体相态因温度、压力的变化发生了从油→凝析油和湿气→油裂解成因的天然气→液态甲烷(水溶态)→气态甲烷等一系列的相态变化.其中对成藏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因温度变化导致油裂解为天然气过程中所形成的异常高压致使水溶气的形成,并因后来构造隆升所引起水溶气的脱溶过程.该区寒武系烃源岩生烃强度大,震旦系古构造的形成和发展与生烃过程配置较好,表明川中地区震旦系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地球和岩石圈结构以及大地热流的产生和传导等的分析,探讨了热流体持续活动的条件;从镜质体反射率、流体包裹体、自生矿物的演化、孢子颜色、磷灰石裂变径迹等方面分析了热流体活动的主要示踪标志;从有机质演化、储层物性和油气运移等方面分析了热流体活动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认为热流体活动可以促进有机质的热演化,增加油气运移的效率,并为油气运移提供动力和通道,对深部储层的物性具有改善的作用,但对浅部储层的物性具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前震旦-石炭纪构造演化与地层组合特征的分析研究,将该盆地构造和地层系统划分为2大组合系统5个构造-地层组合.前震旦系为混合片麻岩、浅变质岩组成的地台基底,震旦纪发生板内裂陷形成坳拉槽,早寒武世-奥陶纪和石炭纪是盆地两次大的海侵期,沉积了富含烃类的碳酸盐岩建造,志留-泥盆纪为克拉通边缘隆升阶段,发育浅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建造.  相似文献   

16.
南祁连盆地三叠系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系统的野外剖面测量和样品采集, 并运用岩石热解、有机碳测试、干酪根分析、镜质体反射率、饱和烃气相色谱、透射光照射等技术进行室内样品测试, 综合评价了南祁连盆地三叠系碳酸盐岩和泥岩露头样品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 探讨了有机质的原始沉积环境和生源特征。结果表明: 尕勒得寺组(T3g)属于好烃源岩, 有机质类型为Ⅰ~Ⅱ型, 大加连组(T2d)为Ⅱ~Ⅲ型; 有机质演化程度高, 处于高?过成熟阶段; 碳酸盐岩和泥质岩沉积环境分别为海陆过渡相和陆源为主; 碳酸盐岩与泥岩有机质生源分别为生物降解的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  相似文献   

17.
川中地区在喜马拉雅期的强烈隆升和地层剥蚀作用下,大部分地区缺失了上侏罗统及以上地层。根据八角场和南充等气田典型井的泥岩声波时差分析,地层剥蚀厚度大约2500m。在不同岩性地层压实校正基础上,应用盆地模拟方法对163口井上三叠统香溪群的埋藏史和有机质的热演化史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香溪群烃源岩在中侏罗世末期进入生烃门限,晚侏罗世为低成熟阶段,白垩纪为大量生烃期。到白垩纪末期,除川中北部达到高成熟晚期以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处于生烃高峰期。早第三纪以来,地层抬升和剥蚀作用导致地层温度降低,阻碍了烃源岩有机质进一步的生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压力演化与超压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测压力、泥岩声波时差、流体包裹体古压力恢复及盆地模拟,对东濮凹陷北部地区地层压力的演化和现今压力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岩心观察解析超压的形成机制,探讨不同机制对超压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剩余压力的演化经历"超压原始积累-超压释放-超压重新形成"3个阶段,两次超压的形成时期与油气成藏的时期相对应;古今超压的空间展布均受构造格局、断裂活动和膏盐岩分布的控制,洼陷带以及盐下、盐间地层的剩余压力较大;超压的形成主要为欠压实作用、生烃作用及膏盐岩作用的结果,生烃作用对超压的贡献率与烃源岩的热演化相关。  相似文献   

19.
川东北地区上二叠统大隆组烃源岩生烃动力学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川东北地区大隆组烃源岩的生烃特征,选取广元矿山梁大隆组的暗色泥岩进行了Rock-Eval(开放体系)热模拟实验。同时选取飞仙关组抽提物进行了金管(密闭体系)热模拟实验以确定大隆组原油裂解成气特征。通过热模拟实验数据对成烃动力学模型进行标定。标定的大隆组泥岩样品动力学参数揭示其样品活化能主要分布在(190—230)kJ/mol之间,平均活化能为212 kJ/mol。川东北地区大隆组成烃史指出大隆组烃源岩自210 Ma左右开始大量生烃,到170 Ma(中侏罗世)干酪根生烃基本结束。油裂解成气主要发生在(180—160)Ma期间。川东北地区大隆组开江-梁平海槽和广元-旺苍海槽内平均生气强度为(10—20×108)m3·km2,大隆组烃源岩累计生气量达到32.63×1012m3。大隆组烃源岩生烃期短,成烃期较晚,对成藏贡献大。  相似文献   

20.
针对渤海湾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多期叠加演化的特点,以中原地区为例,应用EASY%R0模拟等方法开展了上古生界热史恢复研究,研究表明,上古生界烃源岩经历了印支期均衡演化和燕山期、喜山期差异演化等多个生烃演化阶段.上古生界烃源岩演化史类型可以划分为回返-沉降增温型、阶梯沉降增温型、W型回返降温-沉降增温交替型、岩浆侵入型、V型回返降温型等五种类型,不同构造单元分别具有不同的烃源岩演化史类型、生烃潜力、生烃高峰期次,其中,回返-沉降增温型、阶梯沉降增温型的地区是古生界的有利生烃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