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DO和进水pH值对短程硝化及半亚硝化出水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常温条件下(25±2℃),以人工配制的低C/N比废水作为处理对象,研究溶解氧(DO)浓度、进水pH值对序批式反应器(SBR)短程硝化运行稳定性及半亚硝化出水水质的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控制DO浓度为0.3~0.8 mg.L-1,进水pH值为8.3~8.5能稳定运行短程硝化并实现半亚硝化出水.研究中还发现高浓度游离氨(FA)和游离亚硝酸(FNA)对氨氧化细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都会产生抑制作用,其中当FNA浓度大于0.01~0.03 mg.L-1,AOB和NOB活性开始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2.
以经过UASB(上流式厌氧活性污泥床)+MAP(磷酸氨镁)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为试验用水,以氧化还原电位(ORP)、pH及溶解氧(DO)作为控制参数,系统研究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生物脱氮过程的实时控制策略.结果表明:对于经过前处理的垃圾渗滤液,生物系统可以实现剩余氨氮的完全硝化-反硝化反应;在厌氧阶段,反硝化完全时,ORP曲线出现硝酸盐"膝点";在好氧阶段,硝化完全时,虽然pH曲线没有出现氨"谷点",但出现了转折点.因而,ORP和pH可分别作为反硝化及硝化反应控制参数.实时控制系统经2个月的稳定运行,总有机氮(TOC)和总氮(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4 %和98 %.  相似文献   

3.
利用碱度控制SBR中短程硝化反应的进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研究利用碱度控制序批式反应器(SBR)中短程硝化反应进程的可能性,该文考察了不同碱度情况对SBR短程硝化过程的影响.当碱度低于理论需要时,pH会超出亚硝酸菌适宜的范围,导致反应中止.故可用pH和溶解氧作为控制参数,利用碱度控制短程硝化实现出水50%亚硝化.结果表明,短程硝化与初始碱度密切相关,当初始碱度为理论值一半左右时,恰好约有50%~60%的氨氮被亚硝化.另外pH降低是反应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利用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去除饮用水源水中硝酸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一种非水溶性可生物降解多聚物(BDP s)材料PBS颗粒作为生物异养反硝化的固体碳源和生物膜载体去除饮用水源水中的硝酸盐。结果表明:在15 d内,PBS颗粒表面能够形成反硝化生物膜,生物膜生物对pH值、进水溶解氧(DO)冲击负荷的适应能力很强;当溶液pH值介于4.5~9.5时,反硝化速率为0.48~0.7 m g.(g.d)-1。进水DO介于1.4~8.5m g.L-1时,反硝化速率0.63~0.68m g.(g.d)-1;温度对反硝化影响较大,30℃时的反硝化速率为0.72m g.(g.d-)1,远大于13℃下的0.23m g.(g.d-)1。  相似文献   

5.
证明曝气生物滤池废水深度处理时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进行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影响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因素有温度、溶解氧(DO)、pH值和CODCr/N比等.通过实验得出在温度20~28℃,DO为0.8~1.5mg/L,pH值7.2~8,CODCr/N为6.9~9.2下,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效果最明显,TN的去除率为最大,平均值分别为63.4%,66.9%,65.5%和67.2%.  相似文献   

6.
FA和pH值对低C/N污水生物亚硝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活性污泥法SBR工艺研究低C/N含氮污水实现亚硝化要求的适宜pH值和游离氨(FA)浓度.结果表明:低C/N含氮污水可实现稳定的亚硝化,其亚硝化率最高可达90%;pH值为6.5~8.5适宜亚硝化细菌的生长;当游离氨刚升高时,亚硝化菌对游离氨的抑制反应迅速,而硝化菌对游离氨的抑制反应滞后,经过一段时间适应之后,亚硝化菌逐渐赢得了生长或/和活性上的竞争优势,而硝化菌处于劣势,导致亚硝化现象出现,即处于较高FA环境有利于亚硝化菌的优势竞争;试验得出亚硝化系统适宜的FA浓度为7-10mg/L;而长SRT系统长期运行污泥将会逐渐失去活性;亚硝化现象的出现与消失是各种环境因素的综合表现导致污泥本质结构发生变化的结果,杆状絮体可能是良好亚硝化现象的特征污泥相.  相似文献   

7.
王林红 《甘肃科技》2015,31(2):59-60
常温条件下利用SBR反应器研究了短程硝化的启动与运行特性。接种普通活性污泥,在进水氨氮浓度为50mg/L时,通过控制系统低DO浓度(小于0.8mg/L),运行12d后出水亚硝酸盐积累率达60%以上,实现了短程硝化;通过逐步提高进水氨氮浓度至130mg/L,出水亚硝酸盐积累率稳定维持在90%以上,获得了稳定的短程硝化效果。分析表明,低DO浓度和较高的游离氨浓度是系统获得短程硝化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DO和HRT对连续流MBBR亚硝酸型SND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亚硝酸型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过程中的生物脱氮特性,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对象,通过连续运行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系统,研究了溶解氧质量浓度DO和水力停留时间HRT对亚硝酸型SND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化学需氧量COD在200 mg/L左右,HRT为14 h,水温为15~27℃,pH值为6.24~6.98的相对稳定条件下,控制DO在2.9~5.0mg/L的过程中MBBR反应器均能实现亚硝酸型SND,平均亚硝酸盐氮NO2-—N积累率为75.96%;当DO为(4.5±0.3)mg/L时,平均总氮TN去除率达62.89%,取得了最好的TN去除效果,而该条件下NO2-—N的积累率达最小值51.23%,DO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系统亚硝酸型SND的进行;当COD在220 mg/L左右,pH值为6.14~7.47,水温为26~31℃,控制溶解氧在(4.5±0.3)mg/L,随HRT的延长,氨氮NH4+—N和TN的去除率明显增大,但NO2-—N的积累率减小,系统的亚硝酸型SND效果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9.
初始pH值对废水反硝化脱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pH值对硝态氮反硝化体系的影响,设定初始pH范围为4-10,对反硝化过程中NO3-N、NO2-N、TN、TOC和△TOC/△TN的变化规律、反硝化动力学以及抑制机理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最适宜的反硝化pH值为8,过酸过碱都不利于反硝化过程的进行. 在pH=8时,反应时间最短,硝态氮的去除率为99.4%,TN的降解率为95.5%. 亚硝态氮积累量在pH〈7时小于1 mg/L;pH〉7时,随pH的增大而增大,最大积累率为22%. 硝态氮比反硝化速率在pH=8时最大,为2.52 mg NOx-N/(g MLVSS·h);亚硝态氮比反硝化速率在pH=7时最大,为1.66 mg NOx-N/(g MLVSS·h). 因此,反硝化最佳的pH值为7~8.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从硝化污泥和聚磷污泥的培养开始至A2N-IC-SBR工艺稳定运行结束,系统地记录了污泥驯化培养阶段、A2N工艺运行阶段、A2N-IC工艺运行阶段中pH和DO的变化与氮磷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厌氧阶段pH的变化比较复杂,与进水碳磷比、反硝化聚磷菌和好氧聚磷菌的富集程度等因素有关,不同的进水水质与污泥有不同的变化规律;诱导结晶阶段pH的变化受到钙盐投药方式以及混合方式的影响,pH与SP浓度的变化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硝化反应中硝化作用完成的特征点较明显,d(DO)/dt最大值点及d(pH)/dt由负变正的特征点均可作为硝化完成的指示点;好氧聚磷阶段,聚磷终点与pH拐点、DO大幅上升出现的时刻相同;缺氧聚磷阶段,pH停止上升的时刻可以用来指示聚磷的完成.  相似文献   

11.
在常温、低氨氮浓度下,通过控制DOC质量浓度在0.5~1.2 mg/L,在SBR反应器中成功实现短程硝化与同时硝化反硝化工艺的耦合;亚硝酸累积率达到78.5%,总氮损失率达到28.1%;研究了有机负荷和pH对耦合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物负荷增加有利于提高耦合工艺总氮的去除率,负荷从0.11上升到0.47时,TN的去除率从18.0%上升至41.9%;本实验条件下耦合工艺最佳pH在7.6左右.  相似文献   

12.
以模拟废水为对象,在传统的流化床反应器内,将活性污泥和经驯化的反硝化污泥按适当比例混合后,用聚乙烯醇(PVA)加适当添加剂将其包埋,并对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NH4+-N平均为53.60mg/L,COD为281.19mg/L,HRT12h,调控温度、溶解氧、pH等,出水亚硝化率和TN去除率分别可达95%和85%以上,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较理想.当进水COD含量从150mg/L增加到750mg/L,TN去除率从73.66%提高到96.79%.适合包埋颗粒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的最佳溶解氧浓度约为4.0mg/L.当pH一直维持在8.0左右,温度从30℃降到25℃过程中,短程硝化反硝化并未遭破坏.当温度维持在25℃,pH从8.0降到7.5,连续运行约5个周期后,短程硝化反硝转变为全程的硝化反硝化.  相似文献   

13.
王磊 《科技资讯》2012,(18):207-207,209
本文通过酸解硝化反应,通过锌试剂与Hg2+螯合物通过分光光度计来测定矿物中的Hg2+,证明了这种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其最佳反应时间为40min;最佳pH值为6.7;最佳反应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95年3月15日和16日对廉州湾首次发生微囊藻赤潮的同步调查资料,分析廉州湾赤潮形成期间pH值、溶解氧的分布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和营养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H值具有赤潮前明显低于赤潮时的分布特征,溶解氧则与此相反。赤潮前以pH值与氧饱和度(O2%)的正相关较为显著(r=0.863),溶解氧(DO)与化学耗氧量(COD)和叶绿素a(Chl-a)的正相关较为显著(r=0.834,0.830);赤潮时以pH值与盐度(S)和悬浮物(SS)的正相关较为显著(r=0.843,0.803),DO与O2%的正相关较为显著(r=0.995)。赤潮前,pH值与三态无机氮之间均具有明显的负相关趋势,其中以与NH4^ 的相关性较为显著(r=-0.842),DO则具明显的正相关趋势,但相关性均不显著;赤潮时,pH值、DO与氮、磷营养盐之间均具有明显的负相关趋势,pH值与NO3^-和NO3^-的相关性最为显著(r=-0.972,-0.967),D0与PO4^-和NH4^ 的相关性较为显著(r=-0.853,-0.929)。  相似文献   

15.
在低温和变温情况下 ,研究了DO作为SBR法处理豆制品废水过程中的反应时间和反应过程的控制参数。采用SBR法研究了不同曝气量、初始污泥浓度和进水COD质量浓度等条件下 ,有机物在降解过程中温度对DO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有机物快速降解阶段环境温度的变化很大程度地影响DO的变化趋势 ;在有机物达到难降解程度时 ,DO迅速大幅度升高并稳定于某一较高值。从理论上解释了DO受温度影响的原因。提出在低温和变温情况下 ,以DO作为SBR法反应时间和反应过程的控制参数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以颤蚓为扰动生物,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 借助微电极研究颤蚓孔穴附近沉积物微环境pH和溶解氧(DO)的高分辨率分布及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沉积物的pH值随扰动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 颤蚓扰动对pH值的降低有抑制作用; 当扰动时间相同时, 颤蚓使沉积物表面的pH值以颤蚓孔穴为中心出现下降(最多达0.3 pH单位), 该下降
作用可影响孔穴周围半径1 mm的范围; 无生物体系中的水 沉积物界面附近DO值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 但颤蚓的扰动作用使孔穴附近沉积物表面的DO值在水平方向上升高(可升高9.2~17.0 μmol/L), 并增加DO的渗透深度, 使最大渗透深度从3 mm增加到5 mm. 因此, 沉积物中的颤蚓可通过改变沉积物微环境pH和DO的分布特征, 进而影响水 沉积物界面附近污染物的环境行为.  相似文献   

17.
岷江中游成都段河流无机氮形态影响因素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李大平  陶勇  王晓梅  何晓红  高平 《贵州科学》2011,29(6):10-14,30
近年来岷江呈现出明显的氮污染不断加剧的趋势。我们依据2006~2008年采集测量的水质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对岷江中游成都段河流中无祝氮形态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丰水期、枯水期以及全年尺度上,水温是影响水体中无机氮形态组成,尤其是氨氮(AN)、总无机氮(TIN)中氮元素质量比(m(AN)/m(TIN)的最主要的限制因素,且水温同m(AN)/m(TIN)之间呈负相关;在丰水期和全年尺度上,水体中pH值对m(AN)/m(TIN)的影响仅次于水温,前者呈负相关,后者呈正相关;在枯水期尺度上,pH值对于m(AN)/m(TIN)的影响位居水温和溶解氧(DO)之后,两者之间呈现正相关;DO对m(AN)/m(TIN)的影响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是不相同的。在枯水期尺度上,DO对m(AN)/m(TIN)的影响较大,仅次于水温,而在丰水期和全年尺度上,DO对m(AN)/m(TIN)的影响位居水温和pH值之后,但是DO与m(AN)/m(TIN)之间在3个时间尺度上均呈现负相关;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COD)通过刺激异养细菌生长消耗溶解氧间接抑制自养的硝化细菌的生长,COD含量与m(AN)/m(TIN)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均呈现正相关;水体中的碱度含量均能够满足氨氮的硝化所需,为硝化过程的非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反硝化除磷技术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pH值、溶解氧、污泥停留时间、MISS值等的研究概况;硝化与反硝化技术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碳源、溶解氧、絮凝体特性等的研究概况.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温度、pH值、氨浓度、溶解氧等的研究概况以及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抑制物、pH值、温度等的研究概况.并对反硝化除磷、同时硝化与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的相关工艺及其特点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9.
以上海市某黑臭河道为处理对象,通过模拟天然水体中水生植物的分布,构建逐级下沉式梯级浮床系统(Staged Floating Treatment Wetlands,SFTWs),分析温度、植物种类、pH值和溶解氧(DO)等因素对浮床系统的除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浮床系统的除磷率受温度变化较为明显,一定温度范围内两者呈正...  相似文献   

20.
Dissolved oxygen(DO) and pH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Bohai Sea were surveyed in late June and late August,2011.During the June cruise,the bottom DO was in the range of 215-290 μmol-O2 kg-1(i.e.85%-115% of the saturation level),and the bottom pH was in the range of 7.82-8.04 on the total-hydrogen-ion scale.In August,however,both the bottom DO and the pH had significantly declined in the northwestern-northern near-shore areas,where the water depth was no more than 35 m.The lowest bottom DO was 100-110 μmol-O2 kg-1(only 44%-47% of the June DO values) in the northern near-shore area,where the bottom pH was 7.64-7.68 on the total-hydrogen-ion scale(0.16-0.20 units lower than the June pH value).The largest decreases in DO and in pH were observed in the northwestern near-shore bottom waters,corresponding to declines of 170 μmol-O2 kg-1(as high as 59% of the June DO value) and 0.29 pH units,respectively.The greatest pH decline of 0.29 pH units meant that the total-hydrogen-ion concentration doubled in the bottom waters from June to August.Based on field measurements of bottom DO/pH combined with a simplified model simulation,we suggest that respiration/remineralization-derived CO2 increased the acidity in the bottom oxygen-depleted waters of northwestern-northern near-shore areas in the Bohai Sea as a result of coastal red tides and/or marine aquaculture.This aquatic chemistry is suggested to be partially responsible for scallop-breeding failures in the northwestern Bohai Sea in summer 20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