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同时快速检测粮食中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B_1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水混合液(体积比84∶16)振荡提取20 min,乙腈饱和正己烷除脂,经PRIME-HLB小柱净化,氮吹浓缩后定容.质谱采用电喷雾正、负离子模式并选择多反应监测方式采集数据,外标法定量.方法的定量限(3S/N):呕吐毒素20.0μg/kg、赭曲霉毒素A 1.0μg/kg、玉米赤霉烯酮5.0μg/kg及黄曲霉毒素B_1 0.2μg/kg.用该方法检测小麦、玉米、大米和高粱等试样,4种真菌毒素的加标回收率介于75.5%~98.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6.6%(n=6).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试验方法,根据田间试验所测得的参数,建立了以小麦和花生产量以及亩总产值为目标函数的三个数学模型.模型经F 检验达1%的显著水准.通过电子计算机模拟寻优.筛选出在本试验条件下,亩产小麦250kg,花生300kg,总产值600元以上的农艺综合措施的决策方案是:亩施有机肥3427—3550kg 和 P_2O_511.2—11.5kg 做小麦底肥,N15.1—15.5kg(小麦季占4/5花生追肥占1/J,小麦肥配为小麦底肥和小麦拨节期追肥各占1/2).小麦和葆生行距均为40cm,小麦亩播量10.3kg;花生亩密度8000穴,每穴2粒.  相似文献   

3.
笔者对当地农作物包括大豆、小麦、玉米、芸豆、甜菜、马铃薯等作物田间病虫草害发生防治情况调查,分析发生原因、防治效果.将为农田病虫预测预报、科学防治和保证粮食安全生产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北410玉米是优质、高产、抗病的青饲青贮专用玉米新品种,在冀东地区的收获期鲜重100 613.50 kg/hm2,籽粒产量8 325 kg/hm2.经(带穗)青贮30~40 d后饲喂奶牛,产奶量比饲喂普通(带穗)青贮玉米(农大108)产奶量提高7.60%,乳脂率提高0.30个百分点,日增效益5.43元/头.中北410秸秆晾晒后饲喂奶牛平均日产奶量25.10 kg,日产奶收益比饲喂普通玉米秸秆提高2.72 元/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市遵玉系列杂交立米的选育和推广,玉米产量有了较人幅度的提高,大面积产量超过亩产550kg,高产示范连片100亩以上面积亩产达700kg以上,最高产量亩产超800kg。为了更好指导全市推广遵玉系列杂交玉米,特总结制定遵玉系列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6.
小麦籽粒占生物产量39%,茎秆叶占47%,颖壳占14%,氮、磷在小麦、棉花、玉米籽粒中含量最高,钾的含量普遍以茎秆和壳中最高。棉秆还田450-600kg,每667m~2可供养分N5.98-7.97kg,P_2O_5 1.67-2.23kg,K_2O 11.39-15.51kg。土壤有机质提高1-8g/kg、土壤容重降低0.04-0.08g/cm~3;土壤孔隙度增加0.68-2.38%。  相似文献   

7.
郭殿珍 《甘肃科技》2006,22(3):182-184
本文针对半干旱气候特征,通过选择耐旱早熟的优质玉米和豆类作物,与小麦、马铃薯进行间作套种,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均比单作高,雨水利用率分别为玉米种河南肉豆(41.59kg/hm2.mm)>马铃薯单作(20.20kg/hm2.mm)>玉米套种马铃薯(20.10kg/hm2.mm)>玉米间作小麦(18.07 kg/hm2.mm)>玉米单作(16.61kg/hm2.mm)。这种一地多元化的种植模式是有效利用当地光、热、水、气等资源,实现旱农高效高产的重要途径,应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8.
为了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笔者在大理市蔬菜主产区大理和七里桥镇,对现有先进适用增产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实行水稻-菠菜//青花菜/马铃薯一年四熟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试验示范,示范面积由1998年的0.62hm^2,逐年扩大到达2002年60.70hm^2.经连续五年对六户的1.2hm^,定点跟踪调查实测结果:年平均产稻谷10131.30kg/hm^2菠菜20820.60kg/hm^2,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与甜瓜、糯玉米、大白菜、茼蒿及冬青菜的间套种,是笔者近年试验探索成功的又一理想的多熟立体高效复种模式.我县示范推广的3公顷复种田,每亩年均产值11500元以上(马铃薯1600kg×1.2元、甜瓜1750kg×1.4元、糯玉米鲜穗500kg×2元、大白菜2000kg×1.2元、茼蒿1400kg×1.4元、冬青菜1500kg×1.2元),扣除成本1500元.净产值逾1万元,经济、社会效益极为显著.其复种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典型高产区小麦玉米产量、肥料施用及土壤肥力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浚县、温县、兰考3个高产区7个样点的小麦、玉米产量和施肥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小麦氮肥用量变化为210.9-376.5kg/hm^2,平均用量254.8kg/hm^2;磷肥用量变化为84-273.8kg/hm^2,平均用量183.1kg/hm^2;钾肥用量变化为0-355.4kg/hm^2,平均用量232.9kg/hm^2.玉米氮肥用量变化为433.5-556.9kg/hm^2,平均用量457.9kg/hm^2;磷肥用量变化为135-234kg/hm^2,平均用量211.3kg/hm^2;钾肥用量变化为90-253kg/hm^2,平均用量157kg/hm^.小麦用氮肥偏生产力为27.33-49.49kg/kg,平均40.03kg/kg;磷肥偏生产力为36.43-109.29kg/kg,平均50.68kg/kg;钾肥偏生产力为25.96-74.31kg/kg,平均44.09kg/kg.玉米上氮肥偏生产力为22.15-28.93kg/kg,平均25.94kg/kg;肥偏生产力为41.03-96.96kg/kg,平均60.07kg/kg;钾肥偏生产力为63.38-145.44kg/kg,平均83.07kg/kg.7个调查样点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普遍较高,但速效磷、钾差别较大.超高产攻关田与农民生产田比较,前者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明显高于后者,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也比后者高,但差别较小.  相似文献   

11.
品质优良的甜玉米当着水果吃,近年来大受消费者的欢迎。由此使品种不同的玉米身份倍增。通常用途是煮饭或作饲料的老品种玉米,每亩收入约500元,而青苞鲜食的甜玉米,每亩收入最低1000元,高的可达3000元以上。还由于甜玉米种植投入小、生育期短,又有很好的茬口特性,可复种多种蔬菜,实现一年三种三收。现将5种高效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1 冬暖棚春播 前茬收获后,每亩用多菌灵1-2kg混合优质农肥2500-3000kg,施地表深翻晒土2-3天,播前施二铵10-15 kg (二铵能促玉米早熟)结合铺膜做垄施入(平地铺膜不起垄)。地膜用70cm宽0.005mm厚…  相似文献   

12.
<正> 花芸豆属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菜豆属,农家栽培种.有无限开花生长的牵蔓型和矮生型两种类型.种子肾型.脐短小,位于种子中部.种皮色呈奶油色云斑,故有人称其为奶油花豆,遇水再晒干后种皮色变为紫红色.籽粒百粒重50~55克之间.株高40公分左右,叶为羽状复叶,龙骨瓣先端具螺旋卷曲的长喙.花程式为:个蝶形花,Ca_5Co1+2+2A10.其嫩荚可做菜用,可与四季豆媲美;其籽粒是食品加工的高级原料,在欧美市场每公斤卖到约人民币12元以上.国内收购价每公斤在4元左右,每亩单产在200公斤左右.芸豆全生育期需≥10℃有效积温2200℃左右,苗期需≥10℃有效积温650~700℃;开花期,需≥10℃有效积温600~650℃;结荚期,需≥10℃有效积温700~800℃.全年≥10℃有效积温在3800℃以上的地区,除可春播外,还可在麦收后抓紧时间搞复播,提高复播指数;增加耕地利用系数.也可以和玉米套种或混种,即可养地,也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值.可以说芸豆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基于中国1961年以来的统计资料共同开发的AEZ模型,运用GIS平台计算了中国41个农作制亚区6大主要作物(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大豆)的单产潜力.指出以上作物单产最高潜力分布为:水稻在江淮江汉平原,小麦在秦巴山区,玉米在黄淮平原南阳盆地,马铃薯在秦巴山区,油菜在秦巴山区,大豆在鲁西平原鲁中丘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以上主要作物的最高单产潜力是目前全国平均单产的1.2-2.9倍.这对指导我国农作物高产育种及栽培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3-芳氧基-4-苯基-5-巯基-1,2,4-三唑和芳基氯乙酰胺在碱性条件下的硫烷基化反应,合成了14个2-(3-芳氧甲基-4-苯基-1,2,4-三唑-5-硫基)乙酰芳胺.化合物结构经元素分析、<'1>HNMR和IR进行了表征.生物活性试验表明部分化合物对小麦的根有促进作用,而对所有的茎都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5.
以大白菜和菠菜为对照,对河北省昌黎县常食用的7种野生蔬菜——蒲公英、荠菜、平车前、地黄、山菜、灰灰菜、米口袋嫩茎叶可食部分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测定。测得灰分质量分数在11.9~36.8 g/kg,均远高于白菜和菠菜,以灰灰菜最高;粗蛋白质量分数在1.2~57.2 g/kg,除荠菜和蒲公英外其余5种均远低于白菜和菠菜,且5种野生蔬菜粗蛋白质量分数相差不大;粗脂肪质量分数在2.4~11.2g/kg,均略高于白菜和菠菜;总糖质量分数在0.6~3.9 g/kg,均远低于白菜;7种野生蔬菜Vc的质量分数远高于白菜和菠菜,是白菜的3.87~40.27倍,是菠菜的1.10~11.48倍,以荠菜最高,达到了515.4 mg/kg。由以上分析可知,7种野生蔬菜均富含灰分、粗脂肪和Vc,它们是低糖、低脂肪、Vc含量较高的野生蔬菜。基于此,对野生蔬菜资源的利用与评价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在余庆县海拔600m坝区进行二季糯玉米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第一季玉米套种马铃薯比净作玉米每667m^2产值增加252.05元、纯收入增加144.35元,第二季玉米每667m^2纯收入比白菜增加19.82元、比第一季玉米净作增加366.12元;每667m^2产玉米秆4200kg、用作饲料可节约成本450元;第二季玉米在8月下旬成熟,因此、在我县海拔800-1100m地区可以栽培两季糯玉米、且病虫害较少。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美达成的关贸总协定中美方提出的中国农产品关税配额,我国粮食初始配额总量为1440万吨(大米260万吨,玉米450万吨,小麦730万吨),最终配额总量2180万吨(大米530万吨,玉米720万吨,小麦930万吨).我国稻谷生产近十年连续获得好收成,国内稻谷供给量始终保持在1.8-2亿吨水平,完全能满足国内需求,国内稻谷市场已经出现了总量过剩.在九十年代以前,我国很少进口大米,进入90年代以后,也仅有1995年的进口量达164万吨.1999年1月-10月仅进口了14万吨.加入WTO以后,逐年增加的进口配额将使进口大米从"质"的调剂转为"量"的对市场的有效供给.九十年代中期以前,我国一直是国际上重要的小麦进口大国,年均进口量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国内供给能力增强,进口量随之快速缩减,1998年仅进口149万吨,从1999年1月-10月,进一步缩减为35万吨.加入WTO以后,小麦进口量将重新回升,小麦市场的供求矛盾和库存压力都将因此而增大,市场价格将进一步走低.进入九十年代,我国玉米年均产量达到1.2亿吨,1998年创造了1.33亿吨的记录,在努力扩大出口的情况下,年供给量仍接近1.2亿吨,超过了玉米的年消费量,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加入WTO以后,美国玉米将以其价低质好的优势在国内国外玉米市场上同我国北方玉米展开竞争,这必将进一步降低国内市场玉米的价格.  相似文献   

18.
3,5-二甲氧基苯甲醛经格氏、氧化反应得到3,5-二甲氧基苯基烷基酮,然后经黄鸣龙还原和选择性脱甲基化、teuber氧化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产率均在45%以上.产物结构经IR、1HNMR、元素分析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探明降解阿特拉津的产脲节杆菌Dn L1-1对小麦籽粒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降解菌Dn L1-1的功能,更好地应用该菌剂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利用产脲节杆菌Dn L1-1拌种小麦种子并播种在夏玉米田中,使小麦籽粒附着不同浓度的活菌数目(1×105CFU/粒、1×106CFU/粒),从而测定其对收获小麦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收获期,两种浓度的处理均能够提高小麦的产量,上涨幅度为3. 51%和7. 14%,并且小麦籽粒含有的18种氨基酸总含量分别提高13. 94%和19. 33%,蛋白质含量提高10. 56%和22. 26%。由此可见,降解阿特拉津的产脲节杆菌Dn L1-1拌种小麦种子,有利于小麦籽粒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的提高,从而提高小麦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20.
植物修复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排污河道污染问题,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玉米、印度芥菜、超积累油菜、紫花苜蓿在施用不同配比的排污河道疏浚底泥上对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的修复情况及超积累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底泥配比的增加,植物发芽率的抑止程度也增加;适应底泥中高浓度复合污染的植物,底泥施用能促进其生长,提高植物体内的叶绿素含量.植物体内积累的重金属Zn、Pb、Cd以生长在底泥与土壤比为2:1的印度芥菜为最大,分别为1 521 mg/kg、453 mg/kg和11.7 mg/kg;Cu、Ni积累量以生长于底泥中的玉米为最大,分别为128 mg/kg和89.1 mg/kg.在本实验条件下,底泥中有机物以种植玉米的底泥为最大,为76.89%.通过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配套的能谱分析发现,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聚集存在;经X荧光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确证了配合体之间及重金属和配合体相互形成架桥而聚集成团,形成重金属结合物积累在植物体内,且在植物根部发现积累了Cu的有机氯化物.种植前后底泥的X射线衍射对比表明,种植后重金属的晶格结构和存在形态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