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针对多学科协同产品设计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3D格式共享模型的协同过程交互控制技术.分析了基于共享模型视图的多学科协同设计模式,建立了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消息驱动的协同过程产品模型共享环境,给出了双令牌的基于设计优先权和排序时间的共享模型互操作方法,完成了设计消息的XML封装、交换与共享.在基于Web的分布式、异构环境下完成了原型系统开发.该方法为协同产品设计过程提供了一个分布式的、应用模型共享的工作空间.  相似文献   

2.
基于HLA/RTI、建模语言RVML、JAVA语言和外部创作接口EAI等分布式协同虚拟实验室的相关技术,提出分布式协同虚拟实验室的结构设计、学生成员设计、虚拟场景设计和成员间协同控制设计等方案.分布式协同虚拟实验室的设计采用HLA/RTI的技术框架支持,降低了系统的开发难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SOA的分布式并行协同设计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国内外并行工程和协同设计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多学科协同设计优化理论,定义了分布式并行协同设计的概念;通过对面向服务架构体系本质的分析,并综合考虑了分布式的智力资源环境,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基于SOA的分布式并行协同设计平台架构.该架构集成了大型的商业化软件(如Pro/E、HvperMesh和ANSYS等)和专家系统,以完成复杂成品如转向架的设计和分析.依据顾客的需求,对该架构进行了一些关键服务的提取和定义;利用Java编程语言,对该平台架构中的服务接口进行描述.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说明了该架构的各个部分,与现有的协同设计平台相比,该平台能够有效缩短服务交换周期,更好的支持复杂产品的异地并行协同设计.  相似文献   

4.
随着嵌入式硬件性能的迅速提高,如何解决嵌入式产品基于网络分布式异构环境下的良好协同和有效的应用开发成为实现良好的、具有网络功能的嵌入式产品的关键问题。通过对4.4BSD的TCP/IP套接字内核研究发现,在支持网络功能的嵌入式系统中,对TCP/IP套接字的功能模块进行封装,使接口与外部进行交互,并使用CORBA技术将其应用于网络异构环境之中,能实现在分布式开发环境中、异构环境下的良好协同以及灵活的网络通信功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未知环境下多无人机(UAV)分布式协同搜索问题,对分布式搜索的通信交互和决策最优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分布式纳什均衡解的求解方法.在分布式控制框架下,建立了基于滚动优化的多机搜索的问题描述和状态空间模型,并针对传统协同收益指标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人工势场的协同收益模型,与模糊控制相结合,建立模糊规则求解协同收益,增加了决策的鲁棒性.仿真实验验证了提出的协同搜索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分布式协同设计的特点及对CAD系统的要求,讨论了分布式协同设计环境下CAD系统间的工作模式及CAD系统集成.  相似文献   

7.
该平台是一个分布式、异构性、跨平台、多功能的网络应用开发平台,采用了一致性平台开发技术、多粒度并行化分析和调度技术、Internet上的多服务器技术、Internet/Intranet信息查询和挖掘技术以及多媒体协同软件开发技术,提供了在异构环境下的一致性通信机制、并行文件、协同调度,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的数字信息管理思想,并以此开发了G-DIM模型.这种开发思想适用于对大量的非结构化数字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分布式存储的应用.文中论述了建立在网格架构上的开发模型G-DIM具有的分布式动态资源协同使用、信息安全及在信息存储与处理方面的可扩展性能.通过实验表明,建立在网格架构上的数字信息管理方法是可行并且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受地形、气候、电磁干扰、节点分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传统无线传感器不能很好的适应现复杂多变的测控环境,特别是较大规模的无线传感网络的健壮性和协同能力受到了复杂环境的挑战。分布式遗传算法在成熟的遗传算法基础上扩展了分布式协同机制,在可接受的复杂度范围内,提升了算法的健壮性。在WSN中引入分布式遗传算法,显著增强了网络的分布式并行特性,提升了节点协同能力和网络自组织的健壮性。通过发光二极管灯亮频率实验、同构无线网络和异构无线网络下稳定性实验和动态自适应环境变化实验,证明了分布式遗传算法能够很好地解决WSN中节点的扩展限制问题,并且提升了WSN的多变环境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分布式跨区域环境下资源孤立、共享性差所带来的负载不均衡,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文中对分销资源协同调度器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利用UML建模方法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分销资源协同调度器的软件构架,并结合设计模式和多Agent优化方法对软件类构架进行了优化。描述了软件构架中的合同网协商过程及其协商策略。通过扩充KQML原语来实现多Agent的协商过程。结果表明:该分销资源协同调度器软件构架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陆坤  李凤岐  杨南海  谢玲 《实验室科学》2013,16(3):162-164,167
在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这一我国大规模工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结合我院以往在工程人才培养,特别是校企合作培养高端软件工程人才方面所积累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依托实训基地,加强产学研结合,深化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综合研究与整合,探索校企联合工程教育的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新思路,成立校企联合卓越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特色班,构建起带有示范性意义的、适合软件相关工科专业方向的卓越工程师人才教育的创新实践教学新体系。目前已初见成效,具有一定的推广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介绍一般FAX-PC通信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并实现了这种通信方式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案——传真通信适配器(FCA)及其支持软件。这个方案利用软硬件的紧密配合,成功地实现了G3类FAX与模拟FAX环境的PC机之间的通信。经验收使用表明,本系统性能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COM技术构造了环境监控中的环境监控数据集组件,实现了数据采集与数据分析的分离,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与潜在的互操作性,为故障管理系统的渐进构造,逐步升级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在一些关键领域中,需要构造与实际环境非常相近的实验环境来运行或测试软件的性能,由此需要计算环境的近似程度。基于进程代数理论,建立软件运行环境近似程度的度量模型。首先在完整迹语义的基础上,建立软件与环境交互程度的度量刻画。然后在交互度量基础上,建立环境之间近似程度的度量模型,讨论环境度量的代数性质。  相似文献   

15.
面向企业需求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全球软件外包行业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为实现我国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详细论述了长春大学软件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校企合作办学等方面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效。2008级学生的就业情况充分说明了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实时软件测试中测试环境和数据的模拟问题,采用基于UML的实时系统软件测试程序设计方法,使测试程序模拟的环境和数据更逼真、可靠,以保证软件测试的有效性.并以ATC(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实时软件测试为例,分析了实时软件测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UML语言的应用特点,利用UML(统一建模语言)提供的面向对象建模机制建立雷达数据模拟的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上设计和开发了雷达数据模拟程序、生成可靠的模拟雷达测试数据.该雷达数据模拟程序已在作者参与的ATC实时软件测试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孙红三  燕达  周欣  黄宇  苏小红  郭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6):15015-15021
建筑全性能模拟软件具有功能模块繁多、模块结构各异、独立性强等特征,面对其软件开发的多团队协同、多模块集成、可靠准确验证等需求,本文提出了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协同开发管理体系,采用GitLab平台进行代码管理、及其协同开发与集成,同时给出了软件可靠性在线检测工具,以及ASHRAE-140标准的软件准确性检验方法,建立了一套多家协同、科学可靠、准确高效的协同开发管理体系,实现了建筑全性能仿真平台内核的开发研制。  相似文献   

18.
文中根据应用型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针对《嵌入式系统》课程的特点及教学中的难点,总结了大连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嵌入式系统课程建设的经验和成果,包括课程内容的衔接、实践环境和实践内容的建设、教学方法的建设和与企业的合作。经过几轮的实际教学验证,教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形式化方法被认为是高可信软件工程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软件测试依然是提高软件质量最有效的方法.为此基于TTCN-3的测试集成环境,提出一种基于反馈的框架,可扩展地集成形式化规约和形式化证明方法,并把形式化方法和测试工程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了测试的充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The compliance with coding standards is becoming an evaluating index for a software engineer's teamwork capability 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capability.The best place to solve this problem should be in an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such as college where students begin to write their introductory programs.After constructing a web-based evaluating system,a case was studied in our school of software and some important conclusions were made such as(1)the evaluating results were not so satisfactory because of the absence of necessary training and(2)students' ability to comply with coding standards did not improve automatically with the assignments one by one without timely feedback.In short,there is a long way to run before the students can write quality code meeting the requirement of software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