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福州市郊农田土壤与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州市郊农田的蔬菜和土壤取样调查,测定分析Cu、Zn、Cr、Cd、Pb和Ni 6项重金属含量,开展了蔬菜和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富集能力分析及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福州市郊农田土壤均受到了重金属Cd污染,个别点位土壤重金属Zn、Cu和Ni超标,超标率分别为25.00%,18.75%,6.25%,未受到Cr和Pb污染,农田土壤中Cd存在较高的生态风险.蔬菜均未发现重金属超标现象,食用各种蔬菜不会产生重金属健康风险.不同品种蔬菜对同一重金属元素的富集不尽相同.总之,叶菜类蔬菜对金属元素的富集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对Cd的富集能力最强,其次为Zn、Cu、Pb和Cr.  相似文献   

2.
新乡市王村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新乡市王村污灌区土壤中Cd,Ni,Zn,Cu的含量及相关性特征.结果表明,除部分Cu的含量能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之外,Cd,Ni和Zn的含量均超出标准限值,Cd的污染最严重;重金属化学形态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Cd全量与5种化学形态均显著相关;Ni的全量与碳酸盐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显著相关;Zn的全量只与有机结合态显著正相关;Cu的全量与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及残渣态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茄子(Solanum melongena)、辣椒(Capsicum annuum)3种茄果类蔬菜在重金属(Cd、Cu、Zn)复合污染土壤中的种植情况.结果表明:在对照组中番茄可食用部分对重金属Cd、Cu、Zn的吸收量最小,其次是茄子,均低于我国蔬菜重金属最高限量标准;而辣椒可食用部分对重金属Cd、Zn的吸收量最大且都超标,分别为:23.93mg/kg和105.40mg/kg.在二级污染土中蔬菜可食用部分Cd含量的顺序是茄子辣椒番茄,其中,茄子和辣椒均超标;3种蔬菜可食用部分Cu含量均达标;3种蔬菜可食用部分所含Zn的顺序是辣椒番茄茄子.在三级污染土中,3种蔬菜不可食用部分所含Cd和Zn的顺序是辣椒番茄茄子,且3种蔬菜可食和不可食部分中所含Cd、Zn的量均超标.因此,在轻度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种植番茄和茄子是可行的;在中度重金属Cd污染土壤上可种植番茄;辣椒对Cd、Zn的吸收量大,不建议在重金属Cd、Zn污染土壤上种植.  相似文献   

4.
有色矿冶区污染蔬菜土壤中重金属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湖南省长沙、株洲、衡阳和郴州地区典型有色金属矿冶区采集土壤和蔬菜样品,采用BCR法连续提取污染上壤中重金属不同组分,结合十壤中粘土矿物相、土壤和蔬菜重金属全量分析污染土壤重金属活性,并探讨其潜在环境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Cd,Cu和Pb的可提取态含量与其在土壤中含量之比分别高达61.71%,43.14%和48.84%:土壤Cd的活性组分以酸町提取态为主,As,Cu和Pb以可还原态为主,Zn以酸可提取态和可还原态为主:土壤重金属尤其是As,Cd,Cu,Pb和Zn有效性组分之间存在明显的复合污染效应;土壤Cd,Cu和Zn可提取态含量与蔬菜Cd,Zn和Cu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郊区农业土壤的重金属含量特征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分析了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郊区农业土壤的8种重金属Cu、Pb、Zn、Cr、Ni、Cd、As和Hg的全量和有效态含量.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郊区土壤中以Hg的污染指数最大,Cd和Zn次之,Hg、Cd和Zn的污染指数分别为8.18、3.44和3.36;并以Cd元素的有效性系数最高,Hg元素的有效性系数最低;重金属元素的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在该地区的分布为表层土壤高于底层土壤;8种重金属元素的有效态含量都与其全量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六安市蔬菜地土壤及蔬菜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六安市5个主要蔬菜产区土壤和蔬菜中的重金属(Cu、Zn、Pb、Ni、Cd)含量进行调查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蔬菜地土壤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Cu 15.86 mg.kg-1,Zn 43.61 mg.kg-1,Pb 56.37 mg.kg-1,Ni 54.17 mg.kg-1,Cd 0.355mg.kg-1。Ni和Cd分别超过国家环境二级标准的35.43%和18.33%,多数土壤已经受到了重金属Ni和Cd的轻度污染。蔬菜总体评价尚好,仅有部分出现超标现象,表现为叶菜类>根茎类>瓜果类。土壤和蔬菜中的Cd含量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7.
分析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模式下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为评价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模式的生态效益提供科学依据,为了解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扩散趋势以及农田管理提供有效手段.采用60m×60m标准网格法并借助GPS和 Mapgis导行布点,对各采样点耕层(0-20 cm)进行采样.利用6300Radial系列ICP-OES测定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土壤Cd、Pb、Cu、Zn全量试验地低于对照地 (P<0.01).土壤Cr、As全量试验地低于对照地 (P<0.05).对照地土壤Cu、Pb和Zn有效态含量高于试验地 (P<0.01),As高于试验地 (P<0.05).有效Cd和Cr含量在试验地和对照地差异不显著(P>0.05),但变化趋势基本与全量保持一致.Cd在试验区和对照地的单因子污染指数都很高,均属于极重污染,可能与地形与雨水冲刷作用有关.对照地土壤重金属元素单因子污染指数均高于试验地,在试验地 As、Cr、Cu、Pb、Zn这些元素均未受到污染; 在对照地只有Cu受到轻污染.对照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整体偏高,表明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模式能减小土壤重金属含量,对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积累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矿业开采对土壤-作物系统产生的影响,以湖南锑矿区为例,通过野外调查采集土壤、蔬菜和植物样品共233件,分析了矿区土壤和蔬菜中Ni、Cu、Pb、Zn、Cr、Cd、As、Sb、Hg的含量分布,并采用目标危险系数法评价了矿区居民通过食用蔬菜摄入重金属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Ni、Cu、Pb、Zn、Cr、Cd、As、Sb、Hg平均含量均超过湖南省背景值,Cd和As的平均浓度均超过我国农田土壤风险筛选值。蔬菜中重金属Pb、Cr、Cd、As、Hg五种元素的超标率分别为100%、91.26%、83.50%、80.58%、81.55%,叶菜类对9种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基本强于其他类蔬菜。矿区成人长期食用白菜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且成人摄食蔬菜的重金属健康风险高于儿童。醉蝶花对重金属As和Sb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可作为锑矿区生态恢复中的优势物种。  相似文献   

9.
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对重金属可利用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昆明市内28个作物种植点为例,对土壤重金属镉(Cd)、铜(Cu)、锰(Mn)、镍(Ni)、铅(Pb)及锌(Zn)6种元素全量、有效态含量和相关土壤因子进行了测定.统计分析表明:土壤pH与Cd、Cu、Ni、Pb及Zn有效态含量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当pH值在6.5左右时,重金属有效态含量较高,而随着土壤pH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吴余金  丁园  史蓉蓉 《江西科学》2016,(4):425-428,464
采用黑麦草盆栽实验,以麦饭石为污染土壤化学钝化修复剂,探讨麦饭石对铜镉污染土壤-黑麦草小生境的修复效果。通过测定土壤的生理生化指标及土壤Cu、Cd各化学形态变化用以表征麦饭石对污染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并结合测定黑麦草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及黑麦草地上、地下部分Cu、Cd含量,用以指示验证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麦饭石施加后提高了土壤p H和阳离子交换量,降低了土壤Cu、Cd的生物有效性,土壤Cu由弱酸提取态向可氧化态、残渣态转化,土壤Cd弱酸提取态向残渣态转化;明显降低黑麦草体内的Cu、Cd含量,提高黑麦草的产量,黑麦草地上、地下部分Cu含量分别降低74.35%和42.02%,Cd含量分别降低61.28%和38.27%。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和脲酶活性的提高及黑麦草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的提高均有效的指示这一结果。可见,麦饭石可被推荐作为铜镉污染土壤修复的一种化学钝化修复材料,不会为供试土壤引入新的重金属污染物,避免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1.
赤泥改良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种植象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观察象草在重金属污染改良土壤下的生长状况和镉的累积量.结果发现,少量单纯的Cd可以促进象草的生长.对于复合重金属处理土壤,随着Cd浓度的增加,象草长势越来越差.添加Cd的量越多,植株吸收Cd的量也越大.赤泥的加入,可以减轻重金属对植物的影响,抑制植株对Cd的吸收,赤泥还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佛山市城郊9个调查点的菜地土壤Cu、Zn、Ni、Pb、Cr、Cd污染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Zn检测值100%,Cu、Ni、Pb、Cr和Cd检测值分别有87.3%、89.1%、74.5%、94.5%和34.5%超过了广东省土壤背景值,Cu、Ni、Cr和Cd检测值分别有3.6%、23.6%、30.9%和30.9%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全市土壤整体上受到了轻度重金属污染,Cd污染最严重,其次是Cr和Ni。9个调查点的综合污染程度依次为南庄>张槎>盐步>里水>罗村>桂城>澜石>黄岐>狮山。Cd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强变异水平,预示着工厂等点源性污染的存在。Cu、Ni、Pb、Cr和Zn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它们具有明显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长春市蔬菜生产基地土壤中Hg、Cd、Cr、As、Pb和Cu 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采样测试,从时间、空间及土壤类别等方面对比分析6种元素的含量差异,综合评价了基地土壤环境质量,得出长春市蔬菜生产基地土壤环境良好,以各元素单项污染指数的平均值判据,土壤受6种元素污染程度的相对大小顺序,并在分析这些元素来源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其污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露天开采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东大宝山矿区土壤Cd、Pb、Zn、Cu含量进行了测试与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宝山矿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但都要明显高于广东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27个土壤样品中,Cd和Cu的单因子污染指数都大于1,超标率达100%,有21个土壤样品的Pb和Zn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大于1,超标率为77.8%。从综合污染指数来看,27个土壤样品的综合污染指数在5.74~157.23之间,所有样品的综合污染指数都要大于3,表明矿区土壤已受到重金属严重污染,其中以Cd、Cu的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以南方某市6个污水处理厂为例,分析污泥中重金属Cu,Zn,Ni,Pb,Cd,Cr的质量比及其形态分布特征,分析污泥农用的最大施用量和制砖的最大添加量.结果表明:污泥中的Pb,Ni,Cd有效态比例较高,Zn,Cr主要以不可利用态存在,Cu主要以潜在有效态和不可利用态存在.污泥农用的静态环境容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来源污泥的最大施用量有显著差异,可将Cd作为主要监控污染元素,同时作为控制城市污水污泥农用过程中最高施用量的计算参考指标,以保证土壤环境安全.通过制砖污泥添加比例的计算,选取Cu作为E污水厂污泥制砖过程的限制性指标,其余5个污水处理厂的限制性指标为Cr.  相似文献   

16.
对西安市4个近郊菜园土壤及其对应生长的蔬菜中3种有毒重金属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东郊菜园符合无公害食品生产的土壤环境要求,而其它3个郊区菜园土壤Cd污染严重,其次是Pd和Cr污染,其上检测的18个蔬菜样中27%为中污染,33%为重污染。西安市郊菜园土壤和蔬菜的污染主要是历史上利用污水灌溉,致使土壤及蔬菜中重金属遭受污染。  相似文献   

17.
城市表层土壤环境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是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而呈现的环境问题.分析了现代某城市表层土壤中的As、Cd等八种重金属在生活区、工业区、山区、主干道路区及公园绿地不同的区域的含量水平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不同区域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从而揭示了城市近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汉中市市郊旱地、水田、蔬菜地3类土壤进行监测比较,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蔬菜地土壤作为分析对象,对其N和P流失情况以及典型重金属污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汉中市土壤N流失率为24.7%、P流失率为79%,在特殊测区重金属Hg超标,Cd含量达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9.
为调查沈抚灌区停灌10多年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在沈阳沈抚灌区上游10个行政村布设了50个取样点,分析测定了土壤重金属镉和铬的含量,并对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有4个行政村土壤重金属镉和3个行政村土壤重金属铬超出辽宁省土壤环境背景值标准,但均未超出国家二级标准,说明沈抚灌区灌溉没有给采样区域土壤带来重金属镉和铬污染,但已有重金属富集.土壤重金属镉和铬变异系数在10%~100%之间,说明土壤扰动性较大.按照辽宁省土壤环境背景值标准进行单项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以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重金属镉具有污染风险,存在着一定的生态风险.重金属铬一般无污染风险,生态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和评价高校校园不同功能区和新老校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在河南某校园多个校区采集了91个表层土壤样品,利用BCR(European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连续提取法提取校园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其污染状况做出评价.结果表明:校园不同功能区的表层土壤重金属Pb,Zn,Cd和Cu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6.37、95.08、0.64和39.89mg·kg-1,均高于河南省土壤背景值,4种元素的残渣态均占有较大比例,其中Pb在土壤中除残渣态之外,酸可提取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含量在土壤中都占有相当的比例,具有潜在的环境风险;生物有效性分析表明,Cd和Pb易被生物利用的量相对较大,潜在危害性较大,Zn和Cu不易被外界生物所利用;绿化区各重金属元素之间均不存在相关性,Zn-Cd在校门口、教学区和建筑区都呈显著正相关,Pb-Zn在生活区与教学区中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b-Cd在实验区呈极显著正相关.内梅罗综合污染平均指数为0.54.高校校园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处于安全级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