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测定了RE(NO_3)_3-Ala-H_2O(RE=Sm,Gd,Er)三元体系在25℃时的溶解度和饱和溶液折光率,绘制了相应的溶解度图与饱和溶液折光率曲线。各体系的溶解度曲线与折光率曲线均由4支组成,分别与RE(NO_3)3.nH_2O(RE=Sm,Gd,n=6;RE=Er,n=5),RE(Ala)(NO_3)3·H_2O,RE(Ala)_4(NO_3)_3·H_2O和Ala的晶体相对应.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Gd(NO_3)_3/Er(NO_3)_3-Gly-H_2O三元体系在25℃时的溶度和饱和溶液折光率。各体系的溶度和饱和溶液折光率曲线均由4支组成,分别与RE(NO_3)_3·nH_2O(RE=Gd,n=6;RE=Er,n=5)、配合物RE(Gly)_2(NO_3)_3·2H_2O,RE(Gly)_4(NO_3)_3·H_2O及Gly相对应。  相似文献   

3.
铝二次电解着色膜微观分析及着色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6063铝材在硫酸电解液和锡盐电解液中得到的青铜色的二次电解着色;用SEM、TEM、EDAX和XRD测试分析手段观察了着色膜的成分及它们在膜中的分布;分析了锡盐在着色膜中的位置及相结构。结果表明,铝在H2SO4中阳极氧化得到γ-Al2O3膜,Sn在着色膜中以β-Sn金属胶体和SnO2氧化物胶体两种粒子形态存在;着色物质Sn以β-Sn和SnO2状态沉积在氧化膜孔中。最后探讨了锡盐在氧化铝膜中呈色原因。  相似文献   

4.
采用胶体化学方法制备了SnO_2.ZnO微粒的水溶胶和有机溶胶,实验结果表明,SnO_2·ZnO胶体存在着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应用L-B膜技术制备了SnO_2·Zno纳米微粒/硬脂酸交替L-B膜,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SnO_2·ZnO纳米微粒/硬脂酸交替L-B膜的形貌。通过加热除去硬脂酸后的SnO_2·ZnO膜有好的气敏性及对酒精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使用电子束蒸发法沉积了铝掺杂的氧化锌透明导电膜.通过霍尔系数测量及XRD、SEM测试分析,研究了掺铝量对膜的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量影响膜的载流子浓度、迁移率及结晶状况,当Al_2O_3与 ZnO重量比为 1.5%时,沉积的膜具有较低的电阻率.  相似文献   

6.
以吡啶乙酸内盐,简称pyb)为配体,在pH2.5和3.5下分别合成了2类配合物。经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等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RECu(Pyb)_5(ClO_4)_5·nH_2O(RE=La,Ce,Nd,Sm,Gd,Dy,Er,Y)和RE_6Cu_(12)(OH)_(24)(Pyb)_(12)(ClO_4)_(18)·nH_2O(RE=La,Ce,Nd,Sm,n=32;RE=Gd,Dy,ErY,n=28),观察了Nd~(3+)的水溶液中,分别加入Pyb,Pyb和Cu~(2+)或Mn~(2+),Ni~(2+),Prb[三甲基按丙酸内盐,(CH_3)_3N~+,简称Prb],Prb和Cu~(2+)后,f-f超灵敏跃迁吸收光谱的变化。结果表明,在pH2.5和3.5下,Cu~(2+)均使Nd~(3+)·pyb体系超灵敏跃迁的振子强度增大,且增大值相同,Cu~(2+)对Nd~(3+)-Prb体系、Mn~(2+)(或Ni~(2+))对Nd~(3+)-Pyb体系超灵敏跃迁吸收光谱均无影响,讨论了超灵敏跃迁振子强度变化与杂金属配合物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真空度为133.3μPa时,用真空气相沉积方法在玻璃衬底上沉积SnO2薄膜。通过XRD,SEM等测试分析,研究了杂质掺杂及热处理前后的SnO2薄膜的结构,晶粒尺寸,电学特性以及不同工艺条件对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Bi有效地抑制了晶粒生长,提高了薄膜的稳定性。掺Bi后,薄膜的电学特性增强,而掺In,Cd则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把CO2激光聚焦在玻璃基底上的小区域内,热解SnCl4·5H2O来实现SnO2薄膜的沉积。用X-Y扫描获得了选择性薄膜图形。薄膜的电阻率约为1×10(-2)Ω·m,可见光谱区透射率为75%~80%.用X射线衍射对膜层进行了物相分析,判定SnO2薄膜基本为多晶结构,其最优方向为(110)。此外,还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薄膜的表面形貌。  相似文献   

9.
杨生恕  俞征 《贵州科学》1995,13(3):35-39,34
O2在变质Pb-Ag-Ca阳极(PAC阳极)分别在20%H2SO4及/Mol/L MnSO4-20%H2SO4体系中过电位ηO2测定的结果(298K)及热力学的计算,讨论承PAC阳极上的两个主要竞争反应即MnO2(EMD)电沉积及O2的析了在不同条件下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用CVD法在(111)和(100)单晶硅衬底上沉积SnO2或SnO队:Pd薄膜.在不同温度下,测量SnO2/Si表面吸附H2或CO等还原性气体后光电压的变化.结果表明:SnO2:Pd/Si的光电压变化,可以灵敏检测H2、CO等气体,讨论了SnO2:Pd/Si的气敏机理.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用直流气体放电活化反应蒸发沉积法制备SnO2超微粒薄膜;着重探讨了其有机染料敏化后的光电性质,并结合SEM图的观测和紫外吸收光谱的分析,初步讨论了电池结构等因素对微粒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采用直流气体放电活化反应蒸发沉积法制备的氧化锡超微粒子薄膜(UPF)进行了SEMXRD及AES的表面分析,并讨论了不同基体对薄膜表面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MOPECVD法制备超微颗粒SnO2薄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SnCl4液体为锡源用MOPECVDE方法制备出了SnO2薄膜,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TEM)分析了薄膜的晶体结构和SnO2晶体的颗粒度,优化出制备超微颗粒SnO2薄膜的最佳工艺,并给出此膜蒸发上电极,制成SnO2气敏器件,测量其对乙醇的气敏特性,实验证明减小SnO2晶体的粒度可以改进元件的气敏特性。  相似文献   

14.
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淀积法(PCVD法)制备的复合膜SnO2/Fe2O3界面电导特性是由于非平衡反应生成的过渡层的结果。其电导机理可用半导体薄膜理论来阐明:当锡在Fe2O3中的浓度低时,由于准自由电子补偿机制起作用,电导率升高;当锡与铁在过渡层中浓度接近时,杂质散射和晶界电阻增大,电导率急剧减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SnO2和掺有3%B2O3的SnO2超微粒薄膜的湿敏特性进行了研究和比较。采用相同工艺条件制备和处理的样品,其结果并不一样。SnO2膜的感湿特性差,而掺杂的SnO2膜具有较好的感湿特性,而且其湿敏特性曲线具有较好的线性。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锡薄膜的PECVD制备和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PECVD方法制备出二氧化锡薄膜,利用双探针技术诊断出等离子体反应器内电子密度的分布,并分析了它对薄膜电阻的影响.透射电镜分析表明随沉积温度升高,二氧化锡薄膜从非晶态转变为多晶态,其电阻率随之减小.掺锑的二氧化锡薄膜对石油液化气和酒精具有良好的气敏效应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非醇盐溶胶-凝胶工艺在Al2O3基片上旋转涂敷制备掺杂Sb的SnO2薄膜,再经直流溅射制得表面掺杂Pt的Sb∶SnO2薄膜,测试了薄膜对乙醇、汽油、苯、二甲苯、甲苯、丙酮和NH3气体的气敏性能,探讨了不同Pt掺杂量对乙醇气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t的溅射时间为90 s时,元件对50×10-6乙醇气体的灵敏度高达43,且薄膜具有较好的响应-恢复特性,其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均为6 s.选择性研究表明,薄膜在加热温度为280℃时,具有很好的酒敏特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用真空蒸发SnO2-ZnO,获取超微粒结构的SnO2-ZnO薄膜.实验发现w(SnO2)w(ZnO)=80%20%薄膜有较低的电阻率,对乙醇有较高的敏感性,是较好的酒敏材料.  相似文献   

19.
Up to now,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vanadiumoxide (VOx) thinfil ms due to their exten-sive applications in the infrared microbolometers .Incontrast tothe conventional photon detectors ,the mi-crobolometer using VOxthinfil ms as sensitive materi-als can offer decreased systemcost ,i mproved reliabil-ity,low power-consumption and high sensitivity inthe spectral range of 8—14μm.Vanadiumoxides have various crystal structuresand valency states ,such as VO, V2O3, VO2, V2O5,whichleads tol…  相似文献   

20.
采用射频溅射方法在Ar+O2气氛中制备了Cd2SnO4(CTO)透明导电薄膜,报道了在不同氧浓度和衬底温度下该膜的透射率、消光系数和折射率随波长变化的情况。研究发现:氧浓度越高,衬底温度越高,则薄膜透射率、折射率越大,而消光系数越低。对这些结果,从CTO膜的晶格九,氧空位等角度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