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利用巴楚和莎车地面气象站实测数据,运用EXCEL、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叶尔羌河平原绿洲近63年来各气象要素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气温、降水量、水汽压呈现增加趋势,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呈现减少趋势。气温增温趋势通过99%置信度检验,降水量、水汽压增加趋势通过95%置信度检验,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减少趋势通过99%置信度检验,相对湿度减少趋势通过95%置信度检验。(2)自80年代起各气象要素开始发生显著性变化。80年代降水量的增湿量约为60年代的7倍,90年代日照时数的减少量约为70年代的10倍、水汽压的贡献度最大为53Pa、平均风速的减少量最大为0.4m/s,21世纪初气温的增温量是60年代的6倍、相对湿度的减少量约为70年代的20倍。(3)各气象要素季节变化不一致。气温秋、春季增加趋势显著,降水秋、夏季增湿趋势显著,日照时数、水汽压在冬、秋季变化趋势最明显,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分别在春、冬季和春、夏季减少趋势显著。(4)各气象要素空间分布不一致。气温、降水量、平均风速表现出北部大于南部;日照时数、相对湿度、水汽压表现出南部大于北部。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近44年日照时数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云南省28个气象站1969—2012年逐月日照时数、风速、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线法和Kriging空间插值法,分析了该省日照时数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近44年,云南年日照时数整体呈波动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14.95 h/10a;②年日照时数空间分布大体表现为一高两低:以华坪为单峰中心的西南高值区,以屏边为中心的东部边缘低值区,和以贡山为中心的西北低值区,即自南向北呈纬向增大型分布;③年日照时数空间变化差异明显,以大理—景东—元江—江城为界,以西呈明显增加趋势,以东的滇西北—滇中—滇东南地区呈减少趋势,即自西向东呈经向减少型分布;④四季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与年日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减少),但秋季较为特殊,呈上升趋势(4.15 h/10a);⑤四季日照时数空间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滇西南和滇东北南部地区增多,其他各地减少;⑥云南省年日照时数与平均风速、气温和降水量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降水量对年日照时数的影响最为密切,风速与日照时数变化的相关性最弱.  相似文献   

3.
根据富民站11个气候要素40 a的序列资料,使用标准差、线性倾向率等指标和一元线性方程或多项式拟合检验方法,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富民气候变化特点和规律.结果表明,富民气温变化趋势反映云南区域气温变化特点和规律,最低气温增加率对气候变暖贡献突出;降水量年际波动大、线性变化倾向不明显;平均相对湿度线性变化倾向不确定;日照时数年际波动变化较大、线性减少趋势变化显著;平均气温与日照时数的乘积ST值以及平均风速两者的减小变化,是40 a来富民蒸发量呈线性减少变化的主要原因;1997年以来,富民气候变暖加剧,年降水量呈现显著减少变化趋势,极端高温升温趋势明显,气候干暖变化趋势呈现.  相似文献   

4.
基于高分辨率CRU数据集1950-2009年的逐月资料,计算湿润指数,采用回归分析和偏相关方法分析中国区域干湿变化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1950-2009年中国总体呈现明显的干旱化趋势,以秋季最为显著;中国降水量呈现微弱的增加趋势(0.04 mm/10 a),潜在蒸发量呈现显著增加趋势(0.71 mm/10 a),潜在蒸发量的显著增加促进了中国干旱化.湿润指数变化的空间分布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呈相反的趋势,降水量减少而潜在蒸发量增加的共同作用成为东部地区干旱化的直接原因;降水量增加而潜在蒸发量减少(微弱增加)为西部地区干旱适度缓解的直接原因.太阳短波辐射对潜在蒸发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平均温度、水汽压、温度日较差、云量和降水量.  相似文献   

5.
近48年华南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61-2008年华南110个测站年日照时数资料,通过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功率谱分析和计算趋势系数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华南年日照时数的时空特征和气候变化。结果表明:近48 a来,华南年平均日照时数整体上呈自南向北减少的分布特点,最高中心位于广西南宁(2 552 h),最低中心在广西金秀(1 172 h)。华南平均年日照时数以4.09 h/a的速率明显减少,高于全国平均值,并存在22 a和11 a的显著周期振荡,在1970年代后期发生突变。华南年日照时数长期趋势变化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大部分地区呈明显减少的趋势,其中有3个减少中心,分别位于广东深圳(-12.86 h/a),海南澄迈(-12.85 h/a)和广西横县(-11.85 h/a)。华南年平均日照时数的分布与总云量分布几乎完全相同,但它们的变化趋势大部分相反。广东大部分地区总云量在明显增加,日照时数在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6.
新疆阿克陶县近5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新疆阿克陶县气象站1960—2009年逐月日照时数以及与日照变化相关的水汽压、降水、云量等资料,利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阿克陶县近50年日照时数年代际、年际和各季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近50年来阿克陶县的年、季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各季减少的气候倾向率不同,减少幅度最多的是夏季,最少的是春季.相关分析得出降水是影响阿克陶县日照时数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日照时间变化规律和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重庆市34个常规气象台站的1961~2000年的日照时数、总云量、低云量资料。文章采用统计结合克立格空间插值方法,研究了重庆市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和大小以及和云量的关系。研究表明:除北部巫山东北一小块地方外,其它地区都呈明显的下降趋势。40a间,年日照时数下降了约300多h,约占总日照时数的24%,日照时数下降主要表现在春、夏、冬三季,秋季变化不明显。其中,1971~1980年,日照时数出现突变,日照时数下降达150多h。从空间分布来看,西南部下降幅度最大,东南部次之,北部最小、无论是多年月平均日照时间还是年日照时间都与云量呈明显的负相关。日熙时间的变化可能与云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洱海水面蒸发量资料和大理气象观测资料,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对洱海水面蒸发量的变化及影响洱海水面蒸发量变化的直接气候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气候变暖,洱海水面蒸发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呈现减少的趋势,洱海水面蒸发量和气温之间相关性并不显著。洱海水面蒸发随着总云量和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的增大而增大。而引起洱海水面蒸发量逐步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总云量有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北碚区近50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北碚区1961-2010年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mexh小波及M-K 突变检验等方 法分析了北碚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北碚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且以夏季减少的幅 度最大,秋季减少的幅度最小;日照时数变化趋势转折时间大致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但是自2001年以来, 秋、冬两季日照时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夏季日照时数持续减少;日照时数逐月变化趋势与相对湿度的逐月变化趋 势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10.
根据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3个气象站50年(1960-2009)逐月日照时数资料,建立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年日照时数序列,利用线性趋势估计、3年滑动平均、距平与累积距平、滑动t检验和灰色预测等方法,全面分析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50年来日照时数变化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1)50年间,渭-库三角洲年日照时数呈增多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0.75h/10 a,增多趋势不明显.春季、秋季和冬季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其变化倾向率分别为-14.53 h/10a、-3.86 h/10a和-6.29h/10a;夏季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8.65h/10a.(2)年日照时数在1974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在1996年发生了由少到多的突变.(3)建立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渭-库三角洲2010~2012年的年日照数进行预测,发现在今后3年内渭-库三角洲的年日照时数将会有所增加,年日照时数在2012年达到2874.5 h,超过50年来的极大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北方水汽与云和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中国35°N以北地区1961年1月1日-2001年12月31日58个探空站逐日高空观测资料以及地面观测的逐日总云量、低云量、降水量资料,分析了42a来中国北方各区水汽质量分数的变化特征,水汽质量分数与总云量、低云量以及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逐区讨论了水汽质量分数与总云量、低云量和降水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地区42a水汽质量分数有微弱的增加;水汽质量分数与云量、降水量呈明显的正相关.水汽质量分数与云量、降水量的相关中,平均水汽质量分数与低云量、降水量的正相关最显著;云量与降水量的相关中,低云量与降水量的相关最显著.这三种相关的季节变化特征均为春季最显著,秋、夏季次之,冬季最弱.沙区的各相关系数均低于非沙区的,说明荒漠化对空中水资源也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沙尘暴多发的春季,这一影响就更显著了.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51-2016年河南省信阳地区气象站逐月日照时数资料,运用线性回归分析、距平值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年、季、月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对日照时数变化与部分气候因素、细颗粒物浓度变化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951-2016年信阳地区年日照时数整体以119.66 h/10a速度下降,呈显著下降趋势;年日照时数异常减少的年份为2009年和2012年,2009年年日照时数异常主要受冬季日照时数变化的影响,2012年年日照时数异常主要受春季和冬季日照时数变化的影响;近5年,信阳地区日照时数月变化与细颗粒物浓度月变化呈显著负相关;日照时数较多的月份,细颗粒物浓度相对较小;1951-1971年,水汽压、湿度对日照时数影响比较明显,水汽对太阳辐射的散射、折射及吸收作用直接影响日照时数的变化;2005-2016年,平均风速与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平均风速越大,越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相似文献   

13.
蒸发量作为地表水分平衡和热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的水分平衡起重要作用.根据西双版纳州3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0年实测资料,分析了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双版纳州1961~2000年蒸发能力(水面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并利用相关分析技术和通过t检验在0.05和0.01的置信水平下,分析了蒸发能力(水面蒸发量)与降水、平均风速、平均气压、平均水汽压、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平均云量和日照时间8种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州40 a来水面蒸发量呈现上升的态势,影响蒸发能力的主要因素为平均相对湿度、平均云量、降雨量、平均温度和平均风速.其中平均相对湿度、平均云量这2种气象因素对水面蒸发量的影响特别显著.  相似文献   

14.
近50年新疆天山山区主要气候要素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天山山区具有较好代表性的10个气象台站1960-2009年的历史气候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对天山山区近50年来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天山山区能量供给因子中的最高、最低、平均温度温度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日照时数、温度日较差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云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空气动力因子风速的下降趋势显著;湿度因子中空气相对湿度略有下降趋势,而水汽压、降水量略有上升趋势。受此影响,近50年天山山区气候总体趋于干向湿发展的趋势,气候朝暖湿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1961-2012年莆田、仙游2站地面气象水汽压、云量及日照的月、年等观测资料分析了莆田市阴天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2年莆田市的地面水汽压、阴天日数及年日照时数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莆田市区1981年以后水汽压减少呈减小趋势,干岛效应主要由夏季变干引起的,仙游城关的水汽压变化不明显;阴天日数变化趋势各地区不一致,莆田站1984年以后呈增多趋势,仙游城关略呈下降趋势;年日照总时数总体上经历了“多日照.少日照.多日照”三个年代,但城镇化步伐较快的莆田城区由第一阶段、第二阶段转变的时间较旱,本世纪以来莆田城区及仙游年日照时数均出现回升现象。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对全球的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体系具有深远的影响,是当今各国政府和科学界乃至普通民众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利用吐鲁番市1953~2009年的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蒸发量等气象资料,采用线性拟合法、偏值方法、阶段分析法,对气候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近57 a来吐鲁番市气温在波动中呈现出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0.35℃.(10 a)-1,尤其80年代后这种上升趋势更明显;降水量在波动中呈现出稍微降低趋势,下降幅度为0.56 mm.(10 a)-1;日照时数和蒸发量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降低幅度分别为55.5 h.(10 a)-1,234 mm.(10 a)-1,下降幅度都比较急剧.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0-2016年的云观测资料和T639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云量与影响云生成的主要气象因子间的相关性,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环渤海地区云量的时间精细化定量预报模型.结果表明,与总云量和低云量相关性显著的气象因子主要是水汽、大气不稳定度和上升运动.其中水汽类因子包括整层相对湿度、整层湿度和大气可降水量;大气不稳定度类因子为K指数和位势不稳定指标;上升运动为850~400 hPa 5层平均垂直速度.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环渤海地区总云量和低云量的时间精细化预报模型,总云量和低云量预报方程的复相关系数大部分在0.5以上.回代预报检验结果表明,总云量和低云量绝对误差分别为22%和18%;试预报检验结果表明,总云量预报的绝对误差为23%;个例分析结果表明,新民站和沂源站的预报效果比较理想,大部分时段总云量的预报值及变化趋势与实际观测结果接近,模型预报性能较好,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利用河南省1951-2014年间分布相对均匀的20个气象站的逐月日照时数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分析、IDW插值法、气候倾向率及Mann-Kendall检测法,对河南省春、夏、秋、冬四季和年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受四季日照时数的综合影响,河南省各地年日照时数为1 727~2 260h,空间分布呈现"北部多,南部少,平原多,山地少"的特点.(2)1951-2014年,河南省四季和年日照时数均呈现减少的趋势,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其中,春季日照时数以-5.054h·(10a)~(-1)的倾向率呈较显著的减少趋势;夏季、秋季、冬季和年日照时数分别以-39.14h·(10a)~(-1)、-22.73h·(10a)~(-1)、-22.16h·(10a)~(-1)和-91.44h·(10a)~(-1)的倾向率呈极显著的减少趋势.(3)河南省春、夏、秋、冬四季和年日照时数均存在突变性减少.春季日照时数于1975年发生突变;夏季日照时数于1987年发生突变;秋季发生突变的时间是1999年;冬季是1997年;年日照时数的突变时间为1986年.春季日照时数通过了90%的信度检验,UF(k)曲线突破了-1.96的临界值,而夏季、秋季、冬季和年日照时数均通过了99%的信度检验,UF(k)曲线突破了-2.58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19.
以2014-2017年信阳市逐月空气质量指数(AQI)监测数据及同时段的气象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法和广义加性模型(GAM),对信阳市城区空气质量指数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4—2017年信阳市城区AQI年际波动较大,空气质量有明显变好的趋势;研究期间,信阳市城区有27个月(56.25%)空气质量属于良,19个月(39.58%)属于轻度污染,2个月(4.17%)属于中度和重度污染;AQI变化受季节影响明显,空气质量状况优劣程度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2)从整体水平来看,AQI与气压呈正相关关系,与气温、平均水汽压、日照时数和风速呈负相关关系;在不同季节和不同等级空气条件下,气象要素对AQI的影响差异较大.(3)由广义加性模型可以看出,AQI与降水量呈线性关系,与平均气温、平均水汽压、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等气象要素为非线性关系,气象要素对AQI的影响一般存在阈值.  相似文献   

20.
我国总云量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国总云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影响原因。方法利用全国360个地面站1951~2009年地面月总云量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相关分析方法。结果总云量最多区域位于西南和华南地区,最少位于北部干旱少雨地区。约35°N以北总云量从南到北随纬度增加带状分布减少,此纬度以南同纬度东部云量多于西部云量。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前10年总云量减少最明显。总云量减少最明显的区域位于东北、西藏西南部以及山东、安徽北部地区。大部分地区总云量与太阳黑子相对数、降水量、相对湿度、最大积雪深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蒸发量与总云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我国总云量总体上呈减少趋势,气候因素对总云量变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