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了资源与环境方面的负面影响。为了提高报废汽车的回收率和材料再利用率,针对再制造逆向物流网络的特点,以物流成本最小为唯一目标,考虑了固定设施设备的折旧,以及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设施的整合,运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方法建立了包含废旧汽车回收、拆卸、再制造过程的回收物流设施选址模型,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重庆市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在废弃物管理、废弃物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废弃物管理体系、废弃物产生与处理、废弃物处置设施及技术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发展废弃物物流需要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企业和民众的共同努力,采取加强环境法规体系和监管执法体系建设,普及清洁生产,加强危险废弃物监管和处置设施建设,提高垃圾综合利用水平,发展第三方废弃物物流企业,提升废弃物物流企业能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城市固体废弃物回收处理的现状及困境,指出解决城市固体废弃物的逆向物流系统包括回收收集、检验拆卸、再制造以及废弃物处理等,且回收收集要由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对检验拆卸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运用动态规划算法得出最优拆卸策略;最后对再制造的特点和废弃物处理的常用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6):I0002-I0002
重庆汽车学院是重庆市政府根据汽车摩托车产业发展的需要,特批准成立的人才培养、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和国际性学术交流基地。学院现有教师114人,包括:教授19名、副教授14名,其中博士11名,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队伍中已建有汽车传动系统零部件制造与检测技术团队成为重庆市创新团队,车辆工程专业和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重庆市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5.
闭环供应链下汽车逆向物流网络设施选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产量和保有量迅速增大,报废汽车数量随之不断增长,造成资源短缺、报废汽车遗留垃圾污染环境等问题.有效进行报废汽车回收,尽可能提高其再利用率,已成为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研究了闭环供应链下汽车逆向物流网络设施选址问题.探讨了中国实施汽车逆向物流的对策、汽车逆向物流网络的构建.建立了汽车再制造逆向物流网络设施选址模型,以确定网络中设施的数量、位置及规模,并在由此构成的各条物流路径上合理分配物流量.利用Lingo软件对汽车逆向物流网络设施选址模型进行了求解,通过实际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6):I0004-I0004
依托于重庆理工大学建立的重庆市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结合重庆市汽车摩托车支柱产业和模具行业的需求,致力于模具工程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成果的推广与产业化应用,主要研究快速模具制造技术、逆向工程、远程设计和网络化协同制造技术、模具表面强化技术、精冲技术、净成形技术以及新的成形工艺、模具及设备技术。中心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总装“十五”重大预研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重庆市重点攻关项目等14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再制造工程及智能技术的发展基础与趋势,提出了智能再制造的概念,构建了智能再制造工程体系,并阐述了智能再制造物流、智能再制造生产、智能再制造加工、智能再制造营销等重要部分的概念、方法和体系,指明了中国智能再制造工程的当前主要任务和未来发展方向。智能再制造工程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智能再制造工程体系是当前中国再制造产业发展模式的全面总结和提升,可实现再制造全系统、全流程的自动化、柔性化与数字化,大力提高再制造企业的产品效益、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今日科技》2007,(12):26-27
汽车摩托车及配件以吉利、吉奥为龙头,扩大经济型家用轿车、皮卡、SUV等汽车整车的生产规模,争取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0%以上,并以此带动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提高零部件及相关产品的质量档次,打造现代汽车城。扩大踏板式摩托车、电动车等整车生产规模,大力培育出口生产基地,切实提高零配件质量档次,成为中国最大的踏板式摩托车、电动车及配件生产基地,打造国家级踏板式摩托车、电动车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汽车发动机再制造为例,针对一类由消费者、汽车4S店售后修理部、汽车发动机再制造工厂和汽车4S店售后配件部组成的废旧汽车发动机回收再制造供应链系统,运用最优化原理,通过建立模型研究汽车发动机再制造工厂从汽车4S店售后修理部回收废旧汽车发动机的定价策略,认为汽车发动机再制造工厂提供最优的回收价格可以激励更多的废旧汽车发动机有效返回至工厂进行再制造处理,并进行数值分析验证结论。  相似文献   

10.
在制造/再制造物流网络的不同周期,新产品和再制造品的销售市场可能不同.针对此情形,考虑市场主体对新产品和再制造品需求量的不确定性,以构建物流网络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制造/再制造物流网络的多周期动态选址模型.通过算例求解,确定各周期物流网络中设施的数量、位置及设施间的物流量分配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重庆汽摩产业的发展现状,并从材料科学的视角,提出了大力发展镁合金产业,助重庆汽摩产业腾飞的发展构想。着重分析了镁合金材料的特点、对汽摩产业的战略意义以及重庆镁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汽车零部件的制造技术对整车的质量有重要影响.成渝地区的汽车产业位居国内领先行列,汽摩产业占到重庆市工业经济总量近1 3,基于汽车时代和地方产业优势在本科生中普及汽车零部件制造的基本知识具有实际意义.根据这种客观需要,笔者率先开设了理工科综合选修课《汽车主要零部件成型技术》.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设计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转变发展方式已成为大势所趋,本文对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了解分析,对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含义进行了重新界定,采用标准值法和钱纳里标准法对重庆市及各个区县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重庆绝大多数区县的工业化发展未能带动城镇化进程;绝大多数区县也存在部分聚集在城镇而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造成城镇化率偏高的现象。本文针对重庆发展现有问题提出了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建立统筹城乡一体就业体制,大力推进农民工待遇平等化,加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尽快落实户籍制度的改革,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以服务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主导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它的高速发展能带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进而促进地区的经济繁荣。2005年《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立“二三五”多元化产业发展体系,将汽车和农产品加工定为两大支柱产业,光电信息、生物医药和现代物流定为三大主导产业。本文依据主导产业必须具备的4个基本特征,分析长春市主导产业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进一步推动长春市主导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建立新型工业化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既要参考发达国家的通用标准,又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真实地反映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与特征.本文结合国情市情,对我国和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对重庆和三大经济区所处的工业化阶段进行了初步判断,供政府和有关方面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河南省新能源汽车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等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客观呈现了河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关键技术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竞争态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政府决策部门完善产业政策与制定竞争战略提供参考,为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提供了客观准确的技术分析数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重庆市竞技体育的现状与发展态势、人力资源结构等进行分析,找出制约重庆市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探讨并制定重庆市竞技体育未来的发展战略和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8.
针对重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鉴欧洲国家农业产业化的经验,提出了进一步促进重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9.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在我国,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经营方式,是改革与发展的产物。根据我国农业的现状,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的积极作用,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城市化趋势预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重庆市直辖10年以来城市化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从影响重庆市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化经济因子、城市化居民生活因子、基础设施因子中的3方面14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目标权重值,对人口城市化率进行回归,建立回归模型,对重庆市城市化率进行预测.结果1996年至2007年之间的数据拟合较好,回归模型预测2008年重庆市城市化率达到50%,2020年为70%,平均每年增长1.6个百分点.结果表明,重庆市的城市化水平进程可谓是时间短、速度快.重庆市应该根据自身未来城市化的发展趋势,采取有效措施,合理确定发展路径,以推动经济社会整体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