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安全域的输电系统概率安全评估系统框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输电系统概率安全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安全域的输电系统概率安全分析系统的模型.介绍了该模型的构成、实用动态安全域和割集电压稳定域在概率安全评估中的应用,以及概率安全评估的计算步骤.该系统应用最新的安全域的研究成果,在能量管理系统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安全域、随机潮流的计算,实现了输电系统在线概率安全评估.给出的动态和静态不安全概率指标,可用于指导运行人员进行预防性控制决策.  相似文献   

2.
为了监控内核模块rootkit的行为,提出一种基于硬件辅助虚拟化的虚拟机内核模块隔离框架,采用两套硬件辅助页表技术实现不可信模块与内核的隔离运行,并使用一种基于栈帧基地址链的方法保护内核堆栈的完整性.在KVM(基于内核的虚拟机)全虚拟化环境下实现了虚拟机内核模块隔离运行的原型系统Hyper-ISO(超级隔离).实验结果表明:Hyper-ISO可以实时监控不可信模块与内核之间的控制转移过程、不可信模块对内核代码与数据的访问序列,并保护内核堆栈在模块运行期间不被模块恶意修改.  相似文献   

3.
针对虚拟化环境下宿主机中的驱动程序故障容易造成宿主机及其虚拟机崩溃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驱动隔离的宿主机可靠性方法.该方法基于StyleBox架构的保护域功能,将其扩展用于复杂接口的驱动程序的隔离,包括:为驱动和内核的复杂交互接口建立包装函数,从而限定驱动程序运行在保护域中;为驱动程序提供私有内存,以保证驱动程序能够在保护域内正常运行.实验结果表明:在利用该方法修改的Linux2.6.28.10宿主机内核中,对于随机注入网卡驱动并造成内核破坏的错误,该方法可以有效检测90.63%的注入错误,并成功隔离67.5%的注入错误,防止了驱动故障传播到宿主机内核,提高了宿主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安全检测工具难以接入云计算虚拟网络环境为不同租户提供安全检测服务的问题,研究了安全检测服务动态接入虚拟网络的方法.通过安全检测服务多进程化、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技术构建了安全检测服务资源池,从而使安全检测服务器可以并行提供多个服务进程,之后利用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实现了安全检测服务动态接入虚拟网络的方法,使得安全检测服务可以按需、动态地接入租户网络以提供安全服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破坏租户原有虚拟网络环境隔离性前提下,可以有效地将传统安全检测工具云化、并行地为多租户提供按需动态的安全服务.  相似文献   

5.
分布式环境下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层次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给出了分布式环境下RBAC安全域的定义和构造,定义了安全域的偏序关系;在此基础上自下向上动态构造出基于安全域的RBAC层次模型.该模型克服了集中式模型存在的诸多问题,具有可扩展性、易管理性、抗风险、高效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一种面向安全SOC的可信体系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面向安全SOC的可信体系结构,以解决其面临的诸多安全问题,可信体系结构的核心是安全域划分和安全审核硬件单元.安全域包括可信基、安全OS、可信应用以及非可信应用,各不同安全域具有静态和动态隔离性;安全SOC中的安全规则最终由安全审核单元在硬件层面来保障.在可信体系结构基础上,讨论了怎样进行安全扩展以获得更全面的安全性,即抗旁路攻击、物理攻击、防止芯片被复制伪造以及因被盗而造成安全危害.  相似文献   

7.
针对Hive数据库中的数据共享所带来的敏感信息泄漏问题,以数据分级为前提,利用基于标签的访问控制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安全域的数据隔离保护框架(SD-DIPF)。首先,通过设计层次安全标签树划分标签级别,用来对系统中的主客体进行标识;结合分级标签阐明安全域(SD)的设计思想,对安全域及其子域进行定义以及安全性的形式化证明;最后,利用安全域对平台数据进行逻辑划分保证不同敏感级别数据的有效隔离;针对该框架对Hive数据库的适用性进行说明,并结合现有的认证机制给出了其在Hive数据库中的实现。通过实验分析验证该框架可以保障敏感数据不被非法访问,证明了本框架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通过单台物理终端同时运行不同安全等级业务系统、多域访问不同安全等级云服务,综合利用虚拟机技术和可信计算技术,提出了一种可信云计算环境下的多域访问终端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可信密码模块(TCM)虚拟化和信任链传递机制实现可信环境的构建,利用Hypervisor多级安全访问控制框架和多域通信管理保证多级安全云服务的隔离和多域并发访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是可行和有效的,可以为多域访问提供基础平台的支撑,同时可信机制给系统带来的性能损耗相对较小,可以满足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性能需求.  相似文献   

9.
该文针对云端Web服务器因被入侵而导致敏感数据泄露的问题提出了新的云端Web服务器敏感数据保护方法——SDPM(sensitive data protection method)。该方法利用云端虚拟化技术的特性,结合数据加密和隔离执行的思想,分别从传输和处理两方面保证敏感数据的安全。该文采用基于数据流追踪的敏感逻辑动态识别技术和基于虚拟化的敏感操作隔离执行技术,基于PHP内核和Xen Hypervisor对SDPM进行实现。该文针对6个开源PHP应用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应用中敏感逻辑所占比例小于2%,在隔离执行敏感逻辑的情况下运行相关页面的防护开销小于40%。该文提出的SDPM方法可保证云端Web服务器在被入侵后仍无敏感信息泄露。  相似文献   

10.
当前电子政务建设中一般都对网络按照安全级别进行了安全域的划分,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信息的安全,但同时也带来了网络和信息互联互通难,资源共享难,信息交换难的问题,本文试利用物理隔离技术对这一难题进行破解。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发展,网络中安全设备的类型和数量不断增多,出现了异构安全设备难以协同、海量告警信息难以处理以及对安全事件缺乏有效的响应处理流程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设计一种针对多种异构网络安全设备的统一管理平台。本文简单介绍了平台的主要功能,提出了一种异构安全设备通信处理机制,使平台能够最大程度的支持异构安全设备。  相似文献   

12.
国家安全直接体现着国家利益—我国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为维护国家利益分别提出了以军事安全为核心的安全观,以综合安全为特征的安全观和以普遍安全为核心的安全观。三代领导集体的国家安全观虽然各有侧重,但都是实事求是,从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国情出发提出的,都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而义它们在基本思想上是一致的,后是对前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分析了导致网络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目前对网络进行攻击的手段,介绍了一些防范攻击、保护安全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构建综合网络安全体系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文章对网络安全的含义、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网络安全目标做了初步的探讨,同时介绍了当前网络采用的各种安全防范技术、网络安全策略、网络安全的发展趋势等,这对我们认识网络和网络安全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的安全"问题成为跨国性"非传统安全研究"的关注焦点."人的安全"概念试图整合国际体系层面的"人类安全"、国家体系层面的"国民安全"、次国家层面的"团体安全"和个体层面的"公民安全",将"人的安全"和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安全视为国家安全的根本目的."人的安全"研究鼓励各国重视人权教育、建立良政和民主体制,并提醒关注那些严重影响我们每个人安全的个人生活方式、群体关系模式和国家间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所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及主要应对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传统安全和传统安全同属于综合安全观范畴,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日益凸显,则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综合安全观的产生和发展。对分别来自于政治、经济、环境和信息等四大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进行分析研究,可以较全面地了解我国所面临的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与其他国家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7.
结合网格系统安全性问题的研究,分析了传统GSI的缺点以及网格系统及其安全性的特点.针对提高其可扩展性和动态特性的具体要求,提出了信息安全控制的思想,阐述了信息安全控制原理的理论基础和具体内容,研究实现了基于信息安全控制原理的安全网格模型,通过建立安全控制策略库、安全网格认证模块和安全网格控制模块,构建了具有反馈功能的安全网格模型,提高了网格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动态性能.该文提出的安全网格技术为进一步提高网格的安全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安全和个人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安全都是国家安全,而非个体安全。对个人安全的忽视是造成国家间无休止追逐权势引发冲突和战争的根源。安全应从国家安全回归到安全最原始的出发点--个人安全。根据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提出了以人为本的个体安全观。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保障法是保障生存权利的社会互助法,具有以社会利益为本位,以社会公平为价值追求,以强制为手段的特征。我国社会保障法应当包括基本法、救济法、保险法、福利法和优抚安置法。建立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当采取循序渐进、逐渐统一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指出非传统安全问题日趋严峻,分析了非传统安全被纳入到中国新安全内涵之中,并推动中国新安全观朝着“综合安全”、“以人为本”、“合作安全”之新安全观方向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