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深部高应力载荷作用下的洞室变形破坏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深部高应力岩体工程中所体现出的围岩分区碎裂化现象的机理,采用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高应力作用下材料性质,支护,试件尺度对围岩分区碎裂化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做的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在洞室周围都观察到了围岩分区碎裂化现象;围岩分区碎裂化形成的应力条件与材料性质有关,脆性材料中更易出现分区碎裂化现象;洞室的破坏程度与支护有关,在有支护条件下,断裂间距减少,破裂程度减弱;试件的长度对分区碎裂化现象的产生影响不明显.该成果对深部高应力岩体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常用强度理论脆性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生断裂破坏,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误差较大这一问题,对铸铁材料的拉伸破坏及扭转破坏实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复杂应力状态下单元体内各物理量对材料生断裂的影响,修正了第一、第二强度理论,给出了一个铸铁性断裂的强度条件。新的强度条件能较好解释铸铁材料的拉伸、扭转破坏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维数降低对材料导热性质的影响规律,采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60~120K氩晶体体材料和理想一维及二维低维结构材料的导热性质。计算得到氩晶体低维材料的热导率明显高于体材料的值,这不同于常规意义上由于界面等因素对载热粒子的散射作用而导致材料热导率减小的尺寸效应。氩晶体理想二维材料较之体材料的热导率有成倍的提高,而理想一维材料较之体材料热导率的增加可达到数十至数百倍。研究还表明低维材料导热性质的低维效应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一维垂直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模拟了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水分分布的动态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降雨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土壤水分湿润锋的分布,并且所建立的模型与实验测试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从而可为定量化研究填埋气体和浸出液释放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5.
钢筋混凝土构件拉伸破坏过程的三维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维的材料破坏过程分析系统RFPA3D(3D-Realistic Failure Process Analysis)对钢筋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受力、变形与内部裂纹萌生、扩展及最终破坏的断裂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充分考虑了混凝土的非均匀性,通过简单直观的本构模型并采用单元材料性质弱化的办法,利用位移加载来实现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拉伸破坏过程,再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等间距裂缝形成过程,从细观角度模拟分析了混凝土及钢筋的破坏过程及破坏机理。数值试验结果对于深入了解钢筋和混凝土的联合受力规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非均匀脆性材料本构关系统计解析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材料分布非均匀性对承载力、破坏过程等的影响,假设非均匀脆性材料的弹性模量和破坏强度相互独立并且随机分布,分别服从某种形式的统计规律。利用统计理论和损伤力学的知识,推导了含有材料分布非均匀参数的非均匀脆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一维解析解。一维解析解与数值模拟解符合较好,可以帮助理解材料非均匀性和宏观非线性之间的本质关系和识别重要参数,有助于指导进一步的数值和理论分析。作为例子,利用该解析解分析了非均匀脆性材料承载力随分布参数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大量的研究表明,地质断裂面具有明显的统计分形性质,且表现为各向异性特征;进一步研究表明,地质断裂面是自仿射分形.为了模拟这种分形断层面对岩体采动沉陷规律的影响.我们首先构造了自仿射意义下的分形曲线,并在实验室使用相似材料模型进行物理模拟,模拟地下开挖引起分形断层面活化的规律,总结分形断层面对采动岩体沉陷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8.
岩土材料性质的分形动力学行为与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岩土材料形成过程中其化学、物理、力学性质的演化规律及岩土材料在应力作用下,其裂隙分布分维、破裂点及声发射空间分维、裂纹扩展或断裂表面生成分维、孔隙壁生长分维、颗粒破碎分维等一系列能用分形几何来描述的现象随时间的动态演化规律,进而揭示岩体材料受力变形过程中的应力状态、力学性能、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演化与分维值的相关关系,从而初步建立岩土材料的分形动力学理论框架,简述了分形动力学理论的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刊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材料与工程科学“七五”重大项目近期取得的一批重要成果,为我国材料与工程科学理论水平及其工程应用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1.金属断裂规律及机理若干问题的研究在学部委员肖纪美教授主持下,组织150多位科研人员对材料断裂学科中带有普遍意义的静载断裂、疲劳损伤和疲劳断裂、氢致开裂等三种断裂的规律及机理进行研究,从而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如在静载断裂方面,对弹塑性材料裂纹顶端高阶渐进场,扩展裂纹渐进场和  相似文献   

10.
基于线弹性工程理论对S型折叠模型进行了研究,推导得到相邻接触薄膜反弹力与薄膜间距的关系式.利用ABAQUS,采用隐式静力法对薄膜折叠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连续加载和分级加载对50和125μm薄膜进行弹性返复与弹塑性返复折叠试验,测得了薄膜反弹力与薄膜间距的关系曲线和薄膜折叠间距的蠕变量.通过单轴拉伸试验测得薄膜应力应变曲线及其力学参数,并应用于模型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3种方法所得的薄膜反弹力与薄膜间距的关系曲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了一维近似理论的合理性和数值模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页岩储层水平井分段压裂裂缝间距设计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在页岩储层中广泛应用。多级裂缝间的相互作用对裂缝周围的应力转向有很大的影响,如何优化裂缝间距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KGD水力裂缝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水力裂缝周围诱导应力场的计算模型和分段压裂裂缝周围复合应力场的计算模型。以水平最大主应力的偏转角、分段压裂段数极限、压裂井段总长度为判断依据,形成了水平井分段压裂裂缝间距设计方法。实例计算表明:裂缝间距与裂缝半长、原水平主应力差、裂缝内压有一定关系;在顺序分段压裂中,后压裂的裂缝间距应大于之前的裂缝间距。  相似文献   

12.
Explanation for fracture spacing in layered materia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i T  Pollard DD  Gao H 《Nature》2000,403(6771):753-756
The spacing of opening-mode fractures in layered materials--such as certain sedimentary rocks and laminated engineering materials--is often proportional to the thickness of the fractured layer.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this phenomenon show that the spacing initially decreases as extensional strain increases in the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fractures. But at a certain ratio of spacing to layer thickness, no new fractures form and the additional strain is accommodated by further opening of existing fractures: the spacing then simply scales with layer thickness, which is called fracture saturation. This is in marked contrast to existing theories of fracture, such as the stress-transfer theory, which predict that spacing should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strain ad infinitum. Recently, two of us (T.B. and D.D.P.) have used a combination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s to show that, with increasing applied stress, the normal stress acting between such fractures undergoes a transition from tensile to compressive, suggesting a cause for fracture saturation. Here we investigate the full stress distribution between such fractures, from which we derive an intuitive physical model of the process of fracture saturation. Such a model should find wide applicability, from geosciences to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13.
压裂水平井裂缝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裂缝是影响压裂水平井产能的主要因素,为了成功的压裂水平井,在压前的施工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裂缝参数的优化.利用电模拟实验研究了裂缝参数与压裂水平井产能的关系,所考虑的裂缝参数包括水平井筒与裂缝夹角、裂缝长度、水平井筒长度、裂缝数目、裂缝位置及裂缝间距等.研究表明产能随水平井筒与裂缝夹角的增大而增大,超过45°后产能增加的趋势变缓;产能随裂缝长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具体的油藏地质条件下存在最优的裂缝长度和水平井筒长度的匹配;实验中压裂水平井的最优裂缝数为3~5条,其中外裂缝对产能的贡献最大;产能随裂缝间距的增大相应增加.裂缝参数的优化研究可为压裂水平井的施工设计提供理论性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页岩气藏水平井压裂参数对产气量的影响,开展了分段多簇压裂与流动的数值模拟研究。裂缝扩展模型考虑应力阴影作用,利用位移不连续方法求解应力与位移不连续量。耦合井筒和裂缝中流体流动,并采用牛顿迭代法求解;考虑页岩气的黏性流、Knudsen扩散和吸附解吸,采用离散裂缝模型对压裂后页岩气的流动进行了求解。模拟结果表明:多簇裂缝同步扩展时裂缝间距越小,两侧裂缝偏离最大水平主地应力方向角度越大,中间裂缝宽度越小;随着水平井压裂段数增加,累积产气量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步降低;至于压裂段,三簇压裂比两簇压裂累积产气量高;裂缝间距越大时,累积产气量越高。  相似文献   

15.
密切割"水平井体积改造是开发页岩油藏的有效手段,裂缝间距和井距是"密切割"水平井体积改造设计的关键环节。基于Comsol建立了离散裂缝网络数值模型,对"密切割"体积改造油藏进行仿真模拟,研究了裂缝间距、井距、裂缝复杂程度对增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目标油藏,裂缝间距由30 m缩短至10 m,单井累计产量可提高到原来的1.63倍;布置加密井,将井距从400 m缩短至200 m,目标储层年产量可提高51.17%;生产初期,复杂缝单井比简单缝单井90 d累计产量高39.80%。鉴于人工裂缝呈现非均匀充填的特征,采用等效加密方法表征的裂缝无法反映这一特点,研究了远端无支撑裂缝对改造效果的影响,发现远端无支撑裂缝对单井年产量的影响可达4.38%。"密切割"水力压裂矿场试验显示,采用细分切割的方法缩小裂缝间距,能够有效地提高油井产能,单井年产油可提高79.70%。  相似文献   

16.
采用PHF-LSM(permeability-based hydraulic fracture-level set method)水力压裂数值计算模型,模拟并分析了均质与分层岩石材料中分段压裂过程引起的应力阴影效应.通过与单一裂缝诱发应力理论解的对比,验证了PHF-LSM考虑应力阴影效应的可行性.以此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单一裂缝发展过程中,岩石材料参数与初始应力条件对诱发应力场的影响,以及均质与分层岩石材料的多裂缝起裂过程中不同压裂间距与压裂顺序产生的应力阴影效应.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泊松比、抗拉强度与孔隙率的增加会增大裂缝引起的诱发应力与净压力比值的峰值,而弹性模量和水平主应力差的增大会减小该峰值;裂缝间距的扩大可以减弱裂缝间应力阴影效应;两步压裂与顺序压裂的裂缝总面积均大于同时压裂时的面积,但顺序压裂与两步压裂会带来更高的起裂压力;产层厚度与压裂间距的减小会增大应力阴影效应.  相似文献   

17.
低渗透油气藏水平井压裂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水平井压裂裂缝的形态、压裂水平井的渗流特征、压后产能预测;探讨了裂缝条数、裂缝长度和裂缝导流能力的优化以及不同的裂缝布局和不同位置的裂缝对压后产量的影响.通过X井水加喷砂压裂位置测井数据进行压裂裂缝模拟,优化设计与现场施工的加砂量和排量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18.
在拟稳态流动阶段,边界封闭效应会对气井产能计算及优化产生很大影响。以单条人工裂缝为研究单元,在推导有限导流因子基础上,利用积分变换、渐近分析等方法获得单裂缝拟稳态压力基本解,基于势叠加原理、物质平衡方程建立矩形地层有限导流压裂水平井产能计算模型并迭代求解,同时回归产能关于压裂参数的导数极大值获得最优参数的函数关系线。结果表明:气井产能受裂缝条数、长度、间距、导流能力、相对位置及气藏几何形状等因素影响,增大裂缝与地层接触面积、减小缝间干扰、降低边界封闭效应、平衡裂缝与地层流入流出关系能有效提高气井产能;当裂缝系统均分气藏泄流面积时裂缝布局最优,而对应的裂缝最优导流能力关系线则随气藏矩形长宽比、裂缝条数的变化而变化;在最优参数作用下气井能较为显著地达到较高的产能水平,实际使用时应选取最优参数线附近区域作为优化压裂参数的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19.
首次采用井排平行于人工裂缝延伸方向、排距 1 5 0 m、井距 45 0 m的矩形井网对安塞油田坪桥北区特低渗透裂缝型油藏进行了注水开发部署 .注水开发试验表明 ,井网部署合理 ,人工裂缝是影响注水开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1Introduction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 are widelydistributed in continental sedimentary basins inChina.It will become the important targets forfuture hydrocarbon development.Fractures areoften developed well in the low-permeabilityreservoirs,especially in secondary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 formed by strongdiagenesis.Fractures may provide major seepagechannels and even accumulative capacity for oiland gas,they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effect ofthese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Therefo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